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宝宝爱听的故事,该怎么教育
现在的孩子在睡觉前都有让父母们讲故事的习惯,他们都会听睡前故事,这样自己才可以更好的拥入睡眠。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听讲故事,他们会对这些故事非常的好奇,他们会觉得非常的有趣,当自己的孩子非常爱听故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在睡觉前沉迷于听故事,不愿意去睡觉,这样他们就会很晚才睡觉,非常的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所以父母们可以和孩子们规定每天几点是听故事时间,在这个时间,父母就和孩子们在那里好好的读故事,这也是属于父母和孩子们的亲子时光,也可以培养两个人的关系,孩子们会在读故事的时候有许多疑问,当他们提出一些问题的时候,父母需要认真的为他们解答,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一定要进行查询之后再回答,千万不要去搪塞孩子们,因为孩子们会对你所说的话很当回事,如果你说错了,孩子们记住了,那么就会一直影响着他们,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正确的回答。
B. 想要引导三岁多的孩子专心听大人讲故事,应该怎么做
陪孩子一起看高品质的儿童绘本。绘本是致力于孩子设计的书,不论是插图或是故事都更合乎孩子的角度,孩子非常容易了解。假如父母能陪着孩子一起读,孩子一边看见幸福的绘画,一边享有着父母的守候,那样既可以塑造亲子沟通,又可以协助孩子自小培养爱阅读的习惯性。掌握孩子的感兴趣点,讲他喜欢的故事。例如孩子喜爱动物,就可以讲一些和动物相关的故事。用孩子有兴趣的方法讲故事。三岁的孩子,喜爱效仿和参加,如果有标准父母可以抑扬顿挫的把故事表演来,还可以邀约孩子一起参与,那样会激起孩子的兴趣爱好。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别的小玩具的影响。在讲故事以前,把周边的场所整理整洁,在孩子的目光里最好不要有小玩具。
因而,亲子共读不单纯是爸妈给孩子讲,孩子坐到那边听,反而是根据阅读文章去激发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参加在其中。孩子了解了具体内容,便会有互动交流。还记得给女儿读绘本时,一本书都翻坏掉还规定读,到最终故事具体内容彻底背得下来,随意翻出那页,都说得到具体内容,包含姿势演出,有几本都买了第二本,或是很喜欢。每天阅读下来,早就过去了半小时。因此,挑选孩子喜爱的书,只需孩子有要求,就为他反复读,这也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总而言之,三岁孩子的专注力原本比较有限,不必有过多希望,尽可能激发孩子心态,使他参加到故事中,而不是纯粹的母亲读,宝宝听。只需每日稳定时长,坚持不懈给孩子读一点点,最后孩子会进到阅读文章全球的。
C. 怎样让孩子喜欢听故事(爱上阅读)
我女儿1岁前给她讲讲故事,看看书她比较喜欢,不会反抗,当然是很短的时间。大概从1岁半以后到现在1岁9个月,不喜欢我给她读或讲故事了,有时会自己拿本书快快的翻看,我跟不上讲的,没办法,我就尽力讲主要名词了,偶尔会自己叽哩咕噜的讲个不停,我会装做很认真的听她讲。每次她都要我陪着,但是翻来覆去只是几本比较熟悉的图画书。我希望她能看看其他的书,尤其是我的自制书,因为我想通过看大字,指读让她能识字。我对她说我们看看这本好看的书好吗,她会一把把我手中的书摔一边,还要看她自己手中的那本书。我很想让她能喜欢我给她读或讲故事听,但是不知该怎样吸引她,另外我做了很多自制书都不能吸引她更让我失望!仔仔妈妈:1、建议给宝宝一个阅读的环境: A、想让宝宝爱上阅读或者喜欢听故事,家庭里的成员必须配合,营造这样的读书氛围:比如,吃过晚饭后,爸爸妈妈有各自阅读、学习、看报的习惯;家里最好在每个角落能看到书的影子。当然环境要整洁有序,固定的地方、固定的角落能有书报的出现。 B、爸爸妈妈可以互相讨论报纸上的新闻或书上的内容,引起宝宝的参与、兴趣。如果想宝宝这样做,首先成人必须有个楷模让他去模仿。 C、定时、定点、定人给宝宝讲故事和阅读、学习,让宝宝形成秩序很重要,生活要规律化。比如:早上起来吃过早餐后,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休息一下,然后进入妈妈陪同宝宝共同亲子阅读时间。(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我建议利用宝宝精力最旺盛、心情最愉悦的时候)邀请宝宝一起进行:“现在是阅读(学习、讲故事)的时间,请宝宝与妈妈一起分享故事”。选择在固定的地方,如宝宝的房间的书桌前,宝宝小可以环抱着他一起阅读,如果大宝宝可以选择让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进行阅读。从小在书桌前学习有个好处:宝宝自小会形成条件反射,一上书桌就知道必须马上集中注意力,这是学习的地方。你只需要做的是:请尊重宝宝的自主选择,和准备好环境:比方说在他的小书架上早已安排可以提供他选择的书籍内容。如果能坚持下来,宝宝自己会把这些外部秩序内化成他自己的内部秩序,长大以后不用你提醒他都会由内部秩序对他的肉身发出指令。也就是说:习惯的形成很重要。 2、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段准备适合他阅读的书籍,小的宝宝刚开始不喜欢文字过多过长的故事,你可以选择图大字少的绘本故事,按照宝宝的能力再进行递进。当宝宝不愿坐下来听完你的整个故事没关系,你可以先熟悉故事内容,宝宝指到哪你可以讲到哪,迎合宝宝选择故事的兴趣点。讲故事时请注意你的感情流露,不需要夸张但也不要平铺直叙,毫无生动可言。宝宝都会对某一本故事或绘本情有独终,只要是他选择的,请你不厌其烦地重复再重复,孩子都会在重复中掌握他所想要的。 3、选择一周中的一天带宝宝到书店或图书馆,带宝宝到适合他年龄的区域,让他自主选择他喜欢的绘本、故事,增加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D. 【育儿心得】怎样讲故事,孩子最爱听
我的故事会已经办了很久了,为孩子们讲了不少故事。可能是熟能生巧吧,不少妈妈都说孩子们喜欢听我讲故事,并问我有没有“秘诀”可以分享。其实我的秘诀就是—— “参与感” 。
“参与感”是牢牢吸引住孩子的大磁铁,是引导孩子迈入阅读殿堂的引路灯。究竟“参与感”是什么?简单地说:
我经常用到的互动有以下几种:
