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鲁迅箭头的故事是什么道理

鲁迅箭头的故事是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23-07-05 13:11:08

㈠ 鲁迅《头发的故事》究竟想表达什么

《头发的故事》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

该小说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N先生是个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由于封建习惯势力强大,由于辛亥革命的软弱和不彻底,他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于是满腹牢骚。

他以自己剪辫子、装假辫子、取下辫子的遭遇为例,谴责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腐朽,批判国民的愚昧和麻木,揭示辛亥革命只“革”掉一条辫子的悲哀。面对令人痛心和愤慨的社会现实,他竟然想到了躲避。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呼吁革新,而剪除发辫至少是变革的一种形式。

(1)鲁迅箭头的故事是什么道理扩展阅读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使用了戏剧化的叙述方式和审美距离原理。既然小说用了作者自己的经验,N先生便是一个替代作者的角色,但作者与其替代者保持了相当的距离,距离的获得是由于用了戏剧化的叙述。不会将作者与N先生混淆。

同时,作者将N先生的叙述置于一个故事的倾听者“我”的叙述的更大的框架中,N先生便成了被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脾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并让他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如用手杖拼命的打了几回),来增大距离,这是一篇将反语、戏剧化叙述与审美距离成功结合的技巧复杂的小说。

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头发的故事》是推陈出新的,全文两千余字,但叙述类的语句却不超过三百字,其余大部分都是主人公N先生的独白。小说通篇没有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这种特殊的结构却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与观点,使文章对主旨的表达更具表现力,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与不彻底性,它革掉的仅仅是一条辫子,真正需要扫除的封建顽固势力仍然盘踞在普通民众的心中,并借此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忧郁之情。

阅读全文

与鲁迅箭头的故事是什么道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国家有苏联美女 浏览:243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如何认定 浏览:269
冷漠婚姻什么意思 浏览:311
幸福之城地下之王怎么存档 浏览:277
漫画如何用镜头讲故事 浏览:458
上海幸福里彩北哪个小区最好 浏览:207
395什么意思爱情 浏览:61
美女主播用的是什么拍摄软件 浏览:567
如何查询外地他人健康码 浏览:163
廊坊经济开发区怎么样 浏览:35
杞子别名有哪些好看的电影爱情 浏览:699
爱情公寓一个女人最后怎么样了 浏览:913
pes在经济里面是什么 浏览:139
有情人的幸福是什么 浏览:626
花市买回来的幸福树怎么养 浏览:662
内部情节重复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217
全球经济衰退应该如何避免大萧条 浏览:248
概括宋代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浏览:148
事业单位社保交费比例是多少 浏览:940
健康码上的时间倒计时是什么意思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