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1、《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亲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2、三月份《青岛早报》报道:一个16岁的女孩患了一种怪病,至今身高才1米左右,她母亲到处求医,终于找到了一家可以医治孩子的医院,但费用太高。这位母亲为了救她女儿,决定卖肾筹钱。
3、韩红的歌《天亮了》是为下列事件而唱的:某省一旅游景区内,一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就在转瞬即逝的生死关头,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奇迹般得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30余名游客除这个小孩存活外,其余全部遇难。通过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例,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雕塑、影视、广告类:
电影《漂亮妈妈》讲述的是女工孙丽英的儿子郑大先天失聪,她的丈夫因此离她而去,家庭破裂了。在母亲的心中,失聪的儿子和别的孩子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戴助听器和戴副眼镜是一样的自然。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了孙丽英善良的意愿,她的前夫又遭遇车祸身亡,接二连三的不幸令这个女人彷徨无助,“要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一目标使她变得坚强起来,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她没有倒下,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还有个长的 但很感人 我得知时都哭了。
地震开始了,强烈的震动把一座平民居震垮了,其中埋藏了两母子,幸运的是在地震中母亲紧紧把儿子抱在怀里,儿子没有在这次地震中受一点伤,而母亲为了保护儿子浑身上下多处有深深的挂痕,母亲昏迷了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被一阵孩子的哭泣声给惊醒了。怀里那才2个月大的孩子饿极了才发出强烈的抗议声。母亲已经不知道饿了多久了肚里空空的,她微笑着给孩子喂了奶吃就开始找出去的路,还好地震只是把屋顶给震踏下来了,母子两在墙角还算是有一点空隙,可周围除了残砖断瓦再没有一点其他的东西呀,更别说是吃的了,失望的母亲只好又睡过去好保持体力。就这样2天过去了 这时孩子的哭泣声又传来了,天啊!母亲已经2天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哪来的奶给孩子吃了呀?救援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她们啊,母亲哭泣了一边哭着一边使劲抓着眼前的残砖断瓦,抠着挖着双手都磨出了血还是没停,忽然她被什么东西给刺伤了手指,拿出来一看是一根绣花针她把针小心地拔了下来,笑了!因为她找到了孩子的食物。
地震过去了一个星期了,一队准备收工的救援队来到来到了一堆废墟前,其余的队友都说:“收工了没什么好找的了,都一个星期了还有什么是活者的呢??”队长也无奈地点头让大家离开,忽然队长好象听见了一声婴儿的哭声,他以为是幻觉 就问其他队员他们也说好象有很弱的婴儿哭声是从废墟里传出来的。这时大家兴奋了队长高喊着向这堆废墟刨着,他们都想看看这奇迹的一幕。渐渐地一个女人的手露出来了,继续挖着终于将这堆废墟挖出来了,他们看见一个婴儿在女人身上爬着哭着他的母亲早已经死去多时了。大家都很奇怪 这婴儿是怎么活过来的呢?队长过去将婴儿抱过来时留意到孩子母亲那双手每个指头都有很深的洞,再左手里还捏着一根锈绩斑斑的绣花针,顿时他明白了孩子是怎么活过来的了。队长流着泪向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看队友都奇怪地看这他,他蹲在地上缓缓地将那孩子的母亲双手举了起来把那根绣花针拿在手里,对着其他人说:“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活过这漫长的7天吗?你们看看这孩子母亲的双手指就知道了,这位母亲为了让她的孩子活着 用这根绣花针挑烂了指头,用自己的鲜血喂着她的孩子,一个指头坏了就再换一个指头就这样十个指头都被她挑烂了也用尽了她的鲜血,在又饿又大量失血的情况下这位伟大的母亲缓缓闭上了双眼。
呵呵,你是初二的吧 我也在为这个口语交际发愁呢 老师叫我做成ppt的 好麻烦的说。
呵呵 但愿能帮上你。
Ⅱ 有哪些抗疫的感人故事
1、“排雷英雄”妹妹坚守抗疫一线“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纯缓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2、布满血痕的手写满责任担当此前,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3、“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做此模情了”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4、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5、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
