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写好故事
故事重点写事,不重点写人,这是故事和小说的区别之一。、人物、物品、事件、感情、主题、情节,情节是第一位的。语言要用精炼的口语。故事是大众文化,老百姓的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情节来体现。x0dx0ax0dx0a(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x0dx0ax0dx0a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x0dx0a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团茄扒:“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x0dx0ax0dx0a(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x0dx0a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塌昌(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x0dx0a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发,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纳旦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x0dx0a(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x0dx0a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x0dx0a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x0dx0a(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x0dx0a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x0dx0a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然后让她的仆人弗斯戴克太太送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弗斯戴克是个穷人,丈夫又瘫痪,急需钱用。这银币该给她带来多少欢乐呵:可以给可怜的丈夫买水果,买烟,加上一瓶酒;还可以去买几件必须添置的衣服??而马斯顿太太,就希望弗斯戴克悄悄地瞒下这枚银币,并把这二十先令花掉,然后她再叫弗斯戴克交上这笔钱。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达到了,证明穷人穷得卑劣、下流,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这个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双雕”了。既展现了世界穷人物质的贫穷,还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无耻,并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残酷!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后,总算没用这个“设下圈套”的钱。当马斯顿太太一过问,她就颤悠悠地交还了??可这“二十先令的银币”却深深地在读者脑海里打下了烙印。x0dx0a(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x0dx0a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x0dx0a如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x0dx0a(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x0dx0a当今现代派小说家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以反映他们的世界观。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读,会发现,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可称之为“银丝串珠,数点一线”吧。x0dx0a如美国作家亨利.斯莱萨写的短篇小说《??以后》。它是反映核战争恐怖,谈世界进行核大战以后的情况。核大战如今没有发生,如何描绘?现代派的作家就用他们打碎当代世界的“碎片”,主观荒诞地串起来叙述。《??以后》共分四段:“博士”、“律师”、“商人”、“酋长”。这博士、律师、商人、酋长之间毫无联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博士”段讲的是——他原来教《记忆学》,训练学生养成完美的记忆,已出版了六本这方面的专着。可核战争后,他失业了,人们再不要记忆了,核战惨状令人不敢回忆!所以,他只好改教“速成课程”——“如何忘记”。“律师”段讲的是:过去的杀人犯是要判极刑的,但核战后,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与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这位男性杀人犯现在的极刑是:与18个女人结婚,使他妻子的总数达到31个。