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雨花台有什么经典故事
雨花台
简介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传说
相传南朝梁天监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高座寺内有清泉二眼,名永宁泉,其水质清洌,饮之甘甜。南宋诗人陆游品其泉水后,称之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虽枯,古之盛名犹存。
结构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 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 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碑前还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在纪念碑南边的山岗上还有一座呈"U "字型,颇具民族风格的花岗岩结构的大型建筑--"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
景点
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为江南着名风景游览胜地。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干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雨花台风景区的着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着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品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现在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着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为木结构,经白蚁常年侵蚀,已成危房。随着雨花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风景区对二泉茶社实施整体翻修。
如今,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❷ 萧娴书法价格,一平尺值多少钱
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就像炒得很高的庄家股、绿鸡蛋、野生甲鱼······价格越高,假的越多),价格越高赝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后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而且他们当时什么都不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后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行画和仿品等;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也曾经有人说我废话!除非你懒,光想吃现成的,不学无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恒定不变的,给你鱼就好,你知道是好鱼坏鱼,还是有毒的鱼呢?给你渔,学会了,自己会捕鱼多好!管他好鱼坏鱼毒鱼!你都能分辨!
❸ 莫愁湖名字的来历
素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称的莫愁湖,景色可餐,且富传奇色彩。莫愁湖之名来由是这样的:古时,一位名叫卢莫愁的少女从洛阳嫁到这里,她贤惠勤俭,深得乡人尊敬。她死后,人们以其名将她平日浣纱梳洗的湖称为莫愁湖,一直沿用下来。
(3)萧娴有多少个故事扩展阅读
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秦淮河西侧。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
郑板桥赞叹其景曰:“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袁枚诗赞:“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民国时莫愁湖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❹ 贵阳有哪些着名的历史人物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
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
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2、杨文骢
杨文骢[明](1596—1646)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为右佥都御史,郑鸿逵隔江乱放炮弹,清军佯败,以大筏置灯火于江中。杨文骢直向妻兄马士英报捷。
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来。因不敌清军,逃至苏州,清军派降臣黄家鼒劝降,杨将黄斩首。再退至处州(浙江丽水市),大募义军。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后升浙闽总督,因马士英沆瀣一气,为世所诟病。
后以率众抗击清军负重伤被执,谕降不屈,乃被杀。举家三十余口同时遇难。康熙元年(1662)同孙临葬于枫香岭。
3、姚茫父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后来留学日本。
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早年,姚经常在琉璃厂出入,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
