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听音乐的故事有哪些

听音乐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07 17:09:42

❶ 音乐小故事

舒伯特(1707-1828)是音乐史上的大音乐家之一,奥地利人。他的一生贫穷潦倒,只活到三十一岁便夭折了。然而留给后人的音乐财富,其价值却难以估量,光是艺术歌曲就有600多首。逝世将近二百年了,今天世界的人们仍然在唱着他的《魔王》、《鳟鱼》、《菩提树》、《小夜曲》、《野玫瑰》、《摇篮曲》等歌曲。他的歌曲形象鲜明,优美抒情,情真意切,把歌曲的表现力发展到新的高度。在欧洲音乐史上,被尊为歌曲之王。
然而这位天才的音乐家却常常饿着肚子过日子。一天,他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天晚了,饥肠辘辘,荷包里却一分钱也没有,晚餐如何解决?他也想不出头绪来。他本能地走进一家饭店坐了下来,可是一个分文也拿不出来,怎能点菜吃饭?也许会碰上朋友熟人进来,顺便帮一点忙吧?但左顾右盼,始终没有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正在失望之际,餐台上一张报纸中的小诗跃入他的眼睑。作曲家的本能立即把他的思绪转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他浮想联翩,乐思绵绵,立即便把它谱成歌曲并写了出来。
他把这首歌拿给老板看。老板从他的衣着、脸色中悟出了舒伯特的意思,便用一份薯仔烧牛肉,换了他的这首歌。多年之后,这首歌的手稿被送到巴黎拍卖,竟以四万法郎起价!
这首歌就是登载在本站“外国着名歌曲”栏目中的《摇篮曲》。自从问世以来,世界上该有多少母亲坐在摇篮边哼着它?它舒缓、亲切、深情的旋律,轻轻地催着婴儿入睡,让孩子拥抱着母爱的温暖进入梦乡,做着天使般的梦。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婴儿在这种氛围中成长,必将长得更健康聪明可爱。所以这首歌所产生的价值,应该是无价的,何止四万法郎?

“这只鸽子大家都有份!”

《鸽子》,虽然诞生于十九世纪,至今仍然被当成民歌,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它是西班牙民间作曲家依拉蒂尔在古巴谱写的。由于写得很好,有几个国家的人都争着把它说成是自己本国的民歌,并以拥有它而感到光彩。
古巴有人说:这首歌诞生在我国,运用哈瓦那民间舞曲的节奏为基调写成,当然是我们的民歌了。你听,歌中的第一句明明唱着:“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
由于作者是西班牙人,依拉蒂尔的同胞们把它说成是自己国家的民歌,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是墨西哥许多人却不服气,他们说,这首歌写成后,是在我们的皇室为皇帝皇后祝寿时,由我国的歌唱家首演的,是我们使它流行起来的,难道没有我们的功劳?
阿根廷有人也不认输,其理由是这首歌的曲调许多地方用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与他们首都郊外的探戈音乐非常相象。既然歌曲的音乐素材来自阿根廷,阿根廷当然就是它的故乡了。
这几个国家的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其动机也值得肯定,因为大家不是争钱争地,而是争着以拥有美好的歌曲为光荣;有了这“争”,美丽的音乐作品就更容易传播开去。不过笔者认为还是以不再争下去为好(争多了会伤感情嘛!)。既然这首歌已在世界各国流行,大家都为传播它立下了功劳,倒不如说:“这只鸽子大家都有份!”

一舞剑器动四方

翻开《唐诗三百首》卷三开端,一首杜甫的七言古诗赫然入目,题目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写道: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熠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can 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注:can代替一个在本站电脑无法输入的字,是左旁为“马”右旁为“参”的合体字。意指古代驾在车两旁的马。)。
这是诗人回忆当年观看卓越舞蹈家公孙大娘跳剑器舞时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大意是:从前有位复姓公孙的美女,在广场跳起了剑器舞,便惊动了四面八方。观众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天地也随着她剑舞的起伏缓急而变色。她舞动着剑器,突然间银光熠熠,剑影闪闪;她箭步跃起,剑尖剌天,就像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她飞腿翻腾,恰似帝王神仙驾着蟠龙飞马在云端翱翔;迅猛时雷霆万钧, 收拢时天地寂然无声。舞罢收剑,那剑刃犹如平静的江河湖海,凝聚着一道清光。
唐代的公孙大娘和汉朝的赵飞燕,都是我国古代声名显赫的女舞蹈家。前者在民间,后者在宫庭,一个如龙飞虎跃,一个象轻燕飞翔,堪称舞坛双璧。公孙大娘的戎装威武,也与同代宫庭那种霓裳翩翩的舞蹈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据说历史上着名的草书家张旭在当时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从中悟出了书法的道理,从此所写的狂草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此事在当时成为美谈,广为传播。

