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三国演义里关于周瑜的故事有哪些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的名将,相貌堂堂、精通音律,在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周瑜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在21岁的时候便追随孙策奔赴战场来平定江东。在后期孙策遇刺不幸身亡,孙权继任大位,周瑜带领将兵前去赴丧。
在建安十三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并且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建安十四年,周瑜被封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职位。在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在正史上周瑜是一位奇才,孙权曾经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更是称赞他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在宋徽宗时期,尊他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还未发挥全部的才能便去世了,在兴平二年的时候,周瑜曾去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从父周尚。当时正好孙策率军进入历阳,在东渡长江之前,便写信给周瑜。周瑜收到消息之后便亲自率兵迎接孙策,并且大力支持他。
孙策十分喜悦便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于是,周瑜便跟随孙策先攻克横江、当利,然后率领大军渡江,去进攻秣陵,在期间打败了笮融、薛礼等人,之后又攻占了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了刘繇。就在当时孙策的将士已发展到了几万人。
不久之后,袁术派他的堂弟袁胤取代了周尚丹阳太守的位置,周瑜便随周尚到了寿春。袁术发现了周瑜饿才能,想要收周瑜为自己的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一个小官,想要借此机会回江东,袁术便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在建安十三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下,占领了荆州,曹操向孙权逼近。在大军压境之前,孙权的本意是与曹操一战,便向手下询问计策。当时的大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便建议把周瑜调回,周瑜回来之后对曹操方面做出了分析,曹军长途跋涉,全军疲惫,又擅长水战,军心不向曹操,可以一战。
孙权便命周瑜等人率领三万人来对抗曹军,在途中双方在赤壁相遇,曹军因有疾病,不习水性,初战便是了败退,曹操便率领军队到达了江北。周瑜与刘备的军队在南岸扎营,双方在两岸对峙。周瑜的部下黄盖建议使用火攻计来对付曹操,周瑜认为可行,便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了,船舰全部被烧毁,之后曹操兵败退回南郡。
Ⅱ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渡江击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为孙权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后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的故事:
孙、刘联合赤壁破曹后,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到京城去拜见孙权。
周瑜上书说:刘备是一代枭雄,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张飞辅佐,一定不会久居人下,为人所用。我认为应该把刘备迁入内地,为其大造宫室,给他美女玩器,使刘备沉于享乐,把关羽、张飞二人,各置一方,派亲信挟持他们,如此大事可定。
而现在却割地给刘备,以资其业,让刘、关、张三人相聚于疆场,恐怕蛟龙得到云雨之助,终究不会蛰居于水池之中啊。后来用“池中之物”来形容没有志向的人,蛰处一隅。
Ⅲ 周瑜的主要故事有哪些
1、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讲述的是东吴大将周瑜用妙计对付曹操的故事,正是因为周瑜和黄盖的紧密配哈,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大败而归。公元208年,曹操打败了刘备,获取了荆州,曹操借此机会,想要对付东吴。
当时,孙权门下张昭等人主张求和,周瑜劝说孙权和曹操对抗。周瑜给孙权分析完局势后,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一次,曹操想利用蔡瑁和张允为水军将领夺取荆州,曹操手下一谋士蒋干自告奋勇对曹操说,自己愿意前去充当说客说服周瑜降服。不料,曹操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二位深知水战的将领杀害了。
周瑜决定使用火攻,但是曹军将战船都连起来了,为了使东吴的火船更接近曹军,黄盖和周瑜上演了一出苦肉计周瑜和大将正在讨论军事时,黄盖假装不同意周瑜的观点,甚至蔑视周瑜。周瑜非常生气,便下令处死黄盖,周瑜这一举动吓坏了军中的将领。他们以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劝说周瑜,让周瑜不要斩杀黄盖。于是,周瑜便让士兵对黄盖施行笞刑,黄盖受刑后,整日卧床不起。
这一幕恰好被蔡中和蔡和看见了,随后阚泽给黄盖诈降书中又被俩人看见。他们便将这一假消息传给了曹操,曹操没有丝毫怀疑。随后,黄盖带兵前来时,曹操没有没有任何预料。黄盖在曹营中成为东吴的间谍,实时汇报曹军情况,以至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
2、赤壁之战的故事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率三万东吴水军对敌曹操。曹操不习水战初战败退至北岸扎营,还把船都用铁链固定起来。黄盖献计用火攻,诈降。东风起,(南方冬季久晴必有东风)火烧赤壁。此战周瑜审时度势,以少胜多,力挽狂澜,周瑜作为东吴水军大都督,功劳自然最大,如果说赤壁之战是三分天下的转折点,奠定天下三分基础的就是周瑜。
(3)周瑜的代表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
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今江苏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Ⅳ 周瑜的事迹有哪些
1、一时瑜亮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
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2、饮醇自醉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
