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引导小龄孩子或自闭症、发育迟缓的孩子学会复述场景和讲故事
要孩子能复述场景或讲故事,首先,孩子得必备说短句的能力。
然后在生活中,先引导孩子把单一事件用短句说出,慢慢地过渡到引导孩子把短句连起来。
复述故事,先从自己开始,与孩子一起回忆,组织语言,孩子如果记忆总是断片,可以预先用视频记录,然后慢慢引导观察讲述。
这是一个量变引质变的过程,家长切勿着急。
绘本引导,绘本,不是得什么看什么,先评估一下孩子的认知能力,然后根据能力选择合适的绘本(敲黑板:根据认知能力选择而不是根据年龄选择)
和孩子一起看,先引导孩子讲一页,讲好了再慢慢加量,家长在发现孩子不能完整复述时,可以穿插提问,完善讲述。
不必追求完美,大致能讲出来就好,追求完美往往会让孩子讲述变成背诵,讲述就会变得很生硬。
在孩子没有看绘本的兴趣时,我们可以找与孩子相关的绘本,打开读绘本讲绘本的大门,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贰’ 如何锻炼孩子的故事复述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的故事复述能力
孩子遇到问题难以解决,就会寻求大人帮助。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父母大多感同身受,故事中爷爷用智慧正是父母需要的智慧。
绘本情节设计特别巧妙,故事展开的过程像观看了一场魔术,尤其是小毯子最终变成纽扣的情节,真是爷爷灵感的巅峰。文尾呼应了开头,形成闭环。而且,如果仔细观察,惊喜随时都可能跳出来。比如,约瑟生活的小镇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女人们都披着头巾,男人们都戴着很有特色的帽子,约瑟的父亲是做什么的……虽然文中没有明示,但是都通过绘画表现了出来。最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图画底部都有玄机——在约瑟家的地板下面,住着小老鼠一家,他们快乐地生活,堪称约瑟一家的镜像。比如,小老鼠一家将约瑟做衣服的下脚料从地板的缝隙中拽出,也为一家人做了衣服。
在亲子共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父母可以通过三个方法,帮助孩子做故事复述和细节观察训练。
1 首先是复述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复述是值得花时间去练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2 其次是带着孩子一起做“亲子手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小时候的旧衣物,进行改造。
3 最后是叫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开一个怀旧故事会。在故事会上,老人讲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如小时候物品、衣服多次重复利用的经历。
‘叁’ 如何指导小学生讲故事
第一.首先就是复述阶段。我们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理解一个故事,理解到自己能够将故事尽可能完整的复述出来。可以从简单的,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当中情节的发展,一直到“你”怎么看主人公的。
这是一个加法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内容的收集。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阅读效率,或者家长的讲述能力。
当我们发现孩子已经能喋喋不休的将大部分他所接触过的故事讲述出来的时候。便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第二.后一个阶段便是概括阶段。如果说前一个阶段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时间的长度短则几周,长则一两年。而概括能力的培养差异则更可能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有很多大人都非常缺乏这种能力。他们会将很简单的事情讲的很冗长(水贴不算)。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逐渐让孩子了解到故事的主干,故事的核心,甚至寓意。让孩子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用减法不停的在腹稿中删除冗余。训练孩子如何用越来越短的话语来讲清楚整个故事。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肆’ 如何教小学生复述的英语故事
你好,我是学英语教育的,对于你的提问,我可以跟你分享一点我的拙见。
复述故事,前提是学生有没有懂这个故事,如果他不懂,那么要让他们自己先阅读 有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还是不行的话 这时老师就要出来给他们解答问题了,这样充分的让他们明白这个故事的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们一起来对故事中情节作出提问并相应的作出回答,
当然 如果孩子们懂了这个故事,只是单纯的检测复述故事,不需要以上步骤的话,那么老师就可以教孩子们自己去完成如下步骤:比如 首先,孩子们要自己通过阅读或是 查阅工具书了解故事内容,清楚故事情节,能够知道英语故事大概的所对应的中文意思, 在抓住五个W,即: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并作出相应描述即可,
希望可以跟你分享。
‘伍’ 引导孩子复述的基本方法
先给她读了一遍,然后按照五指复述法给她理了一下思路,伸出拇指想想故事的主角是谁,小熊妹妹和小熊哥哥;伸出食指想想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小熊妹妹和小熊哥哥每次去朋友家玩了以后,都会抱怨别人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玩具,而自己没有;伸出中指想想这本书引发的问题,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要总是跟别人比;伸出无名指想想有哪些情节是描述知足常乐的事件的,她们有会煮热可可的妈妈,会生火的爸爸,爸爸还给她们讲了关于雷电的知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就很幸福和知足;然后伸出小拇指描述故事的结局,要懂得知足常乐,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
按照这个思路,我让希希复述一遍,刚开始她还是没信心,因为觉得故事比较长,不知道说什么,她以为是要继续故事的细节和原话,我告诉她,你按照妈妈刚才给你说的思路来讲,不用完全记住,能说多少是多少,也不用记住原话,实在记不住的,妈妈会提醒你,然后她就开始讲了,讲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自己现编,我主要提醒她要说的一些重点,复述完以后感觉还很不错。
复述完故事我就引发她思考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我们一起玩了一个游戏,每人说一个自己拥有的和让自己幸福的事。于是我们石头剪刀布,其实她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即使她赢了,她还是说输了的先说。
我说我现在能和你一起散步,我就感觉很幸福,她说我有妈妈的爱感觉很幸福,然后我又从目前拥有的健康、平安、美食等等说起,还包括一些细微的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东西,比如我有一双舒适的鞋,它让我可以走路轻便教不累,希希很奇怪她说这样也算吗?我说当然了,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她从细节去思考,着眼于我们当下拥有的东西。
每次用游戏的方式,希希总是特别喜欢,就像上次玩看谁优点多的游戏一样,这次也是玩的停不下来,原本还说练五条都说不出来,结果说了十条还不想停,她说要说到我们说不出来为止……后来我们边散步边说,到了一个她平时爱一起玩的小伙伴家门口,这才停下来,然后和朋友一起玩去了。
