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凭画认父》中读书人的父亲离开家去做什么了
离开家经商。
母子二人一直拿着画像来找寻丈夫和父亲,他们的做法似乎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则蚂搭因素,人的外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的。
故事内容:
歙地风俗习惯:许多人外出经商物行。有个读书人,他的父亲在壮年时去陕西、甘肃一带做生意,离家已三十多年了,只有在厅堂里还悬挂着父亲的画像。一孙拿天,父亲回来了。
他儿子一看,感到不像自己的父亲,就暗自将画像与他比,果然没有一处相同。于是拒绝接受说:“画像上,我父亲又胖又白,而你又瘦又黑。我父亲胡须很少,而你胡须很多,鬓毛也白了,连帽子,衣服,鞋子和鞋带子都是完全不同啊!”母亲走出一看也说:“唉!果真很不一样呀。”
他父亲眼看被拒之门外,急忙与他母亲讲起往事,直说到画家的姓名,画像前后经过,他母亲才愉快而亲昵地说:“这真是我的夫君。”因此,他儿子上前行礼,认了父亲。丈夫、父亲是天下最亲近的人,竟受一幅画像束缚,以致妻子和儿子产生怀疑。
那些读书人偏偏不懂得经书、史书正如帝王圣贤的画像一样,他们专门拘泥于经书、史书上的记载却忘了去深入探求圣人的思想,这就是所说的拘泥于画像而拒绝真正的父亲啊!
‘贰’ 历史上有那些孝顺父母的故事,求解
历史上孝顺父母的故事:
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着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叁’ 女儿一眼认出爸爸石像含泪拥抱,这背后有着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背后的故事十分动人,原来,小女孩的父亲张晓林在他39岁就罹患肝癌去世。在他生前,他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尽其所能帮助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们能够有学上,有书念。因为他长期和妻女分开,女儿经常只能在照片和视频上见到父亲。小女孩父亲走的时候,她只有一岁多。当小女孩到了三岁半时,小女孩妈妈吴美丽带她到毕帆大凉山她父亲参与捐建的学校里去。当小女孩一看到父亲的塑像,就情不自禁地抱住塑像的头,摸着塑像的各个部位说着:“这是耳朵、鼻子、眼睛......”
妻子代丈夫完成遗愿
张晓林走的时候,他还有心愿未完成。妻子吴美丽了解丈夫的心思,所以,在从丈夫离开的打击中恢复之后,吴美丽决定接续他未竟的事业并完成了第39所希望学校的捐建。
‘肆’ 四川一小女孩一眼认出爸爸石像,含泪拥抱,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7月15日,一条名叫“3岁女儿一眼认出来父亲雕像含着泪相拥猛谨”的视频霸屏互联网,这则新闻报道背后的“爱心故事”也打动千万网民,女生爸爸张晓林从2014年开始在四川大凉山做姿知野公益,依次协助本地修建了39座希望学校。2020年正月初七,张晓林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过世。但是,事儿却疑是产生翻转,微博上前不久发生一则相关张晓林借公益慈善捐款谋利的曝料贴。
小女孩的父亲叫张晓林,从2014年逐渐,他一直坚持在大凉山做公益,死前协助本地修建了39座希望学校,2020年正月初七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过世。他去世的时候,闺女才一岁,他给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带去了期待,交给女儿的,却只有期待。
‘伍’ 丁郎认父 是什么样的故事
蒲坦腊薯剧传统剧目<<对菱花>让者>。
又名《丁郎认父》。
叙明代严嵩专权,害死忠臣杜鸾,并抄杀杜家满门。杜鸾之子杜文学发配湖广,改名胡文学。一日,文学浪迹大街,与年老辞局大官之胡丞相相遇。胡见文学神态非凡,又询其为同姓,遂供其攻读诗文。胡丞相无子,只有一女凤英,留文学招赘之。文学身在胡府,心念举家不幸,每日郁郁不乐。胡特命家僮人等随其街头散心。文学出逃时,妻已身怀有孕。数年后其子长大,起名丁郎,特奉母命湖广寻父。走前其母将相认之证半片菱花交与丁郎。丁郎来至湖广,有乡约苗青,与文学同乡,闻丁郎寻父之事,特将其留于家中,待文学外出,以便引见。巧逢文学大街行走,苗青急命丁郎拦马认父。文学问明丁郎家世,又见半片菱花,确系已子无疑;但因家人相偕,恐露破绽,反忍痛责打丁郎冒认官亲。苗青甚为不平,让丁郎前往胡府喊冤,复被家人拉至花园殴打,致昏迷不醒。适胡凤英为母花园降香,见情用姜汤灌醒丁郎。丁郎出示菱花,说明原委,凤英以子相认,后禀明其父,责文学无情,文学向其认错,父子团聚。
‘陆’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一、涌泉跃鲤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柒’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请列举
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2、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
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
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
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3、包拯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4、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 *** 到床底下了?”母亲看弊并哪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租码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蔽瞎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5、阎元明从小就孝顺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太和五年,阎元明被任命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为赴任远离家乡,不能奉养母亲,甚是悲痛。
母亲也很舍不得元明离开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泪,以致失明。
