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鲁班的故事有哪些
1、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❷ 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鲁班的“刨”
在鲁班以前,木匠仅用斧子和刀来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结果既使干得很好,也难也令人满意。后来鲁班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来的表面越平,干起来也越容易。
这样,这种刨逐渐地从鲁班的实践中加以演变,最初用较薄的斧刀片,后来用一个刀片固定到一块木头上再横穿以手柄,最后刀片固定到木槽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刨。
2、鲁班造锯: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想:要是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3、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
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
4、鲁班飞斧救工匠
从前有个张木匠,木工蛮漂亮,可就干活爱耍小聪明,凡事喜欢想当然,做工下料不是长一点就是短一点。皇帝修宫殿,张木匠被征发到京城负责修建皇宫的主殿。等到上梁这一天,这才发现大梁短了整整一尺。
正在张木匠和众工匠焦虑万分时,忽听一个洪钟似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老人和蔼可亲的脸顿时变得十分庄重、严肃,他语重心长地对张木匠说道:“你是个木匠,应该知道尺寸的重要性,希望你今后每划一线,拉一锯,砍一斧,刨一分,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切记,切记!”
就见老人取下腰间的斧子,右臂向上轻轻一扬,大家只听“嗖”的一声,斧子像一只矫健的燕子直朝大梁飞去。随着老人一声“着”,斧子立刻化作一根不长不短、不粗不细的木头补齐了大梁。而且补得天衣无缝,毫无痕迹。
张木匠和众工匠全都看呆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回头再看老人,那里还有他的踪影。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敢情刚才是祖师爷鲁班显圣来拯救我们的性命。想到这里,张木匠和众工匠不约而同地慌忙跪倒在地,朝着祖师爷消失的方向磕头不已!
为了记住这深刻的教训,牢记鲁班的教诲,张木匠和众工匠约定,今后斧把的长度定为九寸,并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才有了后来“斧把不过九,过九砍了自己的手”这句木工行话。
5、栓
在古代,人们所使用的栓被制成鱼的形状挂在门上。鲁班指出,用形状象捣棒钥匙取代了这些栓,这决定于准确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鲁班的技艺就能制造这样一个装置,而且据说,他还发明了"锁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许多锁中。
鲁班的另一些发明的标志是钻头、楔、辘轳、铲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发明,当时是鲁班看到一位老妇人在使用捣捶和臼时费了很大力气。他反复考虑后,做了两块厚石头片切成圆柱,然后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将麦子和米置于其间,当上面的圆柱转动时,粉末便出来了。
❸ 《鲁班书》究竟写的什么为何让人都不敢学
鲁班,姓公输,名班,当时鲁国人,后人称为鲁班。公元三年(前507年)出生,出现奇异现象,白鹤群集,异香满室,经月弗(不)散,人咸奇之。
从小好学,但能自通。度越时,流愤诸侯,僭称王号,这完全不把其它人放在眼里。说多个诸侯国不成,此后便归隐至泰山之南的小和山。
明朝万历年间的刻本是现《鲁班书》现存最早的版本,又称“崇祯本”,为国家图书馆收藏。鉴于“万历本”和“崇祯本”刊印的数量较少,当时市面上出现翻刻本,又称“手抄本”。
《鲁班书》是不是千年谎言?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鲁班书》下卷究竟存不存在?真的有那么神奇?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既然《鲁班书》下卷成了禁书,那千百年来有谁真正见过真的《鲁班书》下卷?民间流传的《鲁班书》下卷从何而来?既然众人都没有见过、尝试过真的《鲁班书》下卷,那诡异与传奇也不过是人们以讹传讹的传闻罢了。
❹ 鲁班的故事
‘壹’ 鲁班的故事是怎样的
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发明家。相传,他在古代中国的机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筑等领域曾多有贡献,发明颇多。同时,关于鲁班的发明传说和故事,也久久被后世人们津津乐道。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们视为“祖师爷”,受到人们的崇敬。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班输等。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奴隶制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那时候,大量从事各种手工业的“百工”以及奴隶通过逃跑、暴动等手段、获得了新生,搜饥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者获得解放,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