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亦有高深造诣。好许慎所着之《说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传世作品颇多,驰誉中外。
4、李端棻
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慧眼识拔考生梁启超,该生以“熔经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
以为是“饱学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录取,榜上排名第八。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
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自是颇纳启超议,娓娓道东西邦制度”(《清史稿》)。
光绪二十二年(1896)疏请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并建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
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授礼部尚书。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晚年归故里,死后葬于永乐乡。
5、谢六逸
谢六逸(1898-1945),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着名的作家、翻译家、教授。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1898年8月12日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之家。
1917年以官费生赴日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大学教授。
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创设后来闻名于海内的新闻系,任主任。并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此举为全国大学设新闻系之嚆矢。
❺ 萧娴有哪些故事
抗战胜利后萧娴全家返回南京,其时父亲萧铁珊病逝于上海,萧搁非常悲痛,决心继承父亲遗志,在艺术上干一番事业。而不久内战发生,文化事业日见萧索。她在立法院任科员,收入微薄,生活日艰,间或也作字卖钱,贴补家用。
南京解放后,她十分拥护新社会,赞赏新气象。1949年冬天,萧娴义无反顾地送子女参军南下,还热情地作了一首长诗。有“男儿四方志,女子亦同雠”,“雄歌声燎亮,行云为停留”,“临行无别 语,勿贻父母羞”等语,勉励子女勇于参加革命。萧娴自己也参加华东革命大学学习,后又参加南京市政协办的学习班,1954年和江达一道参加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萧娴一家原住玄武湖,解放后捐献旧居、卜宅百子亭后八十四 号。从此生活较为安定,为雨花台名泉重题“江南第二泉”。刘海 粟赞之云“端穆苍秀”。
❻ 贵阳市历史日照是多少
贵阳十位历史文化名
、明代着名思想家、文家——王阳明
王阳明(1427-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世称阳明先
王阳明于浙江道于贵州明朝德三(1508)兵部主事王守仁罪宦官刘瑾触怒明朝皇帝廷杖四十板并发落龙场住便三
王阳明办三书院早便龙冈书院传习第批王弟《镇远旅邸书扎》提陈宗鲁、汤伯元等16王阳明教育思想龙冈形山作《龙场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诸》王阳明思想传播主要通书院贵州龙冈书院、江西濂溪书院浙江稽山书院构王传播主要路线
王阳明写许文章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三篇其两篇贵州所作篇千古磨《瘗旅文》激情所致气呵哀吏目客死乡悲凉叹自落魄龙场幸抒发忧郁愤懑情怀哭诉句句泪字字血读莫黯垂泪另篇《象祠记》受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托写阐述化哲理萌发致良知思想
王阳明起历史文化名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即所谓真三朽、兼三朽
二、明代着名诗、书画家——杨龙友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骢号山万历24于贵阳城南郊石林精舍诗、书、画皆擅堪称三绝说:余万山家癖嗜山水故名山川往往性情相习亦往往机缘相凑所谓习惯亦根胎骨自灵性给创作灵主要诗文《洵美堂集》、《山水移》、《台宕记》等其诗与董其昌、陈继儒、王思任等共入选夏云鼎编选《崇祯八家诗选》清莫友芝赞其诗骨挺劲岸异已世概认先值遗明残局犹螳臂搘撑妄思恢复膏斧钺其志节至今侹侹气
杨龙友书画风格主要受同代着名书画家董其昌影响并追黄公望、倪瓒意趣彰显明代士艺术境界与董其昌、王敏等家齐名合称金陵九董其昌认其画风宋骨力其结元风韵其佻清代诗吴梅村作《画九友歌》杨龙友与董其昌、王敏等名家同列诗赞龙友曰:阿龙北固持戈矛披图赤壁思曹刘酒酣酒墨横江楼蒜山落月空悠悠 俨位文武双全勇士近俞剑华认明代画家二千余能写景知于临摹外尚造化者仅杨龙友等数十足显龙友卓着艺术及影响
三、清代着名才、诗——周渔璜
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岩镇康熙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宫詹士曾典试浙江阅兵江淮名噪
周渔璜才华横溢诗清初诗坛高位幼即工诗十四五岁曾赋《灯花诗》首传诵乡清初诗坛门户见陋习严重所染博采众终于独树帜袁枚《随园诗》书《泛舟西湖夜半始归》诗"直西湖比明月湖亭广寒宫"赞使"终身忘"佳句康熙皇帝曾问文渊阁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代诗数谁陈廷敬答:要数周起渭(渔璜)史宇义(蕉饮)见周渔璜全诗坛已数数二顶尖诗