“商人”段讲的是:原来他以为核战后,人死的多,服饰用品销售量会直线下降,但一个优生学教授对他说,由于原子辐射,变种生育—一个孩子有两个头,已经接近生育总数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饰用品会逐渐畅销,供不应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长”段讲的是:几个文明的白种人跑到一个很远的孤零小岛上去躲避原子辐射毒。他们随身带了个仪器—一个开着小口的金属物。凡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会发出声响。这些白人与岛上的土着酋长见面后,就用这仪器试验:当时,岛上的土人瞄仪器,仪器不声不响;而白人看仪器,仪器狂呼乱叫。白人大喜,请求留下。可白人进村后,酋长下令把他们杀掉,并与部下吃了他们的肉,结果染上了原子辐射毒,再瞄仪器,仪器便响起来。从此原子辐射毒在哪儿也不能幸免了。这四段无连贯的情节,堪称“笔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以四个不同的荒诞侧面,反映了世界一些阶层在核战争后的心态。现代派作家就是这样把当代与未来采用他们的人生观穿起来了。x0dx0a(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x0dx0a这种小说技巧是运用文中两个一明一暗的线索,平行交叉,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x0dx0a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叉,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x0dx0a摘自:编辑写作x0dx0a(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x0dx0a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x0dx0a这里,先看看“欲扬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马烽写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县农建局的田副局长。从表面看,这个老田衣冠不整,披个烂棉袄,无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简直不象个领导样子。可随着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异峰崛起:他在海门决堤抢险过程中,熟谙全局,胸有成竹,果敢勇猛,不顾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没有好的、十分严重的关节炎,身先士卒地带头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一直到战胜险情才收兵!作品正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扬”的例子,各类小说中都有,象《水浒》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作者先把蒋门神描绘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衬托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蒋门神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这两种写法常常是交叉使用,互辅互补。x0dx0a(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x0dx0a用这个技法的小说,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平淡。但如何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和挖掘出较深的主题,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见大”了。x0dx0a下面是作家叶文玲用此法结构的《藤椅》简介:一个中学教师杨健,领回了学校发给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兴。可高兴之后,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儿放呢?这个三代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间里,现在是连一把椅子也挤不进去了。于是,老杨只好婉惜地将藤椅退给学校。看,这个作品,一无传奇色彩,二无复杂的情节,就这么平凡人小事,就这么平铺直叙,就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确实震撼了读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一直勤勤恳恳干教育事业的杨老师一家,为什么还窝在蜗牛似的小房里?!诚然,是“四人帮”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发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清醒清醒,尽快地、实实在在地清除这些“愚民”的余毒和“白卷”的偏见!让藤椅、还有比藤椅更重要的东西能来到杨老师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见大,一叶报春,就看作者运用此法的功力了。x0dx0a(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x0dx0a这是讲小说收尾的技巧。故事的开头好,发展好,但最后一个音符,最后一抹油彩,最后一个标点处理若不当,也会虎头蛇尾,归之失败。因为这不仅是作品的落脚处,还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现出来。
