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曦曼老师有什么故事

曦曼老师有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25-02-25 10:07:20

‘壹’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通用10篇)

我们的生活确实很平淡,也许我们寂寞太久。我们希望着奇迹发生。以下是我整理的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1

我们的生活确实很平淡,也许我们寂寞太久。我们希望着奇迹发生。梦想着生活出彩,幻想着爱人突然出现在我们身旁,给我们以最真的爱,最纯洁的爱,以慰藉我们的灵魂,持平心中那永恒的伤害。

我们一直过着贫苦的日子,有时想想这生活真的没法过了。我们希望着奇迹发生。夜深人静时我们用心地祈祷:期待着一觉醒来能够富有,摆脱贫苦,过上人过的日子。奇迹会发生吗?

有人乐观地认为:“只要有梦想,敢于想,奇迹一定会出现。”作为心理暗示的语言,听起来确实不错,能够让人不丧失信心,敢于追求,找到努力争取的勇气,付之以行动,有些人改变了生活的现状,也有人碰了一鼻子灰,彻底绝望。

同样有梦想,为什么有些人改变了现状,还有人生活还是老样子呢?

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何为现状?现状就是现在的状况。它只指一个人生命中某一个阶段的生活,并不代表过去,也不能代表未来。生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有些人的现状维持时间很短,变化很快,有些人的现状维持时间很长,可能生活一直是这样的。

所以说:改变了现状这个说法有待于商榷。我个人认为这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的自然结果,自然而然发生的,有可能有变化,有可能没有变化。

这样说:是否否定了梦想、奋斗的价值了呢?难道我们只须等待着生活自己前进吗?

当然不是,没有奋斗生命就没法延续。我们只是要明白如何奋斗是有意义的。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这天赋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该从事的工作。每个人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社会资源决定着一个人的机会。社会资源会发生变化,于是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机会,时机的把握就在于对社会资源的分析。我们的奋斗显然应以这两者为基础。根据性格和个性选择自己该从事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社会资源决定人生的进程。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的道理。

脱离了前者去奋斗,很有可能付出很多,得到太少,人生变得没有乐趣;脱离后者去奋斗,由于急功近利,结果事与原违,断送了未来的机会,这是由于时机把握不准造成的必然结果。

因此这里的改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改变,更谈不上是奇迹出现了。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2

奇迹从字面上理解或许可以理解成:奇特的生命轨迹。何为奇特呢?就是与以前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其中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凡事都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我完全同意这一人生最深的见地。“命里有时总究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怎么知道命里有还是无呢?

只要生命延续,生活自然会告诉我们的,或者说我们一定会发现的。只是时间而已。

因此奇迹是不会发生的。有人说:“我的生命中就出现了奇迹。”那我只能提醒他:“千万要小心了,它可能只是一个诱惑。如果不能识破它,必将在日后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说,你突然得到了一份爱,在你没有什么表现和付出时,她很快地爱上了你,你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她。或许你把它理解为缘份,奇迹终于出现在你身上。我建议你先别急着享受这份爱。一定要弄明白:她为什么爱上你。你千万要想清楚你真有那些迷人的优点吗?不要欺骗自己。也许她的语言会欺骗你,但只要给双方一点时间,她的行为会显现她真正的用意:是真爱你(一见钟情)还是另有所图。

没有真正的付出就去享受那份爱必将失去更多,伤得更深,最终错误地对爱绝望,否定真爱的存在。

真正的爱情是没有奇迹可言的。适合你的人由于某种缘份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爱的火花出现了。你们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互相付出,相互欣赏,最终决定走到一起。你的优点正是她所要的,你的缺点是她可以接受的。优缺点是先天资源,通过后天努力,也就是付出才得到了爱。

再比如说,在你没有什么付出时,突然得到了一笔横财。你也许把它理解为生命中出现了奇迹。千万不要急着享用它。你得仔细地分析清楚:这笔钱是怎么来的,是必得的吗?背后是怎么样的陷阱,日后需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如果是遗产那是先天社会资源,你可以享用;如果是你奋斗的必然回报,叫现时报,那也享受不妨。如果不是遗产又不是你奋斗的必然结果,那请你一定要抵制这一诱惑,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否则你一定会得不偿失。

当然也有人花了两块钱彩票中了五百万,这算不算奇迹呢?我想可以算做“奇迹”吧。中了彩票生活变了,但生命还得继续,如要让生命有意义还得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过有几人可以中彩票呢?这概率实在太小,我想不能寄希望于这样的“奇迹”吧。

虽然奇迹不会发生,但我们终于拥有了平和的心态,一步步地创造着生活,享受属于我们的自然生活。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3

我想,我是一个很坏很坏的女人,比白雪公主的后母还要坏,我竟然抢走了一个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女人的爱人。

我受着良心的煎熬,可是,我竟然还是如此的快乐。我可以这样放肆地享受我的幸福吗,那个女孩怎么办?