候,提到: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疲劳的时候,将就一下。
6、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7、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
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
第二批医疗队。
她给出的理由是: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看过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
8、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
9、河南的137人医疗队驰援武汉,一个护士的丈夫在车下痛哭大喊:“王月华,我爱你”。
妻子是偷偷报的名加入医疗队,丈夫是另外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后来记扒陆者采访痛哭着给妻子送行的那位丈夫,他说:知道这个事儿应该我们去做,但是真正放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很难转过弯儿来,感觉很矛盾。
本来感觉男人不应该这样哇哇大哭的,但是那个时候受不了,感情控制不住。
10、昨天,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村委会,留下10000元说
要捐给武汉,转身就走。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
据了解,老人名叫谢兰前,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网友:手插口袋离开的背影,真帅!国家有难,我出一份力,别写我名字。
Ⅲ 汶川最感人的故事有哪些
他“逗乐了悲伤的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中,薛枭被困废墟80个小时。2008年5月15日晚上11时,他被救出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 这一幕被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定格成了永恒,这位18岁的男孩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因为这句话,他被喻为“逗乐了悲伤的中国”的阳光男孩。尽管,这位热爱打篮球的男孩因为右手臂伤情严重最终截肢,失去右臂。 2018年4月2日,新都,最高气温逼近30℃。 薛枭一边忙一边用一只手擦汗:“你看,这就是胖的烦恼,满头汗水,衣服一天要换几套。”如今他已经28岁了。 入读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保送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与经济专业,还未毕业就收到可口可乐公司的橄榄枝。过去十年,薛枭顺利完成一个高中生的“人生三级跳”,与之相对,感情生活仍是一片空白。 薛枭如今的工作地,是位于成都新都的“可口可乐世界”,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可口可乐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全世界只有三座,一座在美国亚特兰大,一座在上海,一座在成都。薛枭的身份,是这里的负责人。 地震中失去初恋女友后,在媒体的表达中,他被描述为“喜欢不上别的女生”。而薛枭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内心期待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都28了,年龄会提醒着你该做什么了。” “以前是靠嘴吃饭,现在是靠体力” 新都区新都镇工业大道,可口可乐(四川)饮料有限公司的二楼,有一间不大的博物馆,室内展览了可口可乐自1886年创始以来的产品,以及可口可乐的历史。博物馆于2016年正式投用,负责人则正是汶川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薛枭,他需要在这里接待不同的参访者,并为他们提供讲解服务。 4月2日上午,刚刚上班,薛枭的电脑微信就收到了一条消息——一张表格,近期将又有三个批次的来访者。他用左手熟练地挪动了几下鼠标,在回复框中飞快地敲出了一行字。转身向同事喊话,“兄弟们,清明节后又要忙几天了哦。” 对这份工作,他早已得心应手,“今年的考核是接待3万人,但现在才过了4个月已经过半了。”但他又笑着马上补充道,“太快了点,今年人数多了,就意味着明年的考核人数又要提高,唉。” 这是薛枭进入可口可乐(四川)公司的第五年。 2009年7月,根据教育部关于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保送上大学的政策,薛枭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与经济专业免试录取。2013年4月中旬,临近毕业,薛枭去了上海可口可乐(中国)总部财务岗位实习。2013年5月,薛枭向公司提出工作申请,希望回到成都工作。 薛枭说,除了希望离家近一些,还觉得自己跟上海始终是有疏离感的,虽然他在上海也认识了不少朋友,但他觉得,在成都跟朋友喝酒的感觉都比在上海尽兴。薛枭笑称:“主要是上海菜太难吃了。” 回到成都后,薛枭进入了可口可乐外事部。工作的前三年,他一直负责消费者权益投诉的工作,2016年,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后,开始负责博物馆工作。