A. 一元钱的故事(题目答案)
1.第一自然段中“我要想办法‘借’到一元钱”一句中借为何加引号 2.阅读第二自然段,从大伯的话中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3.阅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那个大妈慈祥吗 4.有一句话说“游戏中善恶美丑同登台”本文表达了这个主题吗?为什么5.本文在最后一段说“在节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采访了我一个镜头。”,你觉得这个“镜头'内容有何作用?
1.补充镜头其实是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这是文中的“我”从游戏中感悟的道理,也是读文章我们应该知道的道理。“借”加引号是有特殊寓意,“借”是要还的,而问中的“借”是不还的2.从大伯的话中,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很严重的“职业乞丐”问题,他们有手有脚,却要别人的施舍,利用别人的怜悯去赚钱 3.一方面,人性善良,另一方面,骗子太多,使大妈不敢相信4.不是,善意的施舍传递不需要理由 5.内容,说明善意的施舍传递不需要理由 。结构,总结前文,点明主题, 自己答的,不一定对 。 别忘了采纳
B. 一元钱的故事..
上面的算错了啊,
3*9=27
25+2+3=30
店小二拿的2元钱在那27元里面
上面的算法误导了你
C. 一元钱去哪了
不要在那个1元上想就好了.
简单的理解
3 X 9 = 27 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
每人支付的9元中包含了服务生藏起的2元.
应该这样算: 对于顾客来说他们每人支付了9元. 那么 3 X 9元 = 27 元 + (退回的)3元=30 元
对于老板 30 元 - 2元(服务生藏起的)- 3元(服务生退回的)= 25元(实际收入)
对于服务员 30 元- 3元(退回给顾客的)- 25元(上缴老板的)= 2元(自己私藏的)
不难理解的啊
D. 一元钱的故事
一天,我参加了一家电视台创意的一个游戏。游戏内容是我身上没带一分钱,但我得去乘一辆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是一元钱,我要想办法“借”到这一元钱。游戏的方式是由我在前面借钱,电视台的摄像机在后面跟踪偷拍,实录下我在这个游戏中可能遭遇的种种场景。
我到了公共汽车站,犹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对一位大伯说:“大伯,我的钱包被人偷走了,能借我一元钱坐公共汽车吗?”大伯头也不抬地说:“你们这种人我见得多了,现在到我这儿来讨一元钱,转个身又到别人那儿讨一元,一个月下来,你们的收入比我的工资还要高呢。可恶!”
大伯显然将我当成了职业乞丐,我一下子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第一个回合就这样败下阵来。我深吸了口气,准备第二次冲锋。
这次,我看准了一个慈祥的大妈。我红着脸上去搭讪:“大妈,我的钱包被人偷了,我现在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您能不能借我一元钱让我坐车回家?”大妈仔细看了我一眼说:“年轻人,我看你表面还像个知识分子,你应该去做一些体面干净的事情,年轻人要学好,你的路还长着呢,别一天到晚动歪脑筋。我现在可以给你一元钱,但我怕你以后明白了事理,要找后悔药吃时,你就会骂我,因为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心慈手软,才一步步纵容了你的堕落。”
听着大妈的教诲,我找不着可以回答的话语,我想也许这不能怪大伯大妈,他们一定经历了太多这样的遭遇了。不过大妈的话倒提醒了我,说我像知识分子,我可以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也许更能博得同情。
一位打扮时髦的小姐走了过来,我迎上去:“小姐,我是个大学生,今天出门时忘了带钱包,你能借我一元钱让我乘车回学校吗?”小姐像受了惊吓似的,猛地后退几步,满脸疑惑地盯着我。她可能将我当成一个骚扰女孩的无赖,她像过雷区似的,在我身边画了个半圈,然后迅速地跑到了车站的另一头。
三个回合都以失败告终,我有些心灰意冷。我回头看时,电视台的摄像师一个劲地向我伸出大拇指,那是我们事先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我得继续干下去,显然,我的失败正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这样的尴尬场面对旁观者来说,说不定正像一道精美的大餐呢。
一位小朋友走近公交车站,我想这是我最后的试验了。我不想说钱包、大学生之类的谎言了,我走过去,很客气地说:“小朋友,能借我一元钱乘公交车吗?”小朋友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递了过来。这下轮到我惊讶了,没想到小朋友竟然什么都没问,就把钱给了我。
呆了好久,我才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小朋友顺口说:“因为你没钱乘车呀。老师说过,帮助是不需要理由的。”
霎时,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
在节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补充采访了我一个镜头,问参加这样一个游戏对我的人生观有什么影响。我的回答是:今后我会在口袋里多放一元钱,以便继续传递不需要理由的帮助。
E. 数学趣味故事一元钱哪去了解悟
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
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答案:每人所花费的 9 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 2 元(即优惠价 25 元+服务生私藏 2 元=27 元=3*9 元)因此,在计算这 30 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 2 元钱,而应该 加上退还给每人的 1 元钱。即:3*9+3*1=30 元正好!还可以换个角度想..那三个人一共出了 30 元,花了 25 元,服务生藏起来了 2 元,所以每人花了九元,加上分得的 1 元,刚好是 30 元。因此这一元钱就找到了。 小结: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 2 元钱从 27 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 服务员私自留下的 2 元不包含在 27 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 1 元钱的错误结果; 而实际上私 自留下的 2 元钱就包含在这 27 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 3 元钱,结果正好是 30 元。
F. 智力题 一元钱去哪里了
直接在知道李搜索就会有答案了...
