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文:张鼎一
听故事对于幼儿来讲具有深刻且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让孩子习得更多语言,同时还承担着促进亲子交流、甚至是塑造孩子终身人格的重任。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在这里,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题材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无论是针对男孩,还是女孩,在题材内容的选择方面,都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比如说可以选择一些乐群性的故事,讲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情商方面的故事,比如故事主角经过一番挫折或者困难,在自己坚韧不拔且勇敢自信的努力下,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还可以选择一些国学经典故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在具体内容性质方面,还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例如1岁到2.5岁左右的孩子,主要应该学习一些认知方面的东西,生活家具、交通工具、色彩、小动物等等都可以;而3岁到4岁左右的小朋友,则可以听一些训练情商方面的故事,或者科学小故事等(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十万个为什么?》);而在5、6岁的孩子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幼小衔接时期,除了情商小故事,还可以适当学习一些汉语拼音、英语字母、单词等一些语言基本功,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术小常识,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选择渠道无定式,可以多种多样。
讲完题材选择之后,可能有些家长仍会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从哪里挑选故事。关于故事来源的渠道方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定式和规程,可以多种多样。
1.日常生活小故事。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出去游玩的时候,我们在地摊上看到了双节棍,于是我就给5岁的儿子讲了双节棍的渊源,讲了李小龙的故事,也讲了陈真打败日本空手道高手的故事。
2.《十万个为什么?》等综合类工具书。
3.绘本书。
现在市面上的绘本书籍非常多,国外的国内的都有,可以在网上多购买一些,最好买那种成系列的绘本书籍。在睡前拿一本跟孩子一起看,孩子看图画的同时,父母在旁边读文字。一方面增加孩子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
4.电视动画片。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或者害怕孩子电视成瘾,于是干脆就一点都不让孩子看电视,我认为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看动画片不但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获得一些良好的 情感 体验。比如通过看《熊大熊二》,可以让幼儿知道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和谐相处,懂得保护大自然;通过看《超级飞侠》,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国家和地理知识和人文常识;通过看《海底小纵队》,让孩子知道更多的海洋知识。
所以,适量让孩子看一些动画片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5.国学小故事。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国学方面的小课程,比如有讲中华上下五千年 历史 的,有讲名人传奇故事的,有动漫形式视频的,也有音频的,都很不错,值得学习和参考应用。具体可以从网络或者微信公众号里面寻找,比如“睿谷幼教知名品牌”就很不错。
6.父母童年经验。
父母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一些故事,这时也可以拿出来讲给孩子听,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了。比如,我经常给我们家两个小朋友讲《神笔马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讲这些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时不时地说一下自己当年的童年经历,争取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三,故事形式方面以听为主,以看为辅。
在故事的呈现形式方面呢,由于幼儿的认知范围有限,所以一般是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同时,父母既可以当面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把故事录制成音频,晚上睡前拿出来给孩子播放,这样子的话,可以增加一些新鲜感的同时,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第四,语言风格轻松活泼,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讲故事的语言风格方面,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容易,一般来讲,讲故事的语言有四个级别的要求。
1.语言清晰,听得清。就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能听得到,听得清,否则容易造成沟通方面的障碍。
2.要流畅。讲故事时候不要有太多的口头禅,比如“哦”、“嗯”、“啊”等不要有。
3.要有逻辑性。一方面,父母讲故事时候有逻辑性,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聆听和吸收。另一方面,言传身教,父母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说话的逻辑习惯。
如何更有逻辑呢?在这里我想更加明确一点,我们讲故事或者说话的逻辑大体可以分为 内容逻辑 和 形式逻辑 两种。其中内容逻辑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从大到小(抑或从小到大)进行讲述;形式逻辑是指我们讲故事时候,出现一些逻辑连接词,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
4.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讲故事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达到以上三点要求,同时再有一些小的技巧和策略。这些小的技巧和策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模仿幼儿,进行语音语调的夸张。
(2)添油加醋,进行场面化语言的描述。
(3)一边讲,一边演。
最后,讲故事绝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的科学和小的技巧,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学会讲故事,会讲好故事!把孩子培养成对 社会 有用的人!
② 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教孩子阅读呢
孩子的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岁半到5岁半时候来临,有些孩子会提前,最晚一般也不会超过6岁。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或者说等超过6岁才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可能比较难养成兴趣,所以,在孩子的6岁前被称为阅读黄金期。
而且绘本的故事都很生动有趣,孩子都非常喜欢,会缠着你一遍一遍地读,根本不用你去催促他,这回第二条里那个小男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 引导孩子阅读故事书,爸爸该如何做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引导孩子阅读故事书,爸爸该如何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时候父母给他们讲故事,等他们一天天长大,读起文章来,他们就可以自己读故事书了。读故事书对孩子有很多好处。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还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表现力和理解力。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读故事书呢?
孩子的世界是童话世界,故事世界,读故事书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读得更好,理解得更深,得到更多,父母要给孩子适当的指导才能学习,有收入。
④ 家长应当怎样引导孩子阅读故事书
引导孩子阅读故事书,家长需要做到: 1.让孩子把握故事书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一次拿到一本故事书时,家长可以快速地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作为阅读故事书的第——步,家长可以让孩子先了解一下书的基本情况,如故事书的封面、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等,可以让孩子形成一定的阅读期望。 2.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书的主要内容 孩子在读故事书的时候,会随着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读下去,并记取在头脑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提取出其中最主要的情节,这样一篇一二百字的故事就能用短短的几句话概括出来,能够达到方便理解的目的。 3.提出问题让孩子理解和思考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比如孩子初次阅读一本故事书,家长可以提出一些“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们在做什么?”等可以直接让孩子找到答案的问题。待孩子对故事的内容比较熟悉后,家长也可以提出一些预测性、假设性的问题,如“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虽然在故事中找不到直接的答案,但可以启发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因此能够起到加深理解、考察理解程度和激发想象力的作用。 4.引导孩子对故事做细致的观察和个人化的思考 当孩子已经大致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或一起做一些小游戏,让孩子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且进一步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感受,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一些阅读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例如次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背景的变化等。这种富有主动性的阅读方式会激发孩子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孩子往往愿意尝试着自己进行阅读。这时,家长更可以鼓励孩子摆脱文字的限制,勇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水平鼓励孩子续编甚至改编故事,完成真正个人化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