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下谁知道邢台的传说
邢台——卧牛城的传说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与石家庄、衡水、邯郸及山东和山西省相接,距北京396公里,距石家庄120公里,辖3区15县2市,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670万。
邢台有35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4次建国,两次定都,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商代(约前17 –前11世纪)国王祖乙曾迁都于此,周(约前11世纪-前256年)封为邢侯之国,从此得名,东晋(317-420)羯人石勒在此建都。隋唐时称邢州,元朝至清改顺德府。辛亥革命后改为邢台县,1953年设市。
邢州城,历史上曾称呼为邢邑--信都城--襄国城(建平大城)--邢州城--顺德府城,别称“卧牛城”,“卧牛城”是中国历史记载中最早叫卧牛城的,虽然比不上北京和西安的古城,但是无论从规模建设历史等哪方面都比现在的正定古城、山海关城、平遥古城、永年古城要壮观的多。仅以清末至民国时期为例,邢台
城格局为:内城周十三里20丈,高3丈6尺,厚6丈,有东西南北4大城门,均为3道牛斗门,每个城门有两个瓮城,城墙、城门完好,箭楼、角楼、城牒、瓮城完好,府戏楼、县戏楼、清风楼、顺德府衙、邢台县衙、“邢襄旧地”牌坊、王本固牌坊、天宁寺、开元寺、万安塔、净土寺、府文庙、府武庙、城隍庙、火神庙、邢侯行台、魁星阁、龙岗书院、育英书院(国士书院)、王本固故居、龙兴观等建筑完好。王本固坊、孟国祚坊、杨珍坊三道牌坊保存完好,城墙外是两道护城河,护城河宽十米以上。
直到解放前夕该城仍然完好无损,解放邢台是解放战争中唯一采用古代架云梯攻城战术的战役,当年太平军北阀宁肯走远道绕过顺德府,可见其城防功能坚固,八路军解放邢台后还曾经把人防工程挖在邢台城墙内(今火神庙处的七仙洞就是其一),邢台城墙的坚固与宽阔可见一斑。
1945年,邢台城率先被解放,邢台开始支援全国各地的解放,解放军进藏部队的皮靴、志愿军空军的皮夹克都是出自邢台的皮毛业,解放后的邢台城很快为了战备的需要被拆了、被破坏了,但是正定等古城却顶住了压力,坚决不拆除,直到1963年河北发大水,毛主席才意识到这种拆城的行为是错误的,由此停止了拆古城,但是邢台城已经消失,与此相关的顺德府衙、天宁寺等附属建筑都消失了。一座千年古城被破坏完毕。
从空间形态上看,古邢台恰似一头巨形卧牛,头南足北,身长4.5公里,体宽1.5公里,周身由护城墙和护城河组成。
这头“卧牛”的部位就很不规则地分布在邢台古城内外。解放后由于城市改造变化,有些遗迹已荡然无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体名称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说东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东牛角社区。邢州南路东牛角加油站附近原来有座庙,叫东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东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说西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西牛角社区。南羊市道桥南原来有座庙,叫西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西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牛头桥: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解放后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据干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见根。因城市改造现已不存。
饮牛井:位于现在邢台影院东南角。现已不存。
牛耳石:位于现在第十五中学已东,原东狱庙后。
牛左前蹄:位于牛市街与东大街之间。旧名牛市水坑。现名牛市水台,现在已缩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于现在羊市街东头路北。旧名羊市水坑。现叫羊市水台。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区。
牛左后蹄:位于东大街与靛市街之间。旧名靛市水坑,现叫靛市水台,虽已缩小,但仍存在。
牛右后蹄:霍家水坑。由于城市改造,早已灭失。
牛肚子:位于现在顺德路与红星西街叉口西南,该处是中间宽、两头窄,不规则,遂称肚子巷。
牛肠子:就是现在的南长街和北长街。近年修的红星东街已将牛肠子拦腰斩成两截。
阴门洞:它是牛字牛城唯一的性别特征。在原北门东侧的城墙下部,位于现在北长街北口路东。
牛尾河:位于现在小黄河顺德路以东的下游。原在北关东南有条支流与北边的
几千年来,城市建设一直是在卧牛的框架基础上拓展的。古城道路框架是其骨架,古城墙、围寨河、牛尾河等是组成“牛形”轮廓的要素。而邢台的街、路、村等,也多以“牛”来命名,如“东牛角村”、“西牛角村”等。
在地图上,把这些地名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显示的是一幅“身长4.5千米,体宽1.5千米,头南尾北”的牛图。牛头部位是南头村,牛角部位是东牛角、西牛角村,牛尾部位是牛尾河;牛身子由护城墙和护城河构成。有趣的是,城内原有四个水坑,称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马市水坑、靛市水坑,传说是卧牛的四个蹄印。牛胃部位是一大一小相连的两个水泊(韩家坑、王冒坑);肠道脉络部位是肠街(今改为南长街、北长街)。
