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和尚喜欢听什么故事

和尚喜欢听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12 09:45:50

1. 《禅说》20个故事,谁能告诉我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3、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4、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5、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6、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8、悟性如光
读佛经。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9、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0、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1、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徒弟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徒弟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2、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13、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4、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15、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6、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7、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18、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19、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20、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2.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是充满智慧的,真正参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实并不多。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与孩子的故事

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见世间过

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后来安排她到图书馆里帮忙,她做了没几天,又开始嫌一起做事的阿姨太慢,或是嫌来借书的人没有素质,总是乱放图书。于是又安排她到偏殿门口负责卫生,没想到,她的抱怨更多了,嫌游客乱扔烟头,嫌孩子乱丢食品袋……最后,她带着一腔怨气找到方丈,要求重换工作。

方丈听完了她的一番抱怨之后,问她:“你为什么要到寺院来做义工?”她答:“我想学习佛法。”方丈又问:“学习佛法为了什么?”她想了一想,答:“学习佛法是为了做一个佛那样的人。”方丈微微一笑,然后写了几个字送给她,让她悟了之后再来。

方丈写的字,义工拿给朋友看,原来是一句偈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义工请教偈语的意思,于是朋友告诉她这是六祖惠能《坛经》里的句子,其大意是说一个真心想学佛修道的人,心地是清净的,是看不到世间的是非人我的。义工辩解说:“我的心很清净啊,所以我才会看到他们的很多不对。”朋友只好又解释说:“这个‘不见世间过’是让你不要执着于别人的过失,不要把那些放在自己的心里、口里,不起怨恼,不四处传播,而是先要自己做个好样子,然后再以悲悯的心和智慧善巧的方便来帮助别人改过。”

听到此,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民间故事

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不过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第一个月月底,师傅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饭香。”学徒乙说:“食劣。”

第二个月月底,师傅依然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第三个月月底,师傅又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活轻。”学徒乙说:“事多。”

第四个月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告辞。”

看着学徒乙扬长而去的身影,师傅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结果,不出师傅所料,学徒乙此后又学过不同的技艺,但都未成功。而学徒甲却继承了师傅的染技,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染布人。

显而易见,染布师傅所收的两个弟子,学徒乙心中之魔就是“世间过”,由于这个心的作用,他所行所见所感,都是生活中那些消极和不良的方面,所以,他就只能收获那些怨怼,最终不得不辞别而去。而学徒甲则是个乐观的人,在他眼里,世间是没有什么欠缺的,饭食粗糙一些没关系,只要吃得香;床硬一些也没关系,只要睡得安稳;活计再多再忙,只要想学习都不会成为负累一

“不见世间过”,“不见”,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见,而是看到听见,但是由于心是清净的,所以不执着、不计较、不放在心上。“世间”,不单单是指人世间,还包括动植物、社会、物理世界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有种种不净,即是所谓的世间过,而佛视此世界如净土,所以佛不见世间过。可以说不是大路不够宽广’而是你的思想不够包容;不是鲜花不够鲜艳,而是你的眼睛只看到了黯然;不是阳光不够明媚,而是你的心灵太阴霾。

正如藕益大师在《示昙生方丈》中所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达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以所历位,无非无外之法界也。知皆即法界,自无人而不自得。稍或未然,则富贵能淫之,贫贱能移,夷狄患难能屈之矣。孟子论素位而行,则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在吾门,则日,人如来室,坐如来座,着如来衣。要之皆不为物转,方能转物也。

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就是指见或不见世间过,其根源都是我们的这颗心,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善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好的;如果心是不净的,是恶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丑的。所以一切人_切物的是非差别都是缘于心的意识,而非外在的境缘。《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其中的“观”,就是强调要向内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去看他人的过失。查看我们自己的心,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看到别人的不善处,我们也要回过来反省—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生活中,“不见世间过”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以宽容和大度来包容一切,对于不如法、不如意的人和事,以慈悲之心,放下恩怨,放下计较,放下取舍。当代着名高僧星云大师的《星云禅话》中有这样一个事例:

佛光禅师对徒众一向慈悲有加,尤其有关疾病医药、参学旅游、教育留学,乃至日用所需等福祉设施,无不考虑周详,督促常驻执法者要供应大众弟子衣食无缺,达到僧团利和同均的理想生活。

一日,掌管会计的师父拿来一叠请款收据,皱着眉头对禅师说:“师父!最近住众们患牙病的人特别多,牙疼虽然不是大病,痛起来的确很难受。常住尽量给大家方便,偏偏牙病的医药费非常昂贵,一个人补几颗牙,动辄万千金额,实非常住所能负担。”

“不能负担,也要设法负担。”禅师坚持他的意见。

会计又说道:“这些人受了常住恩泽,不但不知回报,说些好话,反而批评常住,不满常住,依我看犯不着为他们出这笔冤枉钱。”

佛光禅师自言自语般地说道:“这些人口中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是却不能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以常理来说,佛光禅师这种做法可以被称赞为以德报怨,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不见世间过”,佛光普照,既照在好人头上,也照在坏人头上,所以禅师才会这样无差别地对待一切众生。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既是惠能大师悲心切愿的真实教诲,也是引导我们契人佛菩萨境界的真知灼见。期待大家都能如实观照,如实受用。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3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小和尚觉得这些故事都很精彩,也朝你招招手,让你坐下一块儿听听……

有座寺庙,因留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七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离开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了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老住持问:“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了这名弟子手上。

很久以前,有一个性格粗暴的农夫,他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但他对母亲毫不关心,甚至到了不闻不问的程度。

有一天,农夫听说观音菩萨经常会现身于普陀山,他便决定和朋友们去看菩萨。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那儿,很多人都说看到了菩萨,却只有那个农夫没有看到。

