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故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是指一部文学作品在酝酿、构思到最后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有关时代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描述和相关资料。故事背景是指所写该小说的时候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故事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社会背景:描述作品创作时期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这个部分可以介绍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等,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2、文化背景:介绍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观念,包括当时流行的文化思潮、文艺理论、艺术风格等,这些文化因素对作者的创作思路和作品风格产生影响,因此在创作背景中需要进行阐述。
3、个人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教育背景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者的创作过程和作品风格,因此也是创作背景中需要涉及的内容。
B. 故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作背景简单的说来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一种社会环境,所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写出了这种文章或小说。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三:“性格是随时代背景而改移的。”邹韬奋《经历》五五:“我们却未尝没有我们的背景!我们的背景是什么?是促进民族解放,推广大众文化!”艾芜《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的小说是以新加坡为背景,写失业的 华 侨工人,谈矿工和海员的艰苦生活。”
部分作品写作背景:
1、《玫瑰的名字》背景:方济会修道院。
《玫瑰的名字》是翁贝托·埃科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
修道院是基督教组织机构名称。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译,是天主教培训神父的学院,又译神学院。简称修院,分为备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种。
在黑暗时代的动乱期间,少数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离开社会到荒凉而让人生畏的文明边缘地带过着隐士生活。隐士的行为唤起更多陈腐的教士去发誓约守贫穷和奉献,重新聆听耶稣基督的教诲。
这种教士组成一个新的同质信徒团体,称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各处,鼓励建立修道院。在某些欧洲地区,修道院成为唯一剩存的学问中心。
有些人相信爱尔兰的僧侣在他们的修道中保存了当时的文化。这些僧侣游走欧洲各处教育民众恢复对学问的兴趣。修道院成为教养人们的中心,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协助管理政府,不少人当上国王的助手。
2、《基督山伯爵》所处的时代背景:百日王朝。
百日王朝(法语: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18日,因为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
3、《汤姆叔叔小屋》写作背景、时代、背后的故事。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一部分创作灵感来自乔赛亚·亨森(英语:Josiah Henson)的自传。亨森是一位黑人男性,他曾是奴隶主艾萨克·赖利(Isaac Riley)所拥有的一名奴隶,生活并劳作于马里兰州北贝塞斯达地区(英语:North Bethesda, Maryland)的3,700英亩(15平方公里)烟草种植园中。
1830年,亨森逃到了上加拿大省(即今安大略省),并摆脱了奴隶身份;此后,他协助了一些逃亡奴隶抵达该地,自己也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出了他的回忆录。
斯托夫人自己也曾明确地承认,是亨森的作品启发了她,从而让她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当斯托夫人的书闻名于世后,亨森以《汤姆叔叔的回忆录》(The Memoirs of Uncle Tom)为名再度发表了他的自传,并在美国与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斯托夫人在她的小说中借用了亨森家的名称。亨森的家在1940年代成为了一座博物馆,即今日安大略省德累斯顿(英语:Dresden, Ontario)附近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而亨森在奴隶时期所居住的那间小屋,至今还遗存在马里兰州的蒙哥马利县境内。
4、小说《朗读者》的写作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波兰语: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或称奥许维兹-比克瑙集中营和灭绝营,又译奥许维兹集中营,或奥修维兹集中营),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有“死亡工厂”之称。
其遗址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距波兰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5、鲁迅《朝花夕拾》时代背景:三一八惨案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C. 景阳冈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景阳冈》是明代着名小说《水浒传》中的一篇篇章,讲述了武松醉酒之下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写作背景共有以下几点:
1、社会背景:《水浒传》描绘的是明朝末年的社会现实,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官场腐败。景阳冈打虎发生迅拍卖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行动。
综合来看,景阳冈的写作背景可以归纳为对明代末年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的反映,以及对当时文学艺术繁荣和英雄人物塑造的延续和创新。同时,作者施耐庵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也为这个故事提供了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D. 《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
1. 1936年,老舍从一位山大朋友的经历中获得了创作灵感。这位朋友曾雇佣过车夫,车夫辛苦积攒购买的“洋车”不幸被卖,反复三起三落,却始终未能摆脱贫困。
2. 老舍认为该故事具有小说的潜力,因为此前的新文学作品中,如胡适、鲁迅等作家虽曾涉及人力车夫题材,但多是从知识分子视角出发,对车夫仅表同情,并未深入挖掘其内心世界。
3. 老舍自身出身贫苦市民家庭,自幼与下层民众接触,对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深刻理解,这为他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另一个车夫的故事进一步激发了老舍的创作欲望。这位车夫被军队抓走,却意外地牵回了三匹骆驼,这一事件成为了小说情节的原型。
5. 老舍决定将骆驼与车夫的故事结合,以骆驼为引子,让主人公祥子在北京这个熟悉的环境中登场。
《骆驼祥子》的故事背景和创作动机:
1. 小说通过主人公祥子的几起几落和最终命运,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2. 祥子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处境,但在那个时代这是不可能的。
3. 小说中不仅塑造了祥子这一形象,还描绘了其他类似命运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4. 祥子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文化和时代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
5. 老舍在剖析祥子命运的同时,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出路的关切,批判了现代文明负面效应,并对传统美德的沦落感到痛惜。同时,他对祥子等民众身上的民族文化劣根性也表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