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材料小故事40例
1.【朱元璋“廉政谈话”的故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治腐败、稳固江山,每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告诫这些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这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底的泉水虽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却始终不会干涸。相反,不愿守用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财物,则如投身肆虐的洪流,虽可暴饮狂欢,但好景绝不会长,迟早会遭遇灭顶之灾。
2.【汤斌识人的故事】某秀才偶然路过书店,见一少年正在数钱购买《吕氏春秋》这部书,不慎将一枚铜钱落在地上。秀才便偷偷用脚踩住,待少年离去后快速弯腰收入囊中。不想旁边坐着一个老者,将这一切完全看在眼中,忽地站起追问此人姓名,然后冷笑而去。后来秀才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兴冲冲地整装去赴任,拿着拜帖拜见巡抚大人,但却被告知,他已被弹劾,不用去上任了。秀才不解,传话人告诉他,因为他“贪心”。此人愈发不解,怀疑是一场误会。巡抚衙门的一席话,让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为纱帽下之窃贼乎?”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做了地方官,你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窃贼甚至劫匪吗?此人这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者,就是现在的江苏巡抚汤斌,于是非常惭愧地辞官走了。
3.【于成龙清廉的故事】清代的于成龙为官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他任黄州知府时,当地遭遇连年饥荒,他一面向上司请求蠲免税赋,赈济灾民,一面开展民间自救,自己常年以粗糠野菜为食,把节省的薪俸口粮用于救灾,老百姓编歌赞道:“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后来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依然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称他为“于青菜”。于成龙病逝时,部属见其床头旧箱里仅有绨袍一件、靴带二条,瓦瓮中粗米几斤、盐豆豉几碗。康熙曾评价于成龙“居官清正,为古今廉吏第一!”
4.【胡寿安“青菜知县”的故事】明代的胡寿安任新繁知县时不但公务廉明,爱民如身,还抽空在后院的空地种满蔬菜,补贴家用,招待客人,百姓感其清廉,称他为“青菜知县”。胡寿安平日居家穿粗布衣,吃粗米饭,睡纸蚊帐,在简朴的生活中获得一种别样的愉悦,他为自己用的纸蚊帐写了一首诗:“紫丝步障最奢华,卧雪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梦到梅花。”胡寿安在信阳做官,任满离任时行囊空空一担轻,百姓相送“如悲亲戚”,他题诗致谢道:“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5.【张堪“渔阳惠政”的故事】东汉时期,汉武帝任命张堪为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太守。当时成都富庶,钱财如山,但他秋毫未取,离开成都时,只乘一辆旧马车,车上唯行囊而已。不久,朝廷又任命张堪为渔阳太守。他在任时秉公执政,“捕击奸猾,赏罚必信”,深得当地人民爱戴。当他提出要在渔阳地区大兴水利时,众多百姓响应,短期之内便开出稻田八千多顷。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赞颂张堪:“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在渔阳任职8年,边境安宁,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富足,“渔阳惠政”因此而来。
6.【王世充因“口惠而实不至”的故事】《资治通鉴》记载,隋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在攻下洛阳后,被封为太尉。为展示自己有招纳贤才、广开言路的胸怀,王世充在太尉府外立了三块牌子:一求文学才识,堪济时务者;二求武勇智略,能摧锋陷敌者;三求身有冤滞,拥抑不申者。看到这样的三块“广告牌”,每天上书言事的多达数百人。王世充“悉以引见,躬自省览,殷勤慰谕”,于是“人人自喜,以为言听计从”。但事实上,王世充口惠而实不至,“下至士卒厮养,世充皆以甘言悦之,而实无恩施。”轻诺寡信的王世充,渐渐失去了文官武将及百姓的信任,也为自己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7.【古代官员“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明朝张津在浙江海宁谯楼上题过这样一副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他主政期间,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清朝干隆年间的铁面御史钱沣也撰写过一副对联:“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在担任湖南学政时,曾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棚规”,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
8.【古代官员正身直行的故事】唐代元德秀任地方县令期间,立志以圣贤之风勤勉于政,坚持洁身自好、持身以廉,从不收受贿赂,过着“禄薄俭常足,官卑廉自高”的生活。他在鲁山做县令三年期满离任时,只有一匹薄布,别无分文,百姓与之挥泪而别。唐人卢载在《元德秀诔》中赞曰:“谁为府君,犬必舀肉。谁为府僚,马必食粟。谁死元公,馁死空腹。”北宋司马光评价道:“德秀性介洁质朴,士大夫皆服其高。”元德秀戒贪止欲、正身直行、造福百姓,堪称清官典范。
