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给个美德故事 可以讲三分钟左右 400字差不多!!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一,曾子杀猪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黄帝的后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烹猪
曾子烹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象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了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二 不食周粟
历史上有许多迂腐的人,当然也就有许多迂腐的故事。不过最迂腐的应该是周朝初期的伯夷和叔齐了。
故事是这样的。
伯夷和叔奇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奇是老三。由于叔奇聪明伶俐,很得老国君的喜爱,老国君准备把君位传给叔奇。但是,按照当时的规矩,君位一般都要传给长子,传给老三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老国君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伯夷已经看出了父亲的想法。
过了几年,老国君得了重病,从此卧床不起了。眼看老国君将不久人世,该到了确定君位的时候了。伯夷想,父亲一直想让叔奇接任国君,如果我还呆在宫里,父亲的愿望将很难表达。于是,他借为父亲寻找草药为名离家出走,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老二、老三在家等着伯夷的消息,等啊等啊,一直没有大哥的消息。老国君去世了,大哥还没有回来。叔齐已经意识到大哥是有意避开了,好让自己顺利的当上国君。叔齐想,自己是老三,即使大哥不在,也应该由老二继位呀。叔齐决定去找大哥,劝说大哥回来继位。一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叔齐就悄悄的溜出家门,一个人找哥哥去了。
孤竹国的大臣们见老大和老三相继离去,只好立老二作了国君。
叔齐在外面找啊找啊,找了一天又一天,找了一月又一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叔齐终于找到了伯夷。叔齐劝伯夷回去,伯夷又劝叔齐回去,两人争执了半天,最后叔齐说:“咱们两个也别在这儿争执了,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咱们出来了这么多天,一定是二哥当上国君了。咱们两个不管谁回去,不是又要把二哥挤下来吗?咱们干脆都不要回去了。”
有家不能回,又能到哪里去呢?他们听说周国的西伯昌是一个非常仁义的君主,如果去投靠他一定能够被接纳。于是,他们决定去投靠西伯昌。
两人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周国,果然,西伯昌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就这样,两人在周国住下了。
许多年过去了,伯夷和叔齐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时候,西伯昌死了,西伯昌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继位。姬发执政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温和,上任不久,就以周文王的名义去讨伐商纣王。讨伐无道的商纣王本来是正义之举,而在伯夷和叔齐的眼里,这种行动却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他们决定冒思去谏阻周武王。
大军就要出发了,伯夷和叔齐跪在周武王的战车前,拦住武王的战马,他们大胜斥责武王说:“你打着你父亲的旗号出征,是不孝,以下犯上去进攻商王,是不义,你率兵去攻打主人,难道是作臣子的本分吗?”姬发对他们两个却不客气,让人把他们摁倒在地,拖到了路边上。
两年以后,周武王终于灭掉了商朝。商纣王走投无路,跑到鹿台上自焚而死。姬发自称武王,周朝建立了。
伯夷和叔齐两个老先生对周武王非常失望,他们决定离开周国。两个人一直向东,走走停停,这一天,他们来到山西境内的阳首山。
当时已经是春天了,阳首山上百花齐放,景色宜人。伯夷和叔齐两个老先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便决定在这个地方住下来。他们找来一些树枝和茅草,在向阳的地方搭起了一间茅草屋,两个人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表达他们不做周朝臣民的意愿,他们决定,从此不再吃周朝地里长出的粮食。好在阳首山上有许多的野果和野菜,两个老先生倒不为吃的发愁。
转眼到了深秋,天一天天冷了起来,山上的野果和野菜越来越少了,兄弟二人开始为吃饭发愁了。有时候一天只能采一两把野菜,兄弟二人互相谦让着凑合着吃一点,勉强能够维持生命而已。山下的老百姓知道他们两个的来历,看他们可怜,劝他们下山去弄一点粮食吃,但他们宁死不从,大家也只好让他们顺其自然了。
野菜越来越难采了。他们在山上见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见他们两个饿的面黄肌瘦,非常可怜,对他们说:“冬天就要到了,野菜也不多了。你们两个都是贤人,只是为了意气才不吃周朝地里长出的粮食,这样很不值得,你们还是下山弄一点粮食吃吧。”
两个老人把头摇得向拨浪鼓似的:“我们宁愿吃野菜,也不吃周朝地里长出的粮食。”
小姑娘听后感到这两个老先生迂腐的可笑。她对两个老先生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发誓不吃周朝地里长出的粮食,难道野菜野果不是周朝的山上长出来的吗,你们为什么还要去吃它们呢?”
一句话问的伯夷和叔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坚持了这么长时间,自己还是靠吃周朝地里长出的东西才活到今天的。他们决定,从此连野菜也不吃了。
过了不久,两个老头就活活的饿死在首阳山上了。成语“不食周粟”就来源于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