《梦幻曲》催下鳄鱼泪

德国是音乐史上最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诞生了不少音乐大师,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很珍贵的文化财富。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却出现了以希特勒为首的一小撮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们累累罪行,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一旦提起,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无不咬牙切齿。
在这一小撮刽子手中,有一个叫麦拉克的,是当时奥维辛集中营的司令官。此人生性凶残,无恶不作,曾残酷杀害过无数无辜囚犯。据说他在纳粹中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实验用毒气杀害囚犯。比如有一种杀法是:强令众多女囚脱光衣服,把她们关入毒气室,然后通过导管把盐输入室内。也许是盐与室内某种化学物品发生化学作用之故,产生了毒气。女囚在毒气中痛苦挣扎之后,全部毙命。
然而,就是这条鳄鱼,在毒杀妇女的同时,却允许奥维辛集中营女子交响乐队的存在,而且经常听她们的演奏。当乐队演奏德国音乐家舒曼的《梦幻曲》时,他竟然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这条鳄鱼听《梦幻曲》而落泪?这恐怕要由谙熟当时史实的心理学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麦拉克故意以流泪向囚徒表示他也是个有修养有感情的人,企图以此掩盖他的冷酷和野蛮。这是玩弄虚伪诡诈的伎俩。也有可能是《梦幻曲》的力量使他在听乐的瞬间暂恢复了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的确因真情而落泪。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都反衬出这是一首感情内涵极为丰富的佳作。舒曼的《梦幻曲》原以钢琴曲的形式问世,后被编配成大提琴独奏曲、无伴奏合唱和管弦乐等等等。人们百奏不烦,百听不厌,确是举世闻名之音乐珍品。

音乐医生与音乐杀手

音乐治疗的专科医生对病下“乐”,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某类音乐作品给其欣赏,对某些身心性的疾病可以起辅助治疗作用,这是时不时可以从报刊上看到的消息。这说明,优秀的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当救人扶危的医生。据说哲学家尼采有次患病,偶然中听了比才的歌剧“卡门”,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近来患病,昨夜听了比才的卡门,病意全消了,我感谢这音乐。”(“外国着名歌曲”中有“卡门”的片断)不少事例证明:音乐不仅有怡情悦性的作用,还有一定治疗效果,音乐有时是医生。
那么,音乐会不会危害健康,甚至成为杀手?如果某种音乐超过一定的强度,尤其发出的是噪音,肯定是要损害健康的。声音的强度用分贝表示。科学结论指出:强度达到130分贝时,耳朵产生疼痛;达到150分贝,人无法忍受;达到190分贝,连机器上的铆钉也会被震落,何况是人?某国曾作过一次研究人对超音速喷气机噪音忍受能力的试验,当飞机从人头上10——12米的空中飞过时,参加试验者无一幸存。几年前,报上介绍过历史上曾有一首乐曲成为杀手的特例,更令人毛骨悚然。
1932年,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了一首叫《黑色的星期天》的乐曲,据说听过这首曲而先后死亡的人数超过了一百,它是个无形的杀手,被称为“魔鬼邀请书”。首先被这个魔鬼邀去的,是一位在布达佩斯一家洒巴喝酒的匈牙利青年。他听了乐队演奏这首乐曲后,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极其悲伤的感情,于是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来解脱自己的痛苦。有一位美国姑娘出于好奇,特意借来这首乐曲的唱片,结果也以在自己的家中自杀而告终,原因也是无法忍受它所带来的痛苦。1945年,西方国家遂下了不许演奏这首曲的禁令,并销毁了它的唱片、乐谱,赶走了这个恶魔。

母鸡也懂音乐?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韩国几年前曾有报纸报导当地有村民让鸡听音乐而多下蛋的事例。
在洪城郡洪城邑月山里的村子里,有个叫张东元的养鸡专业户,和村里很多人家一样,靠养鸡为生。有一天,张的儿子从报纸上读到一条国外让奶牛听音乐而增加产量的报导,告诉了张。张由此受到启发,便在鸡场安装了喇叭,成天向鸡播放古典音乐。他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做这件事的,没想到三个月后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母鸡的下蛋率由过去最高的73%提高到了80%,而且所下的蛋比以前大了。消息一传开,村里的其他人家也纷纷效仿他,家家户户的鸡舍都响起了音乐,而蛋产量也遂之增加了。
母鸡增加下蛋,是音乐直接带来的效果呢,还是由于播放音乐这一举措而派生的其它未知因素带来的?母鸡真的也懂得音乐么?本人不敢下断语。不过让鸡舍周围乐韵飘飘,让养鸡人在繁忙、顼碎的劳作中放松紧张的神经,只要开支不大,又何乐而不为?