❷ 怎样写好小说里的故事我会编故事,就是不会写
先准备几样工具书:新华字典、词典、成语词典,最好是电子类方便搜索查找的。
然后就是按照构思想出一个梗概,接着把故事情节扩大照实写下来,再往里边挤词语,然后将一些片段颠倒,再加入连接的段落,恭喜你已经学会制造小说。(这是没得法子的法子啦。)
当然,如果你的胆囊比姜维的还要粗,那就把别人的作品片段微加修改拼凑起来,这便是你的杰作。(这是没得法子的法子的法子。)
以上方法本人是不推荐的,如果你的思维天马行空,你的功底又妙笔生花,而你的能量又是激情四射(最好是核动力),那便好,看完如下四本小说就可以起笔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笑傲江湖》、还有我的《明星璀璨》(貌似要等明年,如果你不着急的话。)
如果屎急就找随便找本堵一下,什么《康熙大帝》、金庸古龙、当代小生等等,待你上厕所撕完也就差不多了。
❸ 如何写故事情节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主要的课题,是一种创作思维的问题。
因为创作当中都遇到一个思路问题,一个思维方式问题,一个作品怎么考虑,写小说与报道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不能不讲。我是从大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可以比较说明的问题,我们想法尽量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小说的思路的分析。
尤其是初学者常问的,小说从哪开始。回答不一致,因人而异。有的大作家说从人物入手,这类说的是有了人物情节故事自然就出来;有一类说没有情节你写什么?主张从情节入手;又有一类说从典型场面开始,还有说从思想开始,从主题开始,另一种反对的说这是主题先行,凡是这样写是不会成功的。
那么小说到底怎么写?我们分析一下,分解之后会发现每个因素都是情感符号的片断,一个大的作品总是各方面都可能有的,不能规定必须从什么开始,但是我们可以确认确实有不同的思路。我们前辈的着名作家曾经是有过类似的运用的。
下面我把这种动作思路分为几个,一为场面,二为认识,三为细节,四为人物,五为情绪,六为情节,七为题材,八为情境,九为心理。
我想我们大概可以把这九种思路作为我们常用的思路,至少会因此而获得你自己的信心。这是我们头一部分所讲的意义。
先讲从场面出发。
一个场面成为小说想象的基础,好像不太实际,但屠格涅夫写《阿霞》,就是从场面开始。是他坐一个小船时看到一个窗口有一老妇,一位少女,突然激发了他的想象,就因此而写出了这部有名的作品。那么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种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就是有意义的。福格纳看到一个小姑娘趴在墙头偷看她奶奶的葬礼,一边看一边对摇她在下面的弟弟讲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一个场面使他后来写出了着名的《喧嚣与骚动》,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这样的场面实际已经揭示了当时的一定的人物和人际关系,通过方方面面地联想与分析,这种固定的场景是比较鲜明和易于把握的。我们想人物可能会比较容易变幻,想情节也可能转变,而一个场面是非常直观的,富于色彩的,这就可以不断地激发作者的想象与构思。像福格纳看到小女孩看葬礼,他认为这是非常富有象征意味的,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是我们与大作家的差距。福格纳说,写小说无非是围绕这样一种特定场面罗致情节,叙述……如何,作家就是要在这样的场面里用可信的程度来创作可信的作品。福格纳的小说大多数是这样通过场面来想象完成的。还有史蒂文斯写《金银岛》,写强盗与正义者之间在岛上抢夺财宝的故事。他就是有一次在海滩上和孩子玩,孩子要求讲故事,他就现编,拿纸画,边讲边画,越画越细致,人物越来越多,后来就画了许多张图,他相信这些图是真的,故事是真的,后来就写成功了。这种方法很好,一个场面可以让你有一种固定的形象,可以给你保持一种鲜明的形象思维,从场面出发,可以保持一种原始的调子和符号。像这个作品,它就有很具体的图案,布局等等,写起来非常生动。从一个场面出发,往往引起对自己过去一种生命体验的回忆,这是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为基础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个场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象,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要放过,写出作品就可以写不干的作品。像马尔克斯写《枯枝败叶》时,就是因为看到一个在码头焦急地看着大海苦苦等待的形象,才引伸出了这个作品。就是这个场面给他提供了形象的思维。后面写的《百年孤独》,也是考虑很久以后,由他有一天想起小时候外祖父带他去一个仓库里看冰,见到这种神奇的叫冰的东西,他把手摸上去,当时一摸他感觉很神秘,冰是这样的啊,这简直就像魔鬼手里的一个法宝一样。他这样的体会被想起时,他觉得这个小说可以写了。就是因为他把整个作品的调子规定下来了,既现实又魔幻的调子。这些都证明了这种思路的重要。我们要对场面加以改造,但不要放过这种场面。
