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给孩子讲绘本故事
绘本的结构大致分为悉袭拦封面封底,环衬,扉页和内页几部分。
封面封底大都会是绘本故事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的展示预告,看到封面大豆能知道这本书讲的是谁或者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
例如《蚂蚁和西瓜》《大卫不可以》环衬则大都起着绘本种隐藏秘密的小预告的作用,虽然有的是纯色,但是也会是一种情绪的烘托或者预示。
封底有时候会是故事的禅氏延申,例如《好饿的小蛇》最后小蛇呼呼呼地睡去了,它到底 吃饱了没有呢?有助于孩子的想象表达和创编,总而言之,绘本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且缺一不可,处处都以图画为主,让图画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故事的叙述是绘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
❷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文:张鼎一
听故事对于幼儿来讲具有深刻且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让孩子习得更多语言,同时还承担着促进亲子交流、甚至是塑造孩子终身人格的重任。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在这里,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题材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无论是针对男孩,还是女孩,在题材内容的选择方面,都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比如说可以选择一些乐群性的故事,讲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选择情商方面的故事,比如故事主角经过一番挫折或者困难,在自己坚韧不拔且勇敢自信的努力下,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还可以选择一些国学经典故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在具体内容性质方面,还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例如1岁到2.5岁左右的孩子,主要应该学习一些认知方面的东西,生活家具、交通工具、色彩、小动物等等都可以;而3岁到4岁左右的小朋友,则可以听一些训练情商方面的故事,或者科学小故事等(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十万个为什么?》);而在5、6岁的孩子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幼小衔接时期,除了情商小故事,还可以适当学习一些汉语拼音、英语字母、单词等一些语言基本功,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术小常识,比如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选择渠道无定式,可以多种多样。
讲完题材选择之后,可能有些家长仍会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从哪里挑选故事。关于故事来源的渠道方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定式和规程,可以多种多样。
1.日常生活小故事。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出去游玩的时候,我们在地摊上看到了双节棍,于是我就给5岁的儿子讲了双节棍的渊源,讲了李小龙的故事,也讲了陈真打败日本空手道高手的故事。
2.《十万个为什么?》等综合类工具书。
3.绘本书。
现在市面上的绘本书籍非常多,国外的国内的都有,可以在网上多购买一些,最好买那种成系列的绘本书籍。在睡前拿一本跟孩子一起看,孩子看图画的同时,父母在旁边读文字。一方面增加孩子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 情感 交流。
4.电视动画片。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或者害怕孩子电视成瘾,于是干脆就一点都不让孩子看电视,我认为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看动画片不但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获得一些良好的 情感 体验。比如通过看《熊大熊二》,可以让幼儿知道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和谐相处,懂得保护大自然;通过看《超级飞侠》,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国家和地理知识和人文常识;通过看《海底小纵队》,让孩子知道更多的海洋知识。
所以,适量让孩子看一些动画片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5.国学小故事。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国学方面的小课程,比如有讲中华上下五千年 历史 的,有讲名人传奇故事的,有动漫形式视频的,也有音频的,都很不错,值得学习和参考应用。具体可以从网络或者微信公众号里面寻找,比如“睿谷幼教知名品牌”就很不错。
6.父母童年经验。
父母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一些故事,这时也可以拿出来讲给孩子听,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传承了。比如,我经常给我们家两个小朋友讲《神笔马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讲这些故事的同时,还可以时不时地说一下自己当年的童年经历,争取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三,故事形式方面以听为主,以看为辅。
在故事的呈现形式方面呢,由于幼儿的认知范围有限,所以一般是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同时,父母既可以当面给孩子讲故事,也可以把故事录制成音频,晚上睡前拿出来给孩子播放,这样子的话,可以增加一些新鲜感的同时,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第四,语言风格轻松活泼,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讲故事的语言风格方面,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容易,一般来讲,讲故事的语言有四个级别的要求。
1.语言清晰,听得清。就是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能听得到,听得清,否则容易造成沟通方面的障碍。
2.要流畅。讲故事时候不要有太多的口头禅,比如“哦”、“嗯”、“啊”等不要有。
3.要有逻辑性。一方面,父母讲故事时候有逻辑性,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聆听和吸收。另一方面,言传身教,父母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说话的逻辑习惯。
如何更有逻辑呢?在这里我想更加明确一点,我们讲故事或者说话的逻辑大体可以分为 内容逻辑 和 形式逻辑 两种。其中内容逻辑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从大到小(抑或从小到大)进行讲述;形式逻辑是指我们讲故事时候,出现一些逻辑连接词,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
4.生动形象。生动形象是讲故事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达到以上三点要求,同时再有一些小的技巧和策略。这些小的技巧和策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模仿幼儿,进行语音语调的夸张。
(2)添油加醋,进行场面化语言的描述。
(3)一边讲,一边演。
最后,讲故事绝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的科学和小的技巧,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学会讲故事,会讲好故事!把孩子培养成对 社会 有用的人!