一曲悲歌救了自己一命

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有两句常用来形容那些感情极为悲痛凄楚的诗词、歌曲或言语:“一声何满子,望君泪双流”。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个音乐故事。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叫何满子的沧州籍歌女,色艺出众,不知因何原因,被官府判处了死刑。死刑在京城长安执行。临刑,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要求。歌女说,她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监斩官想,囚犯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让她唱一首歌,也不致于发生什么意外的,便答应了她。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出来一样,控诉着人世的不平,倾诉着自己所受的冤屈,断人肝肠,直令天地昏暗,听众动容,有的眼泪不禁漱漱而下。歌罢,正当刽子手举起屠刀,顷刻间将人头落地之际,突然传来了急促的声音:“且慢!圣旨到!”。原来,当歌女那叙事性的悲歌初起的时候,宫中有一个人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策马扬鞭去奏告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李是我国历史上最酷爱歌舞的皇帝,很有音乐才能,作曲、演奏、编舞,样样在行,亲自创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宫庭乐舞机构——“梨园”,当然舍不得杀何满子这样的人才,于是立即降旨赦免她死罪。何满子料不到一曲悲歌,竟救了自己一命。
不久,有人将何满子刑场上的歌加以整理,命名为《何满子》,此后《何满子》便成为悲歌的代称。诗人白居易赋诗曰:“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同代诗人张祜也写一首叫《何满子》的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望君泪双流。”传说青楼的歌女们读到这首诗后,悲叹自己与何满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哭得惊天动地,并立即把它谱成了一首后来很流行的歌曲。

身轻若燕赵飞燕

唐诗绝句《汉宫曲》唱道:“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诗中描写在月儿皎洁的秋夜,洞箫吹着优美的旋律,在昭阳宫侍奉皇帝的赵飞燕,随着音乐的起伏跳起了掌上之舞。后代的人们由此诗得知,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个叫赵飞燕的女子,竟然能站在他人的掌上跳舞。真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赵飞燕是汉朝人,出身音乐之家。与妹妹为一胎双生,两人都聪明美丽。妹妹歌声动人,她则舞蹈出众。父亲死后,经济来源断绝,姐妹二人被迫流落长安街头,靠打草鞋为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汉成帝发现了她,遂先后召她姐妹两人入宫。不久,原来的皇后被废,赵飞燕被立,于是成了皇上的掌中明珠,专宠于昭阳宫。
赵飞燕身材窈窕,体态极其轻盈,举步翩然若飞。也许是因为有着罕见的身材,而且具有苦下功夫得来的超凡“内工”,传说她竟能站在掌上起舞。太监两手并拢前伸,掌心朝上,赵飞燕就站在其掌上,在极小的面积上作出各种舞蹈动作,扬袖飘舞,宛若飞燕。汉成帝专为她造了一个水晶盘,叫两个宫女将盘上托。赵飞燕在盘上起伏进退,下腰轻提,旋转飘飞,就象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
“一朝天主一朝臣”。汉成帝死后,当帝位传至汉平帝时,朝中群臣竟痛斥她不为皇室生个后代,把她贬为平民。一个超凡的舞蹈家,最后被迫自杀,悲惨地离开了人间。

在音乐的余音中告别

“友谊地久天长”,是举世闻名、流传甚久甚广的歌曲。它原是苏格兰的一首古老民歌,常在离别时咏唱。当地人有一个传统:分别之前手拉着手,绕圈唱着这首歌,歌颂珍贵友谊,表达惜别之情。我国旧时代的某些学校,在学生毕业的告别仪式中也模仿这种传统。学子们在仪式结束时同声歌唱,在余音缭绕中频频挥手与母校告别。由于它常与离别相关,所以其歌名有人翻译为《骊歌》,有人翻译为《你能忘记旧日的朋友吗?》。更由于它被美国着名影片《魂断南桥》用作主题曲,也有人以这部影片的名称作它的歌名。
《魂断南桥》描写了英国军官克罗毅与芭蕾舞女演员马拉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很有诗意:那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军官即将告别心爱的人奔赴前线了。晚上,两人到一家酒店互诉衷肠,千言万语也诉不尽情意。但夜深了,酒店乐队不得不奏起最后的一支乐曲《友谊地久天长》。缓缓的、深情的旋律,更催动着恋人的离愁别绪。乐手们每奏完自己演奏的乐句,就吹熄谱架上的腊烛,轻轻离座。最后只留下小提琴孤独的声音,接着谱架上最后的一只烛光也消逝了,两人不得不在优美凄冷的余音中恋恋告别。

