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写宝宝的成长故事
成长故事只用记录孩子平时一些有趣的,或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等等一些故事,不需要很长,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事件的大概就行了,重点放在描述孩子的言,行,就可以了,只要平时多观察和注意孩子,相信写5,6个小故事应该不难,下面有几个经典的成长故事,你可以参考一下:
雯雯刚进幼儿园时,脾气很倔强,老师说的话她就是不愿意听.渐渐地,大部分孩子都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都愿意跟着老师活动.可是有一次,午饭后,小朋友都开好小火车要出去玩了,只有雯雯不走,我怎么叫她她还是坐在凳子上,说:“我要奶奶我要奶奶”.原来她担心开火车走了以后奶奶就找不到她了.
嘉嘉的吃饭问题很让大家头疼,他自己也觉得烦恼.大家都吃完了,他还有很多没吃,有一次阿姨说:“这次马马乎乎算了,下次可不能这样了.”
第二天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嘉嘉居然很老练地说:“这次也马马乎乎好嘞!”
3、老师和宝宝们一起看图片认识男孩女孩,观察了发型和服装的区别后,老师把图片上男孩和女孩的衣服拿了下来,让孩子们辨认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岩岩皱起了眉头说:“老师,你给他们把衣服穿上吧,他们会冷的.”
② 简述创编儿童生活故事的几种方法
一、写作内容
写发生在幼儿身上、身旁、有趣味、有意义的事,写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人物:顽皮的人、老实的人、好笑的人、聪明的人、犯错的人、爱学习的人。
事件:高兴的事、难忘的事、烦人的事、激动的事。
二、选材立意的要求
1、体现孩子积极向上、纯真美好的思想感情;
2、重视孩子们富有幻想色彩的生活情景;
3、重视小题材包含的大主题,即以小见大。
三、确立主题
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不说谎、讲卫生、不迟到、不挑食、不损害公物、听妈妈的话、帮助他人、学会分享......
要了解的知识:水的变化、月亮的变化、船儿的原理、过马路的常识、睡觉的姿势......
好的性格:坚强、好奇、专心、自己动手、团结友爱、勇敢、机智......
四、情节设置
1、设置人物:主要任务、次要人物。
2、安排环境:无法解决的难题和逆境。
3、设置悬念或者波折。
4、交代结果或者原因:好的结果,、坏的结果。
5、引导思考。
表现手法
1、夸张
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
如果我们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没有血肉,灵魂无以附丽;没有夸张,幻想则不能得到表现。在童话中,只有当夸张处于最能表现幻想的时候,它也才具有最大的存在价值。”
2、象征
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拟人
拟人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
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拟人虽然是将不具备人的动作感情的食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但它们并不能脱离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缘于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了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创作美感。
③ 编写一个婴幼儿生活故事 400字左右
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个又一个,时间如水般飞快的流逝,你留下了什么经历呢?那些危险刺激的经历,我记忆模糊。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情景我倒是历历在目,那件事对于2,3岁的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经历。 记的那是去幼儿园的路上,我乖乖巧巧地坐在妈妈的后面。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我把头靠在妈妈背上,有说不出的温暖。直到妈妈把我送到教室里,转身要走时,我才知道要和妈妈分开了,我死拽着妈妈的衣角,不让妈妈走。老师温和的劝我,让我不要害怕,可我根本听不进去。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面对老师同学们一张张陌生的的面孔,我只知道不要离开妈妈。大人们劝呀劝,我还是死活不让妈妈走。终于妈妈狠狠心,不管我扬长而去。(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走这么急,妈妈告诉我她要迟到了)那一瞬间我想了很多,我以为妈妈讨厌我了,不要我了。我哭起来,大有哭到天荒地老之势。我哭呀哭,仿佛泪水能带走我内心的委屈和恐惧。这下可急坏了老师,不停地安慰我,但没有用。只有妈妈拿着手帕来接我回家,我才会停止哭泣。慢慢的,我哭累了,不哭了。可是心里还是很伤心。下午妈妈来接我,我猛的扑进妈妈的怀里,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妈妈的难处,体会了妈妈的辛苦。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要多替家长想想,记住爸妈永远是爱自己的儿女的,有时会出于无奈,出于对儿女的爱才会让儿女伤心。
④ 创编儿童生活故事的几种方法
现代教育思想明确指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只有创新,
一、故事名称要出奇不意,任何一个在听故事的幼儿名字都可能成为故事的名称。