如果给一两个孩子讲故事,最好的姿势莫过于孩子坐在妈妈的怀里,由孩子捧着书,妈妈搂着宝宝讲。这样不但给孩子极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因为孩子的两只手都要拿书,身体又被妈妈“禁锢”住了,注意力自然增强。
如果是给一群孩子讲故事,则要记得不断地跟孩子们用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们就能更好地跟你互动。
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扮演不同角色时,就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去模仿那些角色。别害羞,孩子喜欢夸张的表演,他们会被你多变的声音和表情深深吸引,然后跟着你傻笑,有时候还会笑得停不下来。
这是一个特别基本的互动,很小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虽然简单,但很有用。一来,在每页结束的时候检查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还在;二来,很多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一页的内容,让孩子自己翻书,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当然也能加强孩子的参与感。
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我经常在故事会上用到这个互动。当孩子们有些涣散的时候,我突然问一句:“你们看到妖怪躲在哪里了吗?”只要有一个孩子开始寻找,所有的孩子都会参与进来,唯恐落后。在家给自己孩子讲故事时也是一样的,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来找一些图画书里的细节,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其观察力。
很多童书都是循环式地讲一个故事,情节不断地重复,只有细节有些变化。文字上也一样,等孩子听到后面,已经完全可以自己把句子讲完了。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里,每个小动物出场,都要说一句台词:“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这时候,我们可以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声音说:“小背心真漂亮————”,然后让孩子也学着小动物的声音说:“让我穿穿好吗?”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也“扮演”了一把小动物而乐不可支的。
美国教育家Romalda Spalding曾提出在阅读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第一点就是“检查自己的理解”。在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以前,家长的提问就非常重要了。提问是个大学问,不同年龄阶段的提问方式也不一样。对低幼孩子,可能只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就很好了。再大一点,可以问他们“谁做了什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也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互动7:联系孩子的生活
Spalding提出的第二项能力是“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孩子把故事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极好的增加“参与感”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故事里出现了“牙医”,我就会让孩子们举手说说自己看牙医的经历;故事里出现“大海”的时候,我就问“哪些小朋友去过海边啊?”。孩子们会特别热情地想要表达自己。这样做唯一的缺点就是,万一某个小朋友滔滔不绝地讲,其他孩子很容易走神,所以老师一定要控好场。好在自己在家给孩子讲故事时不会有这个问题。
“预测”的能力是Spalding提出的第三个阅读能力。好的读者,在读书时,是积极地与作者互动的。“如果我是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这往往是读者和作者玩的一个智力游戏,能给阅读增加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虽然小,但也完全可以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无论是猜对了,还是被作者摆了一道,最后他们都会很开心的。边读书边“预测”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Spalding的第四项阅读能力——“重述”,就相对比较高阶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如果给他们机会的话,他们很愿意拿起话筒,自己担当那个“讲故事的人”。当然,循序渐进也是很好的,可以让孩子先讲故事的开头,然后再慢慢地增加内容。你还会发现,孩子们喜欢不断地讲同一个故事,而且每次讲都会有一点点改进。他们讲得乐此不疲,我们也要听得乐在其中。
五项能力的最后一项——“总结”,无疑是很有挑战性的。说实话,我们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完美地用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要培养这个能力,其实大人的示范特别重要。比如说,讲完《鼠小弟的小背心》后,我们可以说:“这个故事讲了鼠小弟把背心借给了朋友们穿,最后虽然背心被撑大了,但他还是很开心地跟大象哥哥一起用背心荡秋千。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孩子刚听完故事,记忆还很新鲜,这时我们来总结一下,虽然是很长一句话,他们却不太会排斥,而且最后的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对他们来讲也毫无压力。如果我们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都这样总结一下,时间长了,孩子们会自己摸索到“总结的套路”,慢慢地,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开头,让孩子接下去,直到让孩子完全独立地总结一个故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耐心,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能在读完一本书以后,习惯性地总结这本书的主旨大意。这是好读者的基本特征。
