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牛高马大可以用什么故事来说

牛高马大可以用什么故事来说

发布时间:2024-06-19 22:59:54

1. 有关马的神话故事 成语和诗句

神话故事:飞龙马的传说

相传在大清时期,在水城县一个叫马龙大縢的地方,一户姓安的富豪人家雇用一名憨厚老实的小男仆为他家牧马。这名小男仆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家时都会割一捆草带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发现男仆每天带回的草除了都是同一种草外,数量也出奇地一致,他感到很奇怪。为揭开谜底,有一天早晨他让仆人在家休息,自己亲自去牧马。然而,正当他准备出发时却发现马儿不在了,他四处寻找,好一会儿才找到。由于担心马儿再次乱跑,他便打算骑马放牧。不料,当他骑上马背后马儿朝天嘶叫数声后四蹄腾空而起,随着耳边掠过的嗖嗖风声,他已和马儿一道穿梭云间。在他还未反应过来的瞬间,自己已随马儿降落到近十公里之外坡上牧场的磨盘山上。令这名富豪不解的是,这匹马一直都在一个地方反复吃草,但这里的草却不见少。他惊魂未定,马儿长嘶一声又四蹄腾起,驮着他又飞到对面的山崖上。正在纳闷不已时,他发现马儿是来这里饮水的,怀着好奇之心,他也捧了一点水喝,没想到就这么一尝,他就沾上了仙气。从此,飞龙马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田螺岭与马坡岭的传说

传说赣州辟地建城不久,有匹马到贡水上游江边,与一田螺相遇,相邀到赣州城去添一胜境。约先进城者为尊,后者为卑。马欣然让田螺先行一时。只见田螺滚呀!滚了近半个时辰,行程还不到五尺。马得意地说:“田螺姑娘,失陪了,咱们赣州城再见!”说罢,挥动四蹄奔腾而去。
江边的田螺,见一溜木排顺流而下,遂滚入河中攀着木排,很快到了赣州城下。恰遇有一妇女来到木排旁挑水,田螺机灵地随水滚入水桶,被挑着进了城。妇女倒水入缸,发现田螺而随手一扔,田螺落在城区西北部,遂变成了田螺岭。
至于那马呢?因为左一座山,右一道水,走了不少弯路。到东门城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了,只好留在城外暂憩。马想:田螺还不知在何处爬呀!滚呀!待明日天明后入城也不迟。谁知田螺在岭上看见了,高呼“马大哥,委屈你作个东门卫士吧!”马愕然无语。只好卧在赣州城东门外。从那以后,赣州城东门外就有座马坡岭了。

马神庙的传说

祖大寿降清那天中午,袁崇焕赠给祖大寿的战马“赛赤兔”挣脱了缰绳,逃出马圈,顺着宁远卫东西大街向明朝国都北京方向跑去。一出西门,它就被祖大寿的亲兵发现了,亲兵又截,又堵,又围,一直闹到现在的马神庙这个位置才抓住它。可赛赤兔连踢带咬就是不回城,亲兵只好把它用铁链捆在大树上,之后去报知祖大寿。祖大寿也没招儿,就派马夫到那儿去喂,谁知赛赤兔不吃不喝,眼望北京悲鸣不已,一直悲鸣了三天三宿,眼口鼻一起流血而死。
后人为了纪念这匹忠贞的马,在他死的地方修了座马神庙,庙外题写四言诗。人不如兽,官不如马。人已绝情,官却降清。兽尚知义,马能尽忠。