从地表竖向上看,整座城市像一巨型牛背。府前南街、北长街、南长街、顺德路是牛脊。被誉为郡楼远眺(邢台八景之一)的清风楼恰似牛城的脊峰,是古城的制高点。城区地面比周围高出2—8米,即使在1963年百年一遇的洪水中,古城依旧安然无恙,鲜明地体现出古城古建筑的景观风貌和构建特色。
一九八三年,邢台市人民政府为神牛塑像,树碑立传,意在号召全市人民以神牛坚韧不拨、自强不息之精神自勉自励,为振兴邢台而努力奋斗。
1997年1月5日,邢台市邮票公司在发行第二轮生肖牛邮票时,以此塑像为主图,刻用了纪念邮戳一枚。
近年又新添几座牛的雕象,但已与传说中的“卧牛”相去甚远,太现代化了。信息大厦前的牛
2. 邢台火神庙的传说由来
传说火神真君名罗宣,居住在神话中的火龙岛,后被姜子牙封为火德真君,在邢台,有关火神真君的传说神话故事有许多,这里只介绍一个。
传说,民间年间过会,要搭棚,庙里没有苇席,火神真君便派人到一个贩卖苇席的大财主家借苇席。但这个财主非常吝啬,爱财如命,他哪里肯借。财主刚把来人撵走,家中便起大火,财主这才知道得罪了火神,便马上将苇席送到火神庙,很快火灭烟消。这个传说教育人们不可为富不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一种心声。
3. 牛郎织女的故乡、故里,故事发生在哪里
牛郎织女只是个神话传说,既然为传说,民间各地就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了,所以各地的版本故乡都是不一样的。
我国古籍中最早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在民间流传成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各种地方化版本:湘西苗族有《天女与农夫》,贵州清水江苗族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云南傈僳族有《花牛牛和天鹅姑娘》,广西瑶族有《五彩带》,贵州侗族有《郎都与七妹》等等。
(3)邢台市有什么传说故事扩展阅读:
五地争牛郎织女发源地:
2009年3月30日,“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河南鲁山县辛集乡举行,这标志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正式落户鲁山,鲁山县成为名副其实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同样被授予“中国牛郎织女之乡”的还有山西和顺县,加上湖北郧西县,江苏太仓,以及我们山东沂源,一共有5个地方共同争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牛郎织女之乡”的原地。
其中沂源更是大手笔,投资兴建了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授予馆藏同一主题(爱情)邮票最多的博物馆—“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此外,沂源还出资聘请专家,学者,组织编写了一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共分5卷。
该书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对中国“牛郎织女传说”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着作, 由国内诸多优秀文史专家编撰而成,通过科学细致的甄别和分类,严谨笃实的选材和考证,为“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作了更全的总结、更深的挖掘的和更新的探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郎织女 (中国着名民间故事)
4. 邢台为什么叫卧牛城
卧牛城
一个城市,除其正式的称谓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济南称泉城;广州称穗城和五羊城等等。邢台市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卧牛城。古时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然而民间另有一个传说。说是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优美的传说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相传在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一头神牛席地而卧,护佑着大地和生灵。人们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这座城镇便被人们称作“卧牛城”。