四、晚清维新派代表物、诗——李瑞棻
李瑞棻(1833——1907)字苾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着名维新派臣幼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同治二(公元1863)与张洞同考进士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任广东、山西、四川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度任全试副总裁历任云南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李端棻思想明向认才家前途至关重要主持各省乡试家选拔批批具真才实举光绪十五(公元1889)典试广东非赏视梁启超才华堂妹许配给梁梁几进京试及完婚都住家
李端棻政治具卓识术渊源亦深善书融欧、赵家远肇二王刚柔相济极姿致晚喜作楷、行书楹联字幅皆公私珍藏
五、清末明初着名画家、诗、者——姚茫父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18765月于贵阳1897举光绪进士戊戌变东渡本政归任职邮传部辛亥选参议院议员其清华堂、民、朝阳执教并曾任北京师京华美专校姚华识渊博我着名者诗文书画名满海内其绘画既注重师自力求形神兼备讲究笔情墨趣博取众自家其书雄遒茂密真行隶篆造诣俱深
六、代乡土文研究奠基、新文化运代表物——谢六逸
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18988月12于贵阳仕宦家1917官费赴读于早稻田1922毕业归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历任神州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夏等教授1930任复旦文系主任创设闻名于海内新闻系任主任并提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举全设新闻系嚆矢
1937底,谢六逸携家辗转家乡贵阳,先任夏教授兼文院、文史研究室社研究部主任;贵州、贵阳师范院教授、文系系主任与蹇先艾等组织每周文艺社",《贵州报》版《每周文艺》1938选华全文艺界抗敌协理事1941任文通书局编辑所副所,主持编务,版各种新书,创办并主编《文讯》月刊1944兼任《央报(贵阳版)》研究室主任19458月8,谢六逸病治,逝世于贵阳,仅47岁
谢六逸着译颇丰仅文面着作,本文史五种,译着等种,童文六七种,另《水沫集》、《茶集》、《文坛逸》、《西洋说发达史》、《农民文ABC》、《神ABC》等作新闻教育拓者,谢六逸着《新闻概论》、《实用新闻》等新闻作品种
七、代着名画家——宋吟
宋吟作品
1902江苏南京原名阴科幼喜绘画1917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绘图部习书封面设计及插图并自画传统技吴昌硕指教1945定居贵阳擅物、花鸟、山水表现西南区少数民族风情主作品入选内外型美术作品展及种专业报刊发表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版《宋吟画辑》、《宋吟作品选辑》等曾任贵州美术家协主席
八、代着名书画家——萧娴
萧娴(1902—1997)现代负盛名书家,字雅秋号枕琴室主,号蜕阁1902于贵阳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萧娴自耳濡目染极喜写字聪慧习篆刻、赋诗歌、绘画少代便名震书坛
20岁随父登门谒康入室拜师康亲授潜笔墨书崇尚碑深北派三味篆书邓石其朴厚习石鼓漫厚形体恣肆气神沉雄高古清幽琼艳自具风貌
曾应宋庆龄邀请广州义卖书画孙山组织扩护军政府筹款劳军孙山授予画家奖章、奖状1932篆书《临碣石颂》收入《代名书林》抗战争期都与画家王东培联名举办书画展1949作品入选内外重书展览及《书》、《书》、《书报》、《书艺术报》、《民报》(海外版)、香港《书谱》等发表建曾任书家协名誉理事书家协江苏顾问南京市书家协名誉主席1981起先南京、贵阳、济南等举办书展获广泛赞赏文功底深厚尤精诗词、楹联平撰书量楹联作品词工意远句短情实践作书吟关乎性情通乎造化艺术主张
九、代乡土文化代表物、着名作家——蹇先艾
蹇先艾(1906-1994),遵义城1919冬蹇先艾至北京读书先读北京师范校附属、北京师范附民20毕业于北平院经济系获士位
五四运蹇先艾读书写作乐逐渐走文创作道路民11于师附与朱南、李健吾创办 曦社文团体办《爝火》文刊物发表新诗《二闸舟》说处作《力车夫》民15加入文研究与朱自清、王统照、徐志摩、沈文等名家交往《晨报副刊》、《说月报》《文》等家报刊发表作品民25 于鲁迅发起《文工作者宣言》签字由于连续发表反映贵州民间疾苦说《水葬》、《家》等鲁迅誉乡土文家蹇先艾翻译版《美短篇说集》
民27(1938)春满贵阳文坛沉闷气氛与谢六逸等发起立华文艺界抗敌协选理事于《贵州晨报》编《每周文艺》副刊杂文、诗歌、短评等形式唤醒民众鼓舞抗救亡斗志2月本飞机轰炸贵阳《贵州晨报》社毁《每周文艺》停刊民31起历任贵阳省立高教员遵义师范校校贵州贵阳师范院副教授、教授等职民343月主编《贵州报》《新垒》副刊团结省内外作家继续文艺术作品鼓舞民众
解放贵州省立文艺术界联合筹备委员蹇先艾任副主席主持《贵州文艺》版
1953蹇先艾加入民主同盟1983加入共产党历任贵州省文化局局、民盟央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任委员、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政协贵州省副主席、作家协顾问贵州省志编纂委员副主任等职蹇先艾短篇说集《朝雾》、《位英雄》、《酒家》、《乡集》、《踌躇集》、《乡间悲剧》、《盐故事》、《幸福》、《倔强》散文集《城集》、《离散集》、《乡谈集》、《新芽集》、《苗岭集》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文风简朴乡土气息浓郁称我五四运于内外享盛誉卓越短篇说家、散文家诗1994 10月26病逝贵阳88岁
十、代着名书画家、文史家——陈恒安