情歌变成了“第二国歌”

《我的太阳》原是意大利一位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情歌,由于优美动听,在意大利家喻户晓,甚为流行,所以人们都认为它是民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登上统治宝座,实行铁血统治,意大利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他各国人民也对他深恶痛绝。
有一年,在芬兰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按照规矩,各国运动代表队进场时须奏该国国歌。乐队出自对墨索里尼政府的厌恶,便以使馆事先没有送来该国国歌乐谱为借口,当意大利运动员入场时,故意不奏该国国歌而奏《我的太阳》。当高亢的乐音在广场响起,在场的人先是惊讶,接着竟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纵情高歌起来:“啊,我的太阳,那就是你!那就是你!”,表达了对墨索里尼的憎恶和对意大利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自此以后,这首爱情歌曲流传更广了。当人们提起意大利歌曲时,就很自然地会想到这首歌曲;而当它的声音回响在人们耳际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意大利。《我的太阳》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象征和“第二国歌”。

老鼠听琴

最近,搜狐>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钢琴版上登载了一则老鼠听琴的故事。经版主同意,现将原文转载于下:
“江西省南昌市一单位地下室中,有两位女孩练钢琴。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只小老鼠爬到琴凳边一动不动地‘听琴’。
在这间地下室改装的琴房,舒缓悠扬的音乐在偌大的室内徐徐起伏,小老鼠卧在琴旁一动也不动,只把两只小耳朵竖起,把眼睛睁得很大,好像着了迷似的。王小姐说她们大约早晨10点的时候来这里练琴,当时,她俩一个在弹琴,一个在一旁看书。看书的小姐说:‘一开始小老鼠站在指挥台旁边,后来它听着听着,就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踱到钢琴旁边继续听,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它仍没有离开的意思。’在笔者给小老鼠拍照的时候,王师傅伸出手去摸它,手刚触及到,它就向前蹦了一下,但并不走远。”
这是现实的故事。音乐上还有一个相类似的古老传说比这更神奇:
1284年,德国一个叫哈默尔恩的小镇鼠患成灾,搅得当地居民不得安宁。正当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镇里来了一个穿花衣、拿竹笛的青年人,自称有办法消除鼠害。于是居民们请他灭鼠。
只见那青年人拿起笛子,吹起一种奇怪的调子。不一会,老鼠便纷纷向着笛声涌来。青年人见老鼠被他的笛声迷住了,就一边吹,一边走入镇边的一条小河,涉水走向对岸。老鼠敌不过笛声的引诱,一群群地紧跟着跳下河去,结果都被淹死了。青年人只用他的笛声,就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一次严重的鼠患。

杨贵妃与“山在虚无缥缈间”

杨贵妃是唐朝皇帝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李的“万千宠爱”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开元年间,诗人李白供职于宫中。一天,宫中牡丹盛开。皇帝雅兴大作,竟深夜秉烛赏牡丹,召来杨贵妃陪酒,又令李白呤诗。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喝得醉薰薰之际,诗兴大发,即席就高歌了三首,所用的曲调就是当时的唐代大曲“清平调”。安史之乱初期,官兵大败,将士们把祸害的起因都归罪于杨贵妃,杨贵妃被逼自缢身亡。李隆基因此而悲痛欲绝。传说杨贵妃死后居住于蓬莱仙岛,在虚无缥缈的仙洞中度过凄清的日子。后来,白居易将杨、李的爱情故事写成了着名的叙事诗“长恨歌”。读过此首诗的人,几乎都记得结尾的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932年,我国近代着名音乐家黄自先生以“长恨歌”为题材,谱写了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韦翰章作词)。其中的第八乐章题为“山在虚无缥缈间”,特别动人,所用的音乐主题就是古曲“清平调”。古雅而发人幽思的旋律,表达了杨、李一个在红尘,一个在碧海,生死相恋却无法相聚的凄怆。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
韩娥来到齐国雍门的地方,天已黑了,饥饿和疲劳折磨着她,遂向客店走去,准备投宿。谁知一踏进店门就被掌柜连骂带推赶出门外。这时候,韩娥深切地感受到父老乡亲的苦难和眼前所受的屈辱,把心中的激情化作了一曲人间最哀怨凄楚的歌声。歌声向雍门四面八方飘去,一时间山风停啸,河水停流,行者止步,泣天动地。以致韩娥走后,雍门男女老少仍然沉入愁海之中,昼不能吃,夜不能眠,天天如此。于是百姓选派一青年作代表,催马扬鞭追上韩娥,恳请她返回雍门。途中,百姓夹道相迎,盛情款待。韩娥感受到百姓亲如家人的深情,化悲为喜,唱起了欢乐的歌,歌声又立即传遍千家万户。于是大家愁云消散,高歌欢舞,把雍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童女怀孕与“天使报信”