周末,是我27岁的生日。震宇一家人都过来了,他们都来为我庆祝生日,也是向我父母提亲。震宇送来的提亲礼物很特别,是一本相册。

我打开第一页,是一群小朋友的合影,那是震宇6岁生日时的照片。震宇激动地指着左侧第二个留着樱桃小丸子头发的,傻傻笑着的女孩子:“悠扬,这就是你啊!”我呆住了。

他翻下去,小学毕业合影、初中毕业合影、高中毕业合影,都会找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悠扬,那是你啊!”我发现两家人眼睛里都含着泪。

终于,我翻到了震宇的大学时期,全是两个年轻人笑容灿烂的合影,那个女孩我在镜子里天天见到,只是,她显得更红润,更明朗——正是我的模样!

爸爸老泪纵横:“悠扬,你记起来了吗?现在离你出事那一天,已经整整一年了……”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4

这是发生在我大学期间的一件事,至今犹记在心。

公共课《社会学》的老教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几率是多少?备选答案有四个:10%、23%、38%、63%。

经过十几分钟的热烈讨论,大都选择了10%,少数人选择了23%,极个别人选择了38%,而最高的概率63%却被冷落,无人问津。

老教授没做任何评价,沉默片刻后,微笑着公布了正确答案:如果成功率1%,意味着失败率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之后计算,那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等于37%,最后我们的成功率应该是100%减去37%,即63%。

全班哗然,几乎震惊:一件事倘若反复尝试,他的成功率竟然由1%上升到了不可思议的63%。

有一句名言这样说的:“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致死剑都不能离手。”其实任何人成功之前,都会遇到许多的失意,甚至难以计数的失败。你选择了放弃,无疑就选择了放弃的机会,因为轰轰烈烈的成功之前的失败,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加锲而不舍,拥有坚持到最后的勇气罢了!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5

酒酣耳热之际,爸爸又开始了他一千零一遍的吹嘘,吹嘘对象是宴席对面老同学夫妇和他们青年才俊的儿子,吹嘘内容自然是我——他的宝贝女儿。

“我们悠扬厨艺可是相当不错,诺,这桌上大半的菜肴,我吃下来,可都没有我们悠扬烧得好!”

我正在跟一只大闸蟹奋力“搏斗”,闻言低下头去:半年来我可是只进过一次厨房,并烧糊了一碗蛋炒饭。

对方爸妈已经听得眉开眼笑,也说起了他们儿子:“到底是女孩子,我们震宇就不喜欢待在家里,他喜欢户外运动,擅长打网球和游泳……”

爸爸赶紧接过话头:“哦,那跟我们悠扬有很多共同语言,她也喜欢游泳,大学的时候,还参加过市游泳比赛呢。”我的头更低了,为了我那游泳池里的狗刨水平。震宇妈妈却好像对我越看越中意了:“瞧,悠扬还害羞了,我就喜欢这样文静腼腆的姑娘!”

爸爸很得意:“我们家教很严,悠扬晚上回家从来不会超过九点钟。”这倒是真的,因为我很少交到朋友,根本无处可去。

爸爸接着说:“她大学上的是复旦外语学院,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法资公司,做法语翻译。”我几乎要晕倒,他为什么不干脆说我就是尚雯婕,翻译水平位列上海前五?

我是在法资公司不假,做的只是行政助理工作,法语只会说两个词——“谢谢”和“您好”。

我头快低到桌子底下去了,我看到桌面上那个大汤碗里,映出了对面那个震宇礼貌而又隐忍的微笑。显然,这个晚宴和晚宴上的我,并不是他期待的。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6

一个美国女医生在非洲援助,他的丈夫林肯准备去看她。女医生在信中告诉丈夫,这里非常寂寞,大多数援助人员都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纷纷提前回国了。

在信中,女医生还告丈夫,这里除了一些当地土着人,就是荒芜的土地,除此再没有什么可看。没有交流,没有娱乐,该有的这里都没有。让丈夫做好充分的准备。

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后才发现,当地的生活环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和爱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里,又不会当地土着语言,离开翻译,寸步难行。而翻译也只是在有病人时,才陪着病人出现。这里无人对话,没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秃秃的土地。晚上到处一片漆黑,没有路灯,只有满天的星星和讨厌的蚊子。

林肯这时才相信,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离开了这里。原来谁也受不了这种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还是有准备的,他带了许多闲书供自己消磨时间。

这天,林肯从书中翻到一段关于“换个想法,便能换来一切”的精辟论调。

林肯方下书本,望着裸露的非洲大地想,这种论调真是可笑,难道这种理论在这里也能适用吗?在这里,人能发财或是经商吗?林肯摇头,结论是否定的。

当然,林肯特别希望这种论调能够成为真理,真能如此,他也能换换自己的生活。

“换个想法,便能换来一切。”林肯虽然否认它,但还是极力试图这么去做,因为除此之外,他无事可做。没想到,之后他开始了一连串惊人的发现。在他试图改变想法的同时,他的视角开始变化。当移向自己从不注意的世界时,果真就有了新的发现。首先是土着人的手工艺品,他想这能不能运往外面卖呢?他还发现这里的.泥土很特别,能不能用来做陶器?之后,他离开小屋,想要寻找更多的发现。他找到了一种芨芨草,治疗外伤非常神奇,抹上之后,伤口就会慢慢愈合。如果多抹一些,加强浓度会怎么样?林肯为这些发现兴奋不已。从此,他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没有变,荒芜的土地没有变,土着人没有变,星星更没有变。变化的只是林肯。因为想法的不同,一切也随之改变。