说起工作,薛枭笑称,“以前是靠嘴吃饭,现在是靠体力,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四川地区每年也才四五十单消费者投_,现在除了说还要拼体力。” “我是死里逃生的人,有什么过不去的” 如今薛枭比十年前胖了,整个采访期间,额头上的汗水就没干过。 薛枭笑言:“你看,这就是胖的烦恼,满头的汗水,这才4月,夏天可想而知,衣服一天要换几套。”另一个更大的变化则是,言谈举止间,薛枭愈加成熟。“年龄到了吧,工作也这么久了,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自然而然的。”薛枭说。 目前,薛枭和朋友租住在成都市区,每天早上乘坐公司摆渡车上班,下班再坐车回家,偶尔还会做做饭,平时看看综艺节目,逛街看电影,打游戏,生活平静,几无波澜。他更看重这样一种状态——一个普通的工作者,没有任何的名号束缚,“可乐男孩”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都是自己去扛,遇事也不急不躁,“现在更在意自己去想办法,而不是面对困难时的抱怨,实在扛不过去再说,况且当真连自己都搞不定的时候,也许家人也难以搞定吧。” “我是死里逃生的人,地震那么大的困难都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薛枭说,“也许这就是我跟其他同龄人或者年轻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地震教给自己最受益的东西。” 薛枭说,什么是“可乐男孩”,内涵不在这简单的四个字,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事情,泰然处之的乐观精神,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也许这也是当年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吧,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周围的人都很乐观,有不少因为地震截肢的人,也没有人因此而走不出来。”薛枭说,对自己而言,延续这种精神更重要,如果能够影响到别人就更好了。 “希望别人先知道薛枭,再知道可乐男孩” 事实上,对于“可乐男孩”的身份,几年前,薛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到,更希望人们平淡地看待自己,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如今,几年过去,他对这个身份也更进一步有了自己不一样的认识。 2008年汶川地震之初,“可乐男孩”曾让悲伤笼罩的中国人抿嘴一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他的故事成为很多人再次回首这段灰色记忆时难得的亮色。但薛枭却说,一开始他对“可乐男孩”以及自己名声在外其实一无所知,也感受不到那一抹微笑的力量,“那时候刚被救出来,忙着治病,也没看新闻,还是后来记者来采访我的时候才听说的‘可乐男孩’。” 他并不排斥这个名号,“既来之,则安之”。后来发现,当他走在路上的时候,会被人认出来,并喊道“可乐男孩”,在逛街的时候,还经常遇到路人拉住自己合影,一瞬间像是个明星。但这却令薛枭感到不悦,“可乐男孩”已经完全超越了薛枭自身,他觉得,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的姓名,他不希望人们认识自己时,仅仅是“可乐男孩”四个字。 这几年,他甚至极力要摆脱这个身份。他更希望从地震中走出的“可乐男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劳动获得他人的认可,希望人们更加关注“薛枭”。他说:“以前是先认识‘可乐男孩’,后才是‘薛枭’,现在我更希望别人先知道我是‘薛枭’,再知道我曾是‘可乐男孩’,而不是反过来。这似乎是一个顺序的差别,但意义不同。” 好的是,身边的同事早已认识了这个不一样的“可乐男孩”。“同事们几乎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一开始知道我是‘可乐男孩’之后可能会吃惊,但工作步入正轨之后,也就是普通同事了。” “都28了,年龄会提醒你该做什么了” 薛枭说,家人对他几乎是“放养式”的,除非特别重大的问题,抉择权则全在自己手上。但生活中同样有烦恼的地方,比如总被问到的“个人问题”;又比如体型还是有些胖,到了夏天会感觉很热;再比如升职与加薪的事情,还是会困扰着他,“当然这些都是很多人会遇到的吧。” 2008年的汶川地震带走了薛枭的初恋女友,2012年,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薛枭曾说,因为这个女生的离世,他在大学几年都喜欢不上别的女生,对于感情,则抱以随缘的态度。时至今日,薛枭仍未成家,但他觉得,这种愧疚和伤痛感已被时间冲淡,虽然父母在明面上没有催婚,但他内心期待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都28(虚岁)了,年龄会提醒着你该做什么了。” 薛枭说,相比十年前自己的“幼稚莽撞”,工作几年后的自己变得愈发成熟,能够“独当一面”。他现在对人生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也有一些梦想和方向,但坚持不透露出来,“等梦想实现不了再告诉大家吧!”薛枭说。 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Ⅳ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是一档宣传正能量的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有很多人会被报道和铭记,你记得哪些人或者事情?
