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写作经验谈:故事与冲突
故事与冲突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弄明白:
冲突分大冲突,小冲突,故事冲突是大冲突,情节冲突是小冲突,一个故事,大冲突会有好几个,但最重点的大冲突只有一个,一个情节,小冲突会有几十个,但最关键的小冲突也就是那么几个,几个大冲突同几十个小冲突用合理的、艺术的形式柔和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完美的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事冲突理论。
最好的故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鲁迅的喜剧小说《阿Q正传》、悲剧小说《祝福》,哈代的爱情小说《远离尘嚣》,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莫泊桑的《一生》等都是根据这个故事冲突理论去构建的。人们喜欢看发展过程——人物情感发展的过程和事态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类天生是好奇的、爱凑热闹、好看稀罕,喜欢探秘、追根问底,——对别人有兴趣,关心别人胜于自己。
知道了故事与冲突的关系,再去理解如何创设故事冲突就容易了。
在创设故事冲突之前,我们首先再来了解一下故事的生成规律。
古希腊戏剧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那本着名的《诗学》文艺理论书中讲道,故事(即事件),必须遵循一个生成规律,也就是四个步骤,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每个故事都是由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缺一不可。每个故事又是由很多情节组成的。每个情节也是由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组成的。故事中的冲突就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中的冲突就是情节的高潮部分。故事中的冲突是大冲突,情节中的冲突是小冲突。
故事有了冲突,就有了矛盾(故事中人和事的矛盾),进而就有了戏剧性。故事的戏剧性正是故事生成的根本。没有戏剧性的故事,那就不叫故事了。
那么,怎样在故事中创设(建立)冲突呢?这个问题对于要创作一个好故事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冲突,不能一蹴而就。冲突,也是一步一步产生的,所以,冲突也有开始,冲突也有发展,冲突也有高潮,冲突也有结束。我们根据冲突的这个生成规律,就能很好的创作和设计出好的冲突来。
比如,有一个复仇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是复仇人把仇家杀死了,一下子达到故事冲突的最高点,也就是高潮,然后,故事结束了。这样的故事,一点儿看头都没有。我们必须要让冲突有“前戏”,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让冲突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束,这样,才是最好的创作和设计冲突的步骤和方法。只有这样,读者或观众才能在一步步中,慢慢的,融进故事和情节中,对故事中的每个人物有了认知和感情,对事件有了吸引度和关注度,这样,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读者或观众最最关心的了,故事中事件的结局就成了读者或观众一定要弄明白的事了。冲突产生的前两个步骤(前戏)——“开始”和“发展”,起到了蓄势待发的作用。冲突的“高潮”就“突然爆炸”——一般冲突的高潮部分都是很短的,这个很短的冲突高潮部分就是故事审美戏剧性的精华点。冲突的“结束”一定要有,它起到了让读者或观众“回味无穷”的作用,在他们回味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故事带给他们的阅读或欣赏快感。这样,故事的冲突就是成功的,我们的故事也就是优秀的了。
那么,怎么去构思冲突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呢?这又是一个复杂难解的问题。但只要用心,就不难。
冲突,说白了,就是戏剧性,用更通俗的字眼来说就是“看点”,如,一本小说的“可读性”,一部电影的“可看性”。一个故事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没有戏剧性,就不是好故事了。戏剧性包括,喜剧和悲剧。我们找到故事中,喜剧和悲剧产生的高潮点,那我们就找到了冲突。故事中喜剧产生的高潮点,比如,“中了彩票”、“老来得子”、“生了大官”、“发了大财”、“干了坏事没被逮到”、“坏人倒霉”、“幸灾乐祸”,这些就是故事冲突(喜剧)的高潮点。故事中悲剧产生的高潮点,比如,“失去了最爱的人”、“复仇成功”、“奋斗失败”、“家族败落”、“孤独一生”、“谋杀亲夫”、“兄弟自相残杀”,这些就是故事冲突(悲剧)的高潮点。
认识了冲突的高潮点,我们可以运用冲突产生的四个步骤,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就能一下子创设出一个完整、好的冲突来了。
