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正廉洁小故事
清正廉洁小故事:
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着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镌刻在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数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足为世人风范。
二、杨震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吴隐之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四、王义方
王义方被任命为晋王府参军,弘文馆特进。魏征特别赏识他,想将自己内侄女许配于他。以魏公盛德之人,赫赫之光,苟有得其鉴拔,鲜不震而惊之以为奇遇?而王义方却出人意料,竟然婉言辞谢。没两年,魏征病逝,王义方十分悲痛,又主动去就这门亲事。
人们困惑不解,便问王义方:宰相在世时,权位显赫,别人巴结唯恐不及,而他主动向你提亲,这是千载难遇的上进机会,你却坚决辞谢。今日宰相去世,魏家门庭冷落,你却去就这门亲事,这是为什么呢?王义方感叹地说:“过去不娶,是我不愿依附宰相的权势;现在娶了,是我感谢他对我的知遇之恩。”
五、姚崇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2. 清廉故事有那些(至少说出三篇)
1.刘章,龙游县灵山寺下人,南宋绍兴十五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谥“文靖”。在位为官清正,被秦侩排挤和诬陷,秦侩死后,重新被重用;持身节俭自律,处事谨慎,作风严谨,辅佐高宗、孝宗两朝30余年,从未泄露宫中禁事。刘章酷爱家乡,相传由其母出面捐资建造贺羊桥,至今被当地老百姓传为佳话。
2.余端礼,龙游县冷水人,南宋进士,官至左丞相,因积极抗金,被后世誉为“南渡名宰”,谥忠肃。初任湖州乌程知县时,百姓赋税沉重,亲赴中书省衙门申诉,减免百姓赋税每年6万贯,甚得百姓称赞。余端礼精忠报国,善于建言献策,主张休养生息,富国强兵,从而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目的。
3.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着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魏征只娶了有一个老婆,史料上记载的只有一位,夫人裴氏,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4.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老包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
5.齐白石早年生活贫穷,喜食白菜,创作了多幅白菜图。这幅《清白传世图》,白指白菜,画面下方的三枚柿子与“世”谐音。齐白石曾云:“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历经了世间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才能感受到菜根蕴含的平淡。
6.明末清初有位着名的历史学家万斯同,一生不慕荣利,致力于明代历史的研究。他曾以布衣身份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受俸禄,不领官衔,又手定《明史稿》五百卷,其史学成就可与班固、司马迁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