张瑞敏,海尔集团的董事长,他将一个小厂,创造成现在的海尔集团。出任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制定了海尔第一个发展战略——名牌战略。但是,依然有员工没有用心,生产出一些质量有缺陷的冰箱,张瑞敏果断决策,当场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用两年的时间,带领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这就是张瑞敏的英明之处,随着海尔的壮大,张瑞敏成为了名人,现在是海尔集团的CEO。
这些人都是信念的坚守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不仅仅是老师,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人,用他们的行动感动着他人,他们的行为值得尊敬!
Ⅳ 十大感人的小故事
1.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
洪战辉,23岁,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洪庄村人,现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
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2月1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
2.永不言弃
十年前,刘大禹的妻子——年仅46岁的田薇薇被昆明市延安医院诊断为遗传性小脑萎缩。在以后的两年里,病情迅速恶化,全身肌肉萎缩,双眼失明,四肢瘫痪,完全失去了自理功能。更为可怕的是到了2000年,灾难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他们的独生子20岁的刘凯宁也患上了和妈妈一样的病——遗传性小脑萎缩。医生曾经断言,这是不治之症,病轻时双脚颤抖不能走路,病重时四肢瘫痪,不能吃喝,内脏衰竭,生命最多只能维持三年。但是刘大禹创造了奇迹,至今十年过去了,田薇薇依然活着,儿子刘凯宁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用毅力意志与病魔抗争,尽量延缓病情发展。刘大禹曾经动情的说过:“我这一生再没有所求了,只想一家三口在一起,谁也别离开”。 这个天命之年的男人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执着和毅力苦苦与命运抗争,极力挽救妻子和儿子的生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3.15岁男孩为父上山采药9年
采草药的小男孩叫徐建威,生活在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小山村里,5岁那年,父亲患上了矽肺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补贴家用,父亲上山采草药卖。小小年纪的建威便经常跟随父亲一起上山采药,渐渐地懂得了哪些草药对父亲的病有作用,哪些草药比较珍贵,可以卖到好价钱……。
建威父亲的病情渐渐加重,医生认为他已经没得治了。可10岁的小建威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山上的草药可以救父亲。于是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利用星期六、日上山采草药来给父亲治病。
从此,绵延不断的深山里多了一个10岁孩子的身影,无论气候多么恶劣,山路多么崎岖,都不会阻止小建威寻药救父的步伐。正是这样的执着,也正是这种对父亲的挚爱,支撑着父亲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死门槛。
父亲的病情虽然没有太多好转,但建威却很满足,因为他知道:“父亲在,我还有个家!”
