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把一个故事说得很有画面感
以将军的口吻编故事示例:
我上岛时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意外看见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队长解释说这是大家从家乡背土和种子过来种的。晚饭的时候,他们把唯一的一碗青菜给我了,我生气首态没他们不该搞特殊,于是我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这样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我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也有点感慨闭帆,本来想说些什么,但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清晨,我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回望小岛,我看到那片者纳绿色上面,一轮鲜红的太阳正在升起。
我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B. 十点读书前金牌文案人,教我的写作技巧,怎样让故事更有画面感
你在读一部小说或听一个故事时,有没有这种感觉?
脑海里会自然联想出,一幅与小说或电影情节,相吻合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有意增加了,很多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想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下功夫。
一篇文章要具有画面感,首先要交代好背景,其次多用名词和动词,最后善用人物对话,以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一般故事刚开始,并不会直接交代故事情节,而是先呈现一些生活的画面,或者是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主人公的情况。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把背景交代清楚,这一步做好了,读者才更容易进入故事里。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
你看,鲁迅先生用这几句话,就把孔乙己精神上迂腐、笨板,没有生气,生活上懒惰、贫困潦倒、不修边幅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文章接下来,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他特有的方式,他说出的话,我们就不会觉得很突兀。
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是这个人物特有的形象特征。
而这个形象,是鲁迅先生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预设、交代的。
通常交代故事中的背景包括:主人公的姓名,年龄,家庭、长相、籍贯、公司、学历,职业、社会背景,别人对他的评价、近期状况等等。
背景交代的越详细,人物就越真实。
他是我的表弟。
详细:他是我舅舅家的表弟,今年刚从南京大学毕业,就被华为公司录取了,长得瘦瘦高高的,是个精神帅气的小伙子,为人也热情随和,看到我就亲切的喊我,表姐,还和小时候一样爱笑。
怎么样?
通过详细描写,我表弟的形象立马就变得立体了,如果你在我对面,我跟你这样说,或许你可能还会问,你表弟这么优秀,有没有女朋友?
对了,我表弟已经有了女朋友。
你看,详细的背景介绍,会让我们觉得塑造的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详细介绍人物的背景,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外。
善用不同的叙述视角,也可增加故事的画面感。
第一人称,更显亲切真实,更有代入感,而第三人称更显客观。
还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
在这段文字里,鲁迅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方法。
第一人称:“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享酒店里当伙计。”
第三人称:“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第一人称:“外面的短衫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杂不清的也很不少……”
在这里鲁迅通过掌柜的嘴,把“我”的老实憨厚,傻傻的样子讲出来,更显客观。
如果换成“我”说:“我样子太傻,伺候不了长衫主顾。”
效果怎么样呢?
这句话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又觉得力度不够,我读我自己写的文章,经常有这种感觉,平淡如水。
原来转换了叙述视角,文章的情绪感也丰富了。
通过掌柜的嘴里,说出“我”的傻,从侧面也可看出,“我”在这个店里是不被重用的。
而对店里“短衫主顾”的描写,鲁迅又用了第一人称“我”的视角。
通过“我”的观察和体会,把“我”放在他们当中,“短衫主顾”的穷、怕吃亏,絮絮叨叨,讲不清楚的性格,就显得更加真实,因为我整天面对他们,自然对他们更了解。
如果改成第三人称,我听鲁迅说:“那些店里的短衫主顾也不好伺候……。”
什么感觉?
你就一天到晚瞎扯,听他说,他说的就一定是真的,你又没见过,你怎么知道?
是不是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和反感,显得不太真实。
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有人跟你说话,你的注意力就会被拉到那个人面前,自然被他吸引。
比如:
“我叫你把房间收一下,被子到现在还没叠,地下的垃圾也不扫,台子上都是瓜子壳,你到现在都不动手,你想拖到什么时候?
马上就要吃中午饭,你一上午都在干什么?一直趴在电脑前,你以为你还小吗?你今年已经15岁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也要主动做了,别只在你想要买东西的时候,才想到,你也是这个家里的一份……”
从上面的这段对话描写里,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家长正怒气冲冲地,训斥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懒散,家长的愤怒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增加了故事的画面。
动词,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名词,可以让画面更具体。
再没有比这两类词能让文章,更有画面感的了。
我们去读经典文学,会发现许多作家,都善用动词和名词。
他们的文章不一定有多少漂亮的形容词,但是一定是善用动词和名词的高手。
例子:
此处省略1万字……
以上就是我今天从银子老师的文案课中,学到的一点写作技巧,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们受益,或许你们早就知道了,不过,写出来我自己也加深了印象。
要想增加文章的画面感,可以多用动词名词,多交代人物的背景,善于引用人物对话,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真实,第三人称客观。
银子老师自称她曾在十点读书,有书,千聊都做过金牌文案主管,她说,她被文案界称为,金牌文案小妖精。
我真想被这个小妖精附体,把她一身的本领都吸收过来。
希望多年后,我也成了写作界的老妖精,有可能吗?
