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植树造林的感人小故事
1、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保护森林重要意义的宣传者和植树造林大力倡导者。他留美回国时,特意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里。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家学、讲求树艺”。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表彰“3·29”广州起义牺牲烈士的浩然正气,他亲自在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烈士墓前种下4棵马尾松。1915年,孙中山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当时的北洋政府接受了建议,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多种森林,是防水灾、旱灾的根本方法,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并将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
2、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十分重视国家的植树造林。他认为,森林是很宝贵的资源,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树,应当发起植树运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
3、1966年,毛泽东又指出: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毛泽东还以诗人的情怀高吟“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毛泽东主席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4、周恩来也非常重视植树,不仅亲身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而且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不仅造成许多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根源。
1954年,他视察北戴河,经过秦皇岛山东堡至赤土山那段沿海沙土路时,看到遍地是光秃秃的沙丘,海风吹起满天飞沙景象,不禁发问:“这里为什么不种上树木和庄稼?”
在总理过问下,当地干群找到了沙地植树的好办法,开始年年植树。如今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成为北戴河畔一道迷人的风景。
5、邓小平历来关心植树造林工作。他于1981年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要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他还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代地永远干下去。”1982年的植树节那天,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现在,伟人倡导的植树造林已成为国民的应尽义务。“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已融入国人的伟大的“中国梦”。
⑵ 有哪些默默种树的人的事迹
1、石光银
家住榆林市定边县,在长城脚下拥有一家治沙公司,外号“石疯子”,荣誉头衔有“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承包荒沙植树造林,目前已成林近20万亩,林木价值超过3000万。
2、马永顺
是黑龙江铁力林业局退休工人,中共党员。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论是在岗还是退休,他始终如一忘我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从当年的伐木模范成为近日的造林英雄。马永顺在伊春市和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在山上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林”育林基地,要一代一代长期在基地上造林。
3、孙海军
他用整整17年时间,带领职工营造起了11万亩、2000多万株人工林,使周围的几十座山头披上了绿装。经他培育的树木成活率达到96%,成幼林抚育合格率达到97%,采伐迹地更新率则达到100%,创造了在高寒地区育林的奇迹。
4、杨善洲
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开始植树并且恢复生态。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5、贾海霞和贾文其
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早上八点来钟,自幼失去双臂的贾文其和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开始去种树。两位残疾人,15年间,在砂石密布的河滩上,种活了上万棵树,把50亩荒滩变成了绿洲。他们常说:“我们兄弟俩,你鼓励我,我鼓励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一块干活,不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呢。”
⑶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名人植树绿化的故事 请简要写一写。
1,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2,隋炀帝与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3,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
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3)有哪些植树人的故事简短一些扩展阅读: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