冲突的产生,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两个矛盾体,或多个矛盾体,这矛盾体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人与人的接触,性格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立场不同(如好人与坏人的立场就不同),目的不同(如婚嫁,男方希望少出彩礼,女方则想多要彩礼),素质修养不同,这些都会产生冲突。事与事的冲突,大都是因为利益引起的,一方损害了一方的利益,导致冲突产生。如一国与邻国的边界纷争,就是事与事的冲突。一人半夜睡觉打呼噜,吵的别人睡不着,这样就会产生冲突。物与物的冲突,他家的粮食大丰收,另一家的粮食大减产,她家的儿女漂亮聪明,另一家的儿女丑陋愚笨,这样都会因为嫉妒而产生仇恨,进而发生冲突。
此外,矛盾的产生并不是单一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的冲突,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人、事、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结果。这样的矛盾更加复杂,一时半会是很难理解的,需要大家在现实中多多找出一些例子,慢慢去分析,慢慢去研究,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以上写的都是故事冲突理论方面的内容,对接触文学少的人,可能是比较难理解的。这些内容全部是我是呕心沥血之作,是这些年,我在文学领域的经验心得,希望这些内容对那些故事创作者和小说创作者有所
Ⅱ 网络小说如何构建矛盾冲突【网文写作技巧】
一、冲突的概述
冲突这个东西,无疑是小说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许许多多的写作指南书,特别是偏向剧本的指导书,都会特别提到“冲突”这个概念。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中》说:“为明了起见,我们把展示冲突的场面称为大场面,其他用途的场面称为小场面。”
《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里面的五大要素,分别是冲突、行动、凯搭结局、情感和展示。
《情节!情节!》的副标题,就是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
《你的剧本逊毙了》里面说,你的剧本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你没对每个场景大喊:“我怎么才能增强冲突?!”
《故事》里面,把冲突作为故事事件的必要因素之一。
许许多多的写作指南书,都非常看重冲突。然而到底什么是冲突呢……很多初学者,听说要在故事里安排冲突,就写下了以下的情节。
脾气暴躁的老妈回到家之后,把我臭骂了一顿
我因为业绩好,同事都在身后各种议论我,说我的坏话。
我好端端的走在一条街道上,忽然一盆水倒下来把我淋得透湿。
我这个月的月考,想要考第一。
然而猜猜看?也许有过写作训练的孩子们会发现,这些都不能算是冲突。
在理解冲突之前,首先要说的一件事就是:麻烦不等于冲突。再说一次:麻烦并不等于冲突。
二、冲突的基本概念
《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里面,有一个公式,能够让大家快速的理解冲突。这个公式说,冲突=渴望+障碍。
意思就是,想要塑造一个冲突,主要人物首先需要有一个渴望。比如说渴望升职,渴望和某个女孩交往,渴望成为亿万富翁。然后,现实需要给他足够的障碍,来阻止他完成这个渴望。比如说,他渴望升职,但是老板是他从小到大的死对头。他渴望和校花交往,但是校花只喜欢高富帅,而他长得丑又没有钱。他渴望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只是乡下的农民的儿子……
渴望和障碍,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基本冲突。而渴望和障碍越强烈,这个盯激拿冲突也就越强烈。
其实比起“冲突”这个词,我比较喜欢叫它“拉扯”。因为感觉更好理解一点,这就是渴望和障碍,两股相反的力量在拉扯着。然后故事就在这一个个拉扯之中,被扯到了最后的结局……嘛,不过叫什么都一样,冲突这个概念可能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我姑且也继续这么叫着。
除了这个公式之外,还有另一个理解冲突的方向铅圆。那就是,冲突的结果。冲突会导向人物行动。因为如果渴望和障碍够强烈,人物不可能不做点什么。
比如渴望跟校花交往的那个丑男孩,在自己外貌和贫穷面前,可能会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形象和财富状况等等。
如果他觉得障碍太大了,应该换个人去追求,什么都不做就走了。意味着他的渴望还不够强烈。
如果他什么都不做,校花依然跟他在一起了。如果故事是这样发展,不需要他改变点什么的话,这说明障碍不够强烈。
因而都不能形成冲突。
所以说,如果单看结果的话。不导向行动,不推动故事发展的,都不能算是冲突。(注意,这个地方的行动,不仅仅只外在的行动,内心的下决定,也算是行动的一种)
好啦,这就是冲突的基本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还是比较简洁明了的,所以大家都应该能听懂。总结一下,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冲突。一个是冲突的基本组成,由渴望和障碍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冲突的结果,冲突会导向人物行动。
现在是练习题,测试一下大家是不是听懂了,往上看看之前我举的例子,为什么这些不能算是冲突?
