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词语有多少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词语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3-06-09 16:13:16

‘壹’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势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精卫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门可罗雀 寸草春辉 天衣无缝 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 出尔反尔 乐极生悲 乐不思蜀 礼贤下士 对牛弹琴 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囫囵吞枣 投笔从戎 敝帚自珍 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 画龙点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气 夸父逐日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2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朝: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贰’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故事 一般由几大要素组成:时间、 地点、人物和情节演绎。任何一部历史都不可能缺失这些东西,历史本身就是一连串的事件组成,每个事件决不能离这些要素而去.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 历史故事 的 成语 ,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二卵弃干城】故事的主人公:

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开始卫侯并不重用他,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人家两个鸡蛋。

【二卵弃干城】是什么意思?

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

【二卵弃干城】出自哪里?

《孔丛子·居卫》载:子思向卫君荐苟变为将,卫君亦知变为将材,但因他在一次征赋时食人二鸡子,故不予任用。

【二卵弃干城】词语辨析:

【二卵弃干城读音】: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

【二卵弃干城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

【二卵弃干城】如何 造句 :

1、“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2、绝大多数人才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求全责备,就会“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最终一无所得。

【二卵弃干城】 典故 :

战国时期,子思向卫君举荐苟变为将。卫君也晓得苟变是个将才,但因为他在一次征赋时曾经吃过百姓的两个鸡蛋,所以没有任用他。子思说用人应该“用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能因为吃过别人的两个鸡蛋而放弃大将之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釜中游鱼】故事的主人公:

张婴,东汉广陵郡(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今扬州)人。生卒年不详。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

【釜中游鱼】是什么意思?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釜中游鱼】出自哪里?

《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釜中游鱼】词语辨析:

【釜中游鱼读音】:fǔ zhōng yóu yú

【釜中游鱼的 近义词 】:釜中之鱼

【釜中游鱼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

【釜中游鱼】如何造句:

1、匪徒已被重重围困,有如釜中游鱼。

2、道尽途穷,不过一釜中游鱼,你能逃得到哪里去呢?

3、七大高手已去其五,剩下的领头人孙福海和另外一个手下也不过是釜中游鱼,小命不长!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孙福海,乃是阎罗殿前偏殿的殿主。

【釜中游鱼】典故:

张纲是东汉人,为人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贪赃枉法、残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他的亲信遍布朝廷,没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张纲和另外7人为监察史,别人都出外去巡查。张纲说:“豺狼当道,为什么要去查问狐狸呢?”他直言上书皇上,揭露梁冀的十五条罪状。满朝百宫为之震惊,但梁冀的势力太大,皇帝也奈何不得。从此,梁冀对张纲恨之入骨。

不久,广陵张婴率众造反,杀了刺史,活跃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朝廷也没办法。梁冀借刀杀人,派张纲去广陵当太守。张纲也不害怕,只带着十几名随从就上任了。上任后,张纲亲自去劝说张婴,向他表示了皇恩浩荡,也表示要惩办贪官污吏。张婴被张纲的诚意说服了,哭泣着说:“我们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才相聚起事的,就好像在锅里游的鱼儿,很快就会死亡,我们愿意归顺朝廷。”朝廷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从此广陵太平无事。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故事的主人公:

吕僧珍、宋季雅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是什么意思?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出自哪里?

《南史·吕僧珍传》载: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词语辨析: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读音】:bǎi wàn mǎi zhái , qiān wàn mǎi lín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近义词】:千金买邻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同韵词】:仗势欺人、驷之过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用法】:作分句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典故:

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吕僧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任南兖州刺史的官职,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僧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僧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吕僧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僧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吕僧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僧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南兖州后,特地把吕僧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一天,吕僧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僧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僧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朗朗干坤】是什么意思?

朗朗:明朗、清亮;干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 清明 ,天下太平。

【朗朗干坤】出自哪里?

元·李文慰《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干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朗朗干坤】词语辨析:

【朗朗干坤读音】:lǎng lǎng qián kūn

【朗朗干坤的近义词】:清平世界

【朗朗干坤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朗朗干坤】如何造句:

1、一支粉笔,铸就千百辉煌人生;两袖清风,扫得一方朗朗干坤。

2、朗朗干坤,光天化日,摧毁生态园又悍然抢劫分赃,无法无天。

3、你难道不知男女授受不亲,刚刚光天化日朗朗干坤之下,众人亲眼所见,你对我姐姐又。

4、如今是什么世道?光天化日,朗朗干坤,丧家之狗都敢乱咬人了,还要咬断人家脖子。

5、朗朗干坤,难道就没有一个血性男儿,恶霸逞凶,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出 手相 救?

