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诗人的小故事,要短
1、李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
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
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2、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
杜甫在 35 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
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 759 年,他 48 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
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
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 770 年,杜甫 59 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
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3、吴隐之不惧饮贪泉的故事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4、公孙仪拒收甲鱼的故事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
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
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5、王杰手好不要钱的故事
清干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Ⅱ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链接: https://pan..com/s/1sBmVUNJrjOIOrl-rwG40cQ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Ⅲ 屈原的故事
链接: https://pan..com/s/1uy9gcLspD1aoiYJfpWD6Ww
中华名人故事
Ⅳ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下面有我整理的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欢迎阅读!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到2016年,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294年。可是,从古至今,年复一年,人们却总是传颂他的名字,讲述他的故事,纪念他的奉献。如今,还把他辞世的这一天,确定为全国的法定假日。
准确地说,屈原是个官员,而且是个出身贵族的高官。尽管他的仕途不是很顺,甚至几次遭到放逐,但他始终吃的都是皇粮。比起种地和做工的老百姓来说,日子要好过的多。要不然,他也没有时间,写出那么多的诗篇。
还有,屈原是自杀而死的。一气之下,投江而去。如果是现在,肯定给他下个“抑郁症”的结论。纪检也没查你,公安也没抓你,医院也没收你,跳什么江啊?
跳了就是跳了,死了就是死了,可能连屈原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两千多年,还有这么多人怀念他。上至80岁的老奶奶,下至三五岁的小毛孩,都知道端午节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
为什么?答案就两个字:“爱国。”一个人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志士,当然值得这个国家的人民怀念。
屈原的故事很多。比如,有一次,秦国派张仪来到楚国,说只要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送给楚国方圆六百多里土地。屈原认为这是个骗局,所以极力劝谏楚怀王不要上当。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把相印授予张仪。当楚国真的和齐国断绝了“合纵”以后,张仪立即翻脸不认账,说当初答应给楚国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 “六里”。随后两国交战,秦国反倒占领了楚国的六百里土地。
还有一次,秦派兵攻楚,并占领了楚国的八座城池。这时候,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到武关相会。屈原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楚怀王为讨秦王欢心,还是去了。结果,他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后来,秦国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三年后,楚怀王也死于秦国。
这两件事,都说明屈原看的远,说的对。如果听从他的建议,楚国可能就不会亡,楚怀王也不至于困死他乡。可楚国先后几个国王,不但没有给屈原任何的奖赏,反而将他几度流放。其中最后一次,长达16年之久。当秦军攻陷楚国的'国都,眼看家破人亡之际,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屈原虽然以特殊的方式告别了人间,但却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思想。
他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和漫长,自己都会不屈不挠,上下探索,奋力前行。
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酲。”哪怕周围的环境都被污浊,我也要保持洁净;哪怕周围的人都已喝醉,我也要保持清醒。
他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然自己衣食无忧,却时常哀叹楚国人民的苦难。
他说:“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青春无价,光阴无价,无论是谁,都应该珍惜生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世界。
屈原的故事,向人们证实了一个道理。爱国者,必然为国人所爱。而且这种爱,不是一时的爱,而是千古的传颂。尽管屈原们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坎坷和磨难,但历史,将会永远记住每一个爱国者、改革者和创造者。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提起端午,必谈文化传承,而屈原精神则是不可回避的焦点。从各种祭奠形式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崇高敬意。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今天,传承端午文化,其实完全可以用好屈原精神,讲好“两学一做”故事。
学习屈原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提高党性觉悟。屈原虽屡遭排挤,多受君王猜疑,但其始终抱有“虽九死其犹未悔” 之志,原因在于他有追求光明的理想和信念。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追求光明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缺失了这份精神之“钙”,就无法保持党员该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党员干部应该主动提高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依此来夯实自身的党性基础。
学习屈原牢固的为民思想。屈原是典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践行者。正是他时刻惦记百姓疾苦,因此百姓用反刍的方式让他流芳百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上。事实上,群众路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年代,我党取得的各种成绩无一不是依靠人民群众。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亲近感。只有这样,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才会实现无止境的提升。
学习屈原不朽的正气精神。气者有三:“正气、邪气、俗气。”在屈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烈烈正气,正是拥有这宝贵的精神品质,屈原达到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境界,而这厚泽世人的高贵之处,恰恰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所必须的营养品。 “树正气、祛邪气、抵俗气”,其实也是一种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党员,无时无刻都要牢记“树一方正气,带一方正风”的作风要求,无时无刻都要抛掉“两袖清风不干事,无所事事太平官”的思想,从而以“敢作为,会作为”的政治素养传递社会正能量。
屈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鲜明的荣辱观。把它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上,不仅增添了时代意义,更会使其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上绽放光彩。因此,讲好“两学一做”故事,屈原精神、端午文化不可缺席。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 “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一个夏天下午,屈原刚刚读完书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满脸都带着开心的笑容。他一边踢着路边的小石头,一边低头欣赏着脚上那双他妈妈刚给他做好的新鞋子:崭新的布料,鲜艳的颜色,还有那根雪白的系鞋带,漂亮极了。
他正追着滚动的小石子,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米粒痕迹。他抬头顺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老婆婆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个小窟窿,米正顺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婆婆,请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连忙停下脚步,回过头来。老婆婆看见大米不断往外漏,焦急地说: “糟糕啦!这怎么办?”他跑过来,看到婆婆焦急的样子,眉头皱了一皱。他忽然低下头,看见那根白白的系鞋带,灵机一动,对着婆婆兴奋地说:“婆婆,你别焦急,我有办法了!”话音刚落,他便毫不犹豫地把那系鞋带卸了下来,这时婆婆明白了,她说:“多漂亮的系鞋带,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说什么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后用系鞋带绑紧扎紧,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岁月洗刷过得脸,对婆婆说:“你累了,我帮你背米回家吧,你来带路,好吗?”说着就从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来到婆婆家了,原来婆婆是一位守着边疆的战士的母亲,婆婆连声给他道谢。小屈原就说:“你的儿子为国效力,我帮你是应该的。你就当我是干儿子吧!”
小屈原已经把出来的目的——玩,抛到老远了。他又低头看看自己那双少了一根系鞋带的新鞋,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
;Ⅳ 有没有专门讲古诗人的故事的书,李白杜甫王安石等等的,叫什么
推荐《唐诗传奇》,王国全着,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唐诗传奇》是依据唐诗写成的纪实风格的长篇历史小说,由“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一直到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叙写古代诗人人生际遇、唐诗名篇的相关故事,以及承载这些名篇的数百年历史波澜。
此书关注诗人们的人生际遇,描摹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等众多诗人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别是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并浓墨重彩地记叙了两段真挚的友谊和两段炽烈的爱情。两段友谊是李白与孟浩然、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前者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着名诗作,后者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的风云际会。两段爱情是李白与妻子许氏,以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前者是伟大浪漫诗人的浪漫而悲怆的爱情故事,后者是皇帝与妃子的宫闱轶事,被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所渲染,并因白居易《长恨歌》而得到升华。
本书是情节连贯、富于整体感的长篇小说,不是小故事的集锦。读了这部由唐诗嬗变而成的长篇小说,对唐诗会有新鲜、精细和深层次的感悟。
让感人肺腑的诗篇因真切的情节而更加如歌如泣,让艰涩难读的诗句因融入故事而变得通俗易懂,这便是作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