提示:从组成部分来看,他们是不是缺少了渴望或者障碍?
从结果来看,他们一定能导向行动吗?
还有一点,要记住。上节课讲了。事件是……故事事件是什么?
嗯,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景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回去检查一下你写的故事,里面有多少个算是故事事件的时候,要着重检查一下,故事里有没有足够的冲突。如果没有,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怎么加入冲突了。一般来说,冲突到位了,事件也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三、冲突的表现形式
唔……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讲了之后,能让大家比较容易认出冲突来。
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冲突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叫做追求。就像是游戏里面的障碍跑一样,人物有个特别想要的东西,不停的追逐着它。然而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让他没法那么容易的得到这个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金钱、地位、名誉、爱人、还是什么的……总之整体的故事看起来就像是个追求者的障碍跑。
另一种表现形式,叫做保护。一些危险拼命的追逐着主角,主角为了保全自己重要的东西,不停的逃避着。类似于生存游戏,或者塔防,不管主角想要保护的是自己的名声,家园,安全,友人的安全什么的。整体的故事看起来,就是各种危险接踵而至,而主角努力要保护重要的东西,逃避危险的侵害。
这两种表现形式,其实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渴望的是具体的东西,还是渴望保护家人。都是渴望。无论障碍是追求路上的障碍,还是出现的危险,其实都是障碍。所以最后组成的东西,都叫做冲突。
而冲突的结果无非是:某人或某物胜利、失败、输一着、被迫做出决定、对自己或以前没认识到的复杂因素有所认识、或者干脆退却。
然后冲突告一段落,故事稍微平缓,准备迎接下一个冲突。
四、冲突的目的
噫……我想想看还能不能讲完。之后还有个冲突的塑造……可能会迫不得已又要分两节课了……不!一定要在这节课把冲突讲完,下节课我还想讲主控思想呢……
嘛,冲突的目的,跟结果有关系。无非就是逼迫、强化人物行动,展示人物的特质。
这个概念,我会在人物的部分详细的讲一下,不过在这里先提一下。
首先,人物是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行动的。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我们很懒,怕麻烦,不想冒险。能不行动的时候,就不会行动。如果没有障碍,主人公不会做任何行动,所以需要冲突。需要有敌军来侵犯主角的家园,这样,我们的主人公才能拿起武器,悍然参战。
而他的行动,他的选择,才能展现出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面对敌军入侵这个障碍,和保全自己的渴望的时候。主人公是会投降,还是抵抗到底,是会请求支援,还是逃跑躲藏?
是这些选择,彰显了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而只有冲突逼迫了主人公行动,他才能做出选择。
这是第一,冲突逼迫了主人公的行动。
其次,冲突还会强化行动的力度。
我们写作的时候,为了展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不能直接说“他是个好人”,“他是个真诚的人”。这样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展示。
要怎么展示一个人的真诚呢?最简单的,是看他的行动。但这个行动,如果只是普通的行动,并看不出什么。但在冲突下的行动,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本质。
如果他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说了实话。我们并不能说他真诚。但如果,假想一下。他有生以来最恨的敌人,被冤枉了。而且他只要作伪证,就能拿到一大笔钱。这个时候,他还说了实话,帮敌人脱罪。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心服口服的认为他是个真诚的人。
综上所述,冲突是逼迫、强化人物行动,最终目的是展示人物的特质。
其实很多写作书里面,都提到了大家逃避冲突的倾向。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会尽量逃避冲突的。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需要拥抱冲突。这其中可能会有个……习惯性的问题。
而我的建议是。不要把冲突当成是一件麻烦事,而要把冲突当成展示人物的机会。就像是,没有这个土坑,怎么能表现你人物的弹跳力呢,没有这个压力,怎么能表现你人物的处乱不惊呢。
随手得来的成功,都不值得赞颂。不是吗。
同理,我看到有些作者说过,不舍得让书中的某个角色死……
不过作为我本人来说,虽然在现实中,我赞同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但是对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来说,某些人,他们只有在恰当的时刻,壮丽的死去。才能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我觉得这才是成全那些人物生命的方式。而且我觉得,愿意这么做的作者,才算是对人感兴趣的作者。
啊……扯远了,现在继续扯回来说冲突。
五、冲突的塑造
快速的说一下这个部分,基本上参考的是《情节!情节!》这本书里面的……嗯……大概是107页到120页之间。不想听我讲的孩子,可以自己去找书看啦。不过我还是姑且快速的帮忙梳理一下。因为我觉得讲得实在是很乱。(而且感觉有些归纳没有意义……有些跟后面的悬念讲的…是重复的)
好……我们来看看这本书里面讲了些什么呢。大标题写着:人物、群体、被迫在一起、冲突的目标、提高冲突的筹码、权力斗争、竞争、时间、家庭、恋爱、工作、态度、内心冲突、延长冲突。
首先是冲突的设置:
可以设置冲突的人物、群体、目标。
人物:如果你选择了正确的人物和情景,冲突会自然发生。你的任务就是塑造截然对立的人物,并把它们放在一起。比如把一个将军和一个逃兵放在一起,一个大屠杀幸存者和前纳粹分子放在一起,一个洁癖和邋遢鬼放在一起,还有,比如说……一个东大处男和AV女优……?