在后来的几年里,林肯成了美国商界大富翁。他打开了非洲市场,还发现了许多新奇的玩意。

据世界科学协会对500例重大科学贡献的调查证明,许多科学奇迹早就存在于世。艰难的是,我们固有的看法必须打破。我们的目光,是否能跟随我们的想法转移。

“换个想法”,直到现在,科学家们每天所做的种种探索,百分之九十仍然如此。要打破的,最难打破的,就是换个想法。我们的想法能否改变?只要改变,跟随而来的就是那些早已存在于世的无穷奇迹!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7

在美国加州,一个叫做罗伯特·舒尔的孩子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要建造一座伊甸园。”

1868年,舒尔成为了一名博士,他把自己心中的伊甸园画了下来:那是一座水晶的大教堂。但建造这座教堂至少要花费七百万美元。

但是,他仍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连日来奔波于大街小巷,反复在各地做着不同的讲座。

第六十天,第六十五天,第九十天……无数人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纷纷捐款。1920年9月,历时十二年,这座人间的伊甸园建成。

从此,游人络绎不绝,舒尔一举成名,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荣耀。这就是一个梦想的奇迹。

七百万美元对于20世纪10、20年代的人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数字,想凑齐这么多的钱,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然而舒尔却用自己的执着创造了一个奇迹。只因为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建造一座伊甸园”。

梦想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的生命;梦想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明方向;梦想是一方罗盘,导引人生的目标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荣耀走在梦想之后,有了梦想,才能在这个道路上不断反省自我,看清自己,找到一种淡定的起点;失去了梦想,你就会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荣耀。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孔夫子说,匹夫不可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励志故事 )这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有梦才能圆”的道理呢?

因此,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也固然可能会布满荆棘、充满坎坷,那是一条充满困窘、泪水、失望的路。像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位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骆驼祥子,一个本是勤劳、善良的农村小伙子,但在三买、三卖之后,变成了一个自私、贪婪的人,或许他的堕落更多是社会的错误,但告诉了我们的是,实现理想的路是艰难的。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即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无悔地追求,无怨无悔,直到实现梦想,荣耀也会跟着到来。

曾经的我的朋友刘小七,又何尝不是如此。小学时,为父母而读书,一天到晚浑浑噩噩,一天过去,又不知自己做过什么。直到毕业时老师的一句话,惊醒了他。从此,立志发奋学习,才有今天的所得。

梦想或许只是在一瞬间拥有,然而带他一路拼搏,最终获得荣耀。

回头再说说我自己吧,一生中出现过几许灿烂光辉。然而,我逝去的人生,始终出现了灰白色,甚至是黑色。而我自己却曾经美其名为,深紫色的人生,几许期待,几许拼搏,终于又再次获得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切都来自我一生的梦想,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顶级歌手,又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超级巨星,等等等等。可结果呢?我所渴望的奇迹,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请大家相信我,我不会气馁,更不会逃避,我依旧期待梦想的达成,奇迹的发生。

让我们齐声呼喊:“带着梦想上路吧!”去坚定我们的梦想;“带着梦想上路吧!”去寻觅荣耀的明天;“带着梦想上路吧!”去采撷人生道路上累累硕果;“带着梦想上路吧!” 去创造梦想的奇迹。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请微笑着向着晨曦,向着黄昏,向着星空,高声呐喊:“带着梦想上路吧!奇迹正在前方,向你招手呢。”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8

他从小就立志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23岁那年,他开始写剧本。他写了整整7年,这期间,很多听说他的梦想的人都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一直支持他。

母亲经常对他说:“这么美的世界,有梦想怎么能不去追逐,等你老了,生命到头了,再后悔已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是这句话,让几度徘徊、气馁、退缩的儿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前,他甚至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剧本创作中。

28岁生日那天,他起得特别早。回来的时候他手里多了一张地图,那上面有好莱坞500家电影公司的详细地址。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划定了路线和名单顺序。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带着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出发了,尽管他身上的这些钱,加起来还不足以买一件像样的西服。

他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为了赶时间,他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吃中餐,一家完了马上又去另一家。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第一遍下采,500家公司却没有一家愿意聘用相貌平平且咬字不清的他。

面对早已预料的结果,他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出来,他又走到了第一家电影公司的门口,又是新一轮的拜访与自我推荐。

虽然,很多老总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胆识,但两周下来,仍然没有电影公司愿意接受他——个自己想当主角的普通人。

他仍然没有放弃,在第三轮的拜访中,他脸上的表情仍是不卑不亢,他没有因为自己重复登门而感到羞愧。

他此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以自己的努力去敲开命运的大门,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决不放弃。

然而,第三轮拜访依然无果而终。他问母亲,我需要继续吗?我不甘心失败。母亲坚定的回答,再次鼓舞了他。他再次从最后一家跑到了第一家电影公司的门口,终于在拜访到第350家时,老总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他的剧本。

几天后。他被邀请到电影公司详谈,之后,一部以他为男主人公的电影正式开拍。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洛奇》,而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史泰龙。

