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鼍龙的相貌及原型
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红。几根铁线稀髯摆,两鬓朱砂乱发蓬。
形似显灵真太岁,貌如发怒狠雷公。
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
竹节钢鞭提手内,行时滚滚拽狂风。
生来本是波中物,脱去原流变化凶。
要问妖邪真姓字,前身唤做小鼍龙。
小鼍龙的样貌基本可用两个词总结:一是“丑陋“,二是“恐怖“。
“鼍龙“即扬子鳄,俗称“猪婆龙“;“长一、二丈,灰黑色,背尾有鳞甲如铠”。古时人们就知道用扬子鳄的皮来制作鼓面。文学作品中鼍龙出现的遭数也不少。比如“初刻拍案惊奇 ”里有个文若虚的故事,说是倒霉蛋文若虚在某个荒岛上拾到了一个巨大的龟壳,卖给了某波斯商人。波斯商人说,鼍龙万岁方可褪壳成龙。而壳中有24肋,每一肋里面都有一颗夜明珠。只有到了一万岁的时候,“24肋长全,节节珠满” ,然后鼍龙褪了此壳变龙而去” 。不知西海龙王那句“待成名,别迁调用“是不是此等意思?即等小鼍龙真正化龙飞升之际,才好给他安排工作。
❷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的梗概
故事叙述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故事: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屡遭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他同往,开船前他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桔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一篓桔子竟卖出了1000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至此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这篇话本小说反映了明代商业兴旺,商人们出海冒险经商的生活现实,文若虚转运虽然掺杂有“命中注定”的糟粕成分,但这篇作品也暗含有与生活、与命运抗争的主观精神。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商人海外冒险的理想,鼓吹暴利思想,金钱第一。作品传出了特定的时代气息,表现市民生活已在明代短篇小说中占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图景。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故事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要求开放“海禁”的时代愿望,而且直接形象地揭示了商品的巨额利润产生于异地交换的流通领域这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不仅具有文学的欣赏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珍贵材料。
❸ 文若虚是谁
明朝时期的一个商人。
明成化年间苏州人文若虚在国内经商屡遭失败陷入穷困破产的境地,人称“倒运汉”。
一些从事海外贸易的人就带他出海散心排忧。文若虚没有本钱购置货物从事贸易,只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篓洞庭红(一种桔子),准备路上解渴。
没想到洞庭红在海外吉零国,被当成稀世珍品抢购一空,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回国途中他又偶然拣到一个大乌龟壳,回到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五万两银子买去,后知道壳其中有很多珍珠。他用这些钱在沿海重置家业,娶妻生子,从此家道殷富不绝。
人物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蒙初编着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
该书共有短篇小说78篇,杂剧一个,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
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却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画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