鲁班像据说,鲁班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喜欢琢磨手工工艺、土木建筑。小时候,他跟随家人参加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悉心观察他们在各项劳动中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本人不断的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兄逗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相传,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工具和器物,从木工用的锯、刨子、墨斗,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钥匙、锁头、铁锨,甚至是战争中军队攻城使用的云梯都是他的发明。而在每一项发明的背后也都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妨就说说“锯子诞生”的故事。有一年,鲁班要为他人建造一座巨大宫殿,而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派出自己的徒弟上山砍伐树木。当时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锯子还羡漏卖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只能用斧头砍伐树木,但是这样做起来,工作效率非常低,鲁班的弟子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去干,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也没砍出太多的原木来。由于砍来的原木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就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了,这下可是急坏了鲁班。这一天,鲁班决定亲自上山查看砍伐树木的情况。就在他上山途中,—不小心,鲁班在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下子就把手指划破了。鲁班连忙把手指放到口中吮起血来,他一边吮一边想:“这太奇怪了,一根小革为什么会这样锋利?”想着想着,他顾不得手指的疼痛,俯下身子摘下了一片野草的叶子细心地看了起来。鲁班发现这种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感觉非常锋利。他明白了,手指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正在沉思中,突然鲁班又发现有只大蝗虫正伏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那虫子的两颗牙也是“锋利”无比,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野草。鲁班的好奇心大起,他又抓住这只蝗虫,仔细观察起它的牙齿来。不看则已,这一看,鲁班又发现了与野草叶子类似的细齿结构,原来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看着手中的野草叶子和蝗虫,鲁班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伐起树木来肯定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马上下山,回到家中,利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实验,结果不同凡响,没用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被划出一道深沟。见到这个情景,鲁班高兴异常。可是,没高兴一会儿,他又陷入了沉思。原来,鲁班也发现了竹片的弱点,竹子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的就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作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鲁班想了想,突然一拍脑门,用铁制成锯齿形状的片子不就可以了吗。他立即请来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去试验。就这样,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了。鲁班和徒弟们上山来,找了一棵大树,他们各拉住锯子的一端,你送我收,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既快捷又省力。从此以后,锯子就在木工工匠之中传播开来,后来又被老百姓们广泛地使用开来。鲁班正是因为有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他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的态度,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发明。
鲁班虽然发明了许多对人们生活有益有用的工具,可是他也难免会做出些可能“危害”他人生命的事情。这话还要从一次鲁班和墨子的辩论说起。有一年,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作兵器。当时,各国在相互征伐中,兵将们发现要是攻打一个国家的城池,最难的就是如何突破那又高又大的城墙。鲁班来到楚国的时候,正好赶上楚国要发兵攻打宋国,楚国君臣就请鲁班帮他们设计一种攻城的器械。思考了一段时间后,鲁班发明出一种可以活动的高梯子——云梯。有了这种器械,楚军那就是如虎添翼了。等到楚兵作战时,就可以登上云梯窥见敌人城中的防御情况,而且还能凭借云梯登上城墙,与敌人作短兵相接的战斗。不久,鲁班发明云梯的事情被墨子知道了。他一听说鲁班发明了一种用于战争的工具,心中十分不安,就从所在的齐国日夜兼程地赶往楚国。因为墨子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而他在政治上却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战争,所以对鲁班将发明的器械用于战争的做法有些不满。
鲁班见到如此匆忙赶来的墨子,问道:“老先生您从齐国赶来,不知有何赐教?”
墨子微微一顿,说:“齐国有人侮辱了我,我请你去帮我杀了他。”
鲁班闻听此言,失声说道:“先生您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啊!”
墨子不慌不忙地说:“我会送给你千金作报酬!”
鲁班气愤地说:“为不义而杀人的事情,我鲁班是从来不会干的。”
墨子一听他这样讲,就立刻站起来向鲁班拜了两拜说:“可是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给楚国,楚国准备利用它去攻打宋国。这样一来,遭殃的就是宋国的百姓,而宋国百姓究竟有什么罪,而要遭到无辜的杀戮呢?楚国为了争夺宋国的土地,而平白无故地去征伐宋国,这种做法未免也是不义之举吧!宋国无罪,无故去攻打它就是不仁。而你鲁班明明知道这些道理,却不去劝阻楚王,这又是为什么呢?”