一首叫“天使报信”的歌曲,写的是下面一则美丽的故事。
加利利的拿撒勒城里住着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马利亚,是当地木匠约瑟的未婚妻。有一天,上帝派使者对马利亚说“你蒙受上帝的恩典,不久将怀孕生子了。”马利亚果然怀了孕。约瑟心地好,知道未婚妻不曾与他同房而怀孕的消息后,并没有羞辱她,但暗地里却准备把她休掉。上帝知道了,派天使托梦对他说:“你快快把妻子讨过门来吧,她怀的可是天上的圣灵呀。你要给孩子取名耶稣。他将来会把老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约瑟遵照旨意立即娶回马利亚。约瑟原是犹太人,娶妻不久后就带她离开拿撒勒城,准备到犹太人的伯利恒城去居住。到达那里时,客店全都住满了人,夫妻只好暂时栖身在马棚里。恰好就在此时,马利亚产期已到,一个婴儿就在马棚里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救世主的、家喻户晓的耶稣。

老鼠咬破风箱促生了“平安夜”

“平安夜”是在世界流传甚广、甚久的另一首圣歌。它的诞生是由老鼠咬破管风琴的风箱引起的。
1818年12月24日奥地利的早晨,格鲁伯走进小镇奥伯恩托夫的教堂,坐上琴凳,准备练习当晚--圣诞之夜要伴奏的圣歌。可是一踩动踏板,管风琴却没有一丝琴音,只有一阵阵吱吱的漏气声吹出来。他与牧师仔细检查后,发现风箱被可恶的老鼠咬出了许多洞。格鲁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过不了多少钟头,神圣的圣诞之夜就到了,弥撒时没有音乐伴奏,该是一件何等遭殃的事!牧师莫尔却比较镇定,从衣袋里拿出一张发黄的纸片说:“这是我写的一首小诗,你马上把它谱上曲,然后教会孩子们,今晚不就有音乐了。”格鲁伯接过诗后,反复朗读起来,越读越感到有味道,灵感顿时产生,很快就谱成了歌曲,又立即教会了圣歌班的孩子们
圣诞之夜来临了,钟声在小镇的空中回荡。在烛光映照下,孩子们唱起了“平安夜”,格鲁伯拨动吉他伴奏。孩子们高吭、明亮、清纯的歌声,与莫尔的高音和格鲁伯的男低音融成一体,显得格外好听。
第二年春天,一位来修风箱的修理师发现这首歌很好,就把它带回山谷里自己的村子。村子里那些擅长音乐的人,又把它传到其它地方去。愈传愈开,越传越远。奥地利国王、俄国沙皇、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法国拿破仑三世、德国诗人哥德等着名人物都先后听过这首歌的演唱。这首歌终于传遍了全世界。

知音

我国着名典籍之一“列子”中记载了一个音乐故事。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故事的大意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琴善于理解鉴赏音乐。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琴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有一天,伯牙和钟子期到泰山的南边游览,突然碰上暴风骤雨,便到岩石下面避雨休息。这时,伯牙心感悲凉,拿过琴弹了起来。起初弹一首叫“霖雨”的乐曲,后来感情更加投入,又奏了叫“崩山”的曲子。只要音乐一响,钟子期立即就说出了乐曲的深意。伯牙于是放开下琴说:“你听音乐真是高明呀,把我心中想说的话都说尽了。”