虎斗马峪的传说

在盖州城东七八里远,有个不大不小的山沟,人称虎斗马峪。为什么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别致的名字呢?原来,这里有生动悲戚的故事哩。
从前,在这个山沟里住着一位农夫,因为他磨剪刀出名,又在弟兄中排行老二,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剪刀”。二剪刀养着一匹枣红马,爱如掌上明珠。这马可非同一般,长得高大神奇,身高脖长,腿细蹄大,马鬃撅起,像石头砌的一面墙,马尾巴粗长,甩起来像只铁扫帚。拉车种地,从不用主人甩鞭子,跑起路来,犹如脚踩风火轮。谁人见了这枣红马都啧啧称道:“好马,好马。”
这天,干罢活儿,为了让马吃些嫩草。二剪刀便放马上山,自己在家里,“哗哗,哗哗”地磨起剪刀来。 这时,邻居过来说:“二剪刀啊,听说山上来一只黑老虎,能不能跑下山来伤人?” 二剪刀直起身来,眉毛一扬,伸出拇指在磨得飞快的剪刀锋刃上刮了两下,毫不在乎地笑了,说:“嘿嘿,怕什么?老虎皮再厚也架不住我这剪刀快,等它来了我收拾它就是了。”邻居听了他的话,摇摇头走了。二剪刀照样在“哗哗,哗哗”地磨着剪刀。
傍晚,枣红马一边叫着,一边跑下山来,亲切地凑到主人跟前,点头哈腰,像要说话似的。二剪刀一看,枣红马一反常态,浑身冒着热气,汗水顺着身子往下淌,像从热水锅里刚捞出来一样。他用手抚摸着马鼻梁子,心疼地说:“马儿马儿,你怎么了?累成这样子。” 枣红马前蹄刨着地,摇晃着脑袋说:“主人主人你莫疏忽,山顶上来了一只虎。” 然而,二剪刀不懂枣红马的话,像往常一样,给它饮了水,添了草,送了料,把它拴到马棚里,让它去歇着。
第二天,天一亮,二剪刀又解开马的缰绳,把马背一拍,让马儿上山了,自己照样在家莫剪刀。枣红马在山上吃草了吗?没有,而是像昨天一样,又跟那只老虎打起来了。凶恶的黑老虎想一口吃掉枣红马,它把下颏往地上一帖,震天动地的一吼,接着,嗖地向马扑来,枣红马一转身,甩开大尾巴,把黑老虎的眼睛遮上了,再把海碗大的蹄子一蹬,老虎被蹬了一个跟头。黑老虎从地上爬起来,抖落抖落身子,又张开血盆大口向马儿扑来。枣红马把脖子一拧,硬撅撅的马鬃差点儿扎了黑老虎的眼睛…… 两个回合过去了,黑老虎蹲在地上直喘粗气,心理想:“为什么已经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着呢?”枣红马呢,昂着头,支着耳朵,嘴里喷着热气,心里核计:“你这黑家伙想下山害人,我非把你顶在山上不可。”黑老虎和枣红马就这样斗了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一直斗到傍晚日头落。枣红马又一边叫着,一边跑下山来,亲切地凑到主人跟前,点头哈腰,像要说话似的。二剪刀一看,枣红马还是浑身冒着热气,汗水顺着身子往下淌,像是刚从热水锅里捞出来一样,他抚摸着马的鼻梁子,心疼地说:“马儿马儿,你怎么了?一定是热的,我给你剪剪毛吧。” 说着,他就拿起磨得雪亮的剪刀,先剪了马鬃,后剪了马尾。枣红马生气了,前蹄刨着地,摇晃着脑袋,说:“主人主人你真糊涂,剪了它我靠什么斗黑老虎?”由于没了鬃,没了尾,枣红马非常难过,垂头丧气地进了马棚,水不喝,草不吃……
第三天,天没亮,枣红马又上山去了。可是,到了傍晚日头落,却不见枣红马归来。二剪刀等呀等呀,怎么也不见枣红马下山来,大概是在山上出什么事了吧?他想着,便慌慌张张地向山上跑去。在山上,他找啊找啊,找遍了山前山后,找遍了山左山右,终于在山顶柞树林里一块空地上,见到了枣红马。枣红马长拖拖地躺在那里,脖子被咬成了血葫芦,草地上汪着一摊鲜红的血。二剪刀一下子扑到马跟前,抚摸着马的脑门子,说:“马儿,这是怎么了?”枣红马慢慢地睁开眼睛,瞪着主人,说:“主人主人你该后悔,不该剪去我的鬃和尾。”枣红马落下两滴眼泪,闭上眼睛,再也睁不开了。二剪刀突然站起身来,看看那一片被踏平的草木,布满了深深的蹄子印,大声吼起来:“是谁害死了我的枣红马,是谁害死了我的枣红马?……”接着,呼噜一口血,从他的喉咙里喷了出去……二剪刀也倒在了地上。

成语: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工枚速 马牛襟裾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角乌头 马毛猬磔

马前泼水 马首欲东 马瘦毛长 马咽车阗 马空冀北 一马平川 驷马高车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老马识途

驽马恋栈 万马奔腾 一马当先 倚马可待 汗马功劳 把马轻裘 驽马铅刀 鞍马劳顿 走马上任 天马行空

戎马倥偬 万马齐喑 铁马金戈 匹马只轮 盘马弯弓 率马以骥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蛛丝马迹 车水马龙

牛头马面 墙头马上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辙马迹 兵荒马乱 牛高马大 心猿意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盲人瞎马 招兵买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香车宝马 伯乐相马 千军万马 厉兵秣马 非驴非马 单枪匹马

