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知道最美的十四行诗
当远方归来 拖着一身的疲惫 无法止住的泪流 历史承载了太多 时间也抹去了太多 再也不见那纯真的笑脸 当你偎依在我的身旁 是你太累想要安慰 还是可怜我的守侯 对你一生不变的忠贞 失去了你的消息 我的世界荡然无存 忧郁的心遮住了太阳 日夜的叹息,伤心 盼望着重逢的日子 盼望着曾经的你 补充: 这是 莎士比亚 的: 第一百一十六首 原文 中译 116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ring bark,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h be taken. 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 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第一百一十六首 莫让我向真挚心灵的结合 承认 障碍 。爱不是爱 若是遇有变节的机会就改变, 或是被强势剥离就屈服: 哦,那不是爱!爱是坚定的 烽火 , 凝视着 狂涛 而不动摇; 爱是向导迷航船只的明星, 高度可测,实价无量。 爱不受时光影响,即使红唇粉颊 终会被岁月的镰刀砍伐; 爱不随分分秒秒、日日月月改变, 爱不畏时间磨链,直到末日尽头。 如果有人可证明我所解不实, 我从未写过,而无人曾真爱过。 [编辑] 第一 百四 十一首 原文 中译 141 In faith I do not love thee with mine eyes, For they in thee a thousand errors note; But `tis my heart that loves what they despise, Who in despite of view is pleased to dote. Nor are mine ears with thy tongue`s tune delighted; Nor tender feeling to base touches prone, Nor taste, nor smell, desire to be invited To any sensual feast with thee alone. But my five wits, nor my five senses can Dissuade one foolish heart from serving thee, Who leaves unswayed the likeness of a man, Thy proud heart`s slave and vassal wretch to be. Only my plague thus far I count my gain, That she that makes me sin awards me pain. 第一百四十一首 我不真的凭我的 眼睛 来爱你, 在你身上我看见了千处错误; 但我的心却爱着眼睛所轻视 溺爱 着,不理睬面前的景象。 我耳朵不听你 舌尖 传的 愉悦 音色 ; 我那期待着 爱抚 的敏 感触 觉, 我的 味觉 ,我的 嗅觉 ,不愿出席 你的个人的任何 感官 的 宴会 。 可是我的五智或五感却不能 说服一个痴心不爱你, 剩下男人那一点不为动摇的, 甘愿做你那高傲之心的 奴隶 。 然我只能将我 爱情 悲苦视作益处, 她诱使我犯罪,她令我受苦。 补充: 下面的是 莎士比亚 的,我能力有限,只找到这两首。
B. 莎士比亚最着名的十四行诗是那首
1、英文版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2、翻译(中文版)
我想将你比作迷人的夏日,
但汝却更显可爱和温存:
狂野之风摧残着五月蓓蕾的柔媚,
也一天天消逝着夏日的归期:
苍天的明眸偶然泻出璀璨,
却难以辉映他暗淡的容颜;
一切明媚的色彩渐已消褪,
过程是如此苍白;
然而你却如永恒之夏,
所有的美好永远也不会改变;
就连死神也不敢对你嚣张,
因你将永生于不朽的诗篇:
只要世人一息尚存,
你将和这诗篇永驻人间。
(2)优美的十四行诗是哪个故事扩展阅读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C.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首
sonnet 18
作者:
QuatrainⅠ:
A: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或许我可用夏日把你来比方?
