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今中外,有许多孝敬长辈的故事
“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着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
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着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九、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❷ 古今中外,关于孝顺的故事有哪些
篇态旦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二:关于孝心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销唯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篇三:清丰规矩
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帆斗扰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现在,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这就是清丰规矩。
孝心的故事
❸ 关于孝敬长辈的作文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我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和孝顺。试想,一个对父母出言不逊、举止粗鲁的人,怎能成为有作为的人?古今中外,忠孝两全的名人贤士,无不是孝顺长辈的典范。下面,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故事一:方观承千里探亲。清朝干隆年间,方观承千里迢迢探望祖父和父亲。祖父、父亲曾因文字狱被流放到黑龙江服役,家产也被没收。年幼的方观承兄弟在寺庙中艰难度日,但他始终思念祖父和父亲。他鼓起勇气,请求长老允许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虽心存疑虑,但被方观承的孝心感动,送他路费,让他踏上了探亲之路。方观承兄弟历经艰辛,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几个月后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祖父和父亲为有这样孝顺的后代感到欣慰,一家四口沉浸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
故事二:冯玉祥买肉孝父。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一位孝子。在旧社会当兵艰苦,冯玉祥看到父亲因腿伤需要补养,便将父亲给的钱攒起来,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为父亲做了一顿焖猪肉。父亲得知后感到疑惑,冯玉祥如实解释,父亲深受感动,眼泪扑簌簌落下。
这样的孝顺故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青少年也传承了孝敬长辈的美德。他们以实际行动将孝心献给长辈,传递爱心,谱写了人间温馨的爱的乐章。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不论是为长辈做一顿美味的饭菜,还是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都是孝顺长辈的体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孝顺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爱的乐章在家庭和社会中回响。
❹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请列举
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2、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
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
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
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3、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4、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 *** 到床底下了?”母亲看弊并哪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租码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蔽瞎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5、阎元明从小就孝顺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太和五年,阎元明被任命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为赴任远离家乡,不能奉养母亲,甚是悲痛。
母亲也很舍不得元明离开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泪,以致失明。
元明强忍悲痛向皇帝上书,请求归家侍奉母亲,皇帝准许元明回家侍养母亲。
母亲得知皇帝准许元明回家养亲,眼睛马上就复明了。
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
后来,刺史吕寿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并准他母亲颐养天年之后再出仕。
母亲故去,服丧过后,元明依然悲伤,每逢忌日都恸哭不止,邻居都很为他感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