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良言的故事有哪些

良言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2-07 07:11:07

㈠ 谨言慎行的例子

1、孔子谨言慎行

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说:

“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后悔自己的多言多事。不要说没有什么损伤,那引起的祸患将要影响深长。

不要说没有什么损害,那引起的祸患将要继续扩大;不要说上天听不到,天神正在观察着你呢。火刚冒烟的时候,你不去扑灭它,到了火势很大的时候,又怎么办呢?水还是细流的时候,不去堵塞它,那么最后就要扩大成为长江大河的;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有的就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

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将来就非用斧头不可啊。”“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好胜的人一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级,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谦下一些。

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头,所以退居后面。”“温厚恭谨,戒慎仁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谦虚下人,人们永远超越不了它。大家都拥向那里,只有我坚守此道;大家都到别的地方去,只有我不迁徙。把我的智慧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不显露自己的技能。

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2、不要快人快语,容易得罪人

《战国策》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是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

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让太后明白,如果太子不经受磨炼,将来继位的时候会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地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3、不要轻易承诺

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四个诸侯国攻打卫国,卫国被攻陷后,齐国诸侯齐襄公担心周王会派兵来讨伐,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统领兵马在葵邱那个偏远的地方戍守。

二位将军临行前请示齐襄公道:“戍守边疆虽然劳苦,但是作为你的臣子不敢推辞,只是我们去驻守得有个期限,主公以什么为期限呢?”当时,齐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应付说:“现在正是瓜熟时节,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朕会派遣别人替代你们的。”

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但是齐襄公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招致两位将军的不满。他们给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暗示齐王能履行诺言,谁料齐王根本就没招回他们的打算。两人气得牙痒痒,暗地联合公孙无知,起兵造反,推举了新的国君。

所谓“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要做出承诺,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万不要轻易向人许愿,不然就会招致祸患。

4、祸从口出,不要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5、把握好说话时机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㈡ 历史上言多必失的例子

很典型的《杨修之死》。

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

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2)良言的故事有哪些扩展阅读: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文学家。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言多必失:言多必失是一个成语,拼音yán ō bì shī,作谓语、宾语,言多必失意思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出自《鬼谷子·中经》:“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出处:《鬼谷子·中经》:“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恐畏,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近义词】: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反义词】:谨小慎微、少说为妙、守口如瓶

阅读全文

与良言的故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西乡做餐饮健康证要多少钱 浏览:308
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浏览:570
浙江省打疫苗后健康码多久变色 浏览:12
摩羯座的婚姻宫在什么位置 浏览:492
为什么南京是幸福感城市 浏览:246
爱情是什么的经典回复 浏览:399
女生说幸福肥怎么回 浏览:447
三国演义空城计是哪个故事 浏览:708
易经婚姻不好怎么办 浏览:328
加强经济建设是什么理论 浏览:850
幸福树生虫怎么搞 浏览:483
面子与爱情你会选择哪个 浏览:489
广东美女做电商怎么样 浏览:562
经济数学试卷分析报告怎么写 浏览:564
石井到万科幸福誉怎么坐车 浏览:902
用别人的手机怎么查自己的健康码 浏览:880
南京爱情故事有哪些 浏览:613
桃花眼的人婚姻如何 浏览:984
泰国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886
经济缺失如何弥补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