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咤传奇故事最神奇的故事是什么故事
《哪咤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 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 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 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 喜,为孩儿取名哪咤,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干坤圈和浑天绫。哪咤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咤见义勇为,用干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咤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 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咤才肯收兵。哪咤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咤的两件法宝。哪咤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咤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咤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②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几个
闹海杀龙——哪咤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常和龙相斗,与海中龙王为敌。闹东海、宰巨龙是哪咤最主要的传统故事之一的开篇之作。毁身再世——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自杀,然后再以宿体复活的故事,也是哪咤的典型之处,可见哪咤不惧皮肉之苦,更不怕区区死亡。在一些宋元佛经中,此行为目的是为了给父母说法,而后被释迦牟尼赋予第二次生命,禅宗也有那咤将骨肉还与父母,以莲花再生的传说。莲花是佛道二教共有的一种圣物,舍弃肉身附莲花,有彰显佛法和道法的用意,代表二次新生、脱胎换骨。儒家也以莲花做为品德与美丽的代表形象(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与父为敌——勇于反抗父权是哪咤第三典型,父慈子孝(父要慈子才孝),养不教,父之过,所谓“父不正子奔他乡”;哪咤出生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太乙真人指责李靖心量窄小,难怪哪咤追着李靖打,于是后人习惯性地将他定位为是一个敢于与父权抗衡的形象代表,打破了一味愚孝思想,哪咤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唯一的一个反父权的神话人物,是一个敢痛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谬论的神灵,打击了儒家孝道的思想。但他的叛逆是重生之后才有的,而且是小说作者赋予的,哪咤在民间形象一直都是孝顺之神。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佛教的敦煌壁画《毗沙门天王赴那咤太子会》,上绘那咤太子冲毗沙门天王举起了宝剑,因为天王赴会迟到。北宋作者苏辙参考了这个壁画,从而编写出一首《那咤诗》,并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诗中说:“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宝塔从最初的由那咤捧持 变成了毗沙门天王亲自托举。从诗意来看,那咤和其父之间是有矛盾的,这宝塔则是佛祖赐给天王,用来对付哪咤的,也就是向哪咤套近乎,因此平息了水火不容的关系。道教中,关于哪咤和父亲闹矛盾的记载,可见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道家经典《三教搜神大全》卷七的《那咤太子》一篇。根据元代作者的刻本《搜神广记》中说哪咤是因为打死了魔头石矶,为天下除害,其父李靖生怕众魔兵来报复,于是企图逼死哪咤,并交给群魔,哪咤很生气,见父亲胆小,又如此绝情,所以自杀断绝父子关系,释尊使哪咤复活,并传他一身降魔法力,但并没有杀父之
③ 关于哪咤的故事有几个
闹海杀龙——哪咤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常和龙相斗,与海中龙王为敌。闹东海、宰巨龙是哪咤最主要的传统故事之一的开篇之作。毁身再世——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自杀,然后再以宿体复活的故事,也是哪咤的典型之处,可见哪咤不惧皮肉之苦,更不怕区区死亡。在一些宋元佛经中,此行为目的是为了给父母说法,而后被释迦牟尼赋予第二次生命,禅宗也有那咤将骨肉还与父母,以莲花再生的传说。莲花是佛道二教共有的一种圣物,舍弃肉身附莲花,有彰显佛法和道法的用意,代表二次新生、脱胎换骨。儒家也以莲花做为品德与美丽的代表形象(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与父为敌——勇于反抗父权是哪咤第三典型,父慈子孝(父要慈子才孝),养不教,父之过,所谓“父不正子奔他乡”;哪咤出生在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太乙真人指责李靖心量窄小,难怪哪咤追着李靖打,于是后人习惯性地将他定位为是一个敢于与父权抗衡的形象代表,打破了一味愚孝思想,哪咤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唯一的一个反父权的神话人物,是一个敢痛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谬论的神灵,打击了儒家孝道的思想。但他的叛逆是重生之后才有的,而且是小说作者赋予的,哪咤在民间形象一直都是孝顺之神。其最初的源头,来自佛教的敦煌壁画《毗沙门天王赴那咤太子会》,上绘那咤太子冲毗沙门天王举起了宝剑,因为天王赴会迟到。北宋作者苏辙参考了这个壁画,从而编写出一首《那咤诗》,并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诗中说:“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宝塔从最初的由那咤捧持 变成了毗沙门天王亲自托举。从诗意来看,那咤和其父之间是有矛盾的,这宝塔则是佛祖赐给天王,用来对付哪咤的,也就是向哪咤套近乎,因此平息了水火不容的关系。道教中,关于哪咤和父亲闹矛盾的记载,可见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道家经典《三教搜神大全》卷七的《那咤太子》一篇。根据元代作者的刻本《搜神广记》中说哪咤是因为打死了魔头石矶,为天下除害,其父李靖生怕众魔兵来报复,于是企图逼死哪咤,并交给群魔,哪咤很生气,见父亲胆小,又如此绝情,所以自杀断绝父子关系,释尊使哪咤复活,并传他一身降魔法力,但并没有杀父之