群体:人物群体,特别是为了共同原因和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的群体,与生俱来会产生冲突。比如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蓝营和绿营,满遗和明粉……嗯,之类的。特别是对群体忠诚度越高,越有可能因为群体产生冲突。
目标:这个很容易想到。大魔王想要毁灭世界,而英雄想要拯救世界。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冲突。与此相比的,大公司想要盈利而破坏环境,环保组织想要保护环境。设置冲突的目标,很容易就能引发冲突。
再来,是冲突的环境。
冲突的人物被迫在一起,比如必须合租,被关在了一个密闭空间里,或者必须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这就是冲突的环境。
比赛(竞争)环境、有权力斗争的环境。都是很容易引发冲突的。
再提一句,其实比起这些,极端的环境,比如所有人只能活一个这种,也是非常容易引发冲突的。
冲突的场合:
家庭、工作、恋爱、时间、内心冲突……我个人觉得这根本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我觉得归纳并没有什么意义。基本上所有场合,都可以产生冲突。其中提到特殊的一种,内心冲突。跟其他的冲突相比,这种冲突更难处理。而且就算塑造得很成功,在小说往其他形式改编的时候,往往会丢失这一冲突。所以需要谨慎使用。
加强冲突的效果:
提高冲突的筹码,和延长冲突。
提高冲突的筹码,和前面讲的增强事件的价值反差是一样的,也就不打算讲了。
而延长冲突,就是好好的表现这个冲突,不要让冲突出现,草草收尾。尽量更好的、描写、渲染表现冲突,挖掘冲突内在意义,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嗯……这句话很虚对不对。我也觉得很虚。但是怎么做并不是这节课要讲的,而且……啊啊啊我已经超时了……我想想,大概会在展示讲?谁知道呢。
六、练习
最后,好好的练习是最重要的。
我们已经讲了冲突,和完整的事件了。现在,找一本小说,最好是你自己写的。如果还没有写,就找一本喜欢的。把每个事件标出来,分析它有着怎么样的价值反差,人物面临什么渴望、什么障碍、又做了些什么行动。它是故事事件么,有什么办法加强这个事件么。
如果能分析个……十万字左右?嘛,这个字数我是乱说的因为我自己没数过。大概就能熟练的辨认出事件和冲突了。
然后,自己写出故事事件。如果有写小说的话,把之前分析出不是故事事件的事件,尝试改成故事事件。如果还没有写,那就开始拟定一个大纲。把事件和冲突布置好。再改到自己觉得大纲够吸引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下笔写了。
Ⅲ 讲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怎么设置
进入------情节 ----人物 ------矛盾冲突(形成高潮)-------结局。
Ⅳ 如何设置故事情节里的冲突
一个好的剧本故事,精彩与否往往取决与其中设置的冲突。如果一个剧本故事没有冲突,那么就会是平淡无奇,没有了波澜不惊。这样的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是精彩,更像是小学生的作文一样记流水账。冲突是一个剧本故事的核心,也就是说冲突能体现故事的主旨。剧作者们设置剧本故事中的情节,使得剧本的故事更加有推动力、发展力。
说到冲突,那么什么是冲突呢?当两个因素在心理上或者是物质上的(个人、情况、力量、需求、目的或者驱动力)发生对立的时候,冲突就会随之产生。之后伴随着冲突出现对峙的阶段,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冲突一定是表现为两方的对立。
事实上,故事情节中冲突在西方的戏剧中正处于十字路口的状况,受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影响。一方面,艺术类型的影片通常被看作是大众电影的对立面,因为大众观看影片通常把冲突作为故事的核心,而艺术类型的影片不是以一个故事性的情节为核心,而是以一个艺术元素为核心的。另一方面,大众类型的电影在戏剧元素上过分地依赖于冲突的设置,这不单单是考虑了功能方面,也考虑了操作方面。
如果我们把冲突看作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反应,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这样的一种关系产生有趣的吸引人的情况。当艺术类型的电影逐渐地摈弃冲突而单纯地表现一种元素的时候,一场关于冲突的革命就随之产生了。
冲突就本身针对的情况,从宏观上分为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