典型的偷换概念。
27是不能用加法+2的。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27是三个人出的钱2是服务生藏起来的钱,这两个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也是27-2.因为服务生藏起来的钱是从这27元里面藏起来的。三个人出了27元,服务生得到2元老板得到25元。就是很清楚了。
G. 一元钱去了哪里(脑筋急转弯)
这种算法当然不对了.
理由:(1)某三个秀才在一家客栈住房,结果每人10元,共10×3=30元。
(2)每人退回1元钱,即每人花了9元钱,三人一共花了27元钱.这27元里老板留下25元,小二私自留下2元.
(3)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结论: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钱从27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小二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钱的错误结果;而实际上私自留下的2元钱就包含在这27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H. 想找一个关于一块钱的故事
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 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放进自己口袋, 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退还给了那三个人,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 3个人每人9元,3 X 9 = 27 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去了哪里??? (1)某三个秀才在一家客栈住房,结果每人10元,共10×3=30元。 (2)每人退回1元钱,即每人花了9元钱,三人一共花了27元钱.这27元里老板留下25元,小二私自留下2元. (3)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结论: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钱从27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小二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钱的错误结果;而实际上私自留下的2元钱就包含在这27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
一元钱的故事《读者》2008第23期
作者:古华城
一天,我参加了一家电视台创意的一个游戏。游戏内容是我身上没带一分钱,但我得去乘一辆公共汽车,车票的价格是一元钱,我要想办法“借”到这一元钱。游戏的方式是由我在前面借钱,电视台的摄像机在后面跟踪偷拍,实录下我在这个游戏中可能遭遇到的种种场景。
我到了共公汽车站,犹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气对一位大伯说:“大伯,我的钱包被人偷走了,能借我一元钱坐公共汽车吗?”大伯头也不抬地说:“你们这种人我见得多了,现在到我这儿来讨一元钱,转个身又到别人那儿讨一元,一个月下来,你们的收入比我的工资还要高呢。可恶!”