B:Thou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但你比夏日更可爱也更温良。
A: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夏风狂作常摧落五月的娇蕊,
B: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夏季的期限也未免还不太长。
QuatrainⅡ:
C: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有时天眼如炬人间酷热难当,
D: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但转瞬金面如晦,云遮雾障。
C: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每一种美都终究会凋残零落,
D: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难免见弃于机缘与天道无常。
Quatrain Ⅲ:
E: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但你永恒的夏季却不会消亡,
F: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你优美的形象也永不会消亡。
E: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死神难夸口说你深陷其罗网,
F: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只因你借我诗行可长寿无疆。
Couplet:
G: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只要人眼能看,人口能呼吸,
G: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我诗必长存,使你万世流芳。
赏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在于它有着双重主题:一是赞美诗人爱友的美貌,二是歌颂了诗歌艺术的不朽力量。其次就是诗人在诗中运用了新颖的比喻,但又自然而生动。
诗人一开头就把他的爱友比作美好的“夏季”。英国的夏天相当于我国的春天或春末夏初,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和日暖,枝头绿叶冒新芽,百花含苞待开放,大地充满一派生机活力(原诗中的“the darling buds”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迷人可爱。
诗人把爱友比作“夏天”,其目的就是要唤起读者这样美好的想象。但是诗人觉得这个比喻还不足以表达他对爱友的赞美,因为夏天虽然温和可爱,但由于各种“偶然”原因,或因自然时序的变迁,换言之,夏天虽然美好,但不可能常驻,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终会消逝。同样,他爱友的美也不可能长驻不衰。
如何能使他爱友的美永不消逝,永远存在呢?诗人在9到12行中提到了诗的力量:
当你进入永恒不朽的诗,
死神阴影也难把你覆盖。
凭借诗的力量,他可以使他爱友的美永远存在,能征服一切的“死神”也无法对付诗歌的威力。显然,这是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突出地表现了本诗的第二个主题,转折自然,衔接紧密,同时扩大了本诗的内涵。
最后两行实际上是全诗的总结,只要诗行存在,他爱友的美就存在;诗歌不朽,他爱友的美就不朽。两方面都兼顾到了,既达到了高度赞美他爱友的美的目的,又赞美了诗歌艺术不朽的力量。
(3)优美的十四行诗是哪个故事扩展阅读
这首十四行诗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生动,比喻新颖。诗人在短短的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其中有反诘句(rhetorical question),有各种比喻,如暗喻(metaphor)、 换喻(metonymy)和提喻 (synecdoche),还有拟人(personification)和夸张(hyperbole)等。由于诗人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段,这就使得这首诗语言更简洁,形象更鲜明,蕴涵更丰富,从而大大加强了这首诗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网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网络——sonnet 18
D. 十四行诗起源于哪里
十四行诗是源于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文艺复兴初期盛行于整个欧洲。诗的结构十分严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八行,下段六行,每行十一个音节,韵脚固定。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结构严谨程度上更进了一步,他将十四个诗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节,韵脚固定。这种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谨抒情难度就越大,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丝毫不受格式拘谨,如天马行空一般自由奔放,诗歌语言富于想象,充满感情。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大约在6年间陆续写成,主题是友谊与爱情。第1到126首主要描写诗人同一位贵族青年之间友谊的升沉变化;第127至152首写诗人对一个“黑肤女子”的爱恋之情;最后两首作结。在前17首诗中,诗人敦促自己的贵族朋友结婚,他认为美好的事物应当通过传代而得到永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信念和对新贵族的希望。那位青年却对诗人若即若离,有时态度冷淡,有时垂青于另一个诗人,他甚至去勾引诗人的女友。但以友情为重的诗人却表现出和解精神。后半部分,诗人对“黑肤女子”倾吐爱慕之意,但她却被诗人的挚友拐走,这令诗人非常失望。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看法和理想,也反映出社会现实。
诗人通过对一系列事物的歌颂、咏叹和抨击,表达了他进步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对友谊和爱情的歌颂,表达出莎士比亚主张的生活最高准则:真、善、美和这三者的结合。“真、善、美,就是我的全部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体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