❷ 当你听音乐的时候,突然听着不禁落泪的歌曲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

有人听的是歌,有人听的是人生。每首歌都是故事,每一次聆听都有不同的领悟。遇到好听的音乐,是幸运的,就像忽然偶遇了一个喜欢的人一样。在生活里,可曾有一首歌,你忽然就听懂了,在播放列表里单曲循环了数十遍,歌词写的是你的心事,旋律唱的是你的心情,歌曲的留言区的他们说的是你的回忆。

这首《恋曲1990》由有“华语音乐教父”之称的中国台湾着名音乐制作人、歌手罗大佑创作并演唱,是他众多的代表作之一。《恋曲1990》歌词情感真挚、浪漫中又似乎愁绪万千,旋律优美又充满淡淡的哀伤。罗大佑的声音温柔干净,情感丰沛,唱这首歌再合适不过了。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这首歌虽然名为《恋曲1990》,但歌词中却没有一个“恋”或“爱”字,它对感情的表露是含蓄的、委婉的。然而字字句句都在表达对恋人的追思,对青春时光的追忆。

我们听歌的时候,不应该只听旋律,还要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❸ 这五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你可能读过,也可能尚未读过

对,就是这本《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作者是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另外两位是奈保尔和萨尔曼·拉什迪。

石黑一雄,喜欢穿黑西服,嘴角淡淡微笑,表情温和略严肃,具有典型的作家气质。可年轻时的石黑一雄是个留着长发、背着吉他的嬉皮士,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摇滚歌手。

自从1982年,石黑一雄发表处女作《远山淡影》后,才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才华。

石黑一雄是个爵士迷,半个音乐人。现在还能弹得一手好吉他。2007年,他为爵士乐新星史黛西.肯特谱写了几首词,荣获行业大奖,算是如愿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石黑一雄从小受到英国文化熏陶,对现代日本几乎一无所知,对日本没有归属感。他自认为是地道的英国人,从未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背景把他和英国主流社会之间划起一道鸿沟。在中西方文化夹缝中的状况让石黑一雄让他既无法从日本找到文化落脚点,也不能在英国觅得文化身份。正是这种 无根情结 ,让石黑一雄的作品常常在简洁平淡的叙述之下,暗埋线索,蕴含主旨,发人深思。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正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对石黑一雄的颁奖词所述:“ 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

有此可见,石黑一雄并非被音乐耽误的作家。他是在音乐圈内写作最好的音乐人,在写作圈内最有音乐才华的作家。

对石黑一雄有了大致了解,我们再去读他的作品,会更容易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情怀。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于2009年。

这个短篇小说集,就像一首奏鸣曲作品,有统一的主题,通过五个不同乐章分别展现、推进、再现。五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主题是音乐,又不限于音乐。引发读者讨论和思考的是—— 梦想与现实、才华与价值、生存与生活 等等,发人深省。所有故事结尾看似无解,但又蕴含答案。

有评论家认为, 村上春树是在日本语言下的欧化外壳,而石黑一雄是在英语语言下的日本美学核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五首《小夜曲组曲》。

插入说明一下,石黑一雄比较惯用第一人称的视觉展开故事。

            第一乐章:《伤心情歌手》

表面是叙述一位过气知名歌手为重返歌坛与相爱妻子离婚的故事。其实是说三位爱乐人的故事。

第一位,“我”的母亲。“我”从事音乐工作,是母亲从小熏陶的结果。小说中对母亲收藏唱片、欣赏音乐等有很精彩的描写。大家可以翻看阅读。如果碰巧你也是位爱乐人,那一定会找到共鸣。

第二位,“我”。在威尼斯从事乐队吉他手演奏。会因为好天气而愉悦地演奏,会因为现代吉他音乐在这个城市不受人待见,没人认真听,大家只是听一个氛围而烦恼。小说中对“我”驻场跑场演奏的描写很有英国小说的风格。

第三位,过气歌手托尼.加德纳。加德纳曾有过辉煌,如今名气不在。为了热爱的音乐事业,决定与深爱的妻子分手,通过再婚取得公众注意力,达到重返乐坛的目的。小说重点部分是加德纳在船上对妻子窗户深情吟唱的告白。依依不舍分手,不得已而为之。

本乐章让我们思考的是, 为了音乐事业而抛却深爱的伴侣,是否值得?重返乐坛,是真的为了音乐还是为了名利?