6、身为华夏儿女,恨不能荡除蛮夷!还天下一个朗朗干坤!

7、光天化日之下,朗朗干坤,你想干什么?登徒浪子,无名鼠辈!

8、经过不断的修炼体悟寻觅,历经身体灵魂情感的折磨,终于将原本妖魔当道的世界激浊扬清,再创一个云淡风轻之朗朗干坤。

9、非要有贤侄这样有大气魄的俊才,方可荡涤顽疾;还我北冥一个朗朗干坤。

10、今夜,将只有你陪着我,就让我们一起,一起杀出个日月无光天翻地覆,一起杀出个快意恩仇血染大地,一起杀出个白日青天朗朗干坤。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举足轻重】故事的主人公:

窦融(前16年—62年)新莽末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

【举足轻重】是什么意思?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举足轻重】出自哪里?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足轻重】词语辨析:

【举足轻重读音】:jǔ zú qīng zhòng

【举足轻重的近义词】:至关重要

【举足轻重的 反义词 】:无关紧要、无关大局、无足轻重

【举足轻重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举足轻重】如何造句:

1、他意识到自己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下决心要与国家共存亡。

2、这个工作举足轻重,我怕是不胜其任的。

3、因为他是银行界的巨头,他投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争取他。

4、他的一言一行对全局举足轻重。

5、他本来很一般;但由于双方都争取他;他便成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6、资讯工业在国内工业发展中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脚色。

7、他是政坛的大老,一言九鼎,举足轻重。

8、别妄自菲薄,就是一颗小螺丝也对整部机器的运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9、他是公司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凡是重要的事情都由他决定。

10、如今,人们的衣着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举足轻重】典故:

东汉时期,有个将军叫窦融。新莽末年,为将军,后来投降刘玄,担任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亡以后,他联合酒泉、,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号称河西五郡大将军,势力很大。

汉光武帝刘秀取得政权后,中原的局势越来越稳定,窦融便想归归附刘秀。于是他派长史刘钧携带珍宝拜见刘秀。刘秀,很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封窦融为凉州牧,赏赐贡黄金二百斤,还给窦融写了一封信,分析了当时政治、军事形势,肯定窦,融治理河西五郡的政绩。

信中说,除朝廷和窦融之外,还有益州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器,他们都野心勃勃,想称王称霸。在此形势下,窦融的地位举足轻重,对统一全国起着关键作用。

窦融接到光武帝的信后,表示一心一意归顺朝廷,后来,他率兵协助朝廷,平定了隗器的叛乱,又灭掉了公孙述。因此,刘秀封他为安丰侯,让他担任大司空。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相关 文章 :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故事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来自历史的成语精选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叁’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

历史 故事 的定义故事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但历史是纵向的,厚重的,真实的,交叉的。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 成语 ,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啧有烦言】是什么意思?

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抱怨责备。

【啧有烦言】出自哪里?

《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啧有烦言】词语辨析:

【啧有烦言读音】:zé yǒu fán yán。

【啧有烦言的 近义词 】:怨天尤人、怨声载道。

【啧有烦言的 反义词 】:交口称誉、口碑载道。

【啧有烦言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

【啧有烦言】如何 造句 :

1、人们对政府官员啧有烦言,认为他们在净化空气方面无所作为。

2、对这件事的处理,大家啧有烦言,但他并不在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一箪一瓢】故事的主人公: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一箪一瓢】是什么意思?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一箪一瓢】出自哪里?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箪一瓢】词语辨析:

【一箪一瓢读音】:yī dān yī piáo。

【一箪一瓢的近义词】:箪瓢陋巷。

【一箪一瓢用法】:作定语、状语。

【一箪一瓢】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特别喜欢他的学生鲁国的颜回,他出身贫寒的家庭,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俭朴生活,但他十分谦虚,知过必改,从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待人十分热情。孔子自豪地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可惜他只活了32年。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竹头木屑】故事的主人公: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竹头木屑】是什么意思?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竹头木屑】出 处

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竹头木屑】词语辨析:

