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月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童话吗?(出示各种童话故事图片)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童话是与小朋友想象密切相关的素材,利用这一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们进入课文的欲望。)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河?过河了吗?……)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我能读准字音。
2、我能读通句子。
3、我能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孩子完成第一课时的“读通课文”的要求)
2、检测字词。
出示词语:马棚 麦子 磨坊,指名读,师指正。出示图片理解意思。
出示词语:驮 蹚 挡 拦,根据偏旁部首出示图片:马驮东西,孩子蹚水,用手挡住,排球运动员用手拦球。理解词语。指名读,齐读。
出示词语:哗哗 嗒嗒嗒 哩 唉,根据原文句子朗读理解拟声词和语气词的不同。
出示词语:为难 难为情,指名读,齐读。学习多音字。
出示词语:愿意 前蹄。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感受不同词语的含义。)
3、学习生字。
愿 意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愿”“意”两个字都含有“心”,但是两个字结构大不同,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引导孩子加深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原文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要帮妈妈( ),接着写小马在路上被( ),问了( )和( )后,小马( )了,不知道怎么办便跑回家问( ),最后小马( )。
2、指名说,师指正,总结。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自己概括,难度较大,不利于发挥孩子的探究精神,运用原文填空,可以降低难度 ,引导孩子疏通文章的脉络。)
四、学习一二两段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指名说说小马过河的原因。
3、思考:小马是否愿意做这件事?指名说。
4、指导朗读,感受小马的回答,体会小马的心甘情愿。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五、教师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2、听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自由说)
3、是啊,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是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搜集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见视频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但是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这就大大限制了角色朗读的发挥。本节课学生自由化阅读较少。
课文词语量较大,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运用图片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比如:学习“驮”这个词语,我出示一个一匹马驮着重物前进的图片;学习“蹚”这个词语,我出示一张一个孩子蹚水的图片;学习“拦”这个词语,我出示了一个排球运动员拦球的图片。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性化朗读较少,有遗憾就有收获,今后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强化课堂的语文味。
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寓言两则》、《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童话是与小朋友想象密切相关的素材,利用这一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们进入课文的欲望。)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河?过河了吗?……)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课题质疑引领教学,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我能读准字音。
2、我能读通句子。
3、我能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孩子完成第一课时的“读通课文”的要求)
2、检测字词。
出示词语:马棚 麦子 磨坊,指名读,师指正。出示图片理解意思。
出示词语:驮 蹚 挡 拦,根据偏旁部首出示图片:马驮东西,孩子蹚水,用手挡住,排球运动员用手拦球。理解词语。指名读,齐读。
出示词语:哗哗 嗒嗒嗒 哩 唉,根据原文句子朗读理解拟声词和语气词的不同。
出示词语:为难 难为情,指名读,齐读。学习多音字。
出示词语:愿意 前蹄。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动脑,感受不同词语的含义。)
3、学习生字。
愿 意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愿”“意”两个字都含有“心”,但是两个字结构大不同,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引导孩子加深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原文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要帮妈妈( ),接着写小马在路上被( ),问了( )和( )后,小马( )了,不知道怎么办便跑回家问( ),最后小马( )。
2、指名说,师指正,总结。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较长,让学生自己概括,难度较大,不利于发挥孩子的探究精神,运用原文填空,可以降低难度 ,引导孩子疏通文章的脉络。)
四、学习一二两段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指名说说小马过河的原因。
3、思考:小马是否愿意做这件事?指名说。
4、指导朗读,感受小马的回答,体会小马的心甘情愿。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五、教师总结。
1、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马类似的事情呢?想一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2、听了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自由说)
3、是啊,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是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六、布置作业
搜集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见视频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但是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这就大大限制了角色朗读的发挥。本节课学生自由化阅读较少。
课文词语量较大,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运用图片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比如:学习“驮”这个词语,我出示一个一匹马驮着重物前进的图片;学习“蹚”这个词语,我出示一张一个孩子蹚水的图片;学习“拦”这个词语,我出示了一个排球运动员拦球的图片。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个性化朗读较少,有遗憾就有收获,今后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强化课堂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