2009年,在他53岁生日那天,史泰龙百感交集地说:“是母亲从小就教导我不松手,不放弃,所以我时刻谨记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证明给自己看,我要活得精彩。人生没有财富和青睐不要紧,只要肯努力,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9

浪漫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通过浪漫所体现出的真诚,即使是语言不通的两颗心灵,也能迅速贴近。有时候再多的手段,都抵不上真诚的力量。

施建祥开办公司之初,家人和朋友没有一个人看好他,都认为施建祥这个人过于浪漫,总是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人感觉和这样的人做生意极不妥当,所以施建祥的公司开办之初用“惨淡经营”四个字来形容,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样的日子让施建祥十分痛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公司真的就这样倒闭了。他天天都在寻找商机,和人聊天时,他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一天,一位朋友在和他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要在上海寻找一家代理商,施建祥不由得眼前一亮,他觉得机会来了。

施建祥赶到西方石油公司代表下榻的和平饭店,可到了那儿,他就傻了眼,他这才知道自己正在和泰国正大、日本松下、中国石化等世界上知名的公司争这次机会,这些公司来的代表连正眼都不瞧施建祥一下,他们都认为像施建祥这样没有实力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代理商。

的确,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也没有理施建祥,但施建祥不甘心,第二天带上翻译又来到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代表的门外,最后也许是他足够的诚心感动了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于是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决定给施建祥一次机会,让他陈述一下他想成为代理商的理由。施建祥张开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的公司是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没有做过什么项目,资金也十分有限,但是我有一颗真诚的心,请相信我,我会比任何一家公司都更用心地做你们的产品代理……”听完施建祥的话,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淡淡地说,“把你公司的地址留下来吧。”

施建祥和翻译刚一走出美国代表的房间,翻译就埋怨施建祥,“你说得这么浪漫和煽情有什么用?你就不会像那些公司一样谈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施建祥一想,觉得对,不由得也埋怨自己怎么说出那样的话来。

谁知道三天之后,这位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代表却到施建祥的公司拜访,并且邀请他到希尔顿饭店参加他们石油公司的代理说明会。可一走进希尔顿饭店,施建祥就呆住了,那些国内外前来争夺代理权的公司代表一个个正襟危坐,身边都放着价值不菲的礼物。看着这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施建祥心里就犯难,每一个人都有礼物,就自己空手而来,怎么也说不过去。

想来想去,施建祥忽然生出一个浪漫的想法,他跑出去买了1条大红色的围巾回到会场。等到施建祥上台发言的时候,他拿出红围巾展开,然后十分真诚地说:“今天我送的就是这样一份简单的礼物,但它却代表了我的一颗真诚的心,它犹如天上的一架彩虹桥,架起中美之间的友情……”西方石油公司的代理听完,非常高兴,不但带头鼓掌,还当场就把红色的围巾围在自己的脖子上。

一个月之后,施建祥凭着自己的这次浪漫行动,获得了西方石油公司华东地区的代理权。三年以后,施建祥被评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地区销售冠军,并应邀前往美国参加世界石油年会。

大会结束后,施建祥到西方石油公司总部做客,他惊讶地发现,三年前送给美方代表的围巾被镶嵌在一个镜框里,并且郑重其事地挂在贵宾室的墙上。看到这些红色的围巾被如此珍藏,施建祥不由得心头一热,他暗暗对自己说,谁说浪漫不是一种实力?只有真正理解浪漫的人才能够真正懂得,浪漫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通过浪漫所体现出的真诚,即使是语言不通的两颗心灵,也能迅速贴近。有时候再多的手段,都抵不上真诚的力量。

与其说文章中施建祥的成功是浪漫的力量,还不如说是真诚的力量。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简单和真诚渐渐被人遗忘了,当许多人把这两个神圣的词语当作噱头的时候,我们更应当能够感觉到真诚那种冲击人心的力量。

其实一个人创业的时候,离不开的是知识的力量和真诚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也许与人之前受的教育有关系,而真诚的力量却与人的本身素质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施建祥拥有这样一颗真诚的心,他才被美国石油公司看中,才有了他事业上的辉煌。真诚可以创造奇迹。

奇迹会发生吗的励志故事 篇10

1832年秋,美国人莫尔斯乘船从法国回美国。

旅途非常漫长,旅客们常常坐在一起,靠聊天打发时光,船上的餐厅也就成了人们聚会聊天的好地方。

一天,一位叫杰克逊的人向大家卖弄一个刚学来的电子实验。他把几根铁钉放在桌上,然后取出一只绕了绝缘铜丝的马蹄形铁块,当他把铜丝接上电池时,桌上的铁钉竟被吸到了铁块上。杰克逊把电断开后,铁钉又掉了下来。

当时,普通的游客都不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都不禁被这个实验给吸引住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只把它当成一件新鲜事,谁也没有多想它。

可莫尔斯敏锐地感觉到,一场科学革命即将到来。他回到纽约,马上放弃了原来的美术工作,开始研究起电学来。他一研究就是12年,1844年5月24日,他成功地利用自己发明的电报机,将信号从美国国会大厦发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市。

这份电报上只有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这句话是引自《圣经》的,其实真正的上帝就是具有创造力的人类。

;

