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但到了楚国,经过相互交谈,他们对毛遂的了解加深,逐渐觉得毛遂很了不起,开始对他钦佩有加。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对楚王说:“我们如今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 “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数百,我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到楚一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
㈡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短一点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简短概括如下: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一言九鼎”与“金口玉言”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形容一个人言而有信,说话算话的意思;区别在于“一言九鼎”强调的是说出的话分量很重,也形容一个人非常稳妥,值得信赖;“金口玉言”强调的是说出口的话就不能随意更改,有讽刺意味。
㈢ 一言九鼎的故事和寓意是什么
一言九鼎的故事和寓意如下:
这个故事是在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着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需知: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清 冯桂芬 《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