大伯显然将我当成了职业乞丐,我一下子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第一个回合就这样败下阵来。我深吸了口气,准备第二次冲锋。
这次,我看准了一个慈祥的大妈。我红着脸上去搭讪:“大妈,我的钱包被人偷了,我现在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您能不能借我一元钱让我坐车回家?”大妈仔细看了我一眼说:“年轻人,我看你表面还像个知识分子,你应该去做一些体面干净的事情,年轻人要学好,你的路还长着呢,别一天到晚动歪脑筋。我现在可以给你一元钱,但我怕你以后明白了事理,要找后悔药吃时,你就会骂我,因为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心慈手软,才一步步纵容了你的堕落。”
听着大妈的教诲,我找不着可以回答的话语,我想也许这不能怪大伯大妈,他们一定经历了太多次这样的遭遇了。不过大妈的话倒提醒了我,说我像知识分子,我可以说自己是个大学生,也许更能博得同情。
一位打扮时髦的小姐走了过来,我迎上去:“小姐,我是个大学生,今天出门时忘了带钱包,你能借我一元钱让我乘车回学校吗?”小姐像受了惊吓似的,猛地后退几步,满脸疑惑地盯着我。她可能将我当成一个骚扰女孩的无赖,她像过雷区似的,在我身边画了个半圆,然后迅速地跑到了车站的另一头。
三个回合都以失败告终,我有些心灰意冷。我回头看时,电视台的摄像师却一个劲地向我伸出大拇指,那是我们事先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我得继续干下去,显然,我的失败正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这样的尴尬场面对旁观者来说,说不定正像一道精美的大餐呢。
一位小朋友走近公交车站,我想这是我最后的试验了。我不想说钱包、大学生之类的谎言了,我走过去,很客气地说:“小朋友,能借我一元钱乘公交车吗?”小朋友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递了过来。这下轮到我惊讶了,没想到小朋友竟然什么都没问,就把钱给了我。
呆了好久,我才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小朋友顺口就说:“因为你没钱乘车呀。老师说过,帮助是不需要理由的。”
霎时,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
在节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补充采访了我一个镜头,问参加这样的一个游戏对我的人生观有什么影响。我的回答是:今后我会在口袋里多放一元钱,以便继续帮助别人。
常常被感动
感动你浩浩荡荡的美意
常常会感恩
感恩你真真切切的情谊
常常会陶醉
陶醉你挚浓深远的美妙
多少个平淡的日子啊 点缀成永不褪色的记忆参考资料:读者之家
一元钱的故事
苏永奎
晚饭后,我和女儿去散步。
临出门,女儿从她妈妈那里要了一元零花钱。
女儿要零花钱的时间不多,我们也从不多给她,原因是我们不希望她从小就养成大把大把花钱的习惯。给她的零花钱也从不允许她一下子就花掉,而是要求她存起来,到了该用的时间再用。
但她毕竟是孩子,对我们的要求总不能理解和接受。有时一拿到钱,就想方设法要把它花掉。
一下楼,女儿就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
我说:“什么文章?”
女儿说:“是关于运动的。文章上面说,人运动前必须喝一杯水,运动以后也要及时补充水份。”
我说:“我知道,从小就知道。”
她说:“那我们现在去运动,我可以买一瓶矿泉水吗?”
我这下才明白,女儿转弯抹角就是要 买一瓶矿泉水。
我说:“不行。现在刚下楼,如果想喝水,就马上回去喝了再下来,或者带一瓶来也可以,屋里矿泉水多得是。”
女儿不说话了,一副极不高兴的样子。
我们继续往前走。在江边的林阴大道上,我们一路走,一路成语接龙。接累了,她又提出背诗,一人一句,她先起头。我们父女俩常常这样,散步也充满着乐趣。
回来的路上,她突然对我说,她们班上的同学每天要花很多钱,有的几元,有的十几元,有的几十元。他们的爸爸妈妈真大方。
我明白女儿要讲什么了。就对她说:“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还是少部分学生这样?”
她说,反正不少。
我告诉她:第一,我不知道真假;第二,即使是真的,我也不许你向他们学习;第三,乱花钱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你必须学会节约。
女儿突然生气了,把从她妈妈那里要来的一元钱递给我,大踏步离我而去。
我不管她,依然走我的路。
但我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来。
那时候我也应该只有她一般大小,读小学三、四年级吧。
在农村小学简陋的教室里,我一边上课,一边享受着自己的顽皮。
突然同桌掏出一元钱来向我炫耀。在那个市面上广泛流通分币和角币的年代,一元钱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像我一样的贫困家庭的贫困子女,一元钱毕竟是惹眼的。
我说,拿给我看看。他便很爽快地递了过来。
我看过以后,恶作剧般地塞进课桌后面的板缝里,想过一阵子再还给他。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上课,我竟然把这件事搞忘了。直到下午放学时他向我要,我才记起它。
我赶紧到板缝里去找,哪里有那一元钱?这张曾经令人炫目的纸币早已不翼而飞了。
同桌使劲催我要钱,我无计可施。他便报告了老师。
老师找到我,要我赔他钱。
天啦,我哪里有那么多钱?我们家穷得丁当想,连吃饭都极困难,有时要靠东家找西家借来维持生计。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不狠揍我才怪。我上哪里去给他弄这一元钱?
但老师的命令是不能不从的。我忧心忡忡地回到家里,丝毫不敢向父母提起。赔钱的事却一直装在心里,一点儿也不敢放下。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同桌天天催,老师天天逼,我无可奈何。
一天回到家,我到爸爸妈妈的卧室里去,突然发现床边的柜台上放着一元钱。天啦,这真是天助我也!这不是我正在寻找的一元钱吗?但想到父亲的严厉,我不敢轻易拿走,便把它顺手藏到柜底下,想观察一下动静再说。
不料这事很快被妈妈发现了,原来这是家里惟一的一元钱,妈妈拿出来正要去买紧要的东西。现在突然不见了,她如何不着急?
