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慈善的故事有哪些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就在这时候,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于是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牧师接着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不“小”,他(她)们其实很“大”!他(她)们的爱心很大!他(她)们的信心很大!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三小时而已”。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的温柔许多。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你看完这篇短文后,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报纸放一边,闭起眼睛沉思一会儿;也可以把这篇短文,转寄给很多朋友。当然,我最希望你选择最后这一项,谁知道,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我们不一定会因为赚很多的钱而富有,但我们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Ⅱ 慈善爱心小故事
爱,可以创造奇迹。乔迈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慈善爱心小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慈善爱心小故事篇一:“乞丐”存钱行善
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项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加之浑身脏兮兮的他来回游荡,一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样子,活脱脱一个专业乞丐。
他乞讨的方式很独特,只向过往的司机讨要零钱,讨完之后会免费送给司机一份自己买来的报纸。每次讨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态度非常温和,还时常与司机开玩笑,完后从不忘幽默地与“施舍”给他零钱的司机说再见,颇有喜剧色彩。司机见他慈祥、和善、风趣,还不乏幽默感,也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让他空手而归。
虽然讨到的都是硬币,但一天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一般每天都能讨到100美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能讨到250美元。白天讨到的钱,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装好,然后存放起来。
现在,他已经97岁了,17年来,他从没间断乞丐生涯,讨到了不少钱。然而,他没有花掉一分讨来的钱。每当积攒到一定的数额,他就捐献给一个为古巴 儿童 购买医疗用品的慈善机构。17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
其实,他并不缺钱,他的居所是350万美元的豪宅。他也并不是乞丐,他之所以17年如一日装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为了慈善。迄今,虽然已经97岁高龄,但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停止,同时,他的“乞丐”生涯也没有停止。他说:“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欧文·科里,是美国着名的喜剧演员,被人称为“老戏骨”,还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人”。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最着名的“乞丐”。
慈善爱心小故事篇二:慈善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她是印度一名普通的女性,和所有女性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女富豪。
那一年,丈夫和6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IT公司,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缺乏,于是,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支持丈夫。钱并不多,只有1万卢比,可是数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虽然她只有1.41%的股份,分红却多得让人惊讶。
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她有些忐忑不安,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她考察了许多投资项目,始终都不满意。那天,她随朋友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考察,在黄沙漫天的土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趴在地上,头紧紧地挨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从汽车里下来,走到那群孩子中间,原来,他们正围在一起看一本书。那本书破烂不堪,还有很多缺页,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可是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一刻,她一阵心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她了解到,印度有3亿儿童,大多数孩子一生中读过的书只有课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接受过高等 教育 、当过记者的她明白,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实在太过荒芜。身为母亲,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五彩缤纷。
她毅然拿出自己的巨款,创办了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为了方便更多的孩子看书,看得起书,出版社一直在不断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卡片故事书, 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孩子们可以彼此换着读,而且定价只有2.5卢比。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小巧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这些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让图书流通 渠道 更通畅,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出版社一直追求零利润,日常开支全靠人们捐助,只一心一意出版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书。很多人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把低廉的图书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她不但成功说服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让学校购买普拉塔姆图书,还成功说服了日用品行业巨头,让它的销售员在挨家挨户上门兜售香皂的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这一系列举措让普拉塔姆出版社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但捐助源源不断,还有许多知名儿童作家主动找到出版社,要求与他们合作。有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加盟,普拉塔姆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层楼。
成立8年来,普拉塔姆出版社出版书目225种,数量超过1000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使2500多万名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因此得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故事书。她的善举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
她叫罗希尼·尼莱卡尼。当初创办出版社,完全出于内心的善意,没想到,她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一个又一个的人伸出了善意之手。于是,一份慈善事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让她站在了人生的顶峰。
慈善爱心小故事篇三:让音乐与慈善结合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 文化 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猜你喜欢:
1. 关于爱心名人故事
2. 关于爱心的名人故事
3. 爱心名人故事
4. 关于爱心的寓言故事
5. 爱心小故事集
Ⅲ 有关慈善的事例
一、雷锋捐钱从未吝啬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着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在有关范蠡的故事里,他的名字似乎更多地是与其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并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的政治、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然而历史上的范蠡其实还是一位非常富有并广布善举的慈善家。
据《史记》记载,范蠡在帮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平灭吴国之后,便辞官引退,游走各国。范蠡颇具经商才干。他在行至齐国后,便以鸱夷子皮为化名从事商业买卖。很快,范蠡就积累下千金家财,成了齐国的首富。齐王得知范蠡的才能,便拜他为相。
然而,手执相印的范蠡却想到了更多生活于贫困之中的百姓。于是他将财富全部接济穷人,辞去了相职,重以布衣之身前往陶地。陶地位于齐、宋、卫国的交界处,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与各国交通便利,在此贸易必可致富。于是他又化名陶朱公,再次开始经商。果然,陶朱公不久后便大获其利,家产第二次累至千金。但是他发现,陶地同样有许多人贫苦不堪。
于是范蠡又一次将千金散尽,资助穷人。据说范蠡在十九年的从商经历中曾“三至千金”。他的才干使他几乎每到一地都能富甲一方,然而对天下穷人的悲悯却又让范蠡每一次都将千金巨富倾囊赠出。在布施财富之余,范蠡还不忘传授人们经商获利的方法,希望借此为穷人找到致富的门路。
Ⅳ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像禹一样,克服万难,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还有《西门豹治邺》、《神农尝百草》等。
1、《西门豹治邺》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西门豹被派遣到邺地做县令。到了邺地后,西门豹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百姓生活贫苦,就找来当地人询问原因。一个百姓告诉他:“这都是被河伯娶妻闹的!”