其次是从认识出发。
从考虑小说构思开始,是奔主题、思想意义的。这就是要研究小说的思想本质,是一种具体地认识了本质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托尔斯泰写一个俄国地主的故事,就是因为他在高加索对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作了很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他的创作思路大量留在他的笔记里,他有很多东西都是从认识出发,从本质把一些事搞清楚。托马斯·曼写《远山的磨砺》,看一些理论书,谈话交换意见,养成了自己对死与病的很深刻的见解,这样再开始写小说。作家在初期时,对作品形成了初步理解,写作就是把这些思想变成形象核心,再从形象核心里生发出作品的文本。我们的学员里也有人在写部队生活当中提拔干部时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要写这样一个小说,某干部工作好不走关系提不上去,某干部工作不好走关系就提上去……这样的现象对于托尔斯泰这类作家来说,他不会马上就写,而是会深入去琢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人会在其中怎么想,在事中如何改变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想得很深入了,才去写这个题材。经过这样的认识以后,往往能把这样的题材写得更加深入。这是我们从大作家那里得来的启示。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是通过对家庭长期的研究开始的。他开始关注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他研究家庭,作了大量研究,之后,他遇上了作品主人翁原形的例子,才开始写。这说明有的作家从构思小说来说,是有理性渗入的,带有明显的理性的思考。这种理性的思考当然要结合形象,但我们有的学员不能研究透彻同一个题材背后具体的本质,效果就写不出来。写一个题材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写出别人没写出的意思。要像大作家一样对生活的认识更深一点,不是题材有意思就拿来写,不能一下理解题材的价值,就必须稍微加以理解和认识之后才动手写。还有一点,就是说甚至有的作品完全是主题先行的。当然文革后批江青的主题先行,如果主题没有生活基础是不行的,如果主题错了也是不行的。比如说詹姆斯听到人家说,你就尽情地享受人生吧!他从这个思想出发,写出了着名的《使节》。还有很多作家都坚持认为自己是主题先行者,认为写作品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写小说的思路,人家是成功的,也是大家。先有一个主题,其他故事也好人物也好都是围绕主题的,如果有生活积累,有正确的好主题,都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反过来说,我们这样去写也不必怀疑自己。
第三种,从细节出发。
一般来讲,这个细节是作品中一种富有强力度的情感符号,作者在生活中偶尔接触到这个细节,就围绕细节展开想象,这样的思路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就是一个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打老输,去跟老伯爵要钱,伯爵给他三张牌,结果一打就赢。他认为这个细节很有魔力,就写成了作品。还有《桃花扇》,就是扇面上的血像桃花的细节。还有《海鸥》,也是一个人把死海鸥扔出来威胁别人的细节。还有《木工》,是老仆人从此后再也不看主人的狗一眼,通过这一眼的细节写出了地主与奴隶的关系。还有《白毛女》,一个躲进山里没吃盐的女人白了毛发,就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细节。《沂蒙颂》就是一个农村妇女解开衣襟给一个口渴的伤兵喂奶的细节,这个细节是全剧的基础,决定了全剧的分量。《幸福的黄手绢》也是生活中能看到的。所谓细节是非常有含量的一个点,这个点上人物感情人物关系都会有很突出的表现,这就是细节被发现之后的价值。你很有可能通过一个生活中非常有感情含量非常有艺术质量的细节,就一举成功。
第四种,是从人物出发。
这种容易理解,写的理论文章也最多。这种论点的意思就是要先有人,把人写出来,像砣螺一转,就动起来。人物是考虑的出发点,有几个阶段,第一是考察人物,主人公的意义,由此产生主题;二是设定不同关系的人物,展现主人公性格的机会;三是把所有人物连接起来,安排情节和动机;四是任所有设定好的人物自身线索自己去走。这是很多作家都比较赞赏的一种思路。有的作家就是从人物出发,任何情节都不考虑。像李准写《李双双》,就非常典型,最早写李双双是为了让李双双成为一个大办食堂大办公社的典型,想写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就让她办食堂,小说写出来很生动。后来改电影,办食堂在农村不适应,成了不对的事情,就把李双双办食堂改成了计工分。有一点立得住,就是李双双这个人物写得活,情节即使变了,价值仍在。有的作品在考虑时的确是先考虑人物,一般把一个人物写生动写活,成功的可靠性更大点。茅盾就是这么写,他主张别的不管,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后,再看他与周围其他还有什么人物可以搁进来,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情节,再从情节中展示各自的命运,这是很典型的一种写小说的思路, 这样写没什么问题。