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帮忙写一个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呕心沥血
唐朝着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州官放火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来自宋朝陆游所撰《老学庵笔记》,说宋朝田登做州官,要百姓避讳他的名字。因为“灯”与“登”同音,老百姓只能把“点灯”说成“点火”。元宵节放灯时,田登布告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指统治者自己胡作非为,却不许老百姓有一点自由。(摘自《成语典故词典》)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个成语。这成语出自一本书,叫《老学庵笔记》,是宋朝人陆游写的。这书上说,在宋朝,有个人叫田登,
——“登”就是“登门拜访”“登山运动”的那个“登”。这田登做了个州官,就不许老百姓叫他的名字了,就连跟他那个“登”同音的字也不许说了,像“点灯”
就不许说“点灯”,要改说“点火”。到了正月十五,老百姓要张灯结彩过灯节,这叫“放灯”。每到这时候,官府还得出一张告示,表示允许百姓的放灯活动。田登不许人说“登”这个音,这告示怎么写呢?他说:“本州按照惯例允许大家放火三天。”后来呢,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话,意思是说统治者可以胡作非为,可不允许老百姓有一点点自由。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
有个大将军叫李广.李广生来口才笨拙,
不善言谈,
可身材高大,
膂力超人,
精通射箭.
有一次,
他到郊外去打猎,
忽然发现前面草丛里有一只猛虎正蹲卧在那里,
好像正在等待扑捉食物的时机.
李广立刻神情振作,
瞄准老虎,
拉弓搭箭,
使足力气”嗖”地射出一箭.这一箭射出,
正中要害.可是李广在那等了一会儿,
看老虎动也没动一下,
他很奇怪,
大着胆子走近,
仔细一看,
被射中的不是什么老虎,
而是一块形状像老虎的大石头.当他寻找射出的那支箭时,
发现那支箭不仅深深地射中了石头老虎,
而且连箭瓴都几乎看不见了.
李广自己也感到很惊奇,
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接着他又连射几箭,
却始终不能再射进去了.
后来,
当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时,
人家告诉他说:
”见其诚心,
而金石为开.”
这句成语比喻对人真诚,
能产生极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坚定,
能克服一切困难.
游刃有余
战国时候,
有个厨师宰牛的技术非常高超.有一次,
他给梁惠王宰牛,
梁惠王见他宰得又快又好,
惊奇地问道:
”你的技术怎么能够达到这个地步呢?”
厨师回答:
”我开始学宰牛时,
眼里只看到整个牛,
不知道从哪里下刀才好.以后经过摸索,
我才逐渐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
哪里有肌肉,
哪里有筋脉,
哪里是骨头,
哪里是骨节间的缝隙,
心里都弄得清清楚楚了.这样,
我再宰牛就顺骨缝进刀,
慢慢转动那薄薄的刀刃,
宰起来就觉得不费什么力气,
里面还挺宽余呢
(原文是“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听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
宰了几千头牛,
还好像是新磨出来的一样.”
厨师又说:
”即使这样,
遇到那些筋骨交错,
非常难办的地方,
我还是非常重视的.不过,
当我宰完一头牛之后,
我提起刀来,
向四周看看,
那时候我真是感到痛快,
感到心满意足啊
(原文是“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
”
梁惠王听了,
连连称赞说:
”我听了你的话,
也受到很大启发啊!
”这就是”疱丁解牛”的故事
(”疱丁”就是厨师)
.
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游刃有余”.”游”是运转;
”刃”是刀刃.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工作熟练,
经验丰富,
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另一个成语是”踌躇满志”.”踌躇”是从容自得的样子.”满志”是十分满意.”踌躇”这个词单独使用时,
就表示犹豫不决的样子了.所以有个成语叫”踌躇不前”,
是形容迟疑不决、不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