9.【古代官员一心为公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晋国大将羊祜病重后,再三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杜预,事后却焚烧荐稿。晋武帝问他:“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答道:“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据《宋史》记载,北宋宰相王旦,为官数十载,知人善任,举荐贤才,不留私名,不受私请,朝中很多官员都是王旦推荐提拔,但都不知所荐者是谁。史书中称,“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又载,“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荐云”。
10.【甄宇谦让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官吏叫甄宇,为人忠厚,遇事谦让。有一年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活羊。由于这批羊有大有小,分配时,负责人犯了愁。大臣们有人主张把羊杀掉,然后均分,有人主张抓阄……这时,甄宇说:“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而后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很快分发完毕。
11.【杨震克己自律的故事】“四知先生”杨震在治家方面同样垂范后人,立起了清白家风。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从杨震到其子杨秉、其孙杨赐、其曾孙杨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唐代诗人李白赞其:“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间。”清心的生活贪欲少,清廉的家庭无烦恼。一人不廉,就会全家不圆。
12.【纣王奢糜的故事】《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纣王命人为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因此感到大事不妙。箕子想到,用了象牙筷子就不会再使用粗碗,进而一定会用“犀玉之杯”,食“旄象豹胎”,着“锦衣九重”,居“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果不其然,没过几年,纣王便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穷奢极欲,残害忠良,以致身死国灭。箕子能从小小一双象牙筷子,预见明日之祸,韩非子称赞他“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13.【娄敬直言的故事】在汉高祖刘邦的征战生涯中,曾发生过一次重大失误,即“白登之围”。据《史记》记载,当时,刘邦率军亲征入侵晋阳的匈奴,先后派遣十余批使者打探敌情,不料匈奴故意隐藏实力,令使者们都认为其不堪一击。只有娄敬以“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的经验,从出使所见“羸瘠老弱”推测匈奴“伏奇兵以争利”,提出不可出击的建议,却未被刘邦采纳。结果汉军因轻敌冒进,被困白登山七天后才侥幸脱险,娄敬也因忠直有远见卓识,被封为关内侯。
14.【苏轼自傲的故事】《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15.【郑少谷交友的故事】明代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互相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郑少谷去世时,王子衡哀伤至极,为素未谋面的朋友千里奔丧。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平日看似平常,有事时却显非常,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既给人力量,又让人温暖。
16.【山云清廉的故事】明代文学家叶盛在《郑牢论戒贪》中曾记载一则故事:将军山云赴广西总兵之职,到任后询访民情。山云问一耿直的老差役郑牢:听闻此地素尚货利礼贿,我亦可贪否?郑牢答曰: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山云点头称道,后镇守广西逾十年,廉洁操守始终不渝,成为一代清官。
17.【冯志圻自律的故事】《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志圻却认为,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
18.【杨震拒金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任东莱太守时,好友王密为报答提携之情深夜怀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但杨震义正词严驳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身清廉的杨震后官至三公,“四知拒金”的典故也世代传为佳话。
19.【张伯行谢礼的故事】清朝廉吏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两句便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张伯行一生清廉为官,两袖清风,康熙皇帝评价其“操守为天下第一”,广为百姓传诵。
20.【侯鸣珂杖妻的故事】清代侯鸣珂在陕西为官多年,任孝义厅(今柞水县)同知时,为了赈济灾民,自家生活节俭。其厅衙小吏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百姓索要了十斤猪油,自食五斤,将剩下的五斤暗地里送给了侯鸣珂的夫人。侯鸣珂得知后大发雷霆:“刮民脂膏,如杀我父母。百姓倒悬,尔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当即将那小吏削职为民,下令其妻退还猪油,并以受贿罪杖责四十。其妻后悔莫及,侯鸣珂斥道:“知过并非无过,不杖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侯鸣珂的“拒贿杖妻”,受到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