外部冲突
就像其名字一样,是由外部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角色的职业,或者是另一个角色的作用来决定冲突的性质和原因。比如在1960年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罗夫则必须说服艾拉.加斯在田纳西河泛滥之前放弃她的财产。在1975年影片《大白鲨》中,布罗迪警官必须去面对毁坏旅游胜地夏季海滩的鲨鱼。在1990年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克拉莉斯.斯塔林为了获得有关野牛比尔的情报必须要设法和汉尼拨.莱克特接近。
这些影片很好地说明了,外部冲突推进了情节,但外部冲突的使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合理吗?实际上,剧作者们运用外部冲突设置障碍,角色因超越障碍而推动了故事的情节。这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必须注意到对于冲突的过度使用会造成一种堆彻障碍仅为了制造悬念的印象。这样的冲突堆积只会用在动作片中,在那一类影片中所做的是不断地制造吸引观众的冲突。
内部冲突
针对相对于本身而言,以及与本身有关的决定的冲突。比如影片《大白鲨》中布罗迪警官自身担任的工作与天生怕水的恐惧感的冲突。影片《野河》中艾拉.加斯面对自身财产与在田纳西河泛滥前生命安全的冲突。
尽管如此,外部冲突依然在剧本中存在,对于其最佳的使用就能够通过外部冲突,实现环境与内部冲突的连接,而形成对于情节的更深层次的推动。这样说的原因在于,观众通常都倾向于认可人物心理的和内心的冲突,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冲突。
剧作者们按照创作剧本考虑的顺序进行排列,人物、目的、障碍、冲突和解决是戏剧的五大元素,也就是情节设计中考虑到的因素。同时,第一个元素会决定第二个元素,第二个元素会决定其后面的元素,以此进行类推。从功能的角度来说,角色是全剧的动力,剧中的人应当是既有决断力的,又有目的性的,这直接决定如何进行拍摄。事实上很难提出绝对地、有效地、公理般地,既能保持逻辑又实用的规则。因为剧本的创作是基于内外部的冲突之上,是严格地通过前因而得出结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这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剧作家本身的素质。然而,以下依然有一些在创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冲突并不是一个结果,或者是一个动力,它并在五个元素中处于第四的位置,说明冲突对于人物性格的决定不起任何的作用。
二、人物主要是由剧情障碍决定的,也就是当人物的发展遇到障碍或者出现对峙的局面时,人物的性格才能够充分地展现。另外,障碍的本性与目的的本性一样都是展现主角的维度。
从戏剧平衡的角度上来讲,所谓成功的剧情展开就是指在人物与冲突的目的之间不断地建立越来越深的联系。主角的形象就会通过他遇到的困难以及不断出现的冲突树立起来,从另一方面说障碍是必需的。如果说一个主角在情节发展中没有遇到任何需要克服的困难以及需要解决的冲突,或者是所遇到的困难并不足以对其自身形成挑战。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刻画方式是消减了观众对于主角的兴趣,因为没有悬念。
正如前面提到的,观众对于人物和影片的认可很大程度于内部冲突的设置。另一方面,当我们提到障碍的时候,冲突就会紧跟其后。不过,事实上在外部冲突的情况下,所设置的障碍可能是针对于外部的,它也可以针对于内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避免绝对的真实性,保持似真性并直接为主题服务。
在影片《野河》中,查克.格罗夫遇到了非常多的外部障碍:艾拉.加斯的孩子们,一个由于前人业绩差而恼人的工作,他与艾拉.加斯的孙女恋情,以及由于种族主义的气氛而被搅乱的生活环境,连绵不断的雨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元素。所有的这些障碍的设置来自于外部,而且是似真的,但这些障碍的设置增加了观众对人物的认可以及对于内心冲突的向往。
在影片《大白鲨》中,布罗迪警官遇到了一个对于常人来说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在他看来却极大的内部障碍,那就是他对水产生的恐惧感,而外部障碍就是必须要面对海水的本身。另一外部障碍就是大白鲨,这给观众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悬念与莫名的恐惧。