邢台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她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城俗称卧牛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那是家喻户晓,远近闻名。后来经过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以及近期的新文化冲击,现在了解卧牛城的人已很少了。我说卧牛城的目的是想 给对邢台卧牛城不了解的朋友,但对通古晓今的老邢台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外地有许多用动物冠名的城市,并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卧牛城不但有美丽的传说,她还具备了牛的生理部位,把它拼装起来,就在我们面前侧身卧着一头活生生的 牛。因是卧牛它的部位就很不规则地分布在邢古城内外。解放后由于城市改造变化,有些遗迹已荡然无存,有的仍保留至今。具体名称及位置是:
左牛角:俗说东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东牛角社区。邢州南路东牛角加油站附近原来有座庙,叫东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东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右牛角:俗说西牛角。位于现在桥东区西牛角社区。南羊市道桥南原来有座庙,叫西牛角庙,附近村庄冠名西牛角庙村。解放后庙被拆除了村庄去掉“庙”字保留至今。
牛头桥: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解放后城市改造,已拆除。
栓牛橛:位于现在邢台影院附近。据干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 挖丈余不见根。因城市改造现已不存。
饮牛井:位于现在邢台影院东南角。现已不存。
牛耳石:位于现在第十五中学已东,原东狱庙后。
牛左前蹄:位于牛市街与东大街之间。旧名牛市水坑。现名牛市水台,现在已缩小仍存在。
牛右前蹄:位于现在羊市街东头路北。旧名羊市水坑。现叫羊市水台。大坑早已改成居民区。
牛左后蹄:位于东大街与靛市街之间。旧名靛市水坑,现叫靛市水台,虽已缩小,但仍存在。
牛右后蹄:霍家水坑。由于城市改造,早已灭失。
牛肚子:位于现在顺德路与红星西街叉口西南,该处是中间宽、两头窄,不规则,遂称肚子巷。
牛肠子:就是现在的南长街和北长街。近年修的红星东街已将牛肠子拦腰斩成两截。
阴门洞:它是牛字牛城唯一的性别特征。在原北门东侧的城墙下部,位于现在北长街北口路东。
牛尾河:位于现在小黄河顺德路已东的下游。原在北关东南有条支流与北边的沙底河交汇,流经高庄桥、先于桥、与其他支流汇合,牛尾巴一直甩到任县境内。
邢台市区里有一头卧牛,所能它又名“卧牛城”。这头卧牛是纯铜所制,个头要比真正的成牛还要显的威武一些。
相传,很久之前,邢台曾发过一次大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市区。人们四处的奔跑,可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洪水一直在后面紧逼着,气势不减。无数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渐渐的被赶向一个小高地。可水势依然不减,而通向高地的只有一个不宽敞的胡同。有很多人没能及时的通过,眼看洪水就要将人群吞没。这里突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头很健壮的大公牛,就在洪水即将涌入胡同之际,横卧在了胡同的入口,神一般的将滔滔的洪水挡在外面,为逃亡的人们争取了时间。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生命被保活了下来,而那头牛却永远的卧在了那里,它依然是那么的威武。人们为了纪念这只神牛,就依照它当时的神色,为它铸了铜像,永远留在“卧牛城”中。
卧牛城
记者在邢台市街头看到,这里的许多地名都与牛有关系。市内四大水坑被称为牛蹄坑,市内的大街被称为南、北长(肠)街,郊区两个村庄被称为东、西牛角,还有肚巷、牛尾河、拴牛橛、牛眼井等等,就连邢台市《牛城晚报》的刊头都透出一股“牛气”。牛城晚报社的一名记者告诉我们:“邢台除了有正式称谓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俗称叫‘卧牛城’,凡是地地道道的邢台人都会自豪地称自己是‘牛城人’。”史载:邢台为周朝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后又进行多次重建。邢台城墙周九里余,阔二丈,上可卧牛,因此邢台被当地人俗称为卧牛城。另外,关于“卧牛城”的来历记者还听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邢台山清水秀、水草丰美,沃野丰饶而无人居住。一对年轻夫妇流落至此定居下来,他们辛勤劳作而苦于没有耕畜,后来感动天帝降黄牛来帮助他们耕种。从此生产日盛,人丁繁衍,逐渐形成城镇。此后,山洪暴发,洪水多次逼城,黄牛便卧在城头,水涨城高,于是百姓得以免遭水灾而安居乐业,为了纪念黄牛的功绩,遂以卧牛命名其城。
牛城 邢台的别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帝为一对终日辛劳的青年夫妇降下一头神牛。在一次洪水泛滥中,神牛跃上城头,镇住了洪水,使众百姓免遭灾难。为了纪念这头神牛,人们称邢台为“卧牛城”、“牛城”。
卧牛城的传说
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河北邢台市,也叫卧牛城.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候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建,北宋时又进行了重修.城墙周长九里十三步,阔六步.故俗称卧牛城.