C. 怎样进行描写才能让故事更有画面感
戏文方向多做结构训练,动作场面的铺排。
这个很好理解,不论是静止的画面还是运动的画面,都是一种动作。你要描写僵持,从哪几个方面着力,这么样体现那种箭弩拔张的张力。是汗水从额头滑落,持枪的手在略微的颤抖,还是风刮起了二人间的窗帘,都是值得考虑的事盯返源情。描写运动也是同理。
编导方向多看片子,研究视听语言。
禁滥用对白,修饰性辞藻,既避免用对白解释画面,名词前面少带形容词,动词前面少添副词。
善用象征,既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指代,用于的象征的事物常带有被象征体的内涵特质,易于观众对你所世友描摹场面的赋型想象。
把视觉场面当成对白来写,凯态直接让画面代替对白来“说话”
D. 如何把故事写的更有画面感
如何把故事写的更有画面感?
【公式:视角+关键词】
一、视角。
用第一视角去写,注意第一视角不等于第一人称。
第一视角就是要直接呈现给读者的,并不是以“我”口述传达的。
————
示例1:
我躺在担架上,小雨落在脸上,冰冷刺骨,模糊的双眼只能看清一团微弱的亮光。
坍塌的隧道里急救人员在来回奔忙:
“这边!这边!快!还有一名幸存者!”
耳边传来一声惊呼:“我的天,心脏都被刺穿了,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评价:总得来说,没有什么大毛病,一般也都是这么写,但是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出不来。
【优化后】:
微弱的亮光,模糊的视野,伴随着轻微的颠簸和湿冷的凉意。
“这边!这边!快!还有一名幸存者!”
塌了半边的隧道传来急促的呼喊。
“我的天,心脏都被刺穿了,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评价:第一视角通过视觉、触觉、感觉、听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前至后没有出现一个“我”,但通过“四觉”已经向读者完整传达主角信息了,并且预留足够的想象空间。
————
示例2:
这里像是一处贫民窟,日暮黄昏下,破败的矮楼映照在水洼里。
突然闪出一道身影,啪的一声将倒影踩得稀碎,炮弹打在矮楼上,塌了大半边。
评价:很完整的描述,时间地点也都交代得很清楚,带入感什么的已经足够了。
【优化后】:
破旧的矮楼映着天边的晚霞,在轰鸣的震颤中荡着几圈涟漪。
啪~!
蹋起的水花将路边的倒影揉成一抹艳红,飞驰的身影一闪而没,险险躲过一次炮击,被击中的矮楼塌了半边。
评价:第一视角呈现,准确说是电影视角呈现,很容易将紧张气氛调动起来。
————
二、关键词
抓表达重点,详略要得当,尤其是写景。
长篇大论写景,排比、比喻各种优美修辞那个不叫小说,那是作文。
作文重在抒情,小说重在叙事表达,而小说中的写景与电影中的“空镜”是一个概念,在于“气氛烘托”。
穿插科普:空镜 - 即没有人物只有某景物的镜头,一般用作转场和气氛烘托,以此表达人物情绪心理,例如:人物纠结摇摆不定的“钟摆”镜头;人物煎熬的“秒表跳秒”或者“水滴石穿”镜头等等。
因此,气氛烘托三言两语就足够了,多了反而不好。
例句:惨白的闪电,照得雪亮的楼阁。
压抑的气氛已经足够了,不要整什么乌云压城城一个画面气氛带到位,读者观众心理暗示已经预设完毕,事情结局肯定不会是大圆满,必然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提炼关键词:闪电、楼阁
Q:如何去判定那些为关键,那些为次要删除呢?如下图。
图的内容有:
1、天空的帆船;
2、晚霞云层;
3、水中的倒影;
4、码头浮桥上张开胳膊的小孩儿和宠物猫。
基本上就这些了,让很多作者去写都是洋洋洒洒几百字,甚至还有问写成动态的还是就写看到的照片呢?
其实说实在话,绝大多网文作者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你要表达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你主要想为读者呈现什么东西?那些是关键的东西。
假如说上图就是你脑海中呈现的影像,到底该如何下笔?
那要先问: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也就是你你下文要表现什么?主角很傻?某某是个大逗比?龙套要领饭盒了?等等等都是你要表达的内容,那么就是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做删减。
A:如上图,要向读者呈现的仅仅是天空帆船破开云层的壮观恢弘,那湖面倒影、浮桥的男孩儿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提炼的结果只剩下:晚霞的天空、破开云层的云帆。
如此写下来还用得着一百字么?气氛带到直入主题岂不更好?这个就属于“文字节奏”。
话又说回来,其他为什么不写呢?
想象空间,需要给读者预留想象空间。
包括描写一个美女也不要过细,给一个大致印象,然后挑一处特点细节深化,其他头发、长腿、眼睛、鼻子、嘴、脸型有必要写么?她又不是长了三只眼尖嘴猴腮,除非这种别具特色的角色,其他根本没必要写得那般详细。
抓重点!抓重点!不管写人、写景、还是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