        第二乐章:《不论下雨或晴天》

雷蒙德、查理和埃米莉是大学同学。雷和埃米莉有着共同的音乐爱好和音乐品位。而埃米莉选择嫁给了查理,因为查理前途无量、有才华。可是婚后优渥的生活里,查理不允许埃米莉放那些唱片。埃米莉则觉得查理还不够努力。婚姻出现裂痕。埃米莉与简单平和的雷在一起听音乐,从音乐里才可以找到轻松和宽慰。

本乐章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是: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你向往什么?追求什么?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小说的结尾是一个并没有结束的结尾。

我相信, 热爱音乐的人,不论下雨或晴天,总会走到一起。

也许,将来,雷和埃米莉会在一起。

在一个温和的夜晚,到天台上,手挽着手,漫步于盆栽的小树丛里,交换彼此一天的故事。以及,在星空下,安安静静的跳舞。

书中提到不少经典曲目: 《今天下雨天》、《我从未想到》、《脸贴着脸》、《当他们跳起比津舞》、《爱人》、《四月的巴黎》。

读者朋友不妨找来听一听,也许,边听曲子,边看石黑一雄的《小夜曲》,会更配吧。

                第三乐章:《莫尔文山》

任何人都可以嘲笑你的梦想,但是你自己不可以。遇到困难,永远不要灰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这是本章的主旋律。

故事发生地——莫尔文山,是主人公说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我”在夏天来到这里,找到了音乐创作的灵感,遇到了两位资深音乐人蒂洛和索尼娅夫妇。他们赏识“我”的音乐,称赞“我”是个天才。“我”得到了巨大的鼓励。故事的最后,“我”将回到伦敦去组建乐队。

相信那些热爱音乐,相信音乐,对音乐执着追求的人,最终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文中有一段“我”在山顶上弹吉他歌唱的场景。个人很喜欢。非常有画面感。当你阅读此段,你会想自己也进到书里就好了,来到莫文干山,坐在山顶的草地上,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赫里福郡,在落日的余晖下,在风中,听“我”弹唱一曲。

附【莫尔文山】 :全称阿伯雷与莫尔文山地质公园。位于英国西米德兰兹郡地区,景观非常秀丽。有大片果园的、地形起伏的田园,有壮观的莫尔文山,有Wyre森林的大片林地,有Severn谷的肥沃平原,有风景如画的河畔城镇,还有赫里福郡历史上着名的黑色和白色木制村庄。许多音乐家、艺术家和诗人从秀丽的景观和风景中汲取灵感。英国最着名的作曲家之一Edward Elgar便是其中一个。着名诗人A. E. Houseman在其诗词中也讴歌了园内秀丽的景观和田园生活。

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个故事,吸引爱乐人到莫尔文山呢?就像爱书人到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

                第四乐章:《小夜曲》

本章成功塑造了一位具有非凡个性的大明星——琳迪.加德纳。

因此本乐章也成为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莫尔文山次之。

琳迪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她性情率真、豪爽,有胸襟,我行我素,古道热肠。

“我”史蒂夫和琳迪因为整形手术秘密住进酒店。在知道“我”只是个“崭露头角的音乐家”的情况下,仍然非常热情地主动向史蒂夫发出会面邀请。听了他的演奏CD后,毫不吝啬对“我”的夸奖:“太出色了,你是个很棒的乐手,你是个天才”,甚至还很直率地说出自己嫉妒的心理。性情中人,非常难得。

琳迪从小就十分渴望成为舞蹈家或歌唱家。即使没有天赋,被认为不会演戏,没有音乐才能,仍十分努力。她的始终保持着“ 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机会 ”的信念,完全不理会别人怎么说。很有韧性,对不对?

琳迪做过两次整容,现在是第三次手术。即使知道拆掉绷带也不可能回到20年前,即使已经很久没有在男人们中共同竞争,可她仍决心去试一试。

书中有一段描写,琳迪带着史蒂夫来到未完工的总统套房。能住进总统套房,象征着地位的荣耀和事业的更高成就,这是她的奋斗目标。她说, 这是我的总统套房,总统套房是为我而建的,我能住进总统套房。 琳迪努力的方向够明确!

当史蒂夫说所有的得奖人都是冒牌货时,琳迪则认为, 你在努力,别人也在付出。会有不公平的事,但其中一些人是很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因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娱乐圈像琳迪那样具有感同胸怀的人,并不多吧!