原来,邺地紧挨漳河,这河伯就是漳河的神。据说,河伯有个规定:如果不给他娶妻,他就发大水把百姓的庄稼全淹了。
所以,当地的百姓每年不仅要出钱为河伯办喜事,还要选出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送给河伯。为此,有姑娘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西门豹听完,笑着说:“下次河伯娶妻时,记得叫上本官。”
这天,河伯娶妻的日子又到了,西门豹带着手下早早地等候在河边。不一会儿,负责给河伯娶妻的官绅和巫婆也来了,西门豹说:“把新娘带给本官看看。”
那姑娘是被抓来的,知道自己一会儿就要被推进河中了,早已哭成了泪人。西门豹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是不会满意的。你下去禀报河伯,说等找到漂亮的姑娘再给他送去。”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巫婆就被西门豹的手下扔进了河中,在河水中扑腾几下就没影了。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看了看巫婆的徒弟,说:“巫婆去了那么久还没回来,你快去催催!”那徒弟话都没来得及说,也被西门豹的手下扔进了河中。
此时,河边静悄悄的,大家都不敢说话。西门豹望着河水说:“这河伯真是好客,去的人都给留下了。现在,还有人想去催催吗?”
官绅们个个吓得脸色苍白,跪在地上求饶。站在河岸观看的百姓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河伯娶妻是官绅为了搜刮钱财找的借口!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河伯娶妻的事了。在西门豹的治理下,邺地的百姓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2、《神农尝百草》
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子,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神农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人类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愁挨饿一事。
可是,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挺到死亡为止。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
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4)传统的公益故事有哪些扩展阅读:
故事来源:
1、《西门豹治邺》
出自西汉《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治邺的两大实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凿渠引水灌溉农田。革除陋习是全文的重点,兴建水利是辅助性的笔墨。
二者所用的笔法很不一样:前者主要通过描绘,再现当时的场景;后者主要采用记叙,说明有关的情况。
从了解西门豹的全人来说,这两部分不可或缺。但若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前一部分堪称精彩,后一部分则流于平淡。
2、《神农尝百草》
神农辨药尝百草的故事,是一则着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Ⅳ 名人的慈善故事
关于名人的慈善故事(通用5篇)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有哪些名人的慈善故事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名人的慈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九XX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XX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XX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麦修到过几次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多与食物有关。饺子、煮鸡蛋是他当时叫得出名字的食物。
但因为在中国没有同龄玩伴,麦修一度感到孤独与不快乐。直到他在北京过了一个别样的圣诞节。
11岁时,麦修成为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留学生”。父亲拜托中国朋友顾泽清(后成为中国关爱基金会的董事之一)照顾他。
在这所中国小学里,同学起初围观麦修的眼神,“像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这种情形令他苦恼不已,但他却也只是安静地坐着。思乡的情绪弥漫在这个小小少年的心头。
不久,圣诞节将至。如果是在家乡,空气中早已充满了节日的欢乐,麦修会与哥哥弟弟一起玩耍。但在1996年的北京,他寻遍了大街小巷,才找到一棵矮小的、挂着彩灯的圣诞树。
可是,令麦修惊讶的是,就在圣诞节这天,同学和老师竟都出现在他的派对上。“每个人端着自己家做的菜,还带着礼物。”这令他感到温暖,“原来这么多人都关心我。”
当圣诞彩灯开始闪烁,音乐声响起,大家不约而同地踩着节奏跳起舞来,这个场景至今鲜活地浮现在麦修的脑海里。