莎士比亚的诗中认为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善美和丑恶对敌的战场,他对人的个性的看法也更强调精神和爱的力量。而诗人的主观世界中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则使诗歌爆发出强大的表现力。诗歌表现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希望,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不和谐所引起的失望和焦虑。它们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而是体现并超越了自己存在的那个时代。
莎士比亚就像一个仙境的建筑师,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出一个虚无缥缈的诗国。他用朴素的词汇和简单的语法结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自豪和信心,塑造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阐述自己深刻独到的思想见解,再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诗歌是永恒的:“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莎士比亚诗作的启蒙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如同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路途上燃起的永恒的明灯,莎翁给暗夜中摸索的行人指出了方向。他,一个平民的儿子,登上艺术宝座;他创造了整个世界,加以统治。弥尔顿曾经说过,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既满腔热情地肯定人的正当欲望,歌颂人性、青春和爱情,又真诚地赞美高尚的道德和仁慈博爱的理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既洋溢着现世的欢乐,又引导人们超越凡俗而趋于神圣,超越卑微而达于崇高。
E. 一首十四行诗的例子是什么
十四行诗就是一首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有两种类型:意大利十四行诗由14行组成,分为8行诗节和6行诗节。第一节(八行)称为八度,遵循韵模式- abbaabba。第二节(六行)称为sestet,遵循一个给定的押韵模式- cdcdcd, cdecde, cdeced, cdcedc, cddcdc。
英语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由十四行组成,使用三个四行诗(三个诗节,每个四行)和一个结束语对句(两行诗节)。这首十四行诗的韵式是abab, cdcd, efef, gg。
所有的虚假指控直到五点,或者直到我找到一本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是美妙的,虽然影响深远我所找到的最好的资源就是希望在书里有那么该死的样子,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女孩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个好朋友发现的,我宁愿呆在那里,也不愿玩。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广泛的选择。十四行诗是十四行诗。你可以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写了154首十四行诗。我记得第55首十四行诗——不是大理石,也不是镀金的纪念碑。莎士比亚。
F. 勃朗宁夫人的哪个诗集被认为是最优美的十四行诗
她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也给予了很大关注,1844年发表的短诗《孩子们的哭声》,愤怒抗议资本家对儿童的摧残和剥削。 1846年,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和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私奔,并出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居住了15年。她写给丈夫的爱情诗集《葡萄牙十四行诗集》,诗句精练,才华横溢,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以来最优美的十四行诗。
G.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底是写给谁的
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底是写给——普遍认为应该是南安普顿伯爵。
二、解读: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多把十四行诗献给自己的情人,莎士比亚也有些诗作是献给一个他称之为黑肤女郎的,但仅有25首,其他100余首十四行诗都是献给一位年轻朋友的。这说明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友谊似乎比爱情的地位更高。这不足为奇,重友轻色的心理在当时十分普遍。正是在这种友谊至上的心态下,莎士比亚用诗歌的形式盛赞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第一部分中所涉及到的年轻朋友究竟是谁,始终都是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是莎士比亚惟一的庇护人南安普敦伯爵。
莎士比亚在献上两首长诗之后,对十四行诗又情有独钟,于是写来送给与他友谊日深的南安普敦。除了借诗传情外,莎士比亚的另一个目的更为急切,南安普敦伯爵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但是不愿意让婚姻套牢,而他的母亲却希望儿子尽快结婚生子,以保证家族兴旺。于是伯爵夫人委托莎士比亚进行规劝,这样便诞生了一组以敦促尽早成家传宗接代为主题的十四行诗。但年轻人对于年长者的劝告往往置之不理,以致引火烧身,追悔莫及。
南安普敦后来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1598年2月,不安分的南安普敦与女王的侍女伊丽莎白·弗农私通,致使她怀孕,被迫结婚。女王对于那些破坏了她的宫廷侍女贞操的人一向毫不留情,南安普敦大概害怕遭到惩罚,撇下怀孕的妻子去了欧洲大陆。在巴黎他参加网球赛赌博,结果输的身无分文,到11月妻子生下女儿后,他才不得不回到伦敦。如此看来,假设当初南安普敦接受莎士比亚的劝告,按部就班地攀一门高亲结婚生子振兴家业,就不会落到后来这样的狼狈境地。