‘贰’ 请教如何写故事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主要的课题,是一种创作思维的问题。

因为创作当中都遇到一个思路问题,一个思维方式问题,一个作品怎么考虑,写小说与报道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不能不讲。我是从大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可以比较说明的问题,我们想法尽量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小说的思路的分析。

尤其是初学者常问的,小说从哪开始。回答不一致,因人而异。有的大作家说从人物入手,这类说的是有了人物情节故事自然就出来;有一类说没有情节你写什么?主张从情节入手;又有一类说从典型场面开始,还有说从思想开始,从主题开始,另一种反对的说这是主题先行,凡是这样写是不会成功的。

那么小说到底怎么写?我们分析一下,分解之后会发现每个因素都是情感符号的片断,一个大的作品总是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不能规定必须从什么开始,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确实有不同的思路。我们前辈的着名作家曾经是有过类似的运用的。

下面我把这种动作思路分为几个,一为场面,二为认识,三为细节,四为人物,五为情绪,六为情节,七为题材,八为情境,九为心理。

我想我们大概可以把这九种思路作为我们常用的思路,至少会因此而获得你自己的信心。这是我们头一部分所讲的意义。

先讲从场面出发。

一个场面成为小说想象的基础,好像不太实际,但屠格涅夫写《阿霞》,就是从场面开始。是他坐一个小船时看到一个窗口有一老妇,一位少女,突然激发了他的想象,就因此而写出了这部有名的作品。那么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就是有意义的。福格纳看到一个小姑娘趴在墙头偷看她奶奶的葬礼,一边看一边对摇她在下面的弟弟讲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一个场面使他后来写出了着名的《喧嚣与骚动》,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这样的场面实际已经揭示了当时的一定的人物和人际关系,通过方方面面地联想与分析,这种固定的场景是比较鲜明和易于把握的。我们想人物可能会比较容易变幻,想情节也可能转变,而一个场面是非常直观的,富于色彩的,这就可以不断地激发作者的想象与构思。像福格纳看到小女孩看葬礼,他认为这是非常富有象征意味的,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是我们与大作家的差距。福格纳说,写小说无非是围绕这样一种特定场面罗致情节,叙述……如何,作家就是要在这样的场面里用可信的程度来创作可信的作品。福格纳的小说大多数是这样通过场面来想象完成的。还有史蒂文斯写《金银岛》,写强盗与正义者之间在岛上抢夺财宝的故事。他就是有一次在海滩上和孩子玩,孩子要求讲故事,他就现编,拿纸画,边讲边画,越画越细致,人物越来越多,后来就画了许多张图,他相信这些图是真的,故事是真的,后来就写成功了。这种方法很好,一个场面可以让你有一种固定的形象,可以给你保持一种鲜明的形象思维,从场面出发,可以保持一种原始的调子和符号。像这个作品,它就有很具体的图案,布局等等,写起来非常生动。从一个场面出发,往往引起对自己过去一种生命体验的回忆,这是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为基础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个场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象,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要放过,写出作品就可以写不干的作品。像马尔克斯写《枯枝败叶》时,就是因为看到一个在码头焦急地看着大海苦苦等待的形象,才引伸出了这个作品。就是这个场面给他提供了形象的思维。后面写的《百年孤独》,也是考虑很久以后,由他有一天想起小时候外祖父带他去一个仓库里看冰,见到这种神奇的叫冰的东西,他把手摸上去,当时一摸他感觉很神秘,冰是这样的啊,这简直就像魔鬼手里的一个法宝一样。他这样的体会被想起时,他觉得这个小说可以写了。就是因为他把整个作品的调子规定下来了,既现实又魔幻的调子。这些都证明了这种思路的重要。我们要对场面加以改造,但不要放过这种场面。

其次是从认识出发。

从考虑小说构思开始,是奔主题、思想意义的。这就是要研究小说的思想本质,是一种具体地认识了本质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托尔斯泰写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就是因为他在高加索对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作了很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他的创作思路大量留在他的笔记里,他有很多东西都是从认识出发,从本质把一些事搞清楚。托马斯·曼写《远山的磨砺》,看一些理论书,谈话交换意见,养成了自己对死与病的很深刻的见解,这样再开始写小说。作家在初期时,对作品形成了初步理解,写作就是把这些思想变成形象核心,再从形象核心里生发出作品的文本。我们的学员里也有人在写部队生活当中提拔干部时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要写这样一个小说,某干部工作好不走关系提不上去,某干部工作不好走关系就提上去……这样的现象对于托尔斯泰这类作家来说,他不会马上就写,而是会深入去琢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人会在其中怎么想,在事中如何改变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想得很深入了,才去写这个题材。经过这样的认识以后,往往能把这样的题材写得更加深入。这是我们从大作家那里得来的启示。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是通过对家庭长期的研究开始的。他开始关注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他研究家庭,作了大量研究,之后,他遇上了作品主人翁原形的例子,才开始写。这说明有的作家从构思小说来说,是有理性渗入的,带有明显的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的思考当然要结合形象,但我们有的学员不能研究透彻同一个题材背后具体的本质,效果就写不出来。写一个题材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写出别人没写出的意思。要像大作家一样对生活的认识更深一点,不是题材有意思就拿来写,不能一下理解题材的价值,就必须稍微加以理解和认识之后才动手写。还有一点,就是说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是主题先行的。当然文革后批江青的主题先行,如果主题没有生活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主题错了也是不行的。比如说詹姆斯听到人家说,你就尽情地享受人生吧!他从这个思想出发,写出了着名的《使节》。还有很多作家都坚持认为自己是主题先行者,认为写作品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写小说的思路,人家是成功的,也是大家。先有一个主题,其他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围绕主题的,如果有生活积累,有正确的好主题,都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反过来说,我们这样去写也不必怀疑自己。