麦修逐渐融入到了北京的生活。从听不懂课到说着“京片子”,从刚到中国时想家到要回美国时依依不舍北京。也就在这时,他希望,将来自己能回报中国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麦修知道中国有很多孤残儿童。“我要帮助他们。”他冒出了这样的想法。麦修选择的帮助方法是,在美国创建一家慈善基金会,为中国孤残儿童募集善款。这些善款被用于支付孩子们的寄养费用、手术费用等。
2000年,麦修的中国关爱基金会正式成立了。
20XX年8月10日,央视着名主持人崔永元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到宁夏永宁县望远镇政权村,主持“共享一份爱,同圆一个梦”大型公益活动,来自宁夏的35名贫困大学生是《圆梦行动》节目的特别嘉宾。崔永元18年前去过宁夏,对今天的宁夏已经很陌生了,这次有机会去那里,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离开北京时,他想不能空着手去,所以随身带上了1万元爱心款。
在主持节目中,崔永元和每一位一上台讲话的贫困学子拥抱。第一家企业捐款后,崔永元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背着爱人攒的1万元钱,我也要捐给青基会,圆贫困大学生的梦。”他转过身以其惯有的幽默方式说道:“你们可别告诉我爱人啊。”他的话逗乐了全场的人。
虽然是一句幽默的调侃,但恰恰反映了崔永元低调而不愿张扬的处世态度。据敬一丹等主持人透露,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名学生,而在20XX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中,也是一路行走,一路行善。有这样一串数字: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红军,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每次捐款,崔永元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宣传。在面对记者的探询时,他也总是说:“我很少做善事的,非常少。”崔永元这样理解慈善的意义: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在他看来,对做慈善的'人,不要一个劲儿地夸他们,相信他们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比如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境、不屈的意志,这些都是帮助别人时所收获的珍贵礼物。正是抱着这种真诚而平和的心态,在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时,崔永元总是极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水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中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看了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崔水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那位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崔水元先后资助他学费生活费共3000多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水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作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接着便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位学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次到黑龙江,那位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水元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给崔永元。“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崔永元没再与他联系过。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着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在有关范蠡的故事里,他的名字似乎更多地是与其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并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的政治、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然而历史上的范蠡其实还是一位非常富有并广布善举的慈善家。