比如我给大家讲课,写我时,就要写几个学员,还不够,又写王祥等老师,还不够,就把我儿子老婆写进去了。我在你们面前是一副嘴脸,但在某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脸,回家里跟老婆、孩子又是一副嘴脸,这就是表现我这个人的几个侧面。一个人跟第二个人接触是一个嘴脸,跟几个人接触都有不同的嘴脸,你就要设定他跟不同的人接触,就能表现他丰富的性格,写活这个人。茅盾就常在作品中对他写的人物进行一些刻意的安排,他从不想情节。这种办法比较正宗,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但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慢慢少起来了,换成了一种观念,即一个小说或文学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人物与人有什么区别呢?即只要是人,在里面起主导作用就行了。而人物必须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从外到内都有特色的人,要有外貌、性格、方方面面等。现在不太主张这样,只要写一个人,甚至名字都没有也可以,外貌怎样不写也可以。从头读到尾,一个人长怎么样你不一定想得出来。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人与人有区别,不一定要像刘再复说的性格组合那种,反过来也可以。
第五种是从情绪出发。
这是指一种比较缥渺和朦胧的情绪,是一种情绪笼罩着,就想表达这种情绪。比如说《铁流》。作家是写一个红军部队撤退的血与火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产生于很早的时候,连十月革命都没发生时,作家从高加索一个山脉上看到一个非常雄浑的壮美的场面,那种情绪激励了他一定要写一个小说写出这种情绪。当时他就怎么都想写,想不清写什么内容,就搁着。后来他想写山间的农民,后来又想写一群沿着滨海大道跑的农民,直到后来听说十月革命后红军的行动,非常精采,经过调查,就把希望写的这种情绪的主题调查了出来。这是一种写法,像《雷雨》也是,就是要表达一种像夏天一样火热的情绪。
❹ 怎样写好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故事写作技巧,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短篇小说,情节紧凑,文字简洁精炼,虽然篇幅短小,但常常寓意深刻,让人回味。
相较于长篇小说,日常通过短篇小说的写作训练,可以更快速全面地提高我们对于小说故事的写作能力。
作家茅盾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
的确,短篇小说就好像是通过一个局部特写,为读者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故事画卷。
本篇,唐歌为你分享的主题是:怎样写好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故事写作技巧,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一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
1 精炼文字,重点突出,斟酌字句
短篇小说因为篇幅有限,写作的时候,要做到行文简洁,重点突出,故事背景要追求简练,每一句话都要严谨精炼,斟酌字句。
写作时,少用长句,多用短句。长句会让读者读起来很累,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最好长短相间,让读者读起来快,也有节奏感。
短篇小说要做到重点突出,不能写太多的事情,长篇小说,你可以不紧不慢地介绍人物,铺垫情节,但是短篇小说不行,每件事情必须是人物鲜明个性的展示。
2 有画面感,具体形象,生动鲜活
良好的画面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代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的时候,少用一些抽象的词语,多用一些能够给读者带来具象感的词语,比如,具体的名词和动词,能够直接在读者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词语或句子,就好像在放电影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修改的时候,就把那些抽象的形容词,副词给替换成一些更具体,容易产生想象的名词+动词的组合。
3 悬念冲突,引发好奇,吸引读者
把短篇小说的故事根据起因,发展,转折,高潮,结果等几个部分去分解,写作的时候,不要平铺直叙,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现出来,要学会隐藏一些东西,学会吊读者的胃口。
开头的时候铺设悬念,冲突,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把整篇小说一口气看完。
一个简单的公式是:冲突=渴望+阻碍。刚开始,小说中的人物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然后遇到了一个阻碍,产生冲突,接着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简单的故事模板就产生了。
小说写作中3种常见的冲突:
①人物自己内心的冲突,
②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
③ 人物和事件,环境的冲突。
想要让你的小说故事更精彩,最好是让故事人物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或者是把人物放到一个让读者感到无法解决的绝境。