21.【岳飞报国的故事】一代名将岳飞,正是胸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样的远大报国志向,而使他始终保持严格要求自己的动力,虽身处贪奢之风盛行的时代,却一生不贪钱财、不好美色、不慕虚荣,终以精忠报国留名青史。
22.【创新思维的故事】杨振宁博士说过: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10个新想法,其中9个半是错误的,但他不在乎。“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3.【司马懿自控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率大军劳师远征,军需是大问题,所以急于与司马懿大军决战。司马懿看穿诸葛亮的弱点坚守不出:等待诸葛亮大军粮草难以为继,只能不战自乱,被迫撤兵。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派人将女人服饰给司马懿送去。司马懿坦然受之。尽管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鲁迅语),但七出祁山无功而返,与司马懿高度的自控大有关系。
24.【爱因斯坦追求简单的故事】爱因斯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年薪为一万六千美元,他主动要求减至三千美元,人们大惑不解。他解释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以创造的原动力!”“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这样,什么名誉、地位,统统都与他无关。可是,又有谁不承认他的盖世贡献、非凡成就呢!
25.【朱可夫临危不惧的故事】“凡举兵师,以将为命。”二战期间,在一次战斗的关键时刻,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突然接到报告,说有几十辆坦克不能用了。朱可夫忙问原因,部属回答该坦克专用炮弹打完了。朱可夫不假思索地说:“这种坦克可以打我们野战炮兵用的炮弹!”一句话让这些坦克起死回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6.【八旗子弟享乐主义的故事】满清“八旗兵”入关前曾是“威如雷霆、动如风发”的精锐之师,入关后不过百余年,便“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四处闲游,甚或相聚赌博”,变得不堪一击。“打天下”时励精图治,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坐江山”时贪图享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最终自己打败自己。
27.【法布尔奋斗的故事】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有一句名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自己也始终身体力行这句话。法布尔一生清贫,童年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当过铁路工人、卖柠檬的小贩。虽然生活艰辛,但是他没有放弃追求,始终坚持学习、坚持探索、坚持着述,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28.【拿破仑失败原因的故事】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遭遇惨败后总结战败教训时感叹:“好久没有和士兵一起喝汤了!”即使像拿破仑这样胸有韬略的人,一旦脱离了士兵,也会变成孤家寡人,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29.【赵概投豆的故事】北宋官员赵概在案头摆放一个瓶子,以及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刚开始,黑豆甚多,但随着他时时内省、磨砺克制、改过迁善,瓶子中的白豆自然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
30.【面对缺点的故事】面对自身缺点是及时改正,还是逃避掩饰,往往关乎人生的走向和个人的命运。春秋时期,秦穆公即位之初刚愎自用,不愿听取他人意见,即便群臣反对,他依旧轻率派军远袭郑国,结果全军覆没。面对惨败,秦穆公主动公开认错,痛改前非,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独断专行的缺点,集思广益、从谏如流,最终打败了敌人。相反,东汉末年,称雄冀州的袁绍,不听谋士劝阻,贸然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大败。袁绍不但不承认自身刚愎自用的缺点,还文过饰非,将谋士斩杀,使得士气涣散,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
31.【珍惜时间的故事】董必武诗言:“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是万众一心干出来的,都要靠千千万万人无怨无悔、倾情奉献,汇涓滴细流而成江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尽管已89岁高龄,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林俊德院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在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倾尽一生为国铸长剑,在弥留之际仍发出“一二一,出发”的口令。
32.【古迪纳夫“恒心”的故事】2019年,古迪纳夫等三位科学家因在锂电池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值得注意的是,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古迪纳夫已97岁高龄,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古迪纳夫年过半百才开始研究电池材料,并且他还患有阅读障碍症。这位老人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些人就像是乌龟,走得慢,一路挣扎,到了而立之年还找不到出路。但‘乌龟’知道,他必须走下去。”熟悉他的同行评价他:“不管做什么,他总是在开始不被人看好,却能笑到最后。”