第三种,从细节出发。

一般来讲,这个细节是作品中一种富有强力度的情感符号,作者在生活中偶尔接触到这个细节,就围绕细节展开想象,这样的思路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就是一个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打老输,去跟老伯爵要钱,伯爵给他三张牌,结果一打就赢。他认为这个细节很有魔力,就写成了作品。还有《桃花扇》,就是扇面上的血像桃花的细节。还有《海鸥》,也是一个人把死海鸥扔出来威胁别人的细节。还有《木工》,是老仆人从此后再也不看主人的狗一眼,通过这一眼的细节写出了地主与奴隶的关系。还有《白毛女》,一个躲进山里没吃盐的女人白了毛发,就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细节。《沂蒙颂》就是一个农村妇女解开衣襟给一个口渴的伤兵喂奶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全剧的基础,决定了全剧的分量。《幸福的黄手绢》也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所谓细节是非常有含量的一个点,这个点上人物感情人物关系都会有很突出的表现,这就是细节被发现之后的价值。你很有可能通过一个生活中非常有感情含量非常有艺术质量的细节,就一举成功。

第四种,是从人物出发。

这种容易理解,写的理论文章也最多。这种论点的意思就是要先有人,把人写出来,像砣螺一转,就动起来。人物是考虑的出发点,有几个阶段,第一是考察人物,主人公的意义,由此产生主题;二是设定不同关系的人物,展现主人公性格的机会;三是把所有人物连接起来,安排情节和动机;四是任所有设定好的人物自身线索自己去走。这是很多作家都比较赞赏的一种思路。有的作家就是从人物出发,任何情节都不考虑。像李准写《李双双》,就非常典型,最早写李双双是为了让李双双成为一个大办食堂大办公社的典型,想写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就让她办食堂,小说写出来很生动。后来改电影,办食堂在农村不适应,成了不对的事情,就把李双双办食堂改成了计工分。有一点立得住,就是李双双这个人物写得活,情节即使变了,价值仍在。有的作品在考虑时的确是先考虑人物,一般把一个人物写生动写活,成功的可靠性更大点。茅盾就是这么写,他主张别的不管,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后,再看他与周围其他还有什么人物可以搁进来,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情节,再从情节中展示各自的命运,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写小说的思路, 这样写没什么问题。比如我给大家讲课,写我时,就要写几个学员,还不够,又写王祥等老师,还不够,就把我儿子老婆写进去了。我在你们面前是一副嘴脸,但在某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脸,回家里跟老婆、孩子又是一副嘴脸,这就是表现我这个人的几个侧面。一个人跟第二个人接触是一个嘴脸,跟几个人接触都有不同的嘴脸,你就要设定他跟不同的人接触,就能表现他丰富的性格,写活这个人。茅盾就常在作品中对他写的人物进行一些刻意的安排,他从不想情节。这种办法比较正宗,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但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慢慢少起来了,换成了一种观念,即一个小说或文学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人物与人有什么区别呢?即只要是人,在里面起主导作用就行了。而人物必须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从外到内都有特色的人,要有外貌、性格、方方面面等。现在不太主张这样,只要写一个人,甚至名字都没有也可以,外貌怎样不写也可以。从头读到尾,一个人长怎么样你不一定想得出来。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人与人有区别,不一定要像刘再复说的性格组合那种,反过来也可以。

第五种是从情绪出发。

这是指一种比较缥渺和朦胧的情绪,是一种情绪笼罩着,就想表达这种情绪。比如说《铁流》。作家是写一个红军部队撤退的血与火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很早的时候,连十月革命都没发生时,作家从高加索一个山脉上看到一个非常雄浑的壮美的场面,那种情绪激励了他一定要写一个小说写出这种情绪。当时他就怎么都想写,想不清写什么内容,就搁着。后来他想写山间的农民,后来又想写一群沿着滨海大道跑的农民,直到后来听说十月革命后红军的行动,非常精采,经过调查,就把希望写的这种情绪的主题调查了出来。这是一种写法,像《雷雨》也是,就是要表达一种像夏天一样火热的情绪。

‘叁’ 如何写故事情节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主要的课题,是一种创作思维的问题。

因为创作当中都遇到一个思路问题,一个思维方式问题,一个作品怎么考虑,写小说与报道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不能不讲。我是从大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可以比较说明的问题,我们想法尽量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小说的思路的分析。

尤其是初学者常问的,小说从哪开始。回答不一致,因人而异。有的大作家说从人物入手,这类说的是有了人物情节故事自然就出来;有一类说没有情节你写什么?主张从情节入手;又有一类说从典型场面开始,还有说从思想开始,从主题开始,另一种反对的说这是主题先行,凡是这样写是不会成功的。