【竹头木屑读音】: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的近义词】:武昌剩竹。

【竹头木屑的反义词】:鸡毛蒜皮。

【竹头木屑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竹头木屑】典 故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着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 收藏 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后来,一次新春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晋大将桓温要去讨伐蜀地,事先需要赶造不少船只,船板锯好了,但缺少竹钉,没法把船身装起来,陶侃便叫人把藏着的竹头取出来送给桓温,削成竹钉,船便装起来了。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你自己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把那个人抓起来教训了一通。

公元315年,陶侃率兵击败杜弢的反晋武装,又攻克长沙,声威很大,权臣王敦因猜忌他,解除了他的兵权,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因为公务少,陶侃一下子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地搬进搬出,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有人不解,甚至笑他,他却正色道,“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生活悠闲不但会变懒,还会败坏身体,以后如何担当重任?”人们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安身之地】故事的主人公:

刘备(161年-223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安身之地】是什么意思?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安身之地】出自哪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安身之地】词语辨析:

【安身之地读音】:ān shēn zhī dì。

【安身之地的近义词】:安身之处、立足之地。

【安身之地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安身之地】如何造句:

1、在车与房之间,首选安身之地的仍是大多数。

2、可怜的燕子只有在悲鸣中到处寻觅安身之地。

3、那些火车沉睡在黑黝黝的轨道上,大家也静静地单独脱离,似乎遭到惊吓似的,走向一排一排的长途车,企图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安身之地】典故: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刘表派刘备驻守新野。在新野,刘备诸葛亮巧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将夏侯惇。刘备担心曹操会来报复,诸葛亮说:“新野是个小县,不能久居,最近听说刘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机会,夺取荆州作为安身之地,也许可以抵抗曹操。”刘备说:“你说得很好,但是我受刘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诸葛亮说:“你今天不取,过后一定会后悔的!”刘备说:“我宁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负义的事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桃红柳绿】是什么意思?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桃红柳绿】出自哪里?

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桃红柳绿】词语辨析:

【桃红柳绿读音】:táo hóng liǔ lǜ。

【桃红柳绿的近义词】:鸟语花香、莺啼燕语、柳绿桃红、景色宜人。

【桃红柳绿的反义词】:黯淡无光。

【桃红柳绿用法】:作定语、宾语。

【桃红柳绿】如何造句:

1、阳春三月,郊外桃红柳绿的景象令无数城市人流连忘返。

2、江南的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3、街心公园桃红柳绿,景色宜人。

4、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相关 文章 :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源于历史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肆’ 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词语有指鹿为马,投笔从戎,老当益壮,嗟来之食。

1、指鹿为马。

历史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2、投笔从戎。

历史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3、老当益壮。

西汉末年扶风郡马援知书达理,武功高强,他哥哥死后,他侍奉嫂子与养育哥哥的儿女。他私自放走可怜的囚犯而只好逃到北方牧羊为生,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农之后,经常施舍附近的穷人,他的名言是“大丈夫要老当益壮。”

4、嗟来之食。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成语 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 历史 故事 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 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 句子 。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里?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词语辨析:

【不欺暗室读音】:bù qī àn shì

【不欺暗室的 近义词 】:暗室不欺

【不欺暗室的 反义词 】: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不欺暗室】如何 造句 :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做不欺暗室的人。

2、有道是君子不欺暗室,而窈窕淑女,亦当自守矜严,如此看来,你这姓李的小子不是君子,你这小丫头更不算淑女。

3、洪金两人赶上了神农帮的队伍,纵然不舍,洪金还是快速地跃下马来,他是个正人君子,不欺暗室。

4、贯良这一丝冲动来得甚是突然,让他心中不由自责起来,要知贯良自小就学过,君子不欺暗室,更何况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嫂嫂。

5、我二哥他是一个满腹经纶不欺暗室的人,跟他比起来我真是腹笥甚俭。

6、君子不欺暗室,若这时候在月儿身上上下其手,林风会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

7、蓝大龙头请自重,我王朝行得端,坐得正,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蒲国人,生活的时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卫灵公时着名的贤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优秀的人。“卫地多君子”,历来人们都将蘧伯玉作为卫国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贤德,人们十分敬重他。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现在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听后马上给灵公上酒道贺。灵公说:“你为什么要向我道贺呢?”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一个人是这样的贤德之人,现在知道在卫国还有一个和他一样贤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贤臣了。国家多贤臣,是国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贺呢?”灵公说:“说得好!”然后就把真相告诉了夫人。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兵强马壮、人民富裕,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试探。那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玉在卫国当政,我们如果贸然攻打卫国肯定会吃败仗的。”赵简子马上就取消了攻卫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经常对自己进行 反思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贤人总是对自己的道德与行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直认真的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无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