H. 请简单介绍一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谢谢!!
关于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n Shak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作家。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福城。34岁时,被公认为新崛起的剧作家。着名的作品有《亨利六世》、《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哈姆雷特》等。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关于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原兴起于意大利,16世纪上半叶传入英国。据说,将其引进的是意大利着名十四行诗人彼拉特克的两位模仿者怀阿特(1503—1541)和萨利(1516—1542)。但是他二人都未能将这一诗体发扬光大,只来得及指点一下方向便不幸夭折了。怀阿特在伦敦塔里被关押了5年,获释后很快就去世了;萨利则死于断头台下。十四行诗的真正繁荣是在16世纪90年代,它是随着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而达到高峰的。当时,英国诗人们十分喜欢这种诗体,因为它多采取连续性的组诗形式,紧凑集中,格律严谨。尤其是锡德尼德《阿斯特罗诽尔和斯黛拉》刊行问世之后,十四行诗体突然风行一时,成为英国最为流行的诗歌形式。当时追逐这种文学时尚的人很多,在 1592年至1597年这5年间,英国共发表了2500多首十四行诗,这一时期写出但没有发表的诗歌数目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在紧跟时尚方面从不落后,他自然也加入到十四行诗人们的这场角逐、较量之中,并且同在戏曲领域中的比赛一样,他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以说,在推出了最早的两首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之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成就。当时十四行诗的写者虽众,但是成品质量大多不高,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确实写得高出了一般水平,不仅在内容上有新意,在形式上也突破了旧体例,因此莎士比亚堪称英国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这些至今仍能强烈吸引读者的商籁诗,一般认为是莎士比亚于1592年至1598年间陆续创作的,共154首,它们证明莎士比亚攀登上了当时诗歌文化的巅峰,标志着他的诗歌创作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为英国诗歌史上又增添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据考证,第一个提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是作家米尔斯,他在《智慧宝库》(1598年)一书中,提到“在他的朋友中传抄的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亚所写的甜蜜的十四行诗。”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当时很受欢迎,同时也可以判断,直到1598年这些杂诗还未刊印成册,读者只能私下传抄。即使如此不方便,也没有减淡人们竞相争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热情。
1609年,第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出版,负责印行的是托马斯·索普,尽管这本诗集很可能是未经作者同意就出版的“盗印本”,但我们仍要感激索普先生的初衷和勇气。据说,当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经写成,即被私下传抄,索普早已到处收集并有意结集成册,所以他得到了不少诗稿的手抄本。一次,有人替他弄到了一箱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对此感恩不尽。最后,索普如愿以偿地成为第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出版商,他在献词中写到:“献给下面刊行的十四行诗的惟一促成者W.H.先生,值此刊行之际,善意的冒昧者谨祝他幸福无疆,并享我们永生的诗人所许诺的千古芳名。T.T.。”这里有两个人名的缩写,“T.T”是托马斯·索普(ThomasThorpe)的起首字母,这已为莎士比亚研究者认同,那么,“W.H.”先生是指谁呢?索普肯定没有料及,他轻易写就的两个字母竟导致后人进行了繁琐的考证和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W.H.是指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此人可能也作过莎士比亚的庇护人。另有人说是骚桑普顿伯爵,因为他的原名是亨利·里兹利(HenryWriothesley)。还有更为异想天开的猜测,比如美国哈佛大学一位莎学教授专门着书来论证W.H.先生指伦敦法学院的一位花花公子威廉·哈利弗,而英国的唯美作家王尔德则指出该人指的是一名叫威尔·休斯的青年演员。据说,这部诗集是英国诗歌中引起争论最多的诗集,其焦点除了纠缠在W.H.先生的身上外,更大的疑团还是存在于诗歌的主题内容上。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之所以吸引了古往今来的众多读者,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诗的“甜蜜”,即它们用悦耳动听的语言音韵赞颂了世间最为美好的情感—— 友谊和爱情。诗集主要涉及三个人物:诗人、“年轻朋友”和“黑肤女郎”。154首诗大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27首至第152首,是献给“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诗与上述题材无关,像是对希腊格言诗的翻译或仿作。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要是歌颂友谊,抒写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想。