而民间传说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猎的姬运,姬生兄弟俩,一天下山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在这里.那是,牛是丰收吉祥的象征.于是,他俩就带领一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然后大家就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亲昵的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至今,邢台市还有很多关于牛的掌故.市南面有东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穿东西,市内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还有一些变化的地名,如南长街,北长街,传说为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原先写的是南”肠”街,北”肠”街.市郊的叔伯营村,则是当年姬运,姬生兄弟俩居住的地方.象征”卧牛城”的雕塑,曾经横卧在市中心,如今迁居到我市的达活泉公园.它象征着邢台人民善良,纯朴的愿望.也为邢台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
住在邢台,热爱邢台,建设邢台,美化邢台!愿邢台越来越美!越来越繁荣昌盛!愿邢台的明天更加美好!
卧牛城碑记
雕像并刻碑记其事 意在以黄牛精神自励致力振 国中兴之际 必将更加奋蹄献力矣我市人民为之 呼卧牛卧牛 阅历千秋 今逢盛世 壮志当酬值此祖 卧者 或亦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之意 先以牛名城盖亦自喻以示勤劳利世之抱耳 言其 诸贤深爱牛之利人而不自私 因以自喻也 邢人祖 鲁迅之诗文多处于牛之可贵皆备极称赞盖古今 征也唐柳宗元之牛赋宋李纲之咏牛诗现代文豪 牛之本色朴实勤奋利民克已 实劳动者品格之象 者劳动人民征服自然之理想与力量之化身也而 以城牛名城此说虽属神话然颇具深意所谓天帝 洪水逼城牛卧城头 水涨城高百姓得免遭灾难 遂 以助其耕 自是生产日殖人口是繁 遂建城郭又传 烟遂定居 日夜辛劳而苦无耕畜 诚感天地降黄牛 其略云古时某夫妇流落此间 见沃野百里而无人 得斯名 考之民间传说卧牛城命名由来别有所本 足信城之阔足以卧牛者遍于天下而此城何以独 为名何哉 县志云 城阔二丈上可卧牛故名 其说不 豫让桥八角鸳水井等分布其间或问曰 城以卧牛 址而名胜古迹如百泉孔桥开元寺清风楼达活泉 角长街肝巷牛尾河诸地名及拴牛橛牛眼井等遗 改邢台县而俗呼其城为卧牛城至今犹存东西牛 邢候国秦置信都县 楚汉时置襄国 隋改龙冈县宋 九祀圮于耿迁都于邢之说周初封周公子于邢立 邢台之为古名城也 远溯殷周竹书纪年有商祖乙
邢台市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日
兴中华吾人其勉之 其勉之
卧牛城的来历
邢台又名卧牛城 ,但身为邢台人真正知道其来历的并不多。关于这一点可以与众博友商榷。在今临西县仓上村旧临清县城的东北角,有一个神秘的地方,人们叫他“卧牛坑”。它是后赵所建之“水东”临清县的旧衙址。这里,曾衍生了很多好听的故事。
据说,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信牛由缰,辗转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当他走到今天的“卧牛坑”地方的时候,见这里西依大河,气脉甚好,便想往下歇歇脚。他把青牛拴在一棵古桑之上,便在一块光达达的大青石上坐下。谁知,青牛猛地不见了,青牛卧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两百亩大的一片洼地。老子知道此地乃神仙宝地,于是便留下青牛,化一阵青风而去。