孟舒,高祖拜为云中守。因匈奴犯边,士卒战死数百,坐罪免官。文帝立,官。

田叔,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无出其右】是什么意思?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出自哪里?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词语辨析:

【无出其右读音】:wú chū qí yòu

【无出其右的近义词】:天下第一

【无出其右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谓语

【无出其右】如何造句:

1、看此片会发觉周星驰在香港喜剧界的影响力真的无出其右。

2、他的棋艺高超,这一带无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说他的小说好,是无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国以来,张大千执画坛牛耳,成就之大,无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确,全校师生无出其右。

6、两年前就已经达到筑基境六层,不仅天资卓越,也十分勤奋,风头一时无出其右。

7、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8、黄言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完美的组织,势力之大,确实无出其右。

9、纪春身上立时寒热两极,骤寒骤热之间煎熬万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出其右。

10、杨锦英自诩天赋才情,整个清风城无出其右,年轻一辈领军人物,别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无出其右】典故: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押解到都城长安。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王去长安。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 教育 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做了诸侯的相国,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夏雨雨人】故事的主人公: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着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夏雨雨人】是什么意思?

雨:前一个“雨”,名词, 雨水 ;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夏雨雨人】词语辨析:

【夏雨雨人读音】:xià yǔ yǔ rén

【夏雨雨人的近义词】: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夏雨雨人】文言文

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魏时,门下使者如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约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夏雨雨人】典故

西汉的刘向写了部书《说苑》,讲了如何做人、为政等。其中《贵德》篇中他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德的重要。子路手拿宝剑保护着孔子。孔子问他:“子路,为什么要这样呢?”子路说:“对待善良的人,我自然会善待;对待凶恶之徒,我当然要自卫。”孔子说:“君子依靠的是忠厚,护卫他的是仁德。不用走出街口,千里之外的人就知道他。遇到凶恶的人用忠厚化解他、用仁德包围他,何必要用剑呢?”子路就把剑收了起来。

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后来人被放出来了。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管仲上了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会衰败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望尘而拜】故事的主人公: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晋着名文学家。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而拜】出自哪里?

《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词语辨析:

【望尘而拜读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望尘而拜的近义词】:望尘拜伏

【望尘而拜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望尘而拜】如何造句:

1、此人权倾朝野,每逢出门,当地官绅士民多望尘而拜,争相趋奉。

2、仰仗他的鼻息,望尘而拜的人物,无法计算。

3、尽管山乡野夫们并认不得其中的意思,但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足以让沿路所有的官员鸿儒们望尘而拜。

4、客厅的沙发上做着以为身材臃肿的老伯,他面色苍白,但平静的气场让人有种望尘而拜的畏惧。

5、杨风啧了啧感叹一下这位老者的手段,这样的身手实在是令他羡慕不已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典故:

潘岳,字仁,西晋着名的文学家。他擅长文赋,辞藻华美,与文豪陆机齐名,世称“潘陆”。

潘岳虽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态贱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与着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结奉承权臣贾谧。贾谧是当时的国丈贾充之孙,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当时的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个昏君和隋炀帝、纣王这些人还不一样,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国家发生大灾荒,到处都是缺衣少粮的灾民,大臣禀告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竟然问:“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所以当时晋朝的政权实际上把持在后族贾氏手中,贾谧就凭仗祖父与姑母的势力,轻而易举地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成为无数小人争相阿谀的对象。

潘岳与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样,想尽办法讨取贾谧的欢心。他们为表现其甘愿为奴的忠心,每次见到贾谧的车驾时,便对着车轮卷起的尘土叩拜行礼。潘岳的母亲对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规劝他说:“你已经做到黄门侍郎了,俸禄丰厚,应该知足了。可你为什么还是没完没了地阿谀奉承呢?难道就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吗?一旦贾氏失势,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潘岳将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照旧我行我素。