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观众不能判断出汉尼拨.莱克特和野牛比尔究竟谁才是影片的反面人物?在影片中两人的刻画使用的手法十分相似,但当真正的问题出现也就人物性格设置的障碍发挥作用的时候(野牛比尔的恐怖想法,克拉莉斯的孤独,她对于成功难以遏制的渴望)。人物的深化是可见的,尤其是当克拉莉斯与莱克特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对于人物身份的铺垫刻画在动作片中也经常运用。
我们已经能够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当中看出外部冲突在勾勒人物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外部冲突和障碍的设置也铺垫了能够被超越和解决的内部冲突。剧作家不要不耻于大众电影的冲突解决方式,因为观众对于戏剧的结尾都抱有一点的希望。从戏剧创作的规则来说,一个影片的结尾不论层次紧凑还是宽松,都要能够从精神上或者是从冲突的解决作为结尾的影片来说。事实上,全剧的结尾是影片对观众承诺的一部分,如果能够达到一个完满的结局,或者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对于影片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形象的完整是十分重要的。
剧作家们都认为,没有一个戏剧的冲突是没有前奏的。前奏是设置在冲突之前的,它不仅作为核心情节的开端,同时也作为一个冲突的引子来引起观众的兴趣。例如,在影片《第四个证人》,以深夜的街道为开端,一个光着脚的、身材矮小的女人拦住了一辆汽车。汽车猛然靠边停住,一个看起来并不友善的司机让女人上车,车中的收音机正播放着纳特.金.科尔的《我想听布鲁斯》。而这首歌的歌词就具有讽刺意味,象征女人两分钟之后的命运:女人被杀害,而司机则被人打昏。同时,一系列反常事件发生,反常人物出现,预示着冲突和毁坏的到来。
在极少部分的观众认为,冲突并不意味着暴力。总的来说,观众较为偏爱心理上的冲击而非暴力的行为。在1990年影片《小孤星》中,保罗.谢尔登一个成功的作家刚刚在他的小说的末尾结束了他所创造的女主角的生命。之后他便出了车祸,并被护士安妮.威尔科斯所救。影片的高潮无疑在于保罗.谢尔登烧毁了凝聚着他两年心血的书稿。
在1966年影片《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在玛莎的假象中,乔治杀掉了她的孩子,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难以承受的痛苦,他并没有实行实际意义上的暴力。因为孩子其实并不存在,而仅在玛莎的想象之中,但玛莎却把她的孩子当做真实的存在。
最优秀的冲突来自家庭的冲突,事实上来自家庭的冲突的戏剧以及其他叙述的一个重要的源泉,而且家庭冲突也是最能够令观众认同并产生共鸣的冲突。比如影片1979年的《克莱默夫妇》、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1993年的《爆竹》、1994年的《与死人的小小和解》和1994年的《罗西娜》,这些影片都是植根于家庭冲突的影片。戏剧的冲突不一定来自两个绝对对立的敌人,也可以来自朋友、丈夫和妻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等。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家庭冲突:
——汉姆雷特的叔叔杀死了汉姆雷特的父亲,并娶了汉姆雷特的母亲为妻。
——莎伦的爸爸想要找到让她女儿怀孕的那个男人。
——安提戈涅不顾叔叔的禁令,想要安葬她兄长的遗体。
——罗西娜必须面对其十年以后突然出现父亲的性侵犯,尽管她的母亲还在。
许多戏剧都能够在结束之后给人留下欢快的银幕印象,在这中作为戏剧灵魂的冲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的喜剧都是从新的角度认识和定义现实的生活,而所有的手法就是冲突的设置,通常是主角如何战胜失败。喜剧通过这种方法使人们脱离日常的生活冲突,来到一个看起来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世界。
经典的戏剧理论认为冲突能够塑造和改变人物。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物和人物性格的改变,是取决于人物情感或者感觉的改变,也不是由冲突引起的。反过来说,人物性格的改变对于情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之小。
在传统的叙述中冲突作为全剧的核心而存在的,因对于冲突的解决也理所应当认为将剧情带到了结尾,于是冲突与冲突的解决之间就形成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冲突的解决分析,人们会把解决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完满的解决