❸ 幼儿园教师如何给幼儿讲故事
导语: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
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
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
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
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一、选择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儿期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分析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
三、讲究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肯定会兴味索然。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
第一,开个好头。 教师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
第二,充分关注幼儿。 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试想如果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直看着书,完全不顾幼儿的反应,不管幼儿是否在听,这样的讲述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讲述要有感染力。 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参与性。 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四、融合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一点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游戏安排得当,还会起到促进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讲述前,可以先组织幼儿玩了"抢椅子"的游戏,并让"抢"到椅子和没"抢"到椅子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想,这就对接下来的故事有了铺垫作用。而在故事《龟兔赛跑》的讲述前,可以安排音乐模仿游戏,鼓励幼儿自由模仿、创编乌龟和兔子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讲述完之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跑,让幼儿体会到"坚持""的感受和含义等。在诸如此类的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故事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得到了更宽松、自然的环境。
五、善于启发诱导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环境的整洁,身边不要方多余物品,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要安排好座位,老师与幼儿尽可能坐得近些,使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教具和老师的表情、动作,老师也能边讲故事边与幼儿交流。此外,老师还要讲好开场白,一般可用有感情的语调,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谈话,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例如,在讲述《三只蝴蝶》这个故事时,我首相出示三只蝴蝶和三朵花的图片,问幼儿:“孩子们,喜欢这些蝴蝶和花儿吗?”得到幼儿肯定的回答后,我接着说:“现在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蝴蝶和花儿的故事。那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这样简短的几句话,吸引了幼儿,他们很想知道个究竟,就会集中注意地听故事了。
二、老师充满感情、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
为了正确表达好故事的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讲故事时,必须充满感情,并努力把故事讲得生动、流畅,使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高兴、着急或难过,如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首先,语言要口语化,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能听得懂,喜欢听。其次,要把故事讲得生动而有感情。老师要努力在讲上下功夫,要深入到故事情境中去,将自己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才能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使幼儿听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比如,在讲《小兔乖乖》这个故事时,老师用稚嫩的声音、较快的语速,活泼的语调表现小白兔,用好听的声音、中等的语速,亲切的语调表现兔妈妈,用粗哑的声音、凶狠、虚假的语调表现大灰狼,使幼儿一听,就能将故事中的角色分开,感受到小兔的可爱聪明,兔妈妈的亲切温和又充满智慧,大灰狼的凶狠。另外,老师在讲故事时要对新词作适当讲解。讲述过程中遇到幼儿比较陌生的词句,老师要作必要的解释,但是讲解要尽量简短,以免打断幼儿听故事的思路。
再有就是要关注幼儿,吸引全体幼儿认真听故事。只要老师充满感情、生动流畅地讲故事,一般能吸引幼儿饶有兴趣地听故事。如果发现有个别幼儿不注意听,老师尽量不要轻易中断故事,同时应及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灵活处理。例如,用手势、注视等暗示他们;提高或降低声音以引起个别幼儿注意;边讲故事边走过去,帮助幼儿把手里的东西放进口袋里;或让不注意听的幼儿回答故事中一个简短的问题(我常用这个方法,目的不是让幼儿单单回答问题,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力回到听故事上)。千万不要因为个别幼儿不听而中断讲述,更不要采取训斥的方法,以致影响全体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三、适时运用直观教具。 幼儿年龄小,思维具有形象性,讲故事如能和演示教具相结合,就能使幼儿具体形象地感知故事内容,加深印象。演示教具应注意:讲述第一遍故事时不易使用教具,主要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感知故事的内容和语言,避免因教具而分他们的注意力。当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后,老师可运用教具讲第二遍故事,使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第三遍讲述时,幼儿边听边操作教具,即兴故事表演,再现故事情境。
四、故事讲述时适时提问。 老师在讲故事时,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比如讲到重点情节处,为引起幼儿注意,加深印象,插个问题让幼儿重述一遍或自问自答。如讲《三只蝴蝶》,当讲到三只蝴蝶向白花求救遭到拒绝后,三只蝴蝶会说些什么?让幼儿来猜,因为有了前两次的遭遇,幼儿复述前两次遭到拒绝之后说的话,自然能够想到三只蝴蝶第三次遭到拒绝后的表现,让幼儿体会三只蝴蝶互相关心和爱护,这样有助于理解相亲相爱的含义。故事讲完后,及时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学习故事中的语言。故事中有大量生动优美的词句,幼儿可欣赏和模仿。老师可以通过提问促使幼儿有意注意和记忆。再给幼儿讲述《三只蝴蝶》这个故事后,可以问幼儿:“故事中那些话很好听?”幼儿就会回忆三只蝴蝶反复说的一句话“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起来,要走一起走。”幼儿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就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模仿。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要想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幼儿喜欢听,并对幼儿产生良好教育效果,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从而得到提高。
