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几个复姓的由来,和故事。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有的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有的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氏,齐国有位名婴的大夫居住在闾丘,时称闾丘婴,后人遂以“闾丘”为姓。
还有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还有的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认真揣摩这些复姓,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2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这可能是一种复姓单音化的趋势吧。
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复姓的故事
闻人,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少正卯的大夫,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与孔子同时讲学,好几次都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少正卯由于名声很大,因此在鲁国被称为”闻人”,即名气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孙后来就以祖先的这一绰号为姓氏,称为闻人氏。
东方,西汉汉武帝时,有个文学家叫东方朔。相传东方朔本姓张,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名叫东方朔。东方朔为人机智诙谐,敢于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见往往能切中时弊,因而汉武帝比较信任他。民间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很多。东方朔的后人一直将“东方”这一姓氏沿续下来。
赫连,原为匈奴族姓氏。汉代匈奴单于因为娶汉朝宗室女为妻,其子孙后来就改姓刘。西晋时,匈奴单于子孙赫连氏。
端木,春秋时期,孔子的名弟中有个叫端木赐的,即子贡,以能言善辩而着称。他的后代就是端木氏。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期,楚国公族子弟靳尚担任上官大夫,他的后代有以他的官名为姓氏的,称为上官氏。
东方 远古时伏羲创制了八卦,八卦方位以东方为尊,伏羲又叫神农氏,他的族人务农,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个开始农作的重要时刻,于是伏羲的后代人中有的形成了东方姓,称东方氏。
独孤姓来源于刘姓。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沛献王的后代中曾任渡辽将军与北方民族作战,结果被兵败被俘,被封为这个民族的一个裨王,号独孤氏。这枝刘氏在南北朝时随鲜卑南下,成为北魏王朝的一个名门望族
㈡ 中国的复姓有哪些
中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复姓作为一种独特的姓氏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将简要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复姓及其背后的故事。
首先,"东方"作为地理概念的象征,产生了如东方晨、东方朔等复姓,它们往往与古代的官职或特定区域相关联,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地域特色和官位等级。
其次,"司马"这个复姓源于军事职责,如管理马匹的官职,如着名的军事家司马懿和史学家司马迁,都承载着鲜明的历史印记。
"上官"源自官职或地名,这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常常与显赫家族相连,如上官桀和上官婉儿,展示了古代社会的贵族气息。
"诸葛"则源于诸葛亮,因其智谋和才略而备受尊崇,诸葛氏成为了智慧和才情的代名词,如诸葛亮本人一样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中复姓的使用并不常见。它们的复杂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不便,尤其是在个人身份确认和管理上。复姓更多地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遗产,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多元与独特。
总的来说,中国的复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尽管在现代社会中它们的应用受限,但它们的故事仍在讲述着古代中国的风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