把你的人物或者重要的事件放到危机和困难当中,放大人物的困难,痛苦,恐惧,或者通过铺垫,让读者感觉到反派的计划会实现,从而制造出紧张感和绝望感。
4 故事隐喻,小说开头结尾的设计
小说的开头要吸引读者的兴趣。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想知道接下来的情节,不断往下看。
一个技巧是:精彩的内容前置,或者更换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为倒叙法,让读者产生疑问。就像电影预告片一样,可以把小说中紧张刺激的部分放到最前面。
再或者是构建某一个场景,让读者进入到这个场景中。把自己代入到角色当中,去思考,去体会情绪。
也可以是对话式开头,通过对话制造冲突,制造紧张感,让读者产生好奇,调动情绪,引出后续的情节。
开头要快速地进入主题,有冲突,有悬念,或者说让整个气氛很紧张,让读者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小说的结尾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揭示某些现象,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学会掌握小说中的隐喻技巧,把一些深邃的哲理,深刻的道理,令人刻骨铭心的现象,融入到人物的对话或故事当中去,让读者体会到小说深刻的内涵。
5 亮点设计,把故事写得精彩绝伦
短篇小说篇幅有限,想要吸引读者,就要求新颖,独特,有趣,避免一些读者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情节。
小说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亮点,围绕这个核心的点,搭建故事。
人物重构。小说的人物可以是对照现实生活中多个人物,集中于一身而塑造出来的。可以适当地夸张化处理,把多个人物杂糅,把他们的困难,经历添加在一个人身上,让人物的特性更加鲜明,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编剧思维,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纲
写作之前,根据小说篇幅,然后拆分情节,把伏笔,悬念,高潮分别铺设到不同的阶段,做好了谋篇布局,会让整个写作流程更顺畅。
如果你的故事不够精彩,可以多借鉴电影剧本,一些经典电影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能够让我们快速地把握到故事创作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借鉴剧本创作,多关注人性和社会,通过小说来展现。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学习表现手法,创作思路。
7 人设塑造,个性鲜明,印象深刻
塑造人物最好是通过对话,动作来表现,而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写。要让读者自己感觉到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而不是直接写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让每个角色都有出场的理由,每个角色都有其行为的动机。故事中的人物要个性鲜明,活灵活现,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每个角色设定人物卡片。比如,
男1号:姓名,年龄,身高,兴趣爱好,性格,家庭背景,职业,口头禅,人际关系,三观……
在写小说的时候,人物的语言,动作,对不同人,不同事件的反应,要符合你的人物卡片。
强化人物的某个特点,给读者留下印象,核心人物不能脸谱化。人物要有不断的变化,比如成长,情绪波动,升级等等,而读者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由弱到强的变化。
二 小说写作技巧
1 设置悬念,引发好奇
小说要有悬念,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让读者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开头可以抛出一个读者关心的疑问,在揭开一个谜底的同时,再抛出另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读者想不明白,又想知道结果,只有不断看下去。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写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根据读者的预期,做情节的调整,会让你的故事更加精彩。
情理之中说的是,人物的言行,情节发展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以及时代和背景,合情合理,不违背客观的规律。
意料之外指的是,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变化,要适当偏离读者的预期,有意外感,让读者有落差,不断想着接下来的情节,不到最后一刻读者永远想不到最终的结果。
3 线索串联,明暗交织
剧情推进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阅读流畅。就像有一根主要的线索,牵引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这根线索联系了主角和其他角色,引起了矛盾冲突。