❹ 如何教孩子讲故事
《讲故事示范课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作品相关介绍:
父母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逻辑推理能力、专注力,好的故事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会教给孩子为人处事的道理,塑造良好性格,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灌溉、滋养,让孩子在人类智慧的光芒下茁壮成长。
❺ 幼儿园教育如何更好地讲故事
导语: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好好地学习知识,认知道理。
一、故事可以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故事教育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同时要注意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讲解,比如配以事物、图画、手势与肢体语言等等。
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词语的解释,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讲解,通过反复的重复,加深幼儿对词语的印象,巩固幼儿的记忆,已达到培养幼儿词语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精心选择故事,在故事教学中多提问幼儿,不但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对词语的灵活运用。
二、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教学不但要给幼儿讲故事,培养他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还要鼓励幼儿尝试着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学。幼儿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勇气与自信心。
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辅助,幼儿一般就可以把故事听下来,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复述故事时,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引导幼儿讲述完故事,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多鼓励与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幼儿忘记故事的时候要引导与帮助,培养幼儿表现的欲望与自信。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不断地重复地复述训练,使幼儿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
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做出好榜样,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四、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追寻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出许多的答案,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要求情节能够吸引幼儿,还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教师在故事教育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好的故事,选择能够帮助幼儿分辨好坏、明辨是非的故事,选择能够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故事。
幼儿教师应当通过故事的情景与内容使幼儿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应当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通过精心选择的故事,幼儿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教学的方法在提高幼儿听故事兴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参与到讲故事中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模仿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师要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❻ 如何辅导幼儿讲故事
指导是关键首先,要让幼儿对所讲的故事感兴趣 一般可采用教师先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述或用听故事录音等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再通过提问、看图阅读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在幼儿对故事感兴趣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故事的辅导,切忌机械的死记硬背。 其次,要对故事进行分析 最后,要进行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演技巧的处理 适当的动作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故事,因此要让幼儿理解动作表示的意义,也可以和幼儿共同编排动作、共同处理语气语调的变化等。如:启发幼儿自己进行动作的创编:“怎样表示小熊的害怕和老虎的蛮横?”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感情:如大灰狼和小花猫的不同语气处理,又如:“小狐狸讨好大老虎时可以怎么说?”“小白兔碰到危险怎样呼救?”等,从而使幼儿明白不同语气语调的运用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也能使幼儿在学会讲故事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一些讲故事的技能技巧。 根据多年来指导和听、评幼儿讲故事的体会,给辅导老师提以下建议: 一、避免死记硬背和过多重复 有的教师在教幼儿讲故事时,采用一次次重复的方法,让幼儿“强记”,孩子在机械的强化训练下,虽然把故事背出了,但是往往缺乏内在情感,因此,也就缺乏表现力。在听幼儿讲故事时,发现有的幼儿目光呆板,语言平直,整个过程就是在背故事。缺少交流,没有灵气。究其原因,多半是由背故事引起。 二、避免过分夸张和过多动作 有的幼儿讲故事时,不够大方自然,语气语调过分夸张,也有的幼儿在讲故事时出现了很多的尖音,感觉很“嗲”,可能是教师认为这样讲更好听,因此在辅导时有意无意强化或默认了幼儿的讲述。也有的孩子从头至尾、每句话都有动作,而这些动作又显得机械、夸张,一看就是外加的,因此就很难把人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中,因此就显得多余,意义不大。也有的幼儿在讲故事时,因为要记忆、表演动作而出现较多的停顿,影响了表达,反而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更多的教师会辅导孩子讲故事。使孩子在故事中感受真善美,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更好地发挥故事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使幼儿通过故事立体地认识世界,涵养性趣,陶冶情操,提升美感。让故事伴着幼儿健康成长。