据《史记》记载,范蠡在帮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平灭吴国之后,便辞官引退,游走各国。范蠡颇具经商才干。他在行至齐国后,便以鸱夷子皮为化名从事商业买卖。很快,范蠡就积累下千金家财,成了齐国的首富。齐王得知范蠡的才能,便拜他为相。然而,手执相印的范蠡却想到了更多生活于贫困之中的百姓。于是他将财富全部接济穷人,辞去了相职,重以布衣之身前往陶地。陶地位于齐、宋、卫国的交界处,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与各国交通便利,在此贸易必可致富。于是他又化名陶朱公,再次开始经商。果然,陶朱公不久后便大获其利,家产第二次累至千金。但是他发现,陶地同样有许多人贫苦不堪。于是范蠡又一次将千金散尽,资助穷人。据说范蠡在十九年的从商经历中曾“三至千金”。他的才干使他几乎每到一地都能富甲一方,然而对天下穷人的悲悯却又让范蠡每一次都将千金巨富倾囊赠出。在布施财富之余,范蠡还不忘传授人们经商获利的方法,希望借此为穷人找到致富的门路。
尽管史家已在典籍中将范蠡赞为“富好行其德者”一个与人们通常印象中“为富者必不仁”截然相反的评价,后世百姓还是以独特的方式在民间纪念着慈善家陶朱公——在范蠡身后,人们已将他奉为文财神,以此企盼哪一天陶朱公也将财富和经商智慧散至自己的家门。
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其名作《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言明心志。这种以民为先的思想,既是范仲淹身为政治家所坚持的理念,也是文正公作为慈善家,实践于其一生善行中的大德。
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少年读书于长白山僧舍的时候,范仲淹每天只熬一锅粥。待到第二天粥凝固成饼后,他便用刀将“粥饼”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十数根咸菜,权当饭食。范仲淹幼时发奋于贫穷中的这段经历,不仅给后人留下一个“断齑画粥”的故事,也使范仲淹终生体恤穷人的疾苦。
身居高官之后,范仲淹虽然薪俸丰厚,却依然勤俭。他把自己积攒下的大量家财拿出来,在家乡苏州郊外的吴、长两县购买土地近千亩,以地力所得救济当地的穷人,使他们“日有食,岁有衣”。这千亩田地因此被人们誉为“义田”。当地凡有人家婚丧嫁娶,范仲淹都会拿出钱来资助。对于鳏寡孤独之人,范仲淹还会定期给予周济。范仲淹的家乡因而也被人们称作“义庄”。
除了扶贫济困,范仲淹还非常热心于赞助苏州的教育事业。《范文正公全集》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范仲淹在苏州南园购得一处草木葱茏,溪水环绕的好地。原本范仲淹是想在此建设自家的住宅。当房屋建好后,范仲淹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先生探查了一番,连夸此地风水好,称若久居此处“必踵生公卿”,也就是说范家住在这里可以世世代代出高官显贵。范仲淹听后却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我家独享此处的富贵,不如让普天下的人都能来这里读书,这岂不是能出更多的贵人)。于是范仲淹毫不犹豫的将房地献出,奏请朝廷批准设立了苏州学文庙,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范仲淹捐宅兴学的举动在当时影响极大,以至当地富户纷纷效仿。据说“吴学”日后的兴盛即得益于此,并有了“苏学天下第一”的说法。
在江苏省金坛市着名的“金沙八景”中,有一处叫作“漫塘春水”。人们以“漫塘”为此景命名,便是为了纪念当地历史上一位着名的慈善家,刘宰。
刘宰,字平国,南宋江苏金坛人。传闻在刘宰出生的时候,他家门前池塘里的水忽然漫至岸上,刘宰日后便因此说,自号为“漫塘病叟”。据《宋史。刘宰传》记载,刘宰为人刚正仁厚,平生多为乡里谋福,是一个“见义必为”之士。
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刘宰举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宁尉。当时江宁地方巫术盛行,民风颓然,人们遇事皆信鬼神,巫医术士大行其道。刘宰到任后,为了澄清民智,使百姓免受愚昧所害,立即着手批驳迷信,强令巫士改行务农。为此,刘宰还专门下令保伍之间互相纠察,有继续为巫或事鬼神者,一律严惩。刘宰的努力很快使当地风气焕然。然而令刘宰无法想到的是,在他逝后,人们却因感念其助民灭蝗灾的恩德而将他敬奉为神。传说有一次刘宰随军路过观城,恰逢当地遭遇蝗灾。眼见田里的庄稼即将不保,刘宰急命兵士帮助农民灭蝗,并终使此地庄稼免遭绝收。百姓们因感激刘宰,便在地方上修建庙宇,将刘宰敬奉为“刘猛将军”。据说刘宰作为驱蝗灭虫的大神,其香火从江南一直延续到北方。直到清代,山东等地的方志里还记载着有些蝗灾频发的村庄供奉“刘猛将军”的事实。不知刘宰身后的这段历史会为他平添一丝无奈,还是遥寄一份欣慰。
宋宁宗开禧年间(1205年—1207年),韩侂胄率兵伐金。尽管后代史家对开禧北伐多有道义上的褒扬,出于对百姓的同情,刘宰却认为韩侂胄在民用尚不足为继的情况下轻启战端,徒耗民力,因而反对北伐。后来,刘宰曾作《开禧纪事》和《野犬行嘉定己巳作》两首诗,诗中传达的尽是他对此时民情疾苦的体恤。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读》中直称,这两首诗情之挚朴为当时少有。
北伐失败后,刘宰因厌倦了官场,便辞官隐居故里。就在刘宰回到家乡后不久,嘉定二年(1209年),金坛发生饥荒。刘宰遂在当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粥局,救济灾民。此后,在嘉定十七年(1226年)和绍定元年(1228年),刘宰又两次设立粥局。据史载,其间受其惠者,每日超过万人。此外,在隐居的三十年里,刘宰还在家乡设置义仓,创立义役,乡人凡有无地可耕、无处可居者,刘宰皆倾力相助并视之为己任。
嘉熙三年(1239年),刘宰去世。在出殡时,当地百姓“罢市走送”,人群绵延数十里,“人人如哭其私亲”。朝廷为奖其善义,谥号“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