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建构与中国故事相联系的话语体系,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把握当代中国实际,选取中国典型案例,增强传播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正在创造出一个个精彩而神奇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际社会也迫切需要了解东方巨龙的沧桑巨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建构与中国故事相联系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任何一种新的话语体系之所以能够建构起来,是因为支撑这一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具有与众不同的崭新内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需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内涵作出准确而规范的科学解读。这是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得以成功建构的基本要求。讲好故事,需要讲清楚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完整地讲好中国新故事,也需要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和理论逻辑。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而清晰认识,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种种误读。
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充分结合和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对外话语体系的指南针和方向盘,要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像“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话语创新,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学术话语侧重于从学理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研究,解析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学术研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生搬硬造、玩弄概念,对西方的学术成果也要给予批判的吸收和借鉴。大众话语是广大民众的日常用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智慧,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集中反映。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做到“听得懂,记得住”,达到“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积极效果。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一是要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讲清楚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制度原因。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优势所在,着力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加工,将其上升至话语体系。二是要联系中国历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三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
选取当代中国的典型案例,加强个案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让国外受众能摆脱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的话语霸权和陷阱,听懂中国人所讲述的内容并产生兴趣。以往对外传播中的大而化之的工作总结或一般汇报式的宣传手段,难免会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困惑与误解。实际上,国外社会在关注当代中国发展时,其兴趣点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局部的微观视角切入,逐步进行针对性的总体剖析。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契合国外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力求小中见大、生动活泼,与国外话语实现有机对接,并借助新媒体的包装宣传等多种形式,将令人信服的具体发展经验和成果介绍给世界,呈现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真实面貌。
加强对外交流机制,切实加强“走出去”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因而要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提高“走出去”的层次、深度与广度,在鼓励国外各界人士到中国实地见证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现状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家,外语能力远远达不到国际交流的要求;而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对于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又知之甚少,因此在国际交流中难免出现国内有价值的观点无法传递给世界、别国有益的研究成果不能被国内消化吸收,甚至出现有理说不清的状况。这就要求培养大批既通晓中国实际、又了解世界大势,同时还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使一系列具有当代中国风范的精髓性思想观点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赢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认同。
②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1、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讲清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故事。
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讲清楚党带领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讲清楚我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2)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党的故事扩展阅读:
要求: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要讲得精彩、生动、鲜活,让国际社会听得懂、能理解、可借鉴。
要充满感情地讲,以对党和国家真挚的感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戴,针对国际重大关切,策划好内容,报道出理论的深度、思想的温度。
要以我为主地讲,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结合国外受众的思维和阅读习惯,精心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认为如何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1、就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宏伟事业,也要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点滴瞬间,还要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2、展形象,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要传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3)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党的故事扩展阅读:
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解释当代中国、阐释中国思想,促进更多国家和人民认同中国、支持中国;加强对内话语体系建设,解释基本方略、阐释基本路线,聚焦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要有开放包容的姿态、互学互鉴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状态,贴近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信息传播的规律,贴近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实践上不断丰富我们的新概念新范畴,不断完善创新我们的新理念新表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新的时代魅力和思想伟力。
④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从政治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社会职能需要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从文化生活角度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
⑤ 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责任担当,也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要积极创新宣传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汇聚更多资源力量,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外宣工作更具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我们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网络作品唯有取材于生活,反映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才可能赢得网民的共鸣与青睐,才能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网民目光。
故事主题不必太大,可以讲好身边创业的朋友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驻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故事、讲好青少年刻苦学习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讲好家乡风貌变化的故事……从这些小事情中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5)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党的故事扩展阅读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要讲得精彩、生动、鲜活,让国际社会听得懂、能理解、可借鉴。要充满感情地讲,以对党和国家真挚的感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拥戴,针对国际重大关切,策划好内容,报道出理论的深度、思想的温度。
要以我为主地讲,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结合国外受众的思维和阅读习惯,精心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要丰富多彩地讲,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传播载体,尤其要多生产制作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多语化的国际传播产品。
选准时机、选对载体,提高对外传播的“时度效”水平。要借嘴说话地讲,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加强与国际或地区性知名主流媒体、智库和出版机构开展合作,注重海外落地和海外影响,提高对外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