森牛流马 声色犬马 乌焉成马 脱缰之马 毁车杀马 呼牛作马 骑马找马

诗句: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带牛字的成语故事


在日积月累的成语中,有许多是关于牛的成语,意昧深长,并多有其教育意义。
归马放牛
此典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讲,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使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面对这们的局面,周武王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用权国家重新兴旺,经济发展起来呢?于是他施行仁政,希望百姓能归田务农。于是,周武王削减了军队,提倡文教。
当时为了作战,征用了许多马和牛,现在战争已结束,应全力发展经济。于是周武王下令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原野,他想以此来告诉百姓战争结束了,战备放松了,不再用兵打仗,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
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后来人们主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

杀鸡焉用牛刀
此典出自《论语·阳货》:春秋时代鲁国有一座城市叫武城。孔子的一名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他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样的治理必定有效,于是他用礼乐老乡化百姓,城里处处可以听到弦乐歌声。有一天,孔子来到了武城,听到城里一片弦乐歌声。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子游所为。孔子见到了子游,他便开玩笑地说:"杀鸡哪里要用牛刀呢?"子游正色地回答:"我时常听先生说,'君子学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会了礼乐就听使唤。'我之所以用礼乐来教化他们,就是让他们能有修养。现在城里的百姓都讲礼让,都能互相谦让,这正是我初时制定政策的目的。"孔子听了非常高兴,说:"说得太好了!"
在子游的治理下,武城邑一直太平安宁,而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后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表示 不必小题大作。

风马牛不相及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候的军队侵袭了蔡国,但是他并不甘心,又要攻伐楚国。当时,楚国处在南方,齐国却处在北方,双方相距遥远,众臣都劝齐桓公不要操之过急。齐桓公听不进任何劝谏,执意要攻打楚国。 楚国境内一片惊慌,唯恐什么时候突然遭到齐桓公的袭击。
楚成王焦虑不堪。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得想个法子合民众安心,恢复以往的安宁。这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来对楚成王说:"大王,臣愿出使齐国。"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为使者到齐国军营里去游说。见了齐桓公,他说:"齐王,你们齐国人居住北方 ,而我们楚国处在南方,相隔数千里,如果你们国家的马牛走失会不会跑到我国境内来呢?""怎么可能?"齐桓公一笑置之,"那么我国本来天下安宁,百姓勤劳,融融乐乐,现在你们的兵马要践踏我们的领土,使百姓终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难道是楚国招惹了你们吗?如果您们执意不收兵,那么楚国上下会全力以赴,奋起反抗!"使者义正辞严。齐桓公顿时语塞 ,只好收兵。
后来人们用"风马牛"和"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自《战国策·韩策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其中秦国势力最大,经常侵略别国。而韩国是个弱小的国家。韩国的国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准备接受秦国提出的条件,向秦国屈服。就在这时,纵横家苏秦来到了韩国,他听说韩国向秦国投降,心中很焦急,因为韩国国君的这一决定完全与他的六国联合抗秦的主张相反。于是他劝韩王说:"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现在准备和秦国结交,而且还是向他称臣,这和成为牛肛门又有什么不同呢?"韩王软弱胆小,苏秦竭力劝说,最后韩王终于决定要独立自主,摆脱秦国的控制。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则臭的牛肛门。后来人们常比喻为宁可小范围内作主,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人摆布。

牛衣对泣
出于《汉书·王章传》:西汉时,有个人叫王章,他是泰山钜平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京城长安读书,是太学中的一个穷学生。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中,家徒四壁,甚至连闲和被褥都没有,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了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她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并且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后来,"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九牛一毛
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汉朝名将李陵带兵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后非常生气,痛骂李陵叛国,不少大臣也随声附和,中人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见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十分生气 ,下令把司马迁关入黑牢,处以残酷的腐刑。司马迁本想自杀,了结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想,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即使死了,在皇帝和大臣的眼里,只不过像"九牛亡一毛"罢了。于是,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决定坚强地活下去。就是在这种坚毅精神地支持下,他在狱中含辛茹苦,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巨着,留芳千古。
后来,人们便把司马迁这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的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无关紧要。