33.【黄旭华钻研的故事】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甘愿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研制核潜艇,他远离家乡、荒岛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载;他从不服输,坚持“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直到科研成功、“消失”30年后,黄旭华才见到93岁的母亲。“对国家的忠,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他一直用这句话来支撑自己。“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的人生,是一尘不染、纯粹纯洁的人生,也是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人生。
34.【吕元膺识人的故事】唐代名臣吕元膺为东都洛阳留守时,经常与门客弈棋。一次,属下送来一摞要紧的公文,吕元膺遂放下棋子移步批阅。门客乘机偷换一子逆转败势,他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而暗自得意。不想吕元膺已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但却装作浑然不觉。次日,即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盘缠送给他,请他到别处高就。所有人都不明就里,他也始终未解释一个字。十年后,弥留之际的吕元膺才对子侄们道出原委:“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吕元膺以此告诫他们,交友一定要心明眼亮。偷换一个棋子,其实并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他为了赢,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倘若疏于镜鉴,无异于以身伺虎,危不可言。
35.【吴隐之与“贪泉”的故事】晋朝官员吴隐之,在赴广州刺史任上路经“贪泉”,人称饮“贪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他酌而饮之,并写下诗句:“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后来,吴隐之被称为晋代第一良吏。事实证明,清与不清,不在外物,而在一个人的内心。
36.【古人家风的故事】北宋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给家人提出了“自立、读书、清俭、行善”八字家风,范氏后人代代恪守,出了状元、进士数百名。还有,像孔子的“诗礼庭训”、诸葛亮的“诫子格言”、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训》等,一直规范、鼓舞着后人立身处世、成长成才。其中的诸多精华,值得发扬光大。
37.【苏轼“房梁挂钱”的故事】苏轼在40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将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苏轼还把节余下来的钱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38.【王溥“不受一衣之赠”的故事】明代官员王溥,洪武年间在担任广东参政时,胞弟从家乡前去探望他,恰好与王溥的属官同船。属官为讨王溥欢心,送其弟一件布袍。王溥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让弟弟将布袍送还原主,并说:“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王溥任官多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深得百姓敬重。后来他蒙冤被捕,属官和百姓纷纷赠给他路费和礼物,他都谢绝不受,表示自己岂能因为患难而改变心志。后来朝廷查明王溥无罪,释放回乡。
39.【范仲淹“慎终如始”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刑狱方面的事务。司理参军是个品级不高的官,俸禄不多,这时的范仲淹在经济上也很拮据。拮据到什么程度呢?范仲淹任满后,离开广德军时,“贫止一马”,可是一路上吃住也需要用钱,他最后将马卖了,徒步而归。由此可见,范仲淹在司理参军任内,虽生活上有困难,但绝无以权谋私之举,他对自己的职责慎之又慎,对自己的清誉慎之又慎。范仲淹后来官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权力很大,但廉洁奉公不改,这点有史为证,《宋史》云:“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后世之人,不仅吟诵着他在《岳阳楼记》里的警世名句,而且景仰他一生的廉俭,称颂他是“大忠伟节,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40.【陆贽“慎初”的故事】唐代宰相陆贽为官清廉,与藩镇大员交往,向来一尘不染。唐德宗担心他“清慎太过”,恐怕会妨碍公务,对他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建议他若不接受贵重礼物,细小物品如靴鞭之类,受亦无妨。陆贽却不以为然,认为“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何能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由小礼物到大礼物,由便宜的礼物到贵重的礼物,贪得无厌,最终,“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鞭靴看似微小,却能导致欲望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块骨牌倒下,接下来所有的骨牌也难不倒下。陆贽认为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慎初”,把贪欲扼杀在萌芽阶段。
❷ 贪便宜的小故事
谁有不贪小便宜的故事
支持原创啊~!