陈恒安(1910—1986)贵州贵阳自幼书颜体入手继临《宋璟碑》《元山碑》等行书写《争座位帖》攻读《说文解字》并杨沂孙篆书20岁受包世臣、康书理论影响改习北碑《郑文公碑》及云峰山诸刻石、《张猛龙碑》各种造像力尤抗战期任贵州省艺术馆馆观故宫博物院内迁贵州部藏品偏于《秦桔帖》《景楼诗》等1958事文物鉴定工作晚潜于书艺精研甲骨、金文、竹简、帛书等各体文字书诸体咸备尤篆与行书见所作章考究结体精朴厚沉雄雅俗共赏作品入选内外重书展览及种专业报刊发表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区收藏或碑刻版《陈恒安书选》治严谨通古文字撰《殷契书漫述》等工诗词曾甲骨文字集联各体诗词楹联百余篇《邻树簃诗存》(二卷)、《春茗词》(四卷)留世前书家协名誉理事贵州书家协名誉主席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
❼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琵琶行》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
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妓女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刘国正) (选自《语文教学谈》,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有删节)
白居易的文学创作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讽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的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如晚年所作《禽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无论是直赋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广,取材典型,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一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显示了诗人向民间通俗文艺学习的痕迹。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闲适诗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如《观稼》、《归田三首》,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以游记文的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其中如着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情绪感伤,寄托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卷四)。感伤诗中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如《别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画竹歌》、《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动人。这类诗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感伤色彩,如“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自觉》二首)等;厌苦尘世烦恼,力求加以解脱,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的是 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意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而一部分铺陈故实、排比声韵的长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艳情风月的小碎篇章,颇为时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浅切,明畅通俗。平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够领略。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就是对于这种平易自然、浑成无迹的诗风的高度赞扬。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赵翼《瓯北诗话》也认为“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诗的平易,又是同叙写情事的直切畅达联系在一起的,意到笔随,挥洒自如,“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王若虚《滹南诗话》),有很大的感染力。这样的平易,是提炼的结果。赵翼又说:“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记叙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虽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浅显,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便于广大读者接受,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还喜欢提炼民间俗语入诗,增添诗歌的神趣。《唐音癸签》引《阅耕余录》说:“白太傅诗:‘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吴中以水涨船动为船活,采入诗中,便成佳句。”龚颐正《芥隐笔记》也说:“诗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赢垂、温暾,皆乐天语。”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訾议。