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3、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号称八十万顺势南下,并给孙权下了战书。孙权将书信给部下们看过之后,部下都大惊失色,以张昭为首的官员都劝孙权向曹操投降。
当时虽然有鲁肃在场主战,但位卑言轻,无法发挥作用,所以鲁肃让孙权把周瑜召回。周瑜到后,向孙权分析了当下形势,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
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
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认为曹操这次来就是来送死的。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以周瑜为主帅,与刘备联合,火烧赤壁,重创曹操。
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4、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
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
5、蒋干盗书
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陷入僵持状态,操又被周瑜侦查了个彻底,虚实尽露。此时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帐下幕宾(谋士)蒋干主动请缨凭借与周瑜之旧去招降周瑜。
操欣然应允。于是干驾一叶扁舟过江来找周瑜。一见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蒋干是说客,干死活不承认,瑜佯信之,留之于营中,并为蒋干大摆宴席。
故意让太史慈佩周瑜剑作监酒,下令席间如谁提起军旅之事,斩之。于是蒋干并不敢提起招降之事。宴毕,周瑜佯装大醉,拉起蒋干入帐同宿。
夜间蒋干起身,看见周瑜桌上有书信,是蔡瑁、张允(两人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将,水军都尉,不过是从刘表处刚刚降曹,因此曹操对二人颇不信任)写给周瑜的,信中言二人要叛曹并杀操。
蒋干将书信藏于怀中,第二天一早就逃回曹营向曹操汇报。结果曹操把蔡、张都杀了。周瑜所患者,就是这两个深得水军之妙法的将军,现在除掉了,周瑜也就赢得了很大的主动权。
Ⅳ 三国演义书里的周瑜有哪些主要事迹
三国演义书里的周瑜的主要事迹: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5)周瑜的代表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部《三国演义》让周瑜蒙受了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代名将也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代名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查阅史料得知,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与演义小说里的形象截然不同。
先说气量。关于周瑜的人品,史书上评价很高。陈寿说他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也就是说周瑜心胸豁达,很受人敬重和爱戴。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派遣能言善辩的谋士蒋干游说周瑜,蒋干回来后,称周瑜是:“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刘备也夸周瑜是:“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赞扬周瑜的,既有自己同事,又有对手和敌人,这说明,周公瑾的气度在三国时代是众所公认的。
《三国志》还记载了“瑜与程普不睦”的故事。在化解与程普的矛盾中,周瑜充分展示出了气度和雅量。程普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三朝元老,将士们都尊称他为“程公”。
起初,他见周瑜年纪轻轻,职位却比自己高,心里看不上,且又有几分不服,于是,他经常对周瑜冷嘲热讽,屡加欺辱,“普颇以年长,数凌侮瑜。”对此,周瑜非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宽厚博大的胸襟一一忍受下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
遇到重大军情,周瑜还亲自到程府虚心请教。周瑜谦逊礼让、以德服人的风度,让程普备受感动,程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的话是对周瑜人格魅力最形象生动的概括。而从其他正史典籍中,也都不曾看见过关于周瑜“气量狭小”的记载。
Ⅵ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周瑜的主要事迹是:一时瑜亮、饮醇自醉、联刘抗曹、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
周瑜打黄盖: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
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
一时瑜亮: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蒋干盗书: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陷入僵持状态,操又被周瑜侦查了个彻底,虚实尽露。此时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帐下幕宾蒋干主动请缨凭借与周瑜之旧去招降周瑜。
操欣然应允。于是干驾一叶扁舟过江来找周瑜。一见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蒋干是说客,干死活不承认,瑜佯信之,留之于营中,并为蒋干大摆宴席。故意让太史慈佩周瑜剑作监酒,下令席间如谁提起军旅之事,斩之。于是蒋干并不敢提起招降之事。宴毕周瑜佯装大醉,拉起蒋干入帐同宿。
夜间蒋干起身,看见周瑜桌上有书信,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中言二人要叛曹并杀操。蒋干将书信藏于怀中,第二天一早就逃回曹营向曹操汇报。结果曹操把蔡、张都杀了。周瑜所患者,就是这两个深得水军之妙法的将军,现在除掉了,周瑜也就赢得了很大的主动权。
Ⅶ 关于周瑜的经典故事
1、顾曲周郎: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
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2、一时瑜亮: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基于文学艺术需要,周瑜被描写成为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3、饮醇自醉: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