说也奇怪,自打青牛卧在了这里,这里便遍地洒金泼银,处处现宝。在夜深人净的时候,人们还会看到这里金光四射,恰是一条金牛卧在这片大洼之内。于是,人们便称呼这地方为“卧牛坑”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十六国后赵的建立者,羯族奴隶出身的石勒(274-333)从山东起事,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势力。这石勒,早年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少长为人佣耕,年十四行贩洛阳。西晋太安元年(302年)被卖于今山东茌平地主师欢家为田奴。他一生备尝酸辛,苦难的经历使他的身体和智慧得到了锻炼,并迫使他走上了起义反晋的道路。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参加各种战役110多次,有93次获胜,17次失利。他驰聘疆场20余年,终于以智慧和勇气击败了一个个对手,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成为一代君主。有一次,他转战到今天的临西一带,遭遇到了前赵的一支强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时前赵兵力强健,号称百万,他们把石勒带领的一队骑兵团团地围困在今临西县仓上村东北的卧牛坑里。敌军越集越多,圈子越围越小,石勒的骑兵已没有冲出包围圈的可能,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只见骑兵队中忽地跃出一条金牛,它金光四射,金角盘绕。金光四射,如雷电射空;金角盘绕,似两把利剑。只见这金牛四蹄生风,直朝西北方向的敌军冲去。它力敌千军,势不可挡。在它的带领下,石勒的骑兵紧随其后,也朝西北方向冲去。他们一口气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又一口气跑到襄(今邢台)这个地方。金牛狂奔到襄,冲进牛阴门后,实在累的够呛,于是便头东南尾西北地卧在了北瓮城进头道门的东城墙南拐角处。石勒知道,金牛卧下的襄便是他发展的地方,于是他便围兵于襄,招兵买马,重整旗鼓,势灭前赵。公元328年,他在襄称帝。太和元年底(329年初),石勒称帝,是为后赵,年号太和,330年,又改年号曰建平。石勒称帝后。襄便取别号为卧牛城 。他时时不忘卧牛坑之战,于是在建平元年(330年)建县于“卧牛坑”,因县临清河(大运河一部分),故取名临清,这是今仓上一带第一次建县。
也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一天,一个“南蛮子”路过“卧牛坑”,知道这里有宝,便想方法制服这头青牛。他东觅西寻,这一天终于在龙旺村南瓜园地里找到了一宝。他见这家菜园有一棵黄瓜种,金灿灿,半拖长短;一条黄瓜秧,绿生生,两丈有余。他找到园主,说待到百天,黄瓜种成熟以后,你把这棵黄瓜秧子卖给我,我给你一两纹银。说好便好,两人达成了协议,园主还以为这“南蛮子”是个傻子呢。谁知,待到约定时日,“南蛮子”果真来了,他付了园主一两纹银,买走了黄瓜秧子。原来,这黄瓜秧子是条“捆金绳”,“南蛮子”要用它去捆金牛了。
这一天夜里,阴云密布,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南蛮子”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来到了“卧虎坑”。他瞅准了对方,猛一用力,抛下了“捆金绳”,只听“哞”地一声怪叫,一道金光,浑如闪电。他知道是捆住了金牛。正在他用力地往回收“绳”时,眼前却站着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只见这人手中拂法一甩,“捆金绳”不见了,一条青年却立在了老人面前。老人道了声谢,倒骑上牛背,扬长而去了。这位老人就是老子.摘自《清渊寻古》.
1.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2.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3.民间传说: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
优美的传说 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除邢台市外山西省忻州市的别称也是卧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