他平日里倒是很恭敬菩萨的,因此很失望,气急败坏地问庙里的出家人:“喂!老和尚,为什么我看不到菩萨呀!”老和尚慈悲地笑了笑说:“你知道吗?刚才菩萨来了,很想跟你说话,但是这里人又多,所以菩萨让我告诉你他上你家等着呢。你现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萨了!”农夫听后很惊讶,也转怒为喜了,连声说:“真的吗?我现在回去就能见到菩萨吗?但是,我没见过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子?”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回答:“要说菩萨的长相,我不会形容,我只能告诉你他的穿着打扮。当你回家的时候,看见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菩萨了!”农夫听了,连夜就赶回了家。

“儿行千里母担忧”,农夫的母亲为儿子出远门彻夜难眠。当农夫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三更了,他急切地敲着门。老母亲听到儿子那么晚回来,还那么紧张地大声敲门,担心出了什么事,因此很慌乱地披上衣服,不小心把衣服都穿反了,连鞋子也倒穿了,踉踉跄跄走到门前把门打开……

当门被打开的瞬间,农夫恍然大悟:原来菩萨一直都在家里。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想: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驴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

一开始,驴大惑不解,还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地停在路中间,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刚下山,就远远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怒不已,棍棒交加……

驴仓皇逃回寺里,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流量少年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

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却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

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物,如今却总在故意延迟呢?”

大师微微一笑,说:“以前我们给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让我们送食物给他,我们则成了迁就。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枯萎了。小和尚赶紧去提了一桶水来准备浇水。“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上再浇水。”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小和尚见了,嘟囔道:“不早点浇……现在怎么浇也活不了了。”没想到老和尚却指示:“少唆!浇!”

等小和尚把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缓了过来,而且生气勃勃。

“天哪!”小和尚喊道,“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问:“这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岁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低着头,半天答不上来。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说:“笨啊!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只有好好活着,才有希望。”

不被接受的礼物

在旅途中,佛陀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的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诋毁佛陀。

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答:“当然还是属于送礼的那个人。”

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了吗?”

于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十分厌倦战争,也厌倦了世间的你争我斗。于是,他特地来找一位有名的禅师,诚恳地告诉禅师自己已看破红尘,愿出家为僧。

禅师回答:“你心性火气太重,还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将军急忙说:“我现在什么都能放下,请您立即为我剃度吧。”

然而禅师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将军无奈,只能暂时作罢。

一天,将军起了个大早,赶来寺里拜佛。老禅师一看他就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回答:“为了除去心头火。”

禅师当场就做了一首偈语给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吗?”

将军一听,大怒:“你这个老和尚,怎么信口开河,言语伤人?”

禅师长叹一声道:“轻轻一撩拨,心火就燃烧,你这样暴躁的脾气,还谈什么除去心头火呢?”

五个‘放’的故事

寺院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对什么都好奇。秋天,寺院里红叶飞舞,小和尚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和尚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们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

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要弄倒?”

师父正色道:“谁说好好的?没见雪把树枝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

天寒人稀,香火收入少多了,小和尚便问师父怎么办。

师父说:“数数,柜子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库里还积了多少薯仔?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的,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不久,春天果然来了,也许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胜于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和尚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懂得‘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3. 佛教故事

一、泥泞路上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他两在一个拐弯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二、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有一次,商人要出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的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成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跟着你。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伽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三、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想象的真性是空。无语,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四、求人不如求已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生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五、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六、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七、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知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八、悟性如光读佛经

某某某问佛祖:您说得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佛主把某某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某某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佛主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九、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打破碗!

十、送一轮明月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看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的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十一、一滴水  佛主释伽牟尼考问他的某某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某某某们都回答不出。释伽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十二、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曰:“不着急,随时。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高兴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的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十三、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主,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知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十四、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老师地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十五、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白隐问:“你乃何人?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白隐禅师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十六、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莫教惹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十七、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十八、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的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是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十九、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办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二十、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个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着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的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您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疲劳,很累的了。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从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笔耕生活柯灵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体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体咎得失,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狱门,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相隔一层纸。我最向往这样的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什么疾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街,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风骤雨,嬉笑怒骂,桂冠荣街,一律处之泰然,但这需要大智慧大学问,不是随便是么人能够企及的。

4.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讲的故事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着一个故事......

出自《和尚歌》。《和尚笑闭歌》是佟妍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2011年发行的专辑《南国》中。

歌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着一个故事,故事内渣升备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着一个故事,故事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着一个故事......

(4)和尚喜欢听什么故事扩展阅读

另外一个版本: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豆,我吃如毁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5. 三个和尚的睡前故事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扰激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缓手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铅正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阅读全文

与和尚喜欢听什么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北省居民健康卡怎么查打了疫苗 浏览:5
事业单位薪级工资692是多少级 浏览:769
怎么写赞美女工的文章 浏览:585
事业编35年工龄退休金多少 浏览:583
富士康幸福鹊桥怎么找回密码 浏览:652
什么是正爱情 浏览:700
山阴县右玉县哪里有美女 浏览:665
为什么爱情价值越高 浏览:907
军人的故事向哪里投稿 浏览:49
没有家教怎么办婚姻 浏览:741
幸福宝什么时候吃 浏览:678
智能模式如何转换成国民经济收入 浏览:277
美女你现在在哪里好久都没见到你了 浏览:227
抖音同城哪里的美女多 浏览:361
男人为什么不愿意挽回婚姻 浏览:438
爱情方面不顺利怎么办呢 浏览:917
现在林下经济包括哪些 浏览:438
社区福利事业管理就业工资多少 浏览:122
幸福里城哪个房源最好 浏览:243
崇左的事业单位考试是在哪里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