指的是能够使主题得到升华或者使主题精神得到净化,这种净化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或者说是激奋,能够通过影片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这种方式的结尾变得非常普遍,同时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升华情节并不是能够由剧作家控制的,并不是由他自己的喜好决定的,而是必须遵守从一个大众的信念或者说是大众口号。不过,是否决定使用完满的解决作为结尾依然取决于剧作家。这样的结尾通常出现在西方经典影片中,影片的结尾都非常令观众满意,大部分的大众电影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的创作。
在1942年的影片《卡萨布兰卡》中,里克最终还是解决了他与自己、与他的爱人以及维克多甚至德国之间的矛盾,影片的结尾也是伴随着所有问题的解决,尽管里克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从剧情发展的角度来说,依然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在1949年的影片《骑术学校》中,罗伯特发现他的妻子朵拉从来没有爱过他,这个发现伴随一个长时间的闪回而展开。那个时候朵拉出了一场车祸,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生死之间挣扎。核心冲突就在于罗伯特如何看待他自己的爱情,他的婚姻,他的希望,以及他所要面对痛苦的现实:他被欺骗了。于是罗伯特离开了家和自己躺在床上的妻子,这个决定把影片带到了结尾。
不完满的解决
在影片的结尾冲突的解决方式并不完满,这其中有许多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与大众的观念契合,另一方面出于剧作家的本意。
在影片的《未路狂花》中的冲突起源于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关系,并贯穿于整个影片。最后冲突以一种较为极端的方法结束,她们杀死了男人开始逃亡,遭到警察的追捕,在走投无路时自杀了。
没有完满的解决
一般来说,很难准确地区分一个完满的解决和一个并没有解决,但结尾很完满的情况。
在1995年的影片《群鸟》中,两个主角梅兰尼和布伦南之间的冲突,特别是梅兰尼和布伦南的母亲之间的冲突,在结尾被很完满地解决了。但是影片中的那些鸟儿,它们最后会去那里呢?它们最后怎么才会消失呢?这些问题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理解和想象的空间,鸟儿的消失也许如它们的突然出现一样,让我们无法解释。但这个冲突最后消失了,并没有被解决,只是消失了给我们留下我们的思考。
冲突对于一个剧本的重要性,是一个剧本故事的推动力。在冲突与障碍、似真性和人物的分析上,怎么样合理结合冲突。冲突如何设置前奏,以及暴力、喜剧、人物和冲突的解决。怎么样在剧本中解决冲突,包括冲突的完满的解决,以及不完满的解决和没有完满的解决。都是需要剧作者们向以往的大师们学习,并且勇于挑战自己传统的方式。
对于剧作者来讲,一个好的剧本需要不断理解生活,从朴实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Ⅳ 剧本如何制造戏剧性冲突
给你的角色设定明确的目标。冲突源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力量,不同的事物——或者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挣扎。但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角色想要什么,就很难从他们身上挤出任何冲突,更不用说一个有用的故事了。为你的角色设定一个故事目标——他们为之奋斗、寻找、想要、追求的东西,无论你如何定义,都是你故事的命脉。把这些目标设定好,把它们彼此对立起来,情节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再说一遍,我不是在谈论高尚的理论。这真的可以很简单的问,我的角色想要什么?一份新工作,拯救世界,消灭敌人?答案取决于你。放大,缩小。有些演员会使用一种方法,就是在每一句台词上有个目标。比如说他们会说,用这句台词,我想让另一个角色笑。下一行,我想让另一个角色哭,等等。虽然你可能会说,这种方法可以在演员的表演中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