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哪些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探枝和风筝传信。
鸿雁传书
鸿雁作为通信的使者,这一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候鸟行为特别是迁徙行为的观察。传说,当有人思念远方的亲友,便会寄出一封信函,期盼随着鸿雁的迁徙,能将书信带到亲人的手中。这种象征性的传递方式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远距离沟通的渴望和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是指将书信藏于鱼腹中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一典故源于古人模拟通过水族的帮助来传递密函或情书等隐私信件。通过将信件固定在木板上并放入水中,人们希望鱼儿能指引信件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虽然不太可靠,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想象与寄托情感的含义。
青鸟探枝
青鸟探枝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能够飞越山川河流传递信息。在书信传递的语境中,青鸟探枝往往被用来比喻传递信息的迅速和准确。虽然现实中并无青鸟,但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对信息传递速度和方式的渴望。
风筝传信
风筝传信是古代一种独特的通信方式。利用风筝在空中飞翔的特性,人们会将书信系于风筝上,借助风力将书信传递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种传递方式充满了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同时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巧妙利用的体现。风筝传信虽然受限于天气和地理条件,但它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以上典故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书信传递方式的独特想象和创新尝试,体现了人们对沟通与交流的无尽渴望与智慧。
㈡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是什么意思
驿寄”句化用南朝陆凯故事:陆凯与范晔交好,尝自江南寄赠梅花一枝,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便是“寄梅”的由来。“鱼传”句则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所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实际上是喻指友人频频来信慰解。天涯知己,互通款曲,这本不失为人生快事之一,但作者因久经压抑,胸中的愤懑郁结已深,很难排遣,所以,友人的慰解非但不能驱散包裹着他的浓重的愁云,反倒更勾起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迁谪沦落之恨。“砌成此恨无重数”,这“恨”,岂不正是指迁谪沦落之恨?“无重数”,既是极言绵绵此恨的漫无边际、渺无绝期,也是暗示:在这迁谪沦落之恨中,糅入了多种复杂的成分,它包括理想受挫的忧愤、同志星离的悲伤、有乡难回的感慨等等。而一个“砌”字,则妙在化无形为有形,使其“恨”成为可以触摸的实体,不仅作用于读者的感觉,也作用于读者的视觉。结尾两句于极度愁闷中忽发奇想,埋怨江水无情,益见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