“参与感”的话题其实还可以扩展很多,希望我的文章能抛砖引玉,也期待向大家学习经验。
E. 怎么讲故事 孩子喜欢听
解读《小巫教你讲故事》
作者:小巫
还记得小时候什么事情最让你记忆深刻吗?每每回想都是夏夜里妈妈边摇着大蒲扇边给我讲故事的情景。
什么《没头脑与不高兴》、《皮皮鲁和鲁西西》、《小红帽》等等,具体情节记不太清了,但妈妈温暖的怀抱、柔柔的声音一直留存在我记忆中,那种美妙、温馨的感觉不仅滋养了我的童年,还给我种下爱和美的种子,让我受益终身。
连爱因斯坦都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他拥有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
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就犹如乳汁养育孩子的身体,哪位爱孩子的父母会错过呢?
可你知道怎么讲故事、孩子最爱听吗?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知名 育儿 专家小巫的一本书——《小巫教你讲故事》,看看小巫如何用心用爱、科学有效地讲故事。
小巫是着名的儿童教育专家,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讲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多年致力于儿童发展、家长心理及亲子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出版过《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线》等系列教育丛书,在诸多 育儿 、教育、心理类网络平台及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小巫的身影,她也深受现代年轻父母的拥戴。
在这本书中,小巫不仅手把手地教父母如何讲好故事、怎么编适合孩子的故事,还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睡前故事、治疗性故事、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让我们在小巫的指引下学会用故事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
1. 怎么给孩子选故事——不同阶段的孩子讲不同的故事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能听的故事当然也要有所不同。
0-3岁的婴幼儿形象思维尚未建立、更没有抽象思维,作者建议要给他们讲简单易懂的故事。此时他们的呼吸和心律尚不规律,如果讲些有规律的、有节奏的故事可以辅助他们完善规律的呼吸系统。
有韵律和节奏感的歌谣、简单重复情节的叠加故事,就很适合小宝宝听。书中例举了《一只手套》的故事:一只小鼹鼠发现了一只手套,它小心翼翼地爬进去并住了下来;一只兔子也发现了钻进去住了下来;一只小刺猬也钻进去了……
这种相同的情节不断地重复,不仅可以让宝宝地呼吸平稳,同样词语的重复出现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语感和安全感,给孩子带来愉悦的体验。
3-6岁的孩子处于前图像思维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可以听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和气质类型故事。
比如格林童话里简单、美好的故事,《勇敢的小刺猬》、《狼和七只小山羊》等人物较少、结构简单的故事,而不要讲《白雪公主》、《小红帽》之类的原型故事,此类故事关系复杂,孩子较难理解。
还可以讲取材于大自然的故事,关于动物、植物之间或与人之间的故事,只要简单、重复、有韵律,都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
6-8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小学,处于人格形成的初步阶段,有一定的是非观,可以理解较复杂的东西了。这时候可以听些较复杂的或蕴含哲理的故事。
比如寓言、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自然故事也要继续讲,为以后学习生物、地理等学科打下科学基础。
9-11岁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小学教育正处于从低到高的过渡,孩子各方面能力快速增强,冒险精神开始冒头,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就满足了此时孩子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
此阶段孩子也开始与世界真正分离,开始对童话和传奇产生怀疑,会经常追问故事是不是真的。可以讲创世纪的故事,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世界,思考世间万物是怎么来的、处于什么位置等等。
12-14岁处于小学高年级,已经系统学习了小学的基础学科,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开始逐步从童话神话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可以讲偏重逻辑因果关系的、复杂些的现实故事。
2.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用爱滋养、艺术地讲故事
说到讲故事,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容易,拿一本故事书照着读就是。诚然,很多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就是捧着故事书照本宣科地念,有时嘴巴在念心里却一片空白;或是边念边想着那篇总结该怎么写、晚餐该吃什么;有时为了赶时间,甚至匆匆忙忙敷衍了事……
你觉得这样讲故事、孩子会喜欢听吗?