墨子一席话说得鲁班哑口无言,但心中却还是不很服气。墨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如果还没有想通,不妨我们比一比,我现在制造了一些防守城池用的工具,我们现在可以用腰带作城墙,用小木片当武器,咱们做些进行攻守对抗的游戏如何?”鲁班当下同意,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模拟”攻守战。鲁班九次变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多次出击墨子的防守阵地,可是墨子每次都能把他的进攻化解掉。鲁班急得满头汗,就是无法取胜。最后,鲁班把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可墨子的守城办法依旧层出不穷。看到鲁班无奈的样子,墨子告诉他,既然连做游戏都无法赢了自己,更不要说真刀真枪地对抗了。墨子还告诉鲁班,自己的300名弟子已经准备好守城的工具前往宋国支援去了,希望鲁班能够知难而退,和自己一同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鲁班看到墨子确实高出自己一筹,而且对自己的作为也有些后悔,后来就接受了墨子的劝告。最终,楚王了解到鲁墨“战争”的结果,也感到攻宋没有取胜的把握,而放弃了这次不义的战争。
我们之所以讲鲁班与墨子的故事,是要说明在春秋末年,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发展到新的阶段,这时期的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传统的基础,而这些技术其实就是首先运用在军事领域,然后才向民间普及的,这也是历来“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贰’ 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鲁班的“刨”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
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2、石墨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
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3、发明班尺
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锯对于锯的发明鲁班是非常重视的。
或是受一片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的启发或是看到一只蟋蟀用其锋利的牙齿切割并吃掉食物而离去。不管怎样,多数描述如下。鲁班和工匠们遇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砍伐大量的木材。一连砍伐几天,他们都已筋疲力尽,所用的斧头也钝了。
这时,鲁班忽被一片草叶割破了手指,他当即想:照这样子做成个工具砍伐木材定是个好办法。他选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边缘砍了一行牙齿。这个新锯很容易锯断树皮,当他来回横锯此树时,软的竹齿很快就磨光了。然而这却证明了锯可断木的原理。
于是鲁班放下手中活去铁匠那里,让他准备一块象斧头一样硬和锋利的铁板,然后弄成齿形。鲁班有了这个人工制做的第一个锯片,将其用在一个木屋架上,便可准确而不费力地切割木材。
4、发明雨伞
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
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的竹亭子且带油纸--这当然就是雨伞。他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
5、发明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
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
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叁’ 鲁班成语故事
鲁班成语故事:班门调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内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容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肆’ 鲁班发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 *** 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伍’ 关于鲁班的民间故事
鲁班
--------------------------------------------------------------------------------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 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山东人,现在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 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在航天业,他发明的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军事科学,鲁班发明的云梯(重武器)、钩钜(人们现在还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关于鲁班的故事有:
关于鲁班的发明创造,民间有多种传说,但我们现在从仅存的史料中已经难辨真伪了,但鲁班是我国建筑师的鼻祖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1)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二者皆证明鲁班造云梯的事迹。
(2)钩强:钩强也叫"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据《墨子·鲁问》记载:从前楚越水战,因"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致使楚败于越。楚为改变这种战局,在鲁班初到楚国后,就首先让分制造了这种兵器,对败退的敌船能钩住,对进攻的敌船能抗拒。
(3)木鹊:一种以竹木为材的飞翔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4)木工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木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鲁班和当时的工匠建造房屋、桥梁,都离不开木工工具。《孟子·离娄》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足见当时已有"规"与"矩"。现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鲁班在"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木工称它为"鲁班尺"。