丰富故事内涵,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避免情节过于单一,多个精彩的情节嵌套,你的小说故事才会更精彩。
故事中要展示一部分的线索,另一部分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同时,布局暗线,隐藏一些线索,直到看到最后一刻,才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4 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才会更加精彩。
欲扬先抑,想要赞美某个角色,可以先通过先贬低人物,然后后面进行反转,进一步强化读者情绪上的感受。
先扬后抑,想要写某个坏人,可以先赞美,后面再他揭露不为人知的丑恶一面,通过前后的反差,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融入情感,包装故事
用故事包装情感。小说的故事中要融入情感,引起读者的情绪反应,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让读者哭,让读者笑,让读者愤怒……
通过情感驱动主角,去做某些事情,产生了某些情节。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6 紧张反转,高潮迭起
情节出人意料,小的地方有悬念,大的地方有反转,想要写好反转的情节,需要我们前期做好铺垫。
渲染气氛,凸显冲突,凸显对比,通过倒叙,蒙太奇等手法,给读者制造紧张的感觉,你前面铺设好了,胃口吊足了,后面的高潮带给读者的冲击力才会更加强烈。
OK,
以上,
一 方法篇:
1 精炼文字,重点突出,斟酌字句;
2 有画面感,具体形象,生动形象;
3 悬念冲突,引发好奇,吸引读者;
4 故事隐喻,设计好小说开头结尾;
5 亮点设计,把故事写得精彩绝伦;
6 编剧思维,搭建故事的骨架大纲;
7 人设塑造,个性鲜明,印象深刻。
二 技巧篇:
1 设置悬念,引发好奇;
2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 线索串联,明暗交织;
4 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5 融入情感,包装故事;
6 紧张反转,高潮迭起。
短篇小说因为篇幅有限,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开头要做到快速进入主题,有吸引力,故事要有可读性,铺设好悬念,利用反转,冲突等技巧,让读者憋着一口气读完,还大呼过瘾。
❺ 如何写小说或故事的高潮
抓住两点就能写出一个好故事来。第一点记住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件事情不要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中间来点时间地点的倒装移位,再像相声一样抖几个包袱,插一点题外话,使得故事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起来一波三折,津津有味。第二点是要设置悬念。现在的故事雷同性的很多,不管是都市感情、警匪探险还是神妖鬼怪之类题材,看多了基本上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这样的故事无疑会大大削弱它的吸引力,使读者兴趣索然。这时候讲故事的人就要善于设置一两个悬念,吊着读者的胃口,然厅顷后笔锋一转嘎然而至,让读故事的人有往下看的好奇心。总而言之,讲故事不是写小说,数数没有太多胡里花俏的结构情节描写要求,反而要在故事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上下功夫,只薯伏首要抓住上面两点,基本上就能写出一篇好看的故事来。
❻ 如何使自己写的故事或小说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注意描写的细腻,如景色,人物神态动作等,其实写小说就跟写作文一样,推荐你去看白发皇妃、契丹王妃。都是写的比较细腻的,看的人觉得揪心,点击率自然高。情节的话,关键是突出,独一无二才会有新鲜感
❼ 镐庝箞鍐椤皬璇村皬璇村啓娉
銆灏忚寸殑涓夎佺礌锛氢汉鐗╁舰璞°佸畬鏁寸殑鏁呬簨𨱍呰妭鍜屽叿浣撶幆澧冩弿鍐欍傚皬璇村啓浣沧妧宸э细瑙掑害纭璁ゃ侀庢牸璁ゅ畾銆佺‘瀹氢汉鐗┿佷汉鐗╂ф牸銆佸満鏅甯幂疆銆傞栧厛锛岄渶瑕佽掑害纭璁わ纴绗涓浜虹О绗涓変汉绉颁换阃夛纴绗浜屼汉绉颁竴鑸涓崭綔钥冭槛銆傝佹竻妤氲嚜宸辩殑鏂囩玛阃傚悎鐢ㄥ摢涓涓瑙掑害锛岄傚悎渚垮彲銆傞庢牸璁ゅ畾锛岃窡浣滆呯殑镐ф牸链夊叧锛屽皬璇撮庢牸鏄阒冲厜杩樻槸浼ゆ劅鐢变綔钥呰嚜宸辩殑蹇冩儏銆佺姸镐佽屽畾銆
3銆佺幆澧冩弿鍐
鐜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汉鐗╂椿锷ㄧ殑鐜澧冨拰浜嬫儏鍙戠敓镄勮儗鏅浣沧弿鍐欍备竴閮ㄥソ镄勫皬璇存昏兘璁╀汉韬涓村叾澧冦佹劅钖岃韩鍙楋纴钥屼笉镀忕戝︽姤锻婇偅镙锋灟鐕ヤ箯锻炽备綔钥呮绘槸鑳戒互浼樼编镄勬枃绗斻佺敓锷ㄧ殑鎻忓啓鍜屼笉鍙镐濊镄勬兂璞℃妸杩欎釜鏁呬簨鐗㈢墷鍦板埢鍗板湪璇昏呯殑鑴戞捣閲屻傜幆澧冩弿鍐椤垎涓鸿嚜铹剁幆澧冨拰绀句细鐜澧冦
镊铹剁幆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汉鐗╂椿锷ㄧ殑镞堕棿銆佸湴镣广佸h妭銆佹皵鍊椤强鑺辫崏楦熻櫕镄勬弿鍐欙纴浣灭敤鏄娓叉煋鏁呬簨姘旀皼銆佺儤镓树汉鐗╁舰璞°佹帹锷ㄦ儏鑺傚彂灞曘佹殚绀虹ぞ浼氱幆澧冦佹繁鍖栦綔鍝佷富棰桡绂绀句细鐜澧冩弿鍐欐槸鎸囧逛汉鐗╂椿锷ㄧ殑鍏蜂綋鑳屾櫙銆佸勬墍銆佹皼锲翠互鍙娄汉闄呭叧绯荤瓑浣沧弿鍐欙纴浣灭敤鏄浜や唬浜虹墿镄勭敓瀛樼幆澧冦佷氦浠d汉鐗╃殑绀句细鍏崇郴銆佷氦浠d綔鍝佺殑镞朵唬鑳屾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