❼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扇窗口,它丰富奇特地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讲故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选择合适的故事
根据幼儿年龄选择故事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儿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2~3岁的幼儿理解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幼儿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随着孩子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
针对幼儿个性选择故事如果发现幼儿个性上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多讲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
抓住教育时机选择故事幼儿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这时,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讲好故事有高招
讲故事前要作些准备,如:了解内容,熟悉情节,以免讲述时结结巴巴,冲谈幼儿对故事的总体印象,引不起兴趣。
有实物的故事或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可以一边指导幼儿观察实物或插图,一边讲述。
讲故事时要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楚,速度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
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故事中人物的动作、思想感情,要通过手势、声调和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讲述人物对话时,要根据故事中人物特有的年龄、身份、性格来变换语气。
观察幼儿听故事时的反应,发现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如果因为讲述时间过长,就赶紧结束;一时无法结束,可用疑问句暂停,激发幼儿下次再听的兴趣。如果有其他原因分散了注意力,可得用音调的高低变化,或稍加停顿,给孩子一个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他新的注意。
故事训练七法
布置任务法讲故事之前交给幼儿一些任务,比如:记住故事主人公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等等。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听故事,可以使他逐步学人根据需要,而不是仅凭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巧设疑问法讲故事时,可以利用故事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总是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去动脑筋思考。难度要适中,让幼儿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通过思考作出回答。
鼓励提问法问题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对幼儿的好问应加以鼓励,并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找出答案。还可教给幼儿通过查找别的图书资料、做实验等方法来寻找答案。
复述法听完故事之后要求幼儿复述内容大意,既可增强记忆力,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
表演法把听过的故事通过肢体动作、言语、道具等表演出来,可以使幼儿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也可帮助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接续法有些故事听完以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幼儿总爱追问“后来呢”,如果让幼儿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他一定会兴趣盎然。
配音法故事里常常需要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可以让幼儿模仿这些声音参与到故事中来,帮助他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的语言。
聪明的父母还可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创造各种训练方法,只要你善于开动脑筋,就一定能用故事这把金钥匙,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
❽ 该如何为孩子讲故事呢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了,童话故事中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童话人物形象丰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童话故事中的一切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观察这整个世界,会说话的动物,有生命的山河,会流泪的树木……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掺杂了虚与实,儿童把现实与幻想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若家长经常为孩子讲故事,营造一个充满幻想的氛围,这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
那么该如何为孩子讲故事呢?
1、有感情地为孩子讲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2、讲故事时,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比如,讲到《狼和七只小羊》当中的惊险情节时,可以抱住孩子,使孩子不那么恐惧;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可怜女孩的遭遇时,拥抱孩子,给孩子一个吻,让孩子在同情小女孩之余,感受父母的爱,使孩子懂得珍惜。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时间,这是孩子最快乐是时光,能给他们带来亲情和安全感3、。
3、让孩子边听故事,边听音乐,并为孩子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玩具等等。例如,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时,准备一张乌鸦的图片,或是乌鸦的手偶,家长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用图片或玩偶演绎。听故事时让孩子边听模拟的声音,让孩子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孩子的想象触角将伸得更深更远。
为孩子讲故事不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回答摘自4399幼儿教育
❾ 怎样给孩子讲趣味故事
怎样给孩子讲趣味故事?