首先,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当中,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情感距离,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心中一直熟记着他们。幼儿教育学中指出:幼儿是否听教师的话,是否专心听课,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是重要的因素。和幼儿讲故事时,如能把他们的名字编入故事中,幼儿会感觉到他们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倍感亲切,因此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其次,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中,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为老师在讲自己而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还会为老师会讲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断思考,因而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他们听故事时是思考的。以往的故事都是以一些动物、植物或着名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尽管它们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随着日子逐年地推移,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被众多的幼儿熟悉。幼儿在听这些故事时,他们找不到新奇的感觉,不符合幼儿学习要新奇、直观、贴切生活的特点。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把幼儿的名字编入故事当中便于幼儿增强记忆力。幼儿记忆的规律告诉我们:幼儿要想记住一个事物,他必须通过把自己新近接触过的一个表象在头脑中反复加工,才能深深的记住这个事物。反之,他很快就会忘记这个新鲜事物。由于名字是他天天都要接触到的一个东西,所以把故事当中的某些情节在适当的时候与他的名字链接,他的记忆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二、故事内容要有声有色,任何一种声音、任何一种动物都可能编为故事的内容。
幼儿学习有一个显性的特点就是形象性与直观性。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否则,他们听不了几分钟就会如坐针毯,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在幼儿故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多穿插一些有关与声音的描述部分,如“当一个小朋友走到圆形王国门外的时候,突然他的四周响起了喵、喵的叫声。再往前走,他发现小狗、小鸡、小熊都在那里……汪、汪、汪,唿、唿。”阵阵动物传来的叫声使幼儿好奇大增。他们有的更是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掌。其次,在幼儿故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更加牢牢的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如“当小明继续往前走,他才发现他的前面已没有路了,此时的夜静悄悄的,连自己的心跳声都似乎听得清清楚楚。”如果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突然“嘘”的一声以后就渐渐地把自己的声音放小,幼儿肯定也会被故事中突如其来的动静转变带动得鸦雀无声。如此一来,幼儿的兴趣陡然大增。再次,我们应该在幼儿故事的创编中多编写一些描绘生活中美丽画面的部分。通过有声有色的编写故事内容,幼儿就会走顺其自然地走进你所设计的教育情境当中。
三、故事选材要结合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事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但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他们在有限的活动过程中存储在脑海中的表象不多,所以他们脑海中记住的也往往是前些日子发生过的事或最近才接触过的事。如果我们在编幼儿故事时不好好把握好幼儿的这一特征,那么,他们的兴趣就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对事物明白得越透彻,他就会越发想去了解它,他越是想去了解它,他就越了解它。幼儿也不例外。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这样能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符合每个人五种需要当中的成就需要。如果你讲的故事中许多事物和许多事情都是他最近才遇到的,他会感到由衷的开心与满足。因为他越往后听他越会发现,这些事就在前些日子还发生过,他也知道一些。如去年发生美伊战争的时候,我就在故事里编写了这样一段内容“有一天晚上,零蛋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自己来到了伊拉克。轰隆隆,周围的爆炸声在一阵又一阵的响起,他眺望了一下四周,才发现,此时的房屋早已倒塌,而人们饲养的羊群更是在绝望的在叫个不停。零蛋想:战争多么残酷呀!”
四、故事既要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又要力求推陈出新。
天线宝宝、蓝猫、奥特曼战士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三个形象。他们为何会如此的喜欢天线宝宝、蓝猫与奥特曼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典型的特征。天线宝宝圆圆的脑袋瓜子上长着两根长长的天线,孩子一看就记忆犹新;蓝猫那卡通的画面与淘气的表情着实让孩子过足了一把隐;奥特曼战士的伟大形象更是让孩子连效仿都来不及。如果我们在创编幼儿故事时能够注意典型形象的塑造,肯定能让孩子久久都难以忘怀。如在我创编的一个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头圆圆的,长得像个零;身子圆圆的,像个零;连双脚也是圆圆的,像个零;所以大家都叫他零蛋。”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子一般不可能是圆圆的,而双脚更不可能存在是圆圆的情况,而故事中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卡通形象,所以孩子一比较变很轻易地记住了它。值得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典型被塑造出来了,我们不能重复的去使用,不要有了个奥特曼战士,又来了个马克曼战士,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得被高度集中。所以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推陈出新也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五、故事要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
教师讲一个故事不应该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应该注重故事的教育性和启发性。由于故事法属于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接受教育并受到启发。因此,在创编故事时,我们不能失去故事本身的教育性与启发性,而追求一种所谓的课堂效果。否则,幼儿故事的创编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