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苏轼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有哪些
1.吟诗赏月——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昌江,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 “好吧!”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轿伏裂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2.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3.八风吹不动——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不觉喜从中来。遂按捺不住激情,铺笺挥笔,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自己有其超然的境界,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佛性坚定如盘石,连八风(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也吹不动了。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复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就差人过江去金山寺,将这首诗面交佛印禅师。
然而,事情却出乎苏东坡的预料。佛印禅师读完苏东坡的诗后,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东坡看后,禁不住连喊“岂有此理?”遂乘船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
当东坡来到佛印禅师的门口,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4.东坡输玉带——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穿着整齐的官服,过江来拜访佛印禅师。他到金山寺时,恰巧佛印禅师正要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整个大讲堂;佛印禅师跟苏东坡是开惯玩笑的,这时,他环视讲堂,对苏东坡说:“苏学士!你来得真不巧,这里没有你的坐位了。”苏东坡听了,也就幽默地答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来当坐位呢?”
东坡与佛印是常常开玩笑的,佛印禅师又是极有涵养的,于是毫不介意地说:“也好,但是我有个问题问你,你如果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坐位;假如你回答不出,那你身上挂的那条玉带,就要解下留在这里做闭闭纪念。”
“这个打赌很有意思,好!你尽管问吧!”苏东坡满怀高兴,他对这场打赌,好像是稳操胜券,蛮有把握似的。
佛印禅师不慌不忙地问道:“学士说要借我四大来当坐位,学士是懂得佛法的,佛经上不是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吗,请问居士到底要向哪儿去坐呢?”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厅族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5.打饼祭佛——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已猜着了几分,于是故意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饼吃,岂敢空来打扰?”
6.一喝有多重——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经常与照觉禅师论禅,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题时,忽有省悟,做了“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以表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觉禅悟后,对佛法更是自视很高。曾听到寒山寺佛印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非常不服。因此,他微服求见,相探究佛印禅师的禅功。刚见面,苏东坡就说道:“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佛印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答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 佛印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对答,礼拜而去。
7.佛与牛粪——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好庄严,像一尊佛。”
东坡非常高兴,佛印随口也问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揶揄说:“像一堆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东坡高兴的回家,告诉苏小妹说:“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颇不以为然的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禅师的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为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沈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
8.东坡吃草——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先生去找好友佛印和尚下棋,刚走进寺庙,东坡先生就高喊一声:"秃驴何在?"只听见佛印和尚应声回答:"东坡吃草."旁边的人都一愣,他们两个人却哈哈大笑起来。
9.大千世界一禅床——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要去拜见佛印禅师,他事先给禅师写信,要求禅师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真义,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之礼——不接而接来接他。可是等他到了后,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他,于是以为抓住了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看来你修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接我。”
苏东坡认为这次机锋相对禅师必居下风,而禅师却答以一偈道:“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其实,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呢!
10.“尸骨”未寒——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天,苏轼和佛印泛舟长江之上。一叶扁舟,随波逐流,二人开怀痛饮,好不惬意。时届深秋,金风瑟瑟,波纹粼粼,两岸景色宜人。酒过三巡,佛印文兴大作,遂向苏东坡索对句。
少刻,苏东坡将手往左岸一指,含笑不语。佛印循指举目张望,只见岸上农夫荷锄归家,游人踏月回去,不解苏东坡用手所指的含意。佛印正纳闷间,忽见河岸上有一条大黄狗正在啃肉骨头,顿时恍然大悟。
佛印莞尔而笑,随即将自己手中由苏东坡题有诗句的扇子抛到江中。此时二人心照不宣,相对抚掌大笑。
原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动作,却是一副精巧的双关哑联。这就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1.磬里有鱼——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却不见,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12.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东坡与佛印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13.风吹光头本无帽,不念生死何有心。
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又问说:我也按佛经中说去认真修行,可就是心中老是疑,往生不得决定?印回答说:读懂自己,法要契机,不顺佛愿,何生决定。
苏至心请教说:何顺佛愿往生决定?印答说:专念名号,佛施决定。
苏东坡非常满意感谢佛印的开示,随口而说:生死只当风吹帽,无惧无恐平常心。佛印听后笑笑回对说:风吹光头本无帽,不念生死何有心。
希望采纳和关注谢谢~
Ⅱ 苏东坡和和一个 和尚 发生的故事
这个和尚就是——佛印和尚,苏东坡有出对联讽刺他不料反被嘲讽,具体故事如下:
苏东坡是一个读书人,信仰儒学,自然看不上佛教的教义,更看不起和尚。当他听说金山寺有一个和尚很有名,颇具佛性,就十分不服,打算会一会这个和尚,而这个和尚就是佛印。可到了金山寺,和佛印和尚谈天说地后,苏东坡就觉得佛印不简单,是个得道高僧。
对于人事道理都有独到的见解。苏东坡便把佛印和尚引为知己,经常走动。可苏东坡素来会交际,而佛印和尚有点老实,苏东坡喝完酒就经常劝佛印和尚还俗,还占佛印和尚的便宜。
一次,两个人又聚在了一起,苏东坡又不老实,想设一个套给佛印和尚钻。苏东坡文佛印和尚:“在你的慧眼看来,你觉得我像什么样呢?”佛印对于朋友的询问,只是赞道:“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很高兴,可却把话题转到了佛印身上。
嘲讽他:“你想知道我看你像什么样吗?就像一坨牛屎!”说完,苏东坡还哈哈大笑,而佛印只是笑而不语,似乎没有生气。
苏东坡自以为棋胜一招,就把这件事四处宣扬,而这件事情传到了苏东坡的妹妹耳中。苏小妹素来聪慧,听说完他们的事情后,对他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佛门讲究心境,佛印看你像一尊佛,那是他心里有佛,而你看他像屎,那就是你自己心里有屎。”
听完这一句话,苏东坡顿时愣住了,明白佛印笑而不语的原因,顿时羞愧难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想苏东坡一样,嘲讽朋友,只争输赢,而一些聪明人笑而不语。想想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其实在他们开口辱骂别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输了!
(2)苏东坡和哪个法师有故事扩展阅读:
苏东坡其他轶事典故
1、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喜欢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2、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
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3、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