300多年来,莎士比亚的研究者和传记作者们都有一件共同的憾事,就是这位卓越人物没有留下任何自传、日记或是信件,因而让人望尘莫及。但在他的十四行诗集中,诗人情真意切地投入了自己,既礼赞了友情,又表白了爱情,注入了个人较深的感受,于是人们不禁要猜测,这部诗集会不会像其他许多文学作品一样也有作者的自传成分呢?因此也就研究起各诗所涉及的一些具体情节来,如诗中的年轻朋友是谁,127首以后提到的黑女人又是谁,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情节是否是莎士比亚本人的经历呢?对于这些问题,历代学者、文人作了大量的考证,提出了许多猜想,至今聚诉不已。对此,有人谨慎地指出艺术家的创作不等于生活本身,在创作过程中想象力往往集中又溶化了一切,而某些考证家们的兴趣过分放在细枝末节上,这对作品价值的了解不一定有多少帮助。尽管如此,大多数评论家仍肯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具有一定的自传性,正如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所说:“用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他说的钥匙便是指十四行诗集。笔者认为,关于这部诗集的争论无关宏旨,人们应该将注意力移至他本身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方面去,但在此我们也不妨利用起这把钥匙,姑且相信它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以此贴近莎士比亚模糊邈远的个人生活,并试图走入他的情感世界。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多把十四行诗献给自己的情人,莎士比亚也有些诗作是献给一个他称之为黑肤女郎的,但仅有25首,其他100余首十四行诗都是献给一位年轻朋友的。这说明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友谊似乎比爱情的地位更高。这不足为奇,因为友情至上的心理在当时十分普遍。对此“大学才子”约翰· 李利在剧本《恩底弥翁》(1591年)中有一段明白的论述:“卓荦不凡的太太有这倾国倾城的美色,是否比患难之交的真正忠诚拥有更大的威力?男子对妇女的爱情是一种习以为常、十分自然的事情,男子对男子的友谊则是无限的、不朽的……美和美德之间、肉体和灵魂之间、藻饰和自然生机之间有多大的差异,爱情和友谊之间就有多大的差异……友谊在风暴中屹立不动。世界在美丽的脸庞上刻下皱纹,然而却赋予忠贞的友谊以越来越多的清新色彩。无论炎凉,无论贫富,任何命运都不能将友谊改变。”看来,正是在这种友谊至上的心态下,莎士比亚用诗歌的形式盛赞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第一部分中所涉及到的年轻朋友究竟是谁,始终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编者而言,倾向于认为这个年轻朋友就是莎士比亚惟一的庇护人骚桑普顿伯爵。莎士比亚在献上两首长诗之后,对十四行诗又情有独钟,于是写来送给与他友谊日深的骚桑普顿。除了借诗传情外,莎士比亚的另一个目的更为急切,骚桑普顿伯爵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但是不愿意让婚姻套牢,而他的母亲却希望儿子尽快结婚生子,以保证家族兴旺。于是伯爵夫人委托莎
士比亚进行规劝,这样便诞生了一组以敦促尽早成家传宗接代为主题的十四行诗。但年轻人对于年长者的劝告往往置之不理,以致引火烧身,追悔莫及。骚桑普顿后来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1598年2月,不安分的骚桑普顿与女王的贵嫔伊丽莎白·弗农私通,致使她怀孕,被迫结婚。女王对于那些破坏了她的宫廷侍女贞操的人一向毫不留情,骚桑普顿大概害怕遭到惩罚,撇下怀孕的妻子去了欧洲大陆。在巴黎他参加网球赛赌博,结果输的身无分文,到11月妻子生下女儿后,他才不得不回到伦敦。如此看来,假设当骚桑普顿接受莎士比亚的劝告,按部就班地攀一门高亲结婚生子振兴家业,就不会落到后来这样的狼狈境地。
如果说从十四行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真、善、美统一的世界。诗人在这些歌颂友情与爱情的诗歌中,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生活的最高标准:真、善、美及这三者的结合:“真,善,美就是我们全部的主题;真,善,美,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造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题合一,产生瑰丽的景象。真善美,过去是各不相关,而现在,三位同座,真是空间。”这第105首十四行诗,可以看作是整部诗集的终曲和结语,是我们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思想精髓的一把钥匙。这时的莎士比亚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他对人生对社会都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对人文主义理想也深信不疑。他想要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一种至真至纯的感情,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感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如此。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莎士比亚的诗才虽然在这些诗中只是牛刀小试,但却呈现出夺睛耀目的色彩。