礼仪教育不贪小便宜的故事
培养孩子奉复献的意识
制奉献是小孩子应该懂得的。古时候,让梨的的幼儿故事一定要深刻的讲给小孩子听。因为现实的社会总会很容易的把人变野拦得自私,狭隘,父母如果从小就不注重培养孩子奉献的美德,那么将来缺少奉献的孩子会在做人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吃很大的亏,从长远意义上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孩子道德方面的发展,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奉献意识是尤为重要的而幼儿故事是最直接、最亲切的侵入方法。
爱占小便宜的例子10字
占便宜的人,真心不可交。
不占小便宜的故事100字
从前,一只家养的肥猫聪聪从家里跑了出来,它想吃一顿美味的野味大餐。于是,它就假装要办一场生日晚宴。它写好了请贴,准备向那群笨野鸡送去。
这一天,聪聪把写好的请贴送到了邮局,然后便盘算着自己的好事。它上集买了写野鸡最爱吃的食物,顺便也为自己买了瓶红酒准备庆祝。
笨野鸡们收到信后,难免还是有些担忧。只见信上赫然写着:
亲爱的野鸡们,你们好。我是一只肥猫叫做聪聪,你们不要害怕,我本身并无恶意,我只是想请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晚宴,就是在明天。到时候,我会给你们特制一间包房,你们可以在里面纳旦尽情的玩乐。这可是一场别具一格的生日晚宴,如果你们不来,那可就太可惜了。请你们务必要参加。
聪聪上
虽然是这么说,但野鸡们还是有些恐惧,因为它们认为这显然就是"猫给野鸡拜年-没安好心。"一只爱占便宜,爱耍小聪明的野鸡杰克看出了伙伴们的担忧,带些骄傲的语气向伙伴们讲道:"大家不用担心洞脊扰,信上不是说了吗,它本人是一只肥猫,肚子里也不差我们几只小野鸡。而且它说要给我们特制一间包房诶。我们去参加还有可能美餐一顿呢!"听了这话,野鸡们的顿时舒心了,最终决定去参加这场"别具一格"的晚宴。
第二天晚上,野鸡们带着礼物来到了肥猫聪聪家,它们打开了门,发现墙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野鸡们请往里走。它们顺着指示牌走进了一间包房,房间里的光线比较暗,但它们还是看到了摆在桌子上的美味。这时杰克得意洋洋的说:"嘿嘿,怎么样,我们幸亏来了吧,不然就可惜了这顿美餐。"野鸡们点点头,便都向餐桌奔去,不一会就把桌上的美餐一扫而空。它们撑得躺在沙发上,走也走不动了。.这时沙发后面的聪聪露出无比锋利的爪子向野鸡们抓去。这时的野鸡都变成了聪聪的美餐。
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是否明白了什么?是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为了占一点小便宜,而让他人得利,从而伤害到自己。财富那些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赚过来的。
关于"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在朝官吏叫甄宇,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人缘不错。有一年临近除夕,皇上赐给群臣每人一只外番进贡的活羊。<br><br>具体分配时,负责人犯了愁:因为这批羊有大有小,肥瘦不均,难以分发。大臣们纷纷献策:<br><br>有人主张把羊只通通杀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br><br>有人主张抓阄分羊,好孬全凭运气……<br><br>朝堂上像炸开了窝,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这时,甄宇说话了:“分只羊有这么费劲吗?我看大伙儿随便牵一只羊走算了。”说完,他率先牵了最瘦小的一只羊回家过年。<br><br>众大臣纷纷效仿,羊只很快被分发完毕,众人皆大欢喜。<br><br>此事传到光武帝耳中,甄宇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不久在群臣推举下,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br><br>当今社会工作岗位上与同事,领导斤斤计较者,与大智若愚者,何人笑到最后?有多少人感叹自己的领导没有什么真实才华,恕不知该领导能稳坐头把交椅其实是个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高手.<br><br> 理财经商亦然,上世纪买保险的时候,银行利率是10.98%,当时的保险品种利率是8%,多少人打着算盘笑那些买保险的人是傻瓜.9次降息后,笑的人又是谁呢?商家附送赠品是为何?笑脸相迎,称好货物后又抓一把给你的老板娘又是为何?<br><br>婆媳相处之道,夫妻和睦之道,乃至社会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再有遇到挑选肥羊和瘦羊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咬咬牙挑小的拿.此时此刻大便宜正在向你呼唤......