4.教师挖煤三年让学生不再辍学
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直到今年7月,北斗村中心校校长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都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了,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
咸菜。
刘念友从教28年,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不管走到哪,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但谁也不知道他其实穷得要去下井挖煤的地步,而且一挖就是3年。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刘念友自己也数不清。
5.德国妈妈救助中国儿子
“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好心人。”德国妈妈白雪一字一句地表达着感激之情,说起和这个中国儿子的感情,她的语言很朴实:“我就是不想让这个孩子瘫痪。”白雪是来自德国的一名护士,2003年她从沈阳市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两岁的小庆蓝并在他身上付出了全部的母爱。在一次检查中,小庆蓝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结核病,随时都有瘫痪的可能。因着对儿子的深爱,白雪放弃了回国的打算,带着他四处求医。2004年,在沈阳的一次手术,花掉了白雪全部的积蓄,但手术并没有根治庆蓝的病。经多方打听,今年9月份,白雪带着儿子来到了南京市鼓楼医院,要在这里进行两个多月、花费近10万元的三次手术。庞大的手术费让白雪陷入了困境。热心市民和医院纷纷献出爱心,帮助白雪母子,捐助了足够的手术费。现在,手术已顺利完成,小庆蓝正在渐渐恢复健康。为了对热心的南京人表达真诚的谢意,白雪特地从沈阳赶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如今的小庆蓝已经4岁,还住在鼓楼医院,同样有着3岁儿子的主持人周舟听完这个感人的故事立即哭了。白雪还说,庆蓝以前的理想是做个老师,现在的愿望则是长大后做个男护士。
6.女教师以身挡车勇救学生后牺牲
江苏金坛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殷雪梅,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05年4月5日凌晨1时在金坛市人民医院去世。
据介绍,3月31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当日12时40分左右,学校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向金坛城区金沙影剧院进发。队伍刚走出校门,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危急中,52岁的殷雪梅老师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六七位学生推到了路旁,她自己却被轿车撞飞到25米外。殷雪梅老师的瞬间壮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6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准救人女教师为革命烈士。
7.绝症女感天动地誓将光明留人间
2005年10月29日,身患癌症、要把光明留人间的单晓霞去世了,她如愿地将眼角膜捐给了两名在校学生。
单晓霞是一位从河南来到河北的打工妹,2002年她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在饱受乳腺癌折磨的时候,毅然决定——“为了感激养育我30多年的社会,我想在走后把眼角膜捐给需要光明的人。” 在生命仅剩的时间里,她拖着病体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眼角膜的行列中来,在河北省掀起志愿捐献眼角膜的高潮。
8.面对飓风肆虐三次跳海救人
2005年8月8日,面对10多米高的巨浪,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青年农民魏青刚奋不顾身,三次跳入海中抢救素不相识的落水女子,感动了青岛,感动了社会。
在“麦莎”肆虐岛城的当天,魏青刚奋不顾身跳入海中救一落水女子。一次没救成,他爬上岸喘息一下,再去救。经过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子终于被成功营救上岸。如果不是一个市民偶然用家用摄像机拍下了魏青刚三次跳海救人的过程,如果不是当地媒体坚持不懈地寻找,魏青刚并不想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成为英雄,而愿意继续去过自己平静的生活。“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就是会点水。”接受采访时,他憨厚地说。
9.老师为学生累到双目失明
冯志远1958年从教,一生教过10000多名学生。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失明后的他凭着记忆给学生上课,直到患重病后无法自理……
1949年,冯志远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他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他一口气教了4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一过就是11年,期间他一直与妻子分居。1984年,冯志远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失明后的他,没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最后,他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他从教47年桃李满天下,最有出息的已是 北京大学教授。
10.于爱滋抗争
杜聪,38岁,出生于香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曾在华尔街着名金融机构服务。如果不是2001年冬天第一次接触河南的艾滋病人,他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领域的精英。早在27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瑞士某银行联席董事,后任法国某银行副总裁,前途无可限量。但他辞去了工作,也就此过上了一种不同的生活。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他在中国的各个艾滋病区奔走,另外一半时间,他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募集善款。他的“智行救助体系”救助了3000多名艾滋孤儿,成为民间艾滋救助力量中最正规、最有效的楷模。杜聪以金融人士的缜密,制订出了一个可以持续切实贯彻的实施方案,要将救助因艾滋病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变为一个可推广、可延续的事业。矢志与艾滋志愿者这个身份终老。艾滋孤儿一天天长大,杜聪“绝知此事要躬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他能做到的,就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对爱滋孤儿的救助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