琳迪的丈夫说她是个多管闲事的人。其实这是她的古道热肠。史蒂夫沉沦于妻子海伦是否会回来,不服气于其他乐手获奖。琳迪鼓励他振作起来向前看,告诉他“ 生活不单单只是爱一个人 ”。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做他的搭档,帮他找能够帮大忙的人,为他的事业发展助力。

不管史蒂夫最后是否得到了琳迪的帮助,酒店的奇妙夜,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他一定还会记得,有这样一位非凡的大明星,以独有的胆识和魄力,把年度最佳爵士乐手奖从酒店办公室悄然偷出来,郑重地颁发给他。告诉他:“ 你完全配得上这个奖。也许,是史上最佳。 ”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 你有足够的实力去赢得这个奖,而且,你必须以此为目标去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第五乐章《大提琴手》

这是本书《小夜曲组曲》中的最后一章。

没想到石黑一雄以这样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结束整首奏鸣曲。

本章节的“我”是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展开叙述,描写了一个大提琴手怀揣音乐梦想,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令人不胜唏嘘。

大提琴手名叫蒂博尔。那年夏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他对追求音乐的态度,包括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

那年夏天,蒂博尔遇到一位自称是大师的美国女人麦科马克小姐。

这位小姐对蒂博尔的老师彼得罗维奇给予不敬的评论,对于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蒂博尔则评价演奏的路子不对。

这位11岁后再没有碰过琴,确定自己是一位大师,认为自己天生拥有非常特殊的天赋,确信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挖掘的女人,以狂妄又抽象的长篇大论,自认为对音乐有独特理解,对蒂博尔进行演奏指导。

着名音乐学院毕业,师从名师,具有优秀音乐素养的蒂博尔,愉快地接受了这位半路出家都谈不上的所谓大师的指导,而且认为效果惊人。

该小姐灌输天赋与才华论给蒂博尔:“ 宁可再等一等,先什么都别做,最重要的是不要破坏自己的天赋,总有一天机会会到来。不要把自己的才华给毁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

这位小姐芳龄41岁,还在等待,执着守护着自认为非凡的秉异天赋。

凡是在古典音乐领域学习和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古典音乐的学习,首先是有天赋没错,但也必须有一万小时的学习。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去练习基本技术,然后对曲作者创作意图深入剖析,加上自己的个性处理演奏。音乐中既要忠实于曲作者本意,又要有自己的独特音乐处理和理解。因此,学习古典音乐,既有枯燥又艰苦的基本技术练习过程,又有探索音乐性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当今世上优秀的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钢琴家等。他们没有一个不拥有非凡的天赋,没有一个不刻苦练习。他们 既孜孜不倦,又愉快探索着古典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技能,并把这项技能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这才是学习音乐的目的。

蒂博尔,曾经信心满满,带着对音乐的热情离开维也纳。面对演出不景气的暂时时期,不但没有调整好心态,坚定自己的音乐道路,反而陷入对自己才华和天赋的自怨自哀、孤芳自赏。

麦科马克小姐,真是毁人不倦啊!

七年时光,“我”仍旧把乐队当作“家”,把乐队成员当作“兄弟”,每天愉快地给人们演奏。而蒂博尔已然变成了一个“有些不耐烦,有些粗鲁,有些愤恨”,“失去了年轻时的快活劲和以前认认真真的态度”,身边没有了大提琴,穿着普通西装,白天在办公室上班的芸芸众生。

五个乐章聆听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上作者石黑一雄了呢?

小说里对音乐魅力之美的叙述,非常打动人心。值得一读再读。

小说里对事件和人物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叙述之美。平淡简单的文字,寥寥数语,蕴含强烈的情感和张力。

像极了一首奏鸣曲。

以上分享,整理于博库图书馆共读打卡书评。

阅读全文

与听音乐的故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爱情里最值得珍惜的 浏览:134
幸福院开院贺什么好 浏览:358
长沙市健康行程码在哪里看 浏览:638
满脸幸福如何形容 浏览:92
经济发展提出了什么的八字期许 浏览:236
新生婴儿不健康占健康的多少 浏览:259
昆明全年经济收入多少元 浏览:877
小幸福在哪里啊 浏览:492
冬天美女去哪里玩好 浏览:35
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为什么出轨 浏览:723
上海幸福楼哪里好 浏览:164
美女包的是什么包 浏览:295
西北大学数理经济实验班本科生就业怎么样 浏览:885
最奇怪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158
怎么样才能不沉溺爱情 浏览:561
温蒂女巫是什么故事 浏览:77
如何学习事业一路畅通 浏览:893
为什么婚姻内可以杀人不判死刑 浏览:514
河南省有多少家事业单位 浏览:903
讲故讲故事怎么写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