还有一本书叫吃亏是福你可以看一下//mall.sina.cn/proct_1753946
另外有一些事例,可以看下面的链接//univs.cn/newweb/channels/bbs/2006-06-04/619527
//wzrb.cn/node2/node144/userobject8ai226949
讲人贪小便宜的寓言有哪些
在一家卖衣服的店铺里,有个打工妹要买一件衣服要三十元。当她拿钱时掉下一张壹佰元的钱,她没有看见,但营业员已经看见了。
打工妹只拿出十元钱,对营业员说: "营业员小姐,我只有十元钱,等一下我马上把钱送来给你好吗?"
这时营业员想:你掉在地上有壹佰元,就是你不来,我也多了。就说: “好,好。你马上送来。”打工妹拿走了衣服后,营业员马上把地上的钱拿起来。一看。是一张假币。
小幽默大智慧:做人要厚道, 不要见了小便宜就想贪,其实小便宜不是好贪的,到头来反而吃了大亏就得不偿失了!
有人贪小便宜上而当受骗,该跟他讲什么故事
一些人贪小便宜而别人卖掉的故事
贪廉洁的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
清干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 *** 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着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寓言小故事,或是小段子
一个廿七八岁的女子,耳聋时好时坏,医院检查说没毛病,可她就是听不清,不知咋回事。
师父问她:“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耳朵孔内塞满了硬币?”
女子一时疑惑,回答不上来。我向她解释说,本不该属于你的钱,可你却贪小便宜,将这些钱归为已有。你耳聋是因为贪占小钱儿引起,并不是耳内真的有钱。你想想看,有无此事?她立即回答说有,自己在一个石油门市部做收款员,每天结帐时,经常会多出些分币来,也不过一角二角钱,都是顾客不要分币留下的。她上下班坐公共车,正好拿这些钱当车钱了,她认为这不算贪污。我对她讲,这不算贪污,可这是贪心对吧?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师父问她:“今后还贪这些小钱儿吗?”
她干脆地说:“这才叫占小便宜吃大亏呢,我再也不贪了!”
“这就好!”
师父话音未落,她显得很惊喜:“我的耳朵现在清楚多了!”
师父却说:“耳朵内的分币没有了,可里边还有火腿肠,小棵的,这是怎么回事?”
女子惊奇得张大嘴巴:“我的妈呀!您怎么什么都看得出来!有些时候可能少找给顾客钱,到晚上结帐时多了几块钱。这个钱我们就在第二天中午买些火腿肠,多加一个菜呗!这也算我的罪呀?”
“你是收款员,本不该算错帐的嘛!何况多出钱来也应当交公,而不应当‘私分’,决定权不是在你吗?”
“您说得对。”她连连点头,“人们说‘老天有眼’,老天原来真的有眼!从今后我再也不干这占便宜的事了。”
“说话要算数呦!”
“师父,我的耳朵完全好了!”她突然欣喜地站了起来,“是您给我发功了吧?”
我代师父回答说:“你刚才忏悔发誓的愿力胜过一切外力的作用。”
她异常高兴,转而若有所思的说:“我的双眼这几年老感觉砂的慌,翻开看看也没长砂眼,可内眼皮总是特别红,是不是也是干了什么错事才得的报应啊?”