有人说他“俗”,说他“浅”,甚至说他“力□而气孱”(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这些批评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诗源辩体》引王世贞语),“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叶燮《原诗》)。在艺术上他也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意太详,语太露,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一瓢诗话》),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内容的深刻和风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会上流传特别广。他在世时,他的诗歌已广泛传诵,“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元稹《元氏长庆集序》)。他与元稹两人唱和的所谓“元和体”,“自衣冠士子,闾阎下俚,至悉传讽之”(《旧唐书·元稹传》)。白居易的名声远播国外。当时有朝鲜商人来求索白诗,带回去卖给该国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苏州南禅寺抄得一部白集带回国,后陆续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称、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等。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虽然不属于韩愈、柳宗元的文学团体,却以其创作的实践,推动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有意识地追踪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实,见解精辟,而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气谠直,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趣隽永,又是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他的《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论白居易诗
香山才情,照映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按香山《题浔阳楼》称渊明曰:“文思高玄”。一琐直,形而见绌矣。其写实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沈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故余尝谓:香山作诗,欲使老妪都解,而每似老妪作诗,欲使香山都解;盖使老妪解,必语意浅易,而老妪使解,必词气烦絮。浅易可也,烦絮不可也。按《复堂日记补录》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云①:“阅乐天诗,老妪解,我不解”;则语尤峻矣。西人好之,当是乐其浅近易解,凡近易译,足以自便耳。(195页)
①《复堂日记》:八卷,清谭献撰。
这一则论白居易诗。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故称香山。白居易《与元九书》:“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钱先生称“香山才情,昭映古今”,就指他的杂律诗及《长恨歌》《琵琶行》等诗。也指出他的诗有不足处,如他有的乐府诗,他在《新乐府序》里说:“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诗是文学,只求达意不求文,不够正确。诗要求卒章显其志,对“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了。他有的诗不免“词沓意尽,调俗气靡”。苏轼《祭柳子玉文》称为“元轻白俗”。钱先生把他学陶渊明的诗,与陶诗比,一高玄,一琐直。如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举第四首看: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又得琴上趣,安弦有余暇。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这首诗写他退居渭上,过着饮酒、读书、弹琴、作诗的闲适生活,即所谓“琐直”。再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第四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写失群之鸟悲哀时,还在找孤生松来栖托,表达出“千载不相违”的志节,即所谓高玄。
再看白居易的写实诗,如《官牛》: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荫下铺沙堤。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途污马蹄。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这样的诗跟杜甫的三吏三别比,不是一沉挚,一铺张吗?
选自钱钟书《谈艺录》读本(六)论白居易诗
寻访九江琵琶亭
刘福铸
江西九江市是一座与文学关系十分密切的历史名城:《三国演义》中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于甘棠湖点将派兵的点将台在九江,陶渊明的浔阳柴桑故里在九江,白居易送客和写作《琵琶行》的“浔阳江头”在九江,还有《水浒传》中宋江醉题反诗的浔阳楼、梁山好汉“闹江州”的法场以及纪念白居易的琵琶亭等等,这些史迹都在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北部赣、鄂、皖三省交界处。历史上的九江府还使用过江州、寻阳、浔阳等名称,郡治所在地德化县又曾用过浔阳、湓城、柴桑、汝南等名称。如今市政府所在地为浔阳区。浔阳江建有长江上最长的雄伟的九江长江大桥。不过九江最令我心仪的还是它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白居易诗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那个令人感伤又令人神往的浔阳江头和因此而派生的琵琶亭。