那么小说到底怎么写?我们分析一下,分解之后会发现每个因素都是情感符号的片断,一个大的作品总是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不能规定必须从什么开始,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确实有不同的思路。我们前辈的着名作家曾经是有过类似的运用的。

下面我把这种动作思路分为几个,一为场面,二为认识,三为细节,四为人物,五为情绪,六为情节,七为题材,八为情境,九为心理。

我想我们大概可以把这九种思路作为我们常用的思路,至少会因此而获得你自己的信心。这是我们头一部分所讲的意义。

先讲从场面出发。

一个场面成为小说想象的基础,好像不太实际,但屠格涅夫写《阿霞》,就是从场面开始。是他坐一个小船时看到一个窗口有一老妇,一位少女,突然激发了他的想象,就因此而写出了这部有名的作品。那么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就是有意义的。福格纳看到一个小姑娘趴在墙头偷看她奶奶的葬礼,一边看一边对摇她在下面的弟弟讲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一个场面使他后来写出了着名的《喧嚣与骚动》,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这样的场面实际已经揭示了当时的一定的人物和人际关系,通过方方面面地联想与分析,这种固定的场景是比较鲜明和易于把握的。我们想人物可能会比较容易变幻,想情节也可能转变,而一个场面是非常直观的,富于色彩的,这就可以不断地激发作者的想象与构思。像福格纳看到小女孩看葬礼,他认为这是非常富有象征意味的,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是我们与大作家的差距。福格纳说,写小说无非是围绕这样一种特定场面罗致情节,叙述……如何,作家就是要在这样的场面里用可信的程度来创作可信的作品。福格纳的小说大多数是这样通过场面来想象完成的。还有史蒂文斯写《金银岛》,写强盗与正义者之间在岛上抢夺财宝的故事。他就是有一次在海滩上和孩子玩,孩子要求讲故事,他就现编,拿纸画,边讲边画,越画越细致,人物越来越多,后来就画了许多张图,他相信这些图是真的,故事是真的,后来就写成功了。这种方法很好,一个场面可以让你有一种固定的形象,可以给你保持一种鲜明的形象思维,从场面出发,可以保持一种原始的调子和符号。像这个作品,它就有很具体的图案,布局等等,写起来非常生动。从一个场面出发,往往引起对自己过去一种生命体验的回忆,这是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为基础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个场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象,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要放过,写出作品就可以写不干的作品。像马尔克斯写《枯枝败叶》时,就是因为看到一个在码头焦急地看着大海苦苦等待的形象,才引伸出了这个作品。就是这个场面给他提供了形象的思维。后面写的《百年孤独》,也是考虑很久以后,由他有一天想起小时候外祖父带他去一个仓库里看冰,见到这种神奇的叫冰的东西,他把手摸上去,当时一摸他感觉很神秘,冰是这样的啊,这简直就像魔鬼手里的一个法宝一样。他这样的体会被想起时,他觉得这个小说可以写了。就是因为他把整个作品的调子规定下来了,既现实又魔幻的调子。这些都证明了这种思路的重要。我们要对场面加以改造,但不要放过这种场面。

其次是从认识出发。

从考虑小说构思开始,是奔主题、思想意义的。这就是要研究小说的思想本质,是一种具体地认识了本质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托尔斯泰写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就是因为他在高加索对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作了很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他的创作思路大量留在他的笔记里,他有很多东西都是从认识出发,从本质把一些事搞清楚。托马斯·曼写《远山的磨砺》,看一些理论书,谈话交换意见,养成了自己对死与病的很深刻的见解,这样再开始写小说。作家在初期时,对作品形成了初步理解,写作就是把这些思想变成形象核心,再从形象核心里生发出作品的文本。我们的学员里也有人在写部队生活当中提拔干部时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要写这样一个小说,某干部工作好不走关系提不上去,某干部工作不好走关系就提上去……这样的现象对于托尔斯泰这类作家来说,他不会马上就写,而是会深入去琢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人会在其中怎么想,在事中如何改变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想得很深入了,才去写这个题材。经过这样的认识以后,往往能把这样的题材写得更加深入。这是我们从大作家那里得来的启示。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是通过对家庭长期的研究开始的。他开始关注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他研究家庭,作了大量研究,之后,他遇上了作品主人翁原形的例子,才开始写。这说明有的作家从构思小说来说,是有理性渗入的,带有明显的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的思考当然要结合形象,但我们有的学员不能研究透彻同一个题材背后具体的本质,效果就写不出来。写一个题材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写出别人没写出的意思。要像大作家一样对生活的认识更深一点,不是题材有意思就拿来写,不能一下理解题材的价值,就必须稍微加以理解和认识之后才动手写。还有一点,就是说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是主题先行的。当然文革后批江青的主题先行,如果主题没有生活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主题错了也是不行的。比如说詹姆斯听到人家说,你就尽情地享受人生吧!他从这个思想出发,写出了着名的《使节》。还有很多作家都坚持认为自己是主题先行者,认为写作品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写小说的思路,人家是成功的,也是大家。先有一个主题,其他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围绕主题的,如果有生活积累,有正确的好主题,都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反过来说,我们这样去写也不必怀疑自己。

