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党史人物故事及感悟有哪些
1、《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被这一真理所吸引,以至于把墨水当成了糖水,还说很甜,其实不是物质之甜,而是理论之甜,可以说是甘之如饴了。
2、着名的农民将军甘祖昌,放弃了部队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农村带领群众务农致富,演绎了新时代放马南山,再下田园的主人翁精神,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
同时,他的夫人龚全珍与他一并回农村教书育人半个世纪,并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
3、着名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看到老人家境贫寒,连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故事很简短,老人的话很朴实,却彰显了共产党的初心,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
4、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说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千辛万苦找党组织干革命,不论遇到多么艰苦的情况,都不动用党费分毫。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很多干部未能经受住金钱的考验而走上歧途。我们要学习刘启耀的精神,面对苦难敢于斗争克服,面对金钱而价值不改,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走得更远更稳。
5、在井冈山中央苏区,面临着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毛主席带头勤俭节约,一根灯芯下产生了影响革命的伟大着作,指引着革命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当前,虽然我们的物质不再贫乏,但勤俭节约的精神还需要发扬,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节俭,还是对心境的锻造。
❷ 党史人物故事及感悟分别是
一、党史人物故事:
在建党98年、建国70载的历史光阴中,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还是在生态和外交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不断反思总结,将其运用到治国理政之中,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这就把学习党史进一步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认真总结、科学对待、重视学习和善于运用党的历史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推动全党从对党的历史的坚定自信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党史人物感悟: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
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精神的整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要修好。我认为,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知道这条道路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党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如何披荆斩棘建立起新中国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我们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也犯过错误。既要实事求是地讲出我们的错误,也要讲出为什么会犯错误,并且要讲明我们又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
党史和新中国史都有着丰富的内容,是最好的教科书,具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近代以来,具有悠久灿烂文化传统的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方向。
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进行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历史性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现在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和辉煌成就,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我们党员要继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路上更认真地走下去、更坚定地走下去!
❸ 我想要一个简短而又把故事表达完整的党史小故事
一、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二、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
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三、一支睡在马路上的部队
在众多档案资料中,比手掌还小的《入城守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小册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15.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
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原来,早在4月1日,上海战役发起前,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十项守则的第二条,白纸黑字写着进城后一律“不住民房店铺”。
5月,陈毅在苏南丹阳县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这条纪律在制定之初,却不被很多指战员理解。陈毅始终坚持认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能将过往经验完全照搬。他将自己意见和看法电报上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等前委委员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
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批示,只有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四、 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
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五、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
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
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❹ 历史上有哪些优秀共产党员
1、孔繁森,山东省聊城市五里墩村人,生前在西藏高原奋斗十年,为西藏发展付出了巨大贡献,奉献自己的生命,在岗巴县工作时,和人民群众一起辛勤 劳作,同时大力抓小学教育。带领群众客服困难,发展经济,关心人民,照顾幼小,救济贫困。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5、张富清,陕西洋县人,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大西北众多战斗中不畏生死,勇往直前,获得军功多次,是“战斗英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