老牛舐犊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他很喜欢吃的酥点,曹操高兴地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曹操因有事顾不上吃就出去了。杨修马上打开盒子,叫大家将酥点分吃了。曹操查问此事,杨修说:"您在盒上写着'一合酥',这不就是人们一人一口酥吗?我们怎敢违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话可说。
又有一次,魏蜀战争中,曹操领兵攻打汉中,驻军于斜谷界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攻并不有利,退又怕丢面子,心中很不平静,正在这时,厨子给曹操送来鸡汤,汤中有块鸡肋,曹操感慨万分。这时,夏侯淳来请示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杨修听到口令之后,马上收拾行装。夏侯淳见了,问他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宰相把汉中当作鸡肋,就是留在这里没有必要了,要准备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后来,曹操果然下令回师。曹操知道杨修早就猜中他的心意,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曹操听了,默默无语。
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牛角挂书
此典比喻勤俭读书,出于《新唐书·李密传》: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他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少年时曾到宫廷中作侍卫,但因为他喜欢读书,在值班时不专心,被免去了侍卫的职务。李密回家以后,发愤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他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学习十分专注。当天,正好南到大臣杨素坐车外出,他看到一个少年专心坐在牛背上读书,不由暗暗称厅,他让驾车的人放慢慢车速,慢慢地跟在后面。走了好久,杨素看到李密一本书看完了,准备再换一本看,便上前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杨素又问:"你读的是什么书?""我正在读《汉书》中的'项羽本纪'。"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字密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不是个等闲之辈,前途无量,鼓励说:"你这们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知心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 ,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以致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吴牛喘月
此典指疑心而生惧。大意说:江南有一种水牛,江南地区在古代是吴国的所在地,所以水牛又称吴牛。水牛十分怕热,一到夏天,它总喜欢泡在水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一见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就以为是正午的太阳,吓得不断地喘气。
南北朝的刘义庆,曾写过一本有名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个臣子,名叫满奋,由于他是南方人,所以特别怕冷,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有一天,晋武帝召见他。当时正值冬天,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满奋来到宫中,宫中朝北的窗子是用琉璃做成的,很结实,足以抵挡寒风,但看起来似乎是透明的,好像西北风会吹进来一样,满奋一看这窗户,不禁打了个寒颤。晋武帝说:"赐坐"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此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北窗,感到十分为难,不敢去坐,傻呆呆地站在原地。晋武帝看了他的表情,不禁感到十分好笑。他想起满奋有怕风的毛病,知道他以为北窗上没有挡风的东西,就用后指北窗,笑着说:"窗子是用琉璃做的,不会有风吹进来的。"满奋羞怯地说:"臣是一条河里的水牛,见到月亮就喘起气来了。"
后来,人们就用"吴牛喘月"这个成语来比喻人遇到事情过分害怕,带有嘲讽的意味。

对牛弹琴
此典出自《理感论》:古时候,有一个音乐家中公明仪,擅长弹琴。有一天,他看到一头十分健壮的牛在低头吃草,他就在草地上按下琴桌,给牛弹奏了一曲清越抒情的《清角之操》。但是,牛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似地,还是低着头,一个劲地吃草,不理他。公明仪看到牛毫无反应,不由停了下来。他想,我弹的乐曲如此美妙,为什么它置若罔闻呢?终于,他领悟到了,不是年没有听到琴声,而是这种曲子太高雅,它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白费口舌,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

牛不喝水强按头 比喻强迫别人做他不愿做的事。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把宰牛的刀稍微试用一下。比喻有大才干的人在小事情上初试身手。例:明·冯惟敏《双高速新水令·贺凤渚公镇易州》:“当日个小试牛刀,至如今大展龙韬。”
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比喻各种坏人。
牛黄狗宝 牛胆囊中的结石和癞狗肚里的凝结物,都可入药。比喻坏人的脏腑。
牛马不如 形容生活贫困,处境凄惨。
牛毛细雨 形容极细小的雨。
牛头马面 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例:《喻世明言》第三十二卷:“阶下侍立百余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如牛负重 比喻负担特别重。
土牛木马 用泥捏的牛,用木制的马。比喻虽有其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3. 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赌注,比赛共设3局,两胜以上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第三局,两边都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对田忌说:“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胜无疑,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阅读全文

与牛高马大可以用什么故事来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d电影免费下载方法 浏览:848
电影票最新排行榜 浏览:361
关于金三角的电影有几部 浏览:111
男孩读书时喜欢听什么故事 浏览:70
录用事业编需要哪些程序 浏览:166
健康险哪个平安最好 浏览:64
歌曲你怎么说背后的故事 浏览:690
背叛婚姻能得到什么 浏览:152
悦跑圈运动健康计步哪个好 浏览:159
社保爱情网 浏览:420
属鼠的为什么30岁婚姻都有动荡 浏览:408
当抢劫犯遇上杀手犯是什么电影 浏览:35
最美胸部电影 浏览:11
隔壁的女孩韩剧演员表 浏览:57
上司受伤让妻子去照顾的电影名字 浏览:42
会展经济如何弯道超车 浏览:946
有多少女人没嫁给爱情 浏览:199
爱情179是什么意思 浏览:204
30未婚如何看待自己婚姻 浏览:300
《食物链演员表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