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有趣的外交故事
1、马戛尔尼访华
干隆一朝最重要的外交事件就是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华,很多史料单纯说是英国希望和中国交流,其实却忽略了马老先生是英国殖民主义老手。
中国当时在海外的威名,迫使正在飞速进行殖民扩张的英国心存顾忌,而清廷的闭关锁国极大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于是尝试与中国交流,商讨扩大商业往来成为了此行的目的。
没想到最终有了意外收获,中国现实中的孱弱彻底暴露在西方人面前,细致的马戛尔尼不仅写了见闻,还把所见画成了画,这些都成为英国敢于在发动鸦片战争的依据之一。
2、清朝的跪拜
为表示对英使的重视,干隆特派一名亲王到天津迎接马戛尔尼,在那里教授基本礼节,然后赴热河谒见皇帝。
身为西方大臣的马戛尔尼,见到自家英国国王也只是躬身行礼,不用跪拜,因为在西方教义中,只有认错的时候才会向对方跪拜,而且必须要在教堂里由教主主持,可在实行三跪九叩的清朝,外国使节觐见天朝皇帝跪拜是最基本礼节。这让马戛尔尼接受不了,声称受到了侮辱。这件事从天津一直传到身处避暑山庄的干隆耳里。
愤怒之下的皇帝下令降低接待规格,眼看此事要黄,最后双方协商之后,马戛尔尼单膝跪地,没有磕头。
3、敌国之间的大使外交
荷兰海牙是个不得不说的城市,虽然其宪法规定该国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荷兰中央政府和女王都在这里办公。这里也就成为外国使节驻扎的地方。
恰逢英国崛起前后,西班牙与法国在欧洲大陆上频频争端,西班牙甚至一度沦为法国的附属国。
在拿破仑时代法军进占西班牙,西班牙民族为反抗外族侵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有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个西班牙妇女抱着孩子拿着一筐煮鸡蛋去慰问大雨中正在执勤的法国士兵。
这几个法国士兵又冷又饿,非常想吃鸡蛋,可又怕有毒。于是就命令妇女和她抱着的孩子先吃。女人和小孩毫不犹豫地吃了,法国大兵看了顿时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没过多久,所有人全死了,因为鸡蛋真的有毒。
百姓尚且如此,何况代表国家的大使呢。一天,法国和西班牙驻荷兰海牙的大使在街上遇到了。因为当时街道非常狭窄,必须有一车退让出去道路才能通行。
于是双方谁让谁成为了焦点,谁也不愿意在对方面前低一头。两边僵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谁。
最后,当地政府成立一个临时指挥部,拆除了临街的店铺,把街道扩宽成两个马车宽度,此事才作罢。
4、战斗民族的飞机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苏联,正离开的时候伴行的一架苏联飞机在飞机场突然引擎失灵。
这让当时送行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非常难堪,他指着民航负责人问尼克松:“我应该怎么处分他?”
“提升他。”尼克松总统很轻松地回答,“因为在地面上发生故障总比在空中发生故障要好。”尼克松话语一出,大家都笑了。
还有一件发生在这位总统的外交轶事:1974年,尼克松访问叙利亚。按照叙国的规定,政要客机在本国的领空上需要由叙空军派战机护航,以示尊重。
从来没见过这套礼节的美国人惊恐万分,本来已经婉言谢绝了,可叙空军坚持伴飞。于是上演了一幕“空军1号”千方百计甩掉叙方战机,而对方战斗机穷追不舍的搞笑画面。
② 中国外交的小故事
1、周恩来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③ 古今中外外交家机智的小故事
1、周恩来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1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着,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2、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3、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王就找来蔺相如,要他出使秦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4、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5、对!牛弹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
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