父亲知道了勃然大怒,断定这钱一定是被自己的儿女拿走了,就不断向我们喝问。
我心中胆怯,便说:“我去找找。”
我走进屋里,装模作样地找了一阵子,突然从柜底下拿出来说:“这不是那一元钱吗?”
我这点鬼把戏哪里逃得过父亲的眼睛,他走过来,抓住我就打。我一边挨,一边疯狂地逃,终于躲到了离家不远的山坡上,在林子里蹲下来,静静地不敢出声。那里正下着小雨,我浑身淋湿,却不敢回家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应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母亲到处找不到我,心里好像有些着急,就发动哥哥弟弟们都来找。只有父亲还在大发雷霆,喝令他们不要管我。
我依然蜷缩在林子里,不敢作声。但那年月本身就没有多少吃的,这阵子正感觉饿得难受,便壮壮胆子故意弄出一点儿声音来,好让他们发现。
他们终于“找到了”我,但我依然装作不回家吃饭,让哥哥弟弟们劝了好一阵子。
回到家里,母亲先是责备,后是安慰,要我先吃饭,以后再不能拿家里的钱。
其实我哪里拿过家里的钱?就这一次,也是被逼无奈的。
吃过饭,禁不住父母的再三追问,我终于把玩丢了同学的钱的事向他们讲了。他们听了也很生气,告诫我以后坚决不要再玩同学的钱。
这一元钱最终还是给了我,让我赔了那位同学。
说实在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谁拿走了那一元钱,我甚至怀疑是否就是同桌本人?
一元钱的事就这样封存在童年的记忆中,但每每想起来总让人懊悔。
现在,女儿再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在贫穷和饥饿中过日子了,她不缺吃,不缺穿,有时还要买一些我童年时候想都不曾想到的玩具。她自有她富裕的童年生活,但她对这一点竟然毫无察觉。
在她的心目中,爸爸一定是个极吝啬的人;可在爸爸的记忆里,那令人辛酸的往事却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什么时候,可爱的女儿才能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呢?
I.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元钱去哪儿了
题目:
小明向爸爸妈妈各借50元,买鞋用了97元,剩下的钱各还父母一元49元+49元=98元,剩下的一元,请问还有一元去哪了?
答案:
98元包括剩下的1元了,算重复了。
向父亲借50元+向母亲借50元=买鞋97元+找3元=买鞋97元+还父亲1元+还母亲1元+剩1元;
欠父亲(50-1)元+欠母亲(50-1)元=买鞋97元+剩1元。
J. 一元钱去哪了题目
聪明的你想到了吗?趣味数学、数学趣味,给生活添点料!
有三个人去书店看书,打算合买一本书轮流看,书价是30元,于是每人出10元共计30元给书店老板买下这本书。恰逢该书店十年店庆,所有书打折销售,那本书只需要25元,于是书店老板退回5个一元硬币,但其中一人伸手接这5个硬币时没拿稳,2个硬币掉地面的一条缝隙里了。
于是每人退回了一个硬币。这样,买这本书每人实际只出9元,合计27元,加上掉了的2元,共计29元,而最初他们三人共拿出了30元,请问:还有一元钱哪去了?
有人解读为诡辩题、有人解读为逻辑错误题,其实没那么高深,它就是一道反映数学数量关系的趣味题。在数学中,“数量”不仅指数量的多少,更指数量间的关系。数量间关系,完整正确的表述应为对应数量间的关系,只有对应的数量间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正确的等量关系式。
它是解决初中方程类或函数类应用题的最重要的审题关键,是列方程或函数关系的基础。而不配备或不完整的等量关系式是这类题型出错最常见的错误原因。如此题中的对应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有:出资总额=实际每人出资额+实际每人退回的钱、或出资总额=实际书价+优惠金额。
依此等量关系式列出的等式分别是:30=9*3+3*1;或30=25+5=25+3+2。至此,我们就明白了故事中的算法错误之处:掉了的2元与27元属于两个不同的等量关系式。
所以它们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算式中。小故事中包含一个小道理,不管对于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好好理解与体会这个道理,对解决好数学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