第三种,从细节出发。

一般来讲,这个细节是作品中一种富有强力度的情感符号,作者在生活中偶尔接触到这个细节,就围绕细节展开想象,这样的思路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就是一个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打老输,去跟老伯爵要钱,伯爵给他三张牌,结果一打就赢。他认为这个细节很有魔力,就写成了作品。还有《桃花扇》,就是扇面上的血像桃花的细节。还有《海鸥》,也是一个人把死海鸥扔出来威胁别人的细节。还有《木工》,是老仆人从此后再也不看主人的狗一眼,通过这一眼的细节写出了地主与奴隶的关系。还有《白毛女》,一个躲进山里没吃盐的女人白了毛发,就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细节。《沂蒙颂》就是一个农村妇女解开衣襟给一个口渴的伤兵喂奶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全剧的基础,决定了全剧的分量。《幸福的黄手绢》也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所谓细节是非常有含量的一个点,这个点上人物感情人物关系都会有很突出的表现,这就是细节被发现之后的价值。你很有可能通过一个生活中非常有感情含量非常有艺术质量的细节,就一举成功。

第四种,是从人物出发。

这种容易理解,写的理论文章也最多。这种论点的意思就是要先有人,把人写出来,像砣螺一转,就动起来。人物是考虑的出发点,有几个阶段,第一是考察人物,主人公的意义,由此产生主题;二是设定不同关系的人物,展现主人公性格的机会;三是把所有人物连接起来,安排情节和动机;四是任所有设定好的人物自身线索自己去走。这是很多作家都比较赞赏的一种思路。有的作家就是从人物出发,任何情节都不考虑。像李准写《李双双》,就非常典型,最早写李双双是为了让李双双成为一个大办食堂大办公社的典型,想写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就让她办食堂,小说写出来很生动。后来改电影,办食堂在农村不适应,成了不对的事情,就把李双双办食堂改成了计工分。有一点立得住,就是李双双这个人物写得活,情节即使变了,价值仍在。有的作品在考虑时的确是先考虑人物,一般把一个人物写生动写活,成功的可靠性更大点。茅盾就是这么写,他主张别的不管,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后,再看他与周围其他还有什么人物可以搁进来,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情节,再从情节中展示各自的命运,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写小说的思路, 这样写没什么问题。比如我给大家讲课,写我时,就要写几个学员,还不够,又写王祥等老师,还不够,就把我儿子老婆写进去了。我在你们面前是一副嘴脸,但在某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脸,回家里跟老婆、孩子又是一副嘴脸,这就是表现我这个人的几个侧面。一个人跟第二个人接触是一个嘴脸,跟几个人接触都有不同的嘴脸,你就要设定他跟不同的人接触,就能表现他丰富的性格,写活这个人。茅盾就常在作品中对他写的人物进行一些刻意的安排,他从不想情节。这种办法比较正宗,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但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慢慢少起来了,换成了一种观念,即一个小说或文学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人物与人有什么区别呢?即只要是人,在里面起主导作用就行了。而人物必须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从外到内都有特色的人,要有外貌、性格、方方面面等。现在不太主张这样,只要写一个人,甚至名字都没有也可以,外貌怎样不写也可以。从头读到尾,一个人长怎么样你不一定想得出来。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人与人有区别,不一定要像刘再复说的性格组合那种,反过来也可以。

第五种是从情绪出发。

这是指一种比较缥渺和朦胧的情绪,是一种情绪笼罩着,就想表达这种情绪。比如说《铁流》。作家是写一个红军部队撤退的血与火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很早的时候,连十月革命都没发生时,作家从高加索一个山脉上看到一个非常雄浑的壮美的场面,那种情绪激励了他一定要写一个小说写出这种情绪。当时他就怎么都想写,想不清写什么内容,就搁着。后来他想写山间的农民,后来又想写一群沿着滨海大道跑的农民,直到后来听说十月革命后红军的行动,非常精采,经过调查,就把希望写的这种情绪的主题调查了出来。这是一种写法,像《雷雨》也是,就是要表达一种像夏天一样火热的情绪。

阅读全文

与曦曼老师有什么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仙剑4哪个朝代的故事 浏览:958
乡镇事业单位和企业哪个好 浏览:885
关于大脚丫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277
如何解决贷款经济问题 浏览:407
如何引导婚姻生活 浏览:888
南海幸福汇为什么这么多人买 浏览:526
q1q2在经济学代表什么 浏览:356
事业编制岗位有哪些填空题 浏览:313
游艇派对美女怎么请 浏览:397
婚姻法如果一方不同意怎么办 浏览:847
石家庄在哪个经济区 浏览:169
什么样的美女追不到手 浏览:232
丑小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浏览:947
整体经济形势如何分析 浏览:830
冬天大幸福树怎么过冬 浏览:999
十年的婚姻遇上扶弟魔怎么办 浏览:877
计划经济体制什么时候被打破的 浏览:120
考事业编成绩怎么算的 浏览:265
乡村爱情两个小萌哪个好看 浏览:399
华为运动健康要什么配件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