作者认为故事要讲得好,不能完全依赖书本。不管是什么故事、有没有技巧,一定要心里装着故事、装着爱,必须是从心到心的流淌,以故事为载体、用爱来滋养孩子的心灵。
选好适合孩子的故事书后,首先要做的事是通读故事、消化吸收,然后用口语化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口语化的语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讲故事时大人一定要沉浸在故事中,带着浓浓的爱将故事所表达的意境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故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感染孩子、吸引孩子。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故事讲得好,就像母乳那样,带着妈妈的体温,涓涓地淌入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像养分直接送到孩子的潜意识里,对孩子的心灵起到滋养、教育、感化和治疗的作用。”
这才是讲故事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还总结归纳了几点讲好故事的方法:
一是帮助孩子形成内心图景。文字是平面的、抽象的,讲故事者必须通过文字在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才有意义。
可以在睡前讲故事,在昏暗的环境下孩子的听觉系统会更灵敏,边听边思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为更好地烘托气氛,讲故事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夸张的语调都有助于内心图景的形成。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听完故事后,通过复述、绘画等形式把故事表现出来,这样把语言表达、想象力、创造力等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发展。
二是讲故事重质量而非数量。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发现,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是爱听重复的故事。明明已经讲过几十遍了,宝宝还是百听不厌。
其实讲重复性的、可预见的故事,可以辅助宝宝建立规律的呼吸和心跳,对孩子 健康 的身心及建立安全感非常有意义。
家长在固定的时间讲重复的故事,坚持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只要孩子爱听,都可以重复地讲。重复的故事形成一种天然的韵律,而且很有仪式感,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
三是环境的渲染、道具和音效的配合。为了让故事更有感染力,可以借助手偶的表演,还可以不同性质的故事配合不同的乐器。如果故事中有会发声的动物或物品,还可以叫上两声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睡前故事一直都很受孩子喜欢,为什么呢?关着灯、拉上窗帘,在黑暗中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听故事,让想象力漫无边际地飞翔,想想就是件很爽的事。
讲到《神奇的飞毯》时,拿一张毛毯边讲边做飞翔状;讲到《小兔子乖乖时》,头戴着兔子头箍扮作兔子;讲《霍勒婆婆》时,头戴毛巾化身婆婆……这样讲故事定会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四是不要急于求成灌输知识。许多家长给孩子讲故事讲着讲着最终都会变成讲道理、传知识,好像不这样就是浪费时间。讲完《狼来了》,总要总结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撒谎、撒谎就不是好孩子”;《孔融让梨》就是让我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其实故事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发挥功效,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孩子们会按照自己的心理发展进程慢慢理解接受。家长不用啰嗦这些连自己都不想听的大道理,这种说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失去讲故事的意义。
3. 怎么给孩子编故事——用心的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
怎么编故事孩子才喜欢?只要有爱、用心,父母都能成为故事大王。作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就能编出好故事。
一是多读多看、先“借”后编。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多听经典故事,然后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就能编出适合孩子的故事。
开始可以复制或模仿经典故事,比方说《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性格各异,最后结果不尽相同。可以参照着编《三朵小花》的故事,三朵小花颜色各异,每天重复着问好、唱歌、跳舞,情节简单重复、感情美好温馨,很适合低龄儿童。
也可以从编动植物的故事入手,此类故事比较容易编。动植物有自身的象征意义,如老虎、狮子是凶猛、权威的;猴子、狐狸是机灵、聪明的;竹子、松柏是高洁、正义的……通过这些象征就可以拟人化地安排相应的性格、语言、情节,编简单的寓言性故事。
二是巧妙利用自身优势。父母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历、专业、学科优势,把自己的经历、体验编进故事里。比如小时候的故事、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旅游 的经历等。因为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起来会很有感觉,用心讲的故事,相信孩子也会喜欢。
不同气质类型的父母也会有不同的优势,爸爸可能更会编冒险的、 搞笑 的故事,妈妈更擅长编美好温柔的故事,不管什么故事,只要孩子愿意听就是好故事。
三是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如果在编故事时,让孩子参与进来,会让他们更有认同感,听起来会更投入。
编故事时父母只把控故事的主脉胳,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出现了什么动物、住的房子是怎么样的,这些都可以在编的时候让孩子来作主。
边编边讲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提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在旁边补充内容。
还可以给故事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让孩子去编。或许每次故事都会有不同的结局,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还激发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看来,是不是编故事也不是什么难事?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也很多,吃大餐、买玩具、嗨翻游乐场、 旅游 度假等等,但千万别忘了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不但能表达爱,故事中蕴含的大智慧、大哲理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启迪孩子心灵的作用。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故事的滋养,让童年更加快乐、人生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