“你现在能自觉的反省,这很好!你眼皮内有好多洗衣粉。”师父回答时几乎不加思索。
“哎哟,我知道了!我们卖石油制品的,因为用肥皂洗不净油污,所以每天工作中总需要用洗衣粉洗手。我们石油门市部,本来业务就不忙,我们几个女人,空闲时就洗洗自己的工作服,后来干脆把家里换洗的衣物也拿来门市部洗,既省了下班做家务的时间,又节省了家里的洗衣粉和水。”
“你们这样做既贪占国家的财产又侵占了为国家工作的时间,也就等于拿了不该拿的工资,对不对?”
她点点头,“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过这是在犯罪,这不成了坏人了吗?”她眼睛里滚动着泪花。
我忍不住插言道:“我在不懂佛法时也和你一样。《地藏经》上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生在欲界的众生或多或少都有贪、嗔、痴的习性。像你得病是因为贪心,不懂法、不明理的原故。你一忏悔,病不就好了嘛!”
师父又慈悲地补充说:“今后要多读经书才能增长智慧,工作上要多做奉献,想方设法把贪占的财物弥补给单位。”
这个女子临走时,感觉眼睛也好多了,心里充满了对佛法的尊敬与向往。
这个因果的事例,让我受益匪浅。看起来我是在帮助别人,而实际上在她们身上发生的这些事都深深地教育了我。我对照自己的已往,不由得生起深深的忏悔之心。因为我的年龄比她大,造业的时间长,贪心也比她大,干的错事更多。这个女子性格开朗,不失清纯,而我脾气大,又非常愚痴——贪、嗔、痴俱足,如不抓紧修行,前途可想而知。
❸ 包公断案的小故事20个
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
恰好路过此地;
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
说:“大老爷,我卖
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
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
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张小友
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您
的话。”
包公叫
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
包公便喊道
:“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
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
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滋粑
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
,就会浮现油膜。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
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偷钱的贼大概
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公
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❹ 包青天的故事
1、一时糊涂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惩罚。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
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害怕了,赶紧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花钱求他改判轻点的刑罚。
一时糊涂的清官小吏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他让犯人不必慌张,并约定:“两天后包拯审案时,我会来记录你的罪状,到时你就大声喊冤,我自有办法为你减轻刑罚。”
犯人虽将信将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审案时,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拼命喊屈叫冤,为自己辩解。还不等包拯开腔,小吏就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官老爷样子。
大声呵斥:“大胆刁民!快快受了杖责,滚回牢房去吧。”包拯刚正不阿,最见不得仗势欺人的做派。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风,必要狠狠教训一番。
于是,包拯当堂将小吏责骂一通,而那个犯人却改判了刑罚,从轻发落了。包拯的正义责罚,却中了小吏的下怀。优点如果被小人利用,也会成为缺点。
2、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3、断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
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包拯虽是他推荐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样,还了解的不那么清楚,总想我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刚刚起身,漱洗完毕,要仆人端上早点,三个五香蛋。他一个鸡蛋刚吃完,忽听家人禀报:“新府尹包拯来拜。”
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一面吩咐:“快请。”一面脑子转开了:“我何不借此机会当面试试他呢。”怎样试呢?王延龄拿着筷子,正要夹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
他赶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对丫环说;“秋菊,你替我办件事好吗?”秋菊说:“老太师尽管吩咐。”
王延龄指着桌上的五香蛋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问,不管怎样哄骗、威胁、烤打,你都不要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
秋菊听了一愣,可是老太师的吩咐又不敢拒绝,只得照吃了。王延龄看她吃了,就走出内室,到了中堂,见到包拯后寒暄了几句。
便说;“舍下刚发生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那好。”
王延龄说罢,便起身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刚吃了一只,因闹肚子,上厕所一趟,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蛋竟不见了。
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包拯点点头,问道:“时间多长?”“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家里有没有外人来了又走的?”