‘陆’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能力训练过程。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述 故事 情节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课文线索。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复述时,要指导学生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如《粽子》一课,可以给学生一道填空题:粽子的形状( ),它是用( )做成的,它的味道( )。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 )。学生能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画图复述。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用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 文章 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如《扬州茶馆》一课中对烫干丝制作过程的描写十分具体,在指导学生复述烫干丝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烫干丝过程中的动词“切、切、放、浇、滗、拨、倒、搁”进行复述。
4、表格疏理。有的课文内容较多较复杂,在复述时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疏理,再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田忌 赛马 》中田忌与齐威王三次赛马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田忌齐威王 比赛结果
第一场 下等马 上等马 齐威王胜
第二场 上等马 中等马 齐威王败
第三场 中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败
这样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课文的内容也更容易把握,理清思路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复述就比较容易。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指对原材料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然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复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笛声》一课中,聂守信和老木匠在小小的 木工 间里共同劳动这一场景,作者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进行描写,但这恰恰是理解为什么聂守信与老木匠会成为莫逆之交的关键。
抓住文章这一“留白”处,指导学生想象两人在木工间里会做什么,聊什么,再将这部分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就不难理解两人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了。
2、故事续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合理的创造出新的故事内容。如《猫是老虎的先生》一课,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续编。
3、变换文体。即改变课文的文体进行复述。在进行古诗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复述。
4、变换人称。也就是转变课文的叙述人称进行复述。如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在复述时可以让学生用第三人称,将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
5、调整结构。有的课文为了使情节更曲折,突出人物形象,采用了倒叙、插叙等写法,复述起来往往难度很大。复述这样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调整。如《拥抱大树》一课,可以将课文的顺序还原成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复述,这样复述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复述起来更加容易。
6、表演复述。表演复述有多种形式:
①充当角色。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复述《动物的休眠》一课,可以让学生扮演成蝙蝠或者海参向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休眠的。
②解说。这种方法多适用于 说明文 的复述。
③ 导游词 。一些游记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将课文改成导游词进行变式复述。
2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你的阅读就是无效的。如读课文《恐龙》,可以这样安排:
1、先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复述之前,理一理文章的思路,并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
二、把握课文脉络。
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如《菩萨兵》一课可以这样进行复述练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并记住文中的关键词语。
2、复述前,理清课文思路,先分段复述,再全文复述。
三、领会老师要求。
如果老师要求详细复述,那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如果老师要求简要复述,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把人物对话和设问句改为陈述语气;如果老师要求创造性复述,则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象,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
四、列好复述提纲。
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如《狼和鹿》一课的复述可以这样安排:
1、本文第1-3自然段先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发生在狼和鹿之间的故事;第4自然段则揭开了灾难降临的秘密。同学们在复述狼和鹿的故事时,要注意先理清故事的脉络:狼鹿共存、森林美好——狼被消灭——“自由王国”灾难降临。理清了脉络,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复述的顺序。
2、复述时,要抓住课文中的有关数据和关键词语。尤其在复述第4自然段时,注意抓住“功臣”和“大坏蛋”两个关键词语。
3、注意复述不是背诵,它是课文内容、语言、情感的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因此,切忌照本宣科。
五、用普通话复述。
要重视加强复述前的自我口头训练。如,复述《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一定要在读通、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力求用普通话,语句力求完整、通顺、连贯、精练;还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复述时,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如果你没有复述的 经验 ,一定要争取在小组中发言,获得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再积极要求在全球复述,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3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 散文 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四、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象。