弹墨线用的小钩又被称为“班母”,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又叫做“班妻”,
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
鲁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鲁班造锔: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陆’ 有关鲁班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一、鲁班发明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
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二、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貌。但是却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难以砍成需要的模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三、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有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留意,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先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
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四、鲁班发明伞的故事
一次鲁班和妻子出门,回来的时候下雨了。两人就在山腰的亭子避雨。鲁班的妻子发出感慨说:“要是能多建点亭子就好了,这样的话能让行人有个遮阳避雨的地方!”鲁半看着亭子突然灵光一闪,就对妻子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每个人出门的时候都带着亭子就可以了!”他的妻子听得莫名其妙,但是鲁班却急急忙忙的扯着妻子跑到家,然后就钻进了工作的地方。几天后,鲁班大笑着走出屋子,手里拿着的就是雨伞,当时用的是竹子和油纸做的。
五、鲁班发明云梯的故事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但是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
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能够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能够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能够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柒’ 鲁班的故事50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
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7)鲁班的故事扩展阅读: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❺ 白族传说故事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白族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风俗传说
如《三月街的来历》、《火把节的故事》、《火烧松明楼》、《蝴蝶会的传说》等;风物传说,大理山川秀 美,文物古迹众多,几乎每个景点都有一个传说故事,如《望夫云》、《大理石》。《玉白菜》、《风花雪月的传说》等;地名传说,如《盟石村的来历》、《鸡足山的传说》、《大理辘角庄的传说》、《鸟吊山的传说》等;木匠传说,主要有鲁班夫妇和木匠的传说故事,传说地区主要在木匠之乡剑川,如《鲁班造船》、《锯子的来历》、《公榫、母榫》、《木马三只脚》、《师傅带徒弟》 等;反映阶级斗争传说,如《高家土官的故事》、《豆腐打死县令》、《农民告状》、《神笛》、《牛角》等;历史传说,有反映南诏统一六诏、南唐天宝之战、孔雀胆、白旗军(杜文秀起义)。 红军长征过大理、反洋教等重大历史变革和斗争的传说等。
龙的传说
大理在历史上曾有“泽国”之称,海河湖溪甚多,古代水患极为频繁,给白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灾祸。“深山大泽必有龙蛇”这是在古代人民头脑中笃信的观念。因此与龙有关的传说极为丰富多采,如《白龙掌印》 中说: 从前苍山十八溪中住着十八条龙,为首的是龙溪的大黑龙。它有一颗金铸的掌龙印,只要把这颗金印拿出来,吼一声,十八条 龙就大发洪水,冲毁庄稼和房屋。后来,莫残溪的小白龙想法偷了掌龙印,打败了大黑龙,自己当上了十八溪的总龙王,从此风调雨顺,庄稼年年丰收,白族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此外还有人与善龙交往、人与恶龙争斗、人与龙王结友、人与龙子恋爱、人与龙女婚配等各种各样的故事,都各具特色,情节生动,妙趣横生。 这类神话传说显示了白族对龙的爱憎分明的态度,也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 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本主的传说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信仰。本主的传说十分传神,例如《大黑天神》、《猎神杜朝选》、《段赤城轨蟒》、《白洁(姐)夫人》等,都在 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大黑天神》说的是: 玉皇大帝偏听耳目神的谎报,派大黑天神到人间散布瘟疫,大 黑天神来到苍洱之间,看见人们辛勤耕织,善良纯朴,不忍加以毒害,但又无法返回天宫复命,于是便把满瓶瘟丹吞下,脸和身 上都变黑了,瘟毒发作而死。人民感其舍身救世之恩,上、下湾桥和上鸡邑等村都奉他为本主。 民间故事 故事种类也很多,有动植物故事,如《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的》《狗为什么恨猫》《楸木为什么开花不结果》《稻种来源》等;机智人物故事,如《艾玉的故事》、《六八的故事》、《阿连登的故事》等;爱情故事,如《郊边牧笛》、《笛声吹动龙女心》《蛙儿讨媳妇》、《海东娘娘的故事》《打鱼郎》等; 反封建迷信故事,如《成仙洞》、《偷鸡庙》《本主不吃牛》、《原来如此》、《贪口腹的城隍爷》《四个猪头一齐接》等;反映劳动生产故事,如《独脚龙王》、《三娘娘》、《金银塘》、《多收二斗五》等;反映道德观念故事,如《啊呀呀》《荨麻与艾蒿》《事久见人心》、《鹅卵石》、《大甑底和二甑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