天有不测风云,晋朝的王族不甘心贾家一门把持朝政,就想办法打击后族的势力,培植司马氏的力量,这样朝廷内部出现了权力之争,而却迅速演变成了诸侯王之间的混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动乱中,贾氏被赵王司马伦消灭,潘岳被指为贾氏党羽而处以极刑。这时潘岳想起母亲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网开三面】故事的主人公: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网开三面】是什么意思?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网开三面】出自哪里?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网开三面】词语辨析:

【网开三面读音】:wǎng kāi sān miàn

【网开三面的近义词】: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的反义词】:严刑峻法、严惩不贷

【网开三面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网开三面】如何造句:

1、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2、国王对他的错误网开三面,决定从宽发落。

3、这哪里是我的万剑诀?剑奴已经网开三面,给足这小子机会了,若他真有资格当我弟子,必能凭着直觉找出破绽?假如做不到,那就是他天资有限!

4、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网开三面】典故:

商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商族先祖契的第十四代子孙。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即位后,任命契为司徒,令他施行五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来教导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更封契于商,赐姓子,这就是商部落的始祖。从大禹到桀,夏朝一共持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夏桀是一个极端残暴、放荡的人。他的暴政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极度不满。而商部落的领袖汤是一个贤明的首领,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很受拥戴。

一天,汤外出处理政务,在路上看见一人个人正在捕鸟。那人支开一张像笼子般的大网,将四面都拦住,准备捕获来自各方向的禽鸟。此时,那猎人正向天祷告,期盼能捕获更多的猎物,嘴里还喃喃地说:“凡是天空落下的,从地面洞穴里钻出来的,自四面八方跑过来的,无论是飞得高的还是低的,向东走的还是向西行的,都统统进到我的网里来。”他祷告的声音刚落,汤就走过去对那个人说:“哎呀,你这种 方法 太残忍了!这不是把所有的禽兽都打光了吗?不能干出这种赶尽杀绝的事情来啊!”说着,汤亲手收拢起三面网,只给猎人留下一张网。然后,像做祈祷那样,他轻轻的低声说道:“哦,飞禽哟,走兽哟,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向右的就向右;愿高飞的尽情飞,乐钻洞的块入穴;随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没有办法,无可遁逃,就进入这张网吧!这也是自投罗网,无可奈何!”

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情,都非常感动,无不由衷地赞颂汤的盛德,高兴地说:“汤王真是仁德到了极点了,对禽兽都爱护有加,何况是对人呢?真是圣君啊!”于是纷纷来归顺商汤,前后总共有四十六国之多。汤王统治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力也越来越强盛。而夏桀这个贪酒好色的君主,却拿人命当儿戏,又时常掠夺劳力,导致农民不能按时耕种庄稼,最后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恨桀恨到了极点,都希望他早早灭亡。于是汤顺天命,应人心,讨伐夏桀,诸侯归服。汤取代夏桀,平定海内,建立了商朝。商汤还任用伊尹为宰相,辅助国政,使国内政治 清明 ,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治。

【网开三面文言文】: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网开三面白话文】:

商汤在郊外看见个猎人四面设网,并祷告说:“从天上坠落的,从地上生出的,从四方来的,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网上。”汤说;“真这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从前蜘蛛织网,现在的人也学着织。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去,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去,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了啊。”于是四十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网未必能捕到鸟;商汤去掉了三面网,只放置一面,却网罗到了四十个国家的人心,不单单是网鸟这么简单的。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相关 文章 :

★ 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

★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至少5个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阅读全文

与来源于历史故事的词语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奇怪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155
怎么样才能不沉溺爱情 浏览:558
温蒂女巫是什么故事 浏览:74
如何学习事业一路畅通 浏览:891
为什么婚姻内可以杀人不判死刑 浏览:512
河南省有多少家事业单位 浏览:901
讲故讲故事怎么写 浏览:774
事业单位职工病退需要哪些材料 浏览:116
卡扎菲死后他的美女保镖怎么死的 浏览:385
胖子健康状况如何 浏览:391
工程机械经济业务如何进行 浏览:578
婚姻涉外是什么意思 浏览:619
经济舱多少元 浏览:507
你要让我幸福在哪里拍摄的 浏览:276
中国智慧健康宜居工程的前景如何 浏览:683
美女和韩国帅哥激吻吻戏叫什么剧 浏览:510
为什么说经管院都是美女 浏览:135
东营哪个学校美女多 浏览:283
两个美女相遇哪个是心机女 浏览:363
掺了水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