“没有。”“老太师问了家里众人吗?”“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只要信得过,我立即判明此案。”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师:恕我放肆啦!”“不必客气。”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内室,来到中堂,吩咐说:“现在太师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一厢站立。”
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这些家人虽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包拯一见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今日,我来办案,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快说。”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
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
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4、包公掷砚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满离肇庆时,船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事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
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
包公立即取来端砚抛到江中。刹时,风平浪静。后来,在包公掷砚处便隆起了一块陆州,这就是砚州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
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包公掷砚成州”的故事。
5、包公审乌盆
瓦缸店的主人丁万看中了李浩身上的巨款,就下毒手把李浩毒死了,人死后为了毁尸灭迹,丁万把尸体扔到烧窑的瓦窑里烧成一块乌盆,还把这乌盆送给了前来买夜壶的陈清。
陈清晚上睡不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陈公子,看到是白天送的乌盆,乌盆把自己惨痛的经历告诉了陈清,希望陈清能为他上报包大人,让包大人为自己做主。
陈清夫妇带着乌盆去见包大人,在桥头遇到丁万,指责丁万谋财害命,但是乌盆在白天不能说话,陈清夫妇只能等到晚上再带着乌盆去拜访包大人。
包拯听完陈清的话,想时间竟然还有如此诡异的事,他决定审问乌盆,勿喷不说话,陈清被打出衙门,乌盆说衙门前有门神,我的魂魄不能进入。
晚上的时候,陈清击鼓伸冤,他带着乌盆从后门进入,包大人问乌盆有什么冤屈,乌盆又什么都不说,陈清快急疯了。原来李浩死的时候什么都没穿,他不能这个这样子见包大人。
包拯就脱下哎自己的官服盖在乌盆上,李浩的冤魂这才像包拯汇报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包大人听了下令捉拿丁万夫妇,并将他们依法处置。
❺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小故事
1、狸猫换太子
北宋宋真宗皇后死后的事,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
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八贤王处抚养。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
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真宗再无子嗣,就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
一日,太子在冷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因此,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
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秦凤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
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
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
2、包拯审舅舅
在包拯知家乡庐州的时候,他的舅舅仗势霸占了乡民田产而犯罪。但当时县、乡的官员不便处理,于是人家直接告状到庐州府包拯那里。包拯听到消息后为之一震,毕竟是他的舅舅啊。
包拯决定依法办,他毫不徇私,派人把舅舅抓到官府,直接把从舅传到大堂审问,结果情况属实。依法用鞭子抽打了一顿。勒令退还人家田产、赔礼道歉。
3、包公铡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独子作为地方官,包拯的亲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后,行为不检点。
丝毫没有包拯的半点作风,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难堪。
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勉。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而是因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为了摆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意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
4、小友钱包被偷案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
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
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
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
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
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关泊奇案。
包青天威风凛凛地坐在临时摆高的公堂上,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卖糍粑的钱不见也,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
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做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做声。
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列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
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
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老百姓,出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
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
每人心里都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贼?”
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
大声地说:
“各位乡亲父老,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
我想每个人出门带钱。若发见钱上有油渍,大都会洗干净的,免得弄脏衣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怪案。
偷钱的贼大概已会混进来看希奇的,如果是这样,就正合我意了!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谢谢!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
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5、杀牛破案
有一个无赖,把一个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里,保证知道这位老农是无辜的,就答应一定会帮老农洗刷罪名,也会让那个无赖得到应有的惩罚。
包拯告诉农民,你照我说的做,回家以后把自己家中的牛杀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场上去卖,然后换一些钱自己用。
按照当时宋朝的法律在民间私自杀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许可下,那名老农就真的回家吧牛杀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农民杀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马汉,给我把这个举报的人抓起来,人们都蒙了,说包公你怎么不去抓那个犯法的农名啊。
包拯说农民杀牛是经过我的允许的,倒是你,为什么把农名家牛的舌头割了。这下告状的人哑口无言,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惊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农名的事件从实招来。
在场的人没有不佩服包公断案的,原来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计,他假装不知道有人要害农民,故意卖个破绽,让这人一位自己的计谋得逞。
包拯干脆将计就计,来个欲擒故纵,最后再来个瓮中捉鳖,杀他个措手不及,还农民一个公道,给不法分子应有的惩罚。
其实包拯在就到牛舌头被割的报案后,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说策划的着一些,就是等着被法分子自投罗网的,这一前一后的妙计足以见得包公断案手段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