4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关键词抽取法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可以是动词、连接词、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词。用关键词抽取法指导复述,它可以为学生复述提供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降低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复述盘古“开天辟地”。抽取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动作的词语:抡起、猛劈、顶着、蹬着、上升、下降、升高、下沉。
板书罗列
扣词悟句想象画面。
回环朗读,悟得写法。
抓关键词,练习复述。
教学时,教师按顺序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罗列关键词。学生阅读理解后,边看边想,扩词成句,串句成段,连段成篇,步步扩展。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列表填空法
列表填空法能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说更为合适,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方便记忆,又可以显示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借助表格,复述文成公主进藏时遇到的神奇的事。
1.小组合作交流表格,把握简洁明了的要求。
2.师生交流,感受公主进藏的“神奇”。
3.借助表格把这些神奇的事儿简要地复述出来。
通过对表格的填空,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牢记了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复述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卡片设计法
通过“学习卡片”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事实信息的筛选,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进行对小标题的提炼,完成对信息的归纳。
案例:《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过程:
学生默读 5- 12 段后,按要求制作学习卡片。
出示学生自制的学习卡。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汇报反馈。
悟得构段顺序。
练习讲述故事。
老师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学习课文,由此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增加了复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
四、情节扩充法
对文本进行扩充,这样的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嫦娥在逄蒙的威逼下,是如何周旋的呢?课文简略了这一过程的描写。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个画面进行情节扩充。
1、引逄蒙,抓特点,填补描写,悟得方法
(1)抓住描写逄蒙动作的词语,理解他的凶残、奸诈、贪婪。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绘制逄蒙的形象。
(3)生汇报,师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步步填充人物形象。
2、迁移学法,感受形象在学生已经悟得以上方法后,再放手让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想象嫦娥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当嫦娥面对这样一个奸诈贪婪、凶狠残暴的恶人时,她的神态和心理是什么样的? 她如何周旋?
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教师适时予以点评。
4.练习讲述故事,完成扩充情节复述在学生学会如何扩充情节复述后,请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复述,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这种扩充情节的复述,丰富了学生的 想象力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这个灵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地悟得了抓住人物描写、烘托人物个性的写法。这个学习的过程既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
五、图片观察法
图片的出示,能让文章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让冗长的文章段落变得简单明了。其次,图片的呈现,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很多课文本身就有插图,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复述。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学习语段“……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升高……下沉……”时教师先问学生:天地分开后,盘古还会做什么?天地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词(顶着、蹬着、升高、下沉)板书罗列。单看这些语言文字,对于盘古的形象,学生很难发挥想象。
此时教师就可以马上结合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再对盘古的形象进行感悟,这样一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就出来了。接着指导学生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气势,再用文中的 句子 来练说插图的意思,学生领悟后,再回环朗读,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与顽强。学生看着插图,再结合板书上的关键词,这样复述盘古开天辟地,就不再难了。直观的形象结合语言文字的提示,学生的复述也变得有声有色。
有些插图,教材里本身就有,但有些却需要教师自行准备。如《文成公主进藏》一文中,无论采取列表填空的复述方法还是卡片设计法都可以结合图片复述。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公主进藏时5张不同地点的图片,复述时按照顺序进行多媒体播放。学生理清了顺序的同时,也能利用文字进行表述。图片更能提醒学生复述的过程,起到提示作用。
‘柒’ 孩子七岁爱听故事也能自己独立阅读了但不会复述故事怎么办
循序渐进的教他复述最基本的梗概!比如启发诱导他:刚才讲了什么?哪些印象最深?只要粘边就要鼓励!慢慢让他能挑最主要的讲!越简练越越好!就像一个长故事,可以缩短一半,再短到五分之一,再缩短到几句话,最后只要求一句,几个字!这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多练习,家长老师也要懂教育心理学,有意识锻炼他的记忆,复述,口头语言表达,观察日记,厚积薄发,常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子久了,他自己有写作欲望,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