这些十四行诗不仅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理想和看法,同时还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所引起的失望与焦虑,可以说它们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时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除了强烈的感情之外,还有深邃的思想,反映了他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这些思想在否定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和神权的基础上,赞扬了人的个性,宣称人的平等,赋予了人和人生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达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思想的最高水平。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其他特点,莎士比亚会文人所会,但他的诗歌又有其他文人所无的现实感和市井情趣。他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同时又有乐观精神使他能够清醒而保持平衡。莎士比亚绝不是苦涩的难产诗人,他总是能妙语泉涌、滔滔不绝,正如后人德莱登所说:“只要时机不凡,他也能身手不凡,从无题材合适而他不能写得大大超过别的诗人的情况。”莎士比亚驾驭语言的技巧可谓精湛高超,他的语言能华丽如云锦,又能素净如洁水。此外,他还对音韵非常敏感,创造了自己的诗韵,即有名的“莎士比亚韵”。莎士比亚的诗歌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来优美动听,所以人称“甜蜜”。
总之,莎士比亚以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商籁诗体。在154首十四行诗中,他表现了广阔的思想天地。诗中形象的生动,词汇的丰富,语言的巧妙,音调的铿锵,都是异常突出的,被誉为诗人之魁的爱德蒙·斯宾塞也不得不叹服地说:“我们找不到一位比他更优美的诗人;他的诗神缪斯充溢着优美的构思,并且像他本人一样,英勇豪迈地呐喊着。”在英国的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他的甜蜜的诗歌不仅在英国的抒情诗宝库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诗宝库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I.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济慈最经典的诗十四行诗
灿亮的星
灿亮的星啊,但愿我能如你坚定
但并非孤独地在夜空闪烁高悬,
睁着一双永不合拢的眼睛,
犹如苦修的隐士彻夜无眠,
凝视海水冲洗尘世的崖岸,
好似牧师行施净体的沐浴,
或正俯瞰下界的荒原与群山
被遮盖在轻轻飘落的雪罩里——
并非这样——却永远鉴定如故,
枕卧在我美丽的爱人的酥胸,
永远能感到它的轻轻的起伏,
永远清醒,在甜蜜的不安中,
永远、永远听着她轻柔的呼吸,
永远这样生活——或昏厥而死去。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如同我国的七律等诗体,是一种固定的诗歌形式,每首诗为十四行,有其特殊的格律和押韵模式。中世纪起,它流行于意大利,十六世纪初叶传进英国。此后,十四行诗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体之一,产生了像锡德尼、斯宾塞这样着名的十四行诗诗人。莎士比亚更是以其精湛的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种诗体。
济慈是莎士比亚的崇拜者,同时又是斯宾塞的忠实信徒。他从十四行诗学诗起步,操练诗艺,写了许多十四行诗,有的言志,有的抒怀,有的针砭时弊。他问世的第一首诗《孤寂》就是一首典雅的十四行诗。
呵,孤独!假如我必须和你
同住,可别在这层叠的
灰色楼房里,让我们爬上山,
到大自然的观测台去,从那儿
观看远处的山谷、河川,
锦簇的草坡;让我守着你
在树叶的阴影里,看跳跃的小鹿
把蜂儿吓得不敢把蜜采。
我喜欢与你一起赏玩景色
但我心儿更乐于
和纯洁的心灵亲切交谈,
(她的语言是优美情思的表象。)
因为我相信,最幸福的
莫过于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
这首诗在济慈二十岁那年发表在李·汉特主编的《检察者》杂志上。全诗语言生动,结构巧妙,起承转合十分自然,在最后的一副对句中点明了主题。这是一首典型的莎士比亚风格(又称伊丽莎白体)的十四行诗,从格律上说,是无懈可击的。
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浪漫色彩很浓。尽管是论“孤独”,却也顽强地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J. 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最经典的一段
我是否可以把你比喻成夏天?虽然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和:狂风会使五月娇蕾红消香断,夏天拥有的时日也转瞬即过;有时天空之巨眼目光太炽热,它金灿灿的面色也常被遮暗;而千芳万艳都终将凋零飘落,时运天道之更替剥尽红颜;
但你永恒的夏天将没有止尽,你所拥有的美貌也不会消失,死神终难夸口你游荡于死荫,当你在不朽的诗中永葆盛时;只要有人类生存,或人有眼睛,我的诗就会流传并赋予你生命。
出处:《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作者:莎士比亚
内容简介:成书大约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
该诗集于1609年在伦敦首次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