④ 关于哪咤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哪咤的神话故事有:割骨还肉、莲花筑身、三头六臂。哪咤是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太子,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道教护法神。
哪咤在民俗敬尊为救世护民的“五营神将”之首,乃统领天兵天将的元帅之神,又被奉为“太子元帅”,“天帅领袖”和“火轮天王”,常以娃娃或者少年儿童的模样登场。哪咤主要记载源于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名着《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
⑤ 封神演义里哪咤有哪些着名事迹
哪咤是《封神演义》里作者着力描绘的神话英雄之一。
动画片中的哪咤
《封神演义》中的哪咤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咤、木咤的弟弟,是灵珠子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就用剑劈开,里面的婴儿正是哪咤。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取名“哪咤”。一次哪咤在东海玩水,和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其打死,还抽他的龙筋做为腰带要送给李靖。
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闯下这“灭门绝户”的大祸,他毫不在意,还轻描淡写地说是由于“一时性急”。
当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咤说: “‘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
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咤三太子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戕。但李靖却总不能谅解,对他的魂魄继续进行无理逼迫。这使哪咤无法容忍。而后,哪咤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挠,复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给哪咤造了一个新的肉体。
重生后的哪咤助姜子牙讨伐纣王。凭着高强的武功和法宝 (风火轮、干坤圈、混天绫)多次立下奇功。更因为其是莲花的化身而对感染人类的病毒能够免疫。
在很多故事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哪咤则被称为哪咤三太子,因为其法力高强,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将领。[3]
很明显,“哪咤”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咤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在漫长的岁月中,伊朗人与中国人影响并控制着亚洲西部到东部的广大区域。伊朗和中国土地上的居民在各个时期相互交往、通商。毫无疑问,这种毗邻关系与相互交往对两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人们从各个方面来加以深入研究。
由于文人的演义,哪咤的故事已趋近大众化完整化了。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咤太子”一条,为哪咤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咤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身长六尺,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咤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由此可见,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咤的基本的形象细节。不过各方面并不甚突出。
哪咤的传说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取材于此,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咤形象,完成了哪咤故事的精彩演义。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为突出。《西游记》中描写哪咤与孙悟空大战,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齐全,而且还对“析骨还父肉还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也讲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于《封神演义》再借鉴《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的描写,将哪咤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小孩模样,就更令人喜爱了,这样就使哪咤的形象最终形成了。
《西游记》中描写哪咤为“三头六臂”,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
三头六臂
齐天意未宁)中描写:那哪咤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4] 三头六臂只能眼观六路,而三头八臂可以手持八般兵器,以一独对八方强敌,六只眼睛原有的双目变成神目,烈日下不惧强烈的光照,黑暗无光的夜间也能看清万物,左头的双目能洞察百里,其中一双眼睛能上下翻动,向上能看九重天,向下看十八层地狱,这样上可防法宝伤人,下可防地行之术之流暗藏的偷袭,比殷郊、罗宣高出一筹足见本领之高强,神通之广大,堪称举世无双。界牌关刺死王豹,穿云关烧死马忠、杀死龙安吉,潼关击伤卞吉,渑池城上刺死高兰英,梅山与杨戬一起,全歼七怪,大战万仙阵真所谓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在周营中仅次于杨戬为周营第二高手。 哪咤最后结局也颇耐人寻味。功成以后,武王登位,理应论功行赏。尤其像哪咤那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更应封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但哪咤与李靖、杨戬、金咤、木咤、韦护、雷震子共七人,却不恋红尘富贵、功名利禄,奏请武王准予归山。武王、姜子牙苦苦挽留,仍无济于事,只得设宴饯行,洒泪送别。这与当时为了功名利禄、不惜投机钻营的人们相比,又显得多么高尚,多么难能可贵! 哪咤的形象,历来评价较高。有人认为他是作品中写得最富有生命力,也是最出色的人物,也有人把他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水浒》里的李逵、鲁智深相媲美。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文学画廊中放射着灼灼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