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儿童睡前故事 讲故事为什么重要
一、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
父母讲故事,其实就是分享的过程。这个好比是看电视,电视不是一个人在看,而是大家一起看,当大家一起在看电视的时候就会有分享的感觉,讲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父母在讲故事的同时,就是分享故事所带来的喜怒哀乐。
分享就是在一起共同经历一件事,对孩子来说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爱,而不单单是故事的内容或者是故事寄寓的道理。坐在爸妈膝盖上,感受爸妈的“爱”比读哪一本书更重要。在听故事时,爸妈柔和的声音,呼吸的同步起伏,扶爱着幼小的心灵,使他感受到分享阅读的喜悦。
儿童文学的特点是充满亲切的态度,容易感受;语言简洁,容易了解;体材温馨,内容趣味性高,富吸引力。幼儿听爸妈念着手中的图书,跟着故事进展翻页,脑子里开始认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如果要让一篇儿童故事活起来,需由大人口读,这才具生命力,经由口读、耳听、眼看,大人和孩子全身参与故事的起伏,这样故事就充满了魅力。
有的时候,宝宝会学父母拿着一本书,高声述说,绘得有声有色,这样的阅读是为日后阅读做好准备,父母无需去干扰这个情景,只需欣赏就够了。
二、故事可以源源不绝地提供给孩子,有利于日后孩子理解、表达和书写的能力。
故事反映生活,提供无限的思考空间。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通过故事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故事的累积就是生活智能的累积,帮助孩子对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和反省,故事听得多了,孩子的品德和气质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来。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有错,因为故事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和这个世界正在发展的关系,有故事伴随长大的孩子,将较有自己的看法,有内在力,不易受外在的不良影响。
三、讲故事代表一种持之以恒,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坚持。
父母不一定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讲故事上,可以每天花15分钟念故事给孩子听。给孩子时间就是对孩子说“我爱你”及“你很重要”,对孩子来说没有人能取代父母的爱。每天15分钟,和孩子一起专注,集中,单独的在一起阅读,一起聊天,结束忙碌的一天。让孩子上床睡觉时,脑子里充满思考,心灵充满安宁,也因此点燃孩子对生命的激情。
而这种共同阅读慢慢地,会形成一种习惯。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靠在同一个椅垫或枕头上,抱着同一个娃娃,念同一本书,孩子喜欢这种可预测的安全感,他们需要这种既定的习惯。
专家们认为孩子在上学后才开始阅读的话已经晚了。有专家们认为孩子需要听过1000个故事才能学会自己看书。做起来并不难:一天3个故事(这3个故事可以是重复的),一年就超过1000个,这离四五岁学龄儿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完全可以做得到。
书没有界限,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样,如要孩子看书,就要先让孩子看见自己在看书,享受阅读。看书的孩子在见识,知识上比别的孩子要广,要深,上学后自然就跑在别人前面,习惯书面语文。优良儿童图画书虽是给孩子看的,但大人照样可以为之入迷,书中的文字,故事情境的吸引,往往是越简单的故事,含盖的道理越广越深,让人回味无穷,同样一本好书,给人的感动不同;只要感动,就能刺激孩子去翻开看。
四、讲故事就是对孩子尊重。
“认真说故事给孩子听和认真听孩子说故事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是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中国人往往对孩子说的话、提出的问题不够尊重,从来不将和孩子的“对话”及“讨论”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潦草回答,塘塞,哄骗,不把他们当作一回事,认为孩子应该多听少讲,乖乖照着大人的话去做就是了,却没有认识到和孩子讨论问题,谈一谈孩子不断提出的困惑。聊天、谈论、讲故事,这其中的趣味是无穷的,更能引发孩子深一层的思考,开发孩子的潜能和智能。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注意力更能肯定自己,鼓舞自己.受到尊重的孩子是有信心的孩子,有了信心的孩子就不会畏惧新鲜事物,就会对事情充满好奇。布拉图说,‘好奇是学习之母’,有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是难以满足的。一旦点燃了孩子追求知识的火苗,就能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忱,这时父母只需给他们故事书,和他们一起看,一起分享,思考故事中蕴藏的智能。
平时父母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英语、看新闻,为什么父母下班后不愿意把这些时间拿来与孩子讲故事呢?父母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只需给孩子讲儿童睡前故事,不仅让孩子懵懂之时学会了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一种存在感,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