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张爱玲《金锁记》的影像化特点
张爱玲是一个身兼中西两种文化气质的作家,所以《金锁记》除了传统叙事手法的传奇性,也受到许多西方文学和理论的影响。小说的语言,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金锁记》中七巧的出场就颇似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人未到,声先来。通篇采用的是平淡的叙述,留有足够的空白,让读者去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
小说的情节呈线形发展,围绕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展开描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小说主要情节集中在曹七巧嫁入姜府到死这样一段时间,但作家并未将曹七巧的婚前的生活完全截去。通过主人公的零星回忆和次要人物的描述,小说情节仍然以曹七巧为中心,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样看来,曹七巧的人生就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即在婚前麻油店家中的生活,嫁入姜府以后的生活和分出姜家后的生活。虽然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后两个阶段,但第一阶段的生活,是通过女主人公的那些零散的温馨回忆来体现。笔墨不多,却不可忽视。可以说这是主人公曹七巧生命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也为这部整体上气氛较为灰暗和沉闷的小说做了润色。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在时间跨度转折的描写中运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切换手法,从“三十年前的月亮”起笔,“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等使时间转折的刻度模糊化,情绪化,“最终伴随着曹七巧最后一滴眼泪被熬干,“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一条苍白的生命,终究也不过是那段历史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