遥思唐玄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疏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白居易送客至浔阳江头湓浦口时,忽从相邻的一条船里传出嘈嘈切切的琵琶曲,且“铮铮然有京都声”。那琵琶声悲切凄凉,阵阵撩动着诗人的情思。诗人“移船相近邀相见”,发现弹奏者原来是一位琵琶女,自述乃长安一娼女,擅弹琵琶,因年长色衰,委身嫁给一个商人,但“商人重利轻别离”,于是她流落江湖,卖艺为生。诗人备酒邀她走过船来,快弹数曲,“如听仙乐”。 琵琶女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诗人自己受贬的坎坷遭遇,通过凄切的琵琶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不禁泪湿青衫,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浩叹。炽烈的激情,难以抑制的诗兴,催使诗人挥笔写成了饱含感情的《琵琶行》千古绝唱。
白居易离开浔阳后,人们在他当年送客的湓浦口这处芒黄荻白、竹绿枫红的地方,兴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琵琶亭,自此以后,历代名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或登亭怀古,追思琵琶韵事,或触景生情,一洒悲己怜人之泪,由是留下了众多的题咏。如白居易身后二百余年,欧阳修也于宋仁宗景佑二年(1036)因“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当他去夷陵途经长江时,慕名登琵琶亭凭吊。相似的遭遇使他产生了悲己怨世的伤感,于是他写下了“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泪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诗句。这些为自己、为白公抒发不平之情的诗作,为琵琶亭又增添了几分凄伤韵味。千百年来,亭因诗而着,诗因亭而丰,琵琶亭因此享誉天下。
琵琶亭自建成后,屡为兴废。原址在湓浦口,明万历间江西兵巡道葛寅亮移址重建于城东老鹳塘,不久废毁;清雍正间兵巡道刘均又复建于湓浦口故址;干隆间九江关督唐英重修琵琶亭,扩建楼堂,增塑白居易像,悬挂有“到此忘机”、“乐天送客处”、“忘机阁”、“大江东去”等匾额。其时琵琶亭附属建筑繁多,游客如云,盛极一时。逮至清咸丰三年(1853),一场兵火,琵琶亭从此荡然无存。清末有人在遗址上别建“宣化宫”,将“古琵琶亭”石匾嵌在庙门上,文化大革命间又遭捣毁。直到公元1987年,九江市人民政府为重辉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才在长江大桥东岸另择新址重建琵琶亭,1989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的琵琶亭座落于九江长江大桥之南。沿滨江大道向东,过锁江塔,便可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大门楼迎面而立。大门上,高悬着名女书法家萧娴88岁时所书“琵琶亭”金字匾额,两旁楹联由着名书法家启功撰书。联曰:
红袖夜船孤,蛤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
青衫秋浦别,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
步入门楼,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比真人略高的毛泽东铜像,因为毛泽东曾手书《琵琶行》全诗,现在,墨迹已刻在铜像背后的石砌照壁上,手书中有些句子与白诗原句略有不同,也许这正是伟人的创举之处。绕过诗墙,可于照壁背面欣赏到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及《浔阳宴别》巨幅瓷版壁画。转过身,一条平整的碎石小道就在脚下。道中央,竖立着白居易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形象婉雅俊逸,卓荦临风,展示了感情丰富的诗人个性。雕像两旁,辟有两块绿茵茵的草坪,坪上几株长青树和翠竹,为亭园增添了几许秀色。沿着园中小道再往前数十步,就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琵琶亭了。亭子采用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古朴传统建筑风格,高十余米,分上下两层,矗立在约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四周环以白石栏杆。石基底部两侧有台阶可以登亭。亭内有阶梯盘旋而上,本可登高凭栏远眺大江,遗憾的是亭门紧闭,并不开放。底层楹柱悬挂有书法家沙孟海书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本联原为清代董云岩集唐卢仝和杜甫诗句而成,下联原句为“半入江风半入云”。二层亭额“琵琶亭”则是着名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
由亭台而下为左右碑廊。左碑廊,长约60米,廊壁嵌浅刻白居易像及名家所书白居易有关江州的诗作碑刻55块;右碑廊略短,刻立有现代名家所书唐至清历代文人题咏琵琶亭的诗词及捐款功德碑26块。这批富于书法观赏价值的碑刻与琵琶亭相辅相成,让人驻足流连。
整个亭园占地约三千平方米,由亭、台、楼、廊、池等组成。园中有平地,有高坡,采用了传统的借景造园方法,凭借周围地形、自然风景和人工建筑物较巧妙地营造了一处园林式景观。
(有删节)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