怎样给孩子讲趣味故事?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天性,那就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爸爸妈妈一定要多给宝宝讲讲小故事,与孩子共成长,下面就和我一起来分享怎样给孩子讲趣味故事的方法吧。
一、给故事取个名
1、家长为孩子讲述一个“没名字”的小故事,然后讣孩子根据故事内容为故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家长要指名字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孩子可能会用很长的几句话当作故事名,这吋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故事名要简单,最多不能超过一句话。
2、相信随着家长讲的故事越来越多,聪明的孩子们很快就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字或词语为故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了。当孩子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为故事起名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名字就像是故事的帽子一样,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帽子,一个故事也可以拥有很多个名字。鼓励孩子为故事想更多、更好的名字。
二、复述小故事
家长先为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然后再让孩子将故事内容复述。刚开始吋孩子只能用几句简单的活讲故事的大意,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的语言、记忆力不断得到锻炼,家长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渐渐可以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内容了。另外,家长要注意,刚开始进行此游戏吋,家长讲的故事不要太难,情节不要过于复杂。
三、看图续编故事
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图文向报,孩子看图,家长读文字,为孩子讲述向报上的故事。故事讲到一半吋,家长停下来,然后让孩子根据图片上的向面,猜故事后面的情节,看图续编故事。随着游戏进行次数的增多,家长的'故事可以越讲越短,甚至只讲开头或是根本不讲只讣孩子看图,孩子就能讲一个新故事。
四、他们在做什么?
1、准备几张向面简单的图片,家长询问孩子:“他们在做什么?”请孩子根据图片讲一个生动的故事。以一张小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图片举例,孩子最初只会回答:“它们在吃草。”
2、这吋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引导孩子多说多想,用更多的语言丰富图片内容。家长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天气很暖和,一只小羊正在草地上吃草,阳光照在小羊的身上,舒服极了……”经常练习,孩子的词汇量会越来越丰富,语言技能也会得到增强。
一、可以读故事书给小朋友讲故事
如果你实在不会讲故事,可以去买一本故事书,照着故事书里的内容读给小朋友听,虽然不是自己编出来的故事,但也好过于讲不出故事来,而且小朋友也会听得很投入哦。
二、按照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讲不同的故事
讲故事也要看小朋友的年龄,因为有些小朋友年龄还小,如果你讲的故事太深澳了,他们会听不懂,也无法理解,所以该是什么样的年纪的小朋友就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如果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你跟他讲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他是听不懂的。
三、讲故事最好不要太暴力和恐怖的
大家切记,讲故事最好不要讲太暴力或者恐怖的,因为不但小朋友不喜欢听,而且会让小朋友受到惊吓和恐惧,而且会有心理阴影,会影响他的心理成长,所以各位家长讲故事时要注意故事内容。
四、故事可以讲一些童话类的
小朋友对新鲜的事物会有好奇之心,所以各位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妨讲一些比较童话的,这样可以增加小朋友们的兴趣,也能提高小朋友们的想象力。
❿ 讲好儿童故事的技巧与方法
讲好儿童故事的技巧与方法
1、观察孩子听故事时的反应,发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如果因为讲述时间过长,就赶紧结束;一时无法结束,可用疑问句暂停,激发孩子下次再听的兴趣。如果有其他原因分散了注意力,可得用音调的高低变化,或稍加停顿,给孩子一个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起他新的注意。
2、发掘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性: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家长要选择一些童话故事,从不同角度向孩子展示奇异美妙的现实生活,告诉孩子真善美与假恶丑。给孩子讲故事应敏锐地捕捉孩子的兴奋点,以增强双边同步效应。尤其针对孩子可塑性魇特点,发现某些毛病和不足,可选有利于矫治的故事,通过故事形象来启发诱导,达到自我鼓励和克服不足。
3、为孩子创设故事情境:孩子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贫乏,往往对故事的内涵领悟较困难。给孩子创设一种故事氛围,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注意哪些情节和人物等等,帮助孩子实现注意转移,集中到听故事上来,做好听故事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要力求不断渲染故事环境,促使孩子神往于故事之中。比如角度形象创设,讲故事者角色要到位,努力暂时摆脱或掩蔽自己的成份,按故事角色形象的个性及特点来寓情于境。
4、多给孩子设置故事的悬念:孩子听故事时持有的一种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关切的心态反映。悬念的设置和运用,需要父母讲故事前认真钻研故事,精心设计讲法,讲故事设置的悬念,是为了使故事跌宕起伏,曲直交错,增强故事艺术的感染力。一般情况下,讲故事过程中设置的悬念,随着故事的推进,都要揭破,不能悬而无限。
5、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故事:如果发现孩子的个性上存在不足,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多讲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