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三尺巷的故事你怎么看

三尺巷的故事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4-06-15 12:35:34

❶ 三尺巷的典故50字概述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❷ 以和为贵的历史故事

一、三尺巷的故事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善良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地点地。听说当年郭家街坊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没法解开直至上了公堂。

当地官害怕两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所以两家持续争论。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郭朴马上回书一封。

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翻开信件时,不想上面居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郭家人理解道理后马上中止了诉讼而且甘心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过后也非常悔恨自己最初的行为,他们也立行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地点的当地居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二、面馆的故事

雍正年间,在苏杭有一家小面馆,铺面不大,地段不佳,只由一位老妇人一人打理。一日,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要了一碗面条,还没开始吃,淘气的孩子一伸手,就把面条推到了地上,碗也碎了。

孩子的母亲马上道歉,并主动表示要赔偿,但老妇人非但婉拒赔偿,还关切地询问孩子是否有烫到,随后重新捧出一碗面递与母子二人。

孩子的母亲万分感动,连声道谢。日后,这位母亲逢人便诉说这一段经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家小面馆和那位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老妇人,纷纷慕名而来,面馆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

三、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四、太阳和风的故事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

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五、三兄弟的故事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这则历史故事告诉了人们要以和为贵。

❸ 有关“三尺巷”的故事

“三尺巷”的故事

今天,我要讲个故事给诸位听听,看了标题诸位就知道,这个故事与“三尺巷”有关。据说,这段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江苏省泰州市。

泰州的许多民居,大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无论是官宦还是商贾、名流,其住宅极为讲究。有了钱,不是置地就是置房产,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大兴土木工程,住房有几进,除了有私家花园外,大小天井、东西厢房、客厅、书房、厨房俱备,故有几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之美称。一般户与户之间是一墙相隔,也有以巷子相隔。

说的是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泰州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

隔不了多久,官人来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信上说的很明白,官人既来信,遵信所嘱,在离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对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三尺巷”。“三尺巷”的宽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宽。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留给后人很多令人深思的启示。

泰州居民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巷子,其名称都有一定的含意,过去回家,常到许多巷子里走走,会会少年时的伙伴。如今城区改造,平房所留无几,到处是高层建筑,原貌已无法辨认,看到这些,当然是感慨万分。

❹ 三尺巷的由来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宰相,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感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张英(1637-1708)的长子张廷瓒,是康熙时的进士。张英的第三个儿子张廷玉(1672-1755),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他拟定。干隆时又深得信任,加太保。为官于康雍乾三代,共50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也是少见的。《明史》的编成,就是张廷玉任总裁时的成果。张英的五子也是雍正时的进士,官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内阁学士。相传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

阅读全文

与三尺巷的故事你怎么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邢台市爱情山有哪些景点 浏览:178
电影开头女主在做瑜伽教练 浏览:270
内战电影有哪些 浏览:685
环卫处事业单位怎么改 浏览:361
八零后如何应对婚姻 浏览:143
石首事业编制什么时候面试 浏览:284
韩国慰安妇军妓电影 浏览:726
最近影院播放的爱情电影 浏览:734
猪男和狗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624
7080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885
男人全漏电影 浏览:777
乡村爱情13除了优酷哪里能看 浏览:126
经典喜剧农村老电影大全 浏览:688
芭比公主电影国语大全 浏览:518
事业单位复查在哪里 浏览:532
刀枪不入的神话故事是哪个 浏览:618
乳酸菌和热水哪个更健康 浏览:520
求佛保平安健康用什么敬佛 浏览:667
婚姻出现了裂痕怎么办 浏览:632
我和我的家乡多少分钟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