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顺德龙江 古迹 故事 求快啊!!快的加分!
前不久,顺德向外界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顺德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龙江左滩麻祖岗发现了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由此,顺德的考古发现被推进了1000多年。从此,“先秦时期顺德即有先民生活”成为证据确凿的事实而不再是推断。那么,这一突破性的文化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说来,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几十年来,关于“顺德先秦时期到底有没有人类居住”的猜想“顺德在先秦时期到底有没有人类居住”,这是一个困挠了考古专家、更困扰了关心这块土地历史的顺德人几十年的问题。
从1958年开始,特别是从1976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南海官山的西樵山东麓发现了多处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制造工场遗址,之后,又陆陆续续在珠三角及沿海一些岛屿中发现了100多处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这其中,包括顺德周边地区的新会、中山、鹤山、高明、番禺以及石湾等多处地方。令人遗憾的是,偏偏位于珠三角腹地的顺德,却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直以来,顺德考古发现的时代上限仅到春秋时期,更早期的历史或说人类活动痕迹都无从可寻。于是,就有人推论,顺德的平原发育较迟,新石器时期顺德可能还是一片汪洋。但是,也有学者乃至顺德人都认为:顺德未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不等于顺德没有新石器文化遗址存在,只是还未找到而已。
张永锡,这位在此次麻祖岗文化遗址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顺德人,近十年来就一直坚定地持后一个观点。考古并非他的专业,并且退休前他从事的也是与考古完全不相关的行业,那么他为什么会坚持这一观点呢?
张永锡说,八年前,他受聘主持编写反映龙江历史文化的一本书《龙江千年回眸》。在编写过程中,一个“龙江的历史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促使他对顺德早期人类历史发生了兴趣,通过资料他了解到顺德尚未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情况,从此这个问题就一直放在他心上。2004年,广东省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张永锡被任命为龙江镇文物普查工作小组组长。借这次机会,他把龙江跑了个遍,对龙江的地形地貌有了个全面细致的了解。2005年,他受委托在龙江新世纪农业园搞一个珠江文化纪念馆,由此,他又对珠江的文化源流有了一次全面的了解。那段时间,他参观了很多岭南地区的博物馆和古代文化遗址,尤其是顺德周边地区的文化遗址都基本考察过。
经过对多处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察,张永锡得出一个结论:山与水是先民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山上林木是生产资料和生活燃料的来源;河湾氹澳能够聚鱼,可供先民渔猎;其次山泉溪涧可供先民饮用(4000年前的珠江口还是一片汪洋,咸潮注入内河,不能饮用);再者是背北向南的土丘、台地,因背北向南冬暖夏凉。
根据这个结论,张永锡发现,龙江有好几处地方,包括今天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存的龙江左滩大金山以南的一大片地方,具备这种人类生存的条件。于是,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张永锡脑中形成:龙江可能存在证明顺德史前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过去的考古工作可能把龙江遗漏了。
几天后,张永锡与龙江文化站长冯顺球被这个村民带到发现贝壳的鱼塘边。他一看,这正是四个重点考察点之一。他拿起地上的贝壳一看,都是咸水生物类的贝壳。“这个时候,我心中有数了”,张永锡说。
之后,张永锡与同事又到那个地方去了几次,一次比一次更有信心。区文体局主管文物工作的罗瑞强副局长和区博物馆馆长凌建得知这一信息后,也到现场探察,他们看了也很兴奋,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勘探,弄清楚情况。
当他们把这一消息告诉区、镇有关领导和专家时,大家都激动不已。一线发现顺德史前人类活动遗址的曙光展现在前头。经过省、市、区专家的充分论证,顺德区、龙江镇相关部门的领导做出决定,在麻祖岗进行考古试挖。
“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地方挖过这么多东西”
今年8月底,南方的汛期一过,试挖工程就正式开始。邱立诚副所长亲自划定三个考古坑,省内权威考古专家参与挖掘。
试挖点第二天就传捷报。在挖到地下七八十公分的时候,“宝贝”就出现了。三个坑当天就挖了100 多件夹砂陶片和一些磨制过的细石器。挖了10天之后,共挖出陶片、石器及陶制网坠200 多件。
一位参与挖掘的省内专家说,他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地方(50平方米左右)挖出过这么多东西,这说明,这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遗址。
一个困挠了专家和顺德人几十年的历史存疑终于得以破解。顺德人终于知道,早在3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⑵ 龙江镇的历史故事
早在商朝,轮此旁龙江便开始孕育文明。2008年在左滩冲口村发现的麻祖岗古贝丘遗址,经专家初步鉴扒或定为3500多年前的商时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把顺德的历史往前推了1000多年,填补了顺德境内尚未发现过先秦时期文化遗址的空白。此外,龙江还有“忠义儒林”的石牌匾和“儒林大街”、“忠臣直街”等地名。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历史性代表建筑有:建于清干隆时期的龙江七层文塔、见名于汉晋年间的紫云阁、建于南宋的贞女桥、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漱玉泉等腊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