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将相和的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这个故事写的是赵国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分别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一天下宝物——和氏璧,秦王欲以十五城池换宝物,赵王明知有诈,可又惧怕秦王,遂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在朝堂上,蔺相如据理力争,斗智斗勇,使和氏璧完好无损回到赵国。
这个故事表现了作为一个外交家,蔺相如勇敢无畏,机敏智慧,不辱使命。留给后人很多启发。
渑池之会
秦王不甘心自己失败,周赧王36年,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这个故事进一步展现了蔺相如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为维护国家尊严,临危不惧,有礼有节的气节。
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后,赵王安全回到赵国,加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不满蔺相如地位超过自己,认为自己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却凭着能言善辩而位居他之上,廉颇感到羞耻。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称病不上朝,避开与廉颇正面相遇。
蔺相如的门客下属对蔺相如行为感到不解。蔺相如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做比喻,他是为国家为重,廉颇知道此番言论后幡然醒悟,遂负荆到蔺府请求蔺相如的原谅,后来两人成生死之交。
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三个小故事构成了一出“将相和”的完整曲折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蔺相如超人的智慧,精彩的外交,还领略了他宽容的胸怀,处处以国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其中,我们也看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是不是收获满满正能量。
❷ 将相和,3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到
将相和: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过程。
1. 完璧归赵:秦国欲骗取赵国的和氏壁,赵国使臣蔺相如机智应对,夺回了赵国玉壁。这个故事展示了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为赵国赢得了尊严。
2. 渑池之会:秦赵于渑池会谈,秦王借故侮辱赵王,赵臣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了赵王颜面。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再次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3. 负荆请罪:赵国将军廉颇背负荆条求见赵国宰相蔺相如,为自己先前的错误言行赔罪。这个故事中,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蔺相如请罪,两人化解了误会,重归于好。
通过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将相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他们最终化解分歧、共同为赵国大局着想的品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应放在其次,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
❸ 《将相和》课文的三个 故事用四字词语概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
赵国的和氏璧被秦王骗走,蔺相如机智地将璧送回赵国,维护了国家尊严。
渑池之会
赵王赴秦王渑池会宴,蔺相如通过智勇双全的行动,确保赵王安全,彰显赵国实力。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地位高于廉颇而受到廉颇不满,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宽容大度,两人和好如初,展现了将相和睦的重要性。
这三个故事分别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为标题,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廉颇的知错能改,共同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与和平。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智斗秦王,不辱使命,成功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渑池之会”中,蔺相如通过外交手段,保护赵王安全,显示了赵国的实力;“负荆请罪”则讲述了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体现了将相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这三个故事不仅情节跌宕起伏,而且深刻揭示了古代将相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为国家利益所付出的努力。通过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品质,还反映了国家之间的外交智慧与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智慧、勇气和宽容同样重要。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则故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智慧和勇气,追求和平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