元明强忍悲痛向皇帝上书,请求归家侍奉母亲,皇帝准许元明回家侍养母亲。
母亲得知皇帝准许元明回家养亲,眼睛马上就复明了。
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
后来,刺史吕寿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诏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并准他母亲颐养天年之后再出仕。
母亲故去,服丧过后,元明依然悲伤,每逢忌日都恸哭不止,邻居都很为他感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毅
‘捌’ 女儿一眼认出爸爸石像含泪拥抱,你知道哪些关于这位爸爸的故事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紧紧拥抱自己的爸爸,而有一位特别的女孩,一眼就认出了那悄迅座石像是自己的爸爸,而她也仅仅只能和石像相拥,现场令人无比感动,这位爸爸是一个英雄,他一心都扑在了公益事业,偏偏却患上了癌症离世的时候仅仅39岁。
他用自己的行动在为这些孩子们奔波,慈善公益从未停止,可是他却患上了肝癌,在病床上无法行走的时候,大凉山那些孩子们依然在他心中牵挂,哪怕是在住院期间,他还签下了“晓林爱心基金”的捐赠协议,更是作为发起人注资5万元,可最终他依然不幸去世,哪怕是在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募集善款,疫情爆发之后,他更是自己掏钱给家乡的那些父老乡亲们购买了上万只口罩。
被他帮助过的学生们都亲切的叫他张爸爸,在他离世的时候,他的亲生女儿仅仅才一岁多,每年妈妈都会带着孩子去大凉山,孩子一看到爸爸的石像立刻扑启枣此了上去,妻子为了完成丈夫的公益事业,完成了第39所学校的捐建,而张晓林去世的时候刚好39岁,但他永远活在大家心中。
‘玖’ 三国演义为何没有关索认父
《三国演义》中为何不记载关羽的三子关索认父??下面我就告诉大家,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同前来的母亲和妻子在门外稍等,自己先去见父。关索进府后,跪在关羽面前,流泪诉说父子多年分散原由,说自己三四岁时见父亲不在家,常问母亲,母亲说父亲自从杀了本地一个霸豪,逃难江湖,一直没有音讯,不知在哪里。当时家中贫困,哥哥由外公胡员外抚养成长,才知父亲原先在桃园结义,现今在荆州,故而特来寻见。关羽听了关索这番话,迟疑不信。关索哭昏于地。后经张飞详细询问关索,关羽与妻子胡氏叙情,才知关索叫花关索的由来,于是释疑相认,一家人在荆州团聚。
以上这段情节,在《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明嘉靖壬午即152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没有,但在《三国演义》有的刊本中有此记载。如明代金陵人周曰的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第九卷中写及此事。《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也有,写关索从荆州认父到随孔明南征,镇守今云南,参加了不少军事行动,写得较详细。在现今《三国演义》通行本,即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定本中,则去掉了关索荆州认父这一情节,只在孔明南征时提到关索。《三国演义》第87回写孔明南征***七擒孟获***出发之初有这样一段文字:“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曰:‘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听得东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孔明闻之,嗟呀不已;一面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
毛宗岗在“特来投见”四字后评点道:“关索踪迹直于此处叙出,补前文所未及。”毛宗岗评点中说“关索踪迹直于此处叙出,”只是交代了关索本在荆州,荆州失陷后所以迟迟到南征时才入川的原由,未提及“荆州认父”之事。关索随孔明南征,一般也只是点一下他的名字,一笔带过,未见具体情节。整个通行本《三国演义》共有9处提到关索,其中第87回5处,88回3处,89回一处,其后再也见不到关索之名了。毛宗岗评定的《三国演义》既提到关索又没把关索荆州认父坦孝慧故事加进去,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首先是因为关索故事流传很久,至少在宋代已流传很广,他似乎感到不点到不行。六十年代末发现的《花关索传》一书,对关索荆州认父的情节写得十分细致。此书的后集即叫做《花关索认父传》。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就有关索荆州认父故事。上面所提及的金陵周曰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全像三国志传》关于关索荆州认父的情节,可能就是据《花关索传》和元代《三国志评话》而来。毛宗岗所说“补前文所未及”,大概指的就是关索荆州认父这件事前文所没写。
毛宗岗为什么只加了关索随孔明南征而没写他荆州认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关索其人未见史书,只是民间传说人物。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只有两个儿子,一是长子关平,随关羽守荆州,失荆州后与关羽一起被吴将擒获遇害;再是关兴,承袭父爵,史载其少年时慎扒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二十岁时就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不幸去世。其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后主刘禅之女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无子,去世后由关兴庶出之子关彝延续爵位。
历史上,关羽就关平、关兴两个儿子。《三国演义》提到的关羽儿子除了关平、关兴外,还有关定、关宁、关索,连关羽孙子关彝也成了关羽之子,这都是小说家的创造。可能是作者显示关羽虽遭不幸,但其后代人丁兴旺,“武圣”家门香火不绝。
关索其人虽然史无所载,但在宋代已广为人们知晓。让答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杨雄,绰号为“病关索”,宋代还传说有绰号为“小关索”、“赛关索”等绿林好汉或江洋大盗之类人物。先前的民间传说还讲关索仪容俊美,是个年少的美男子,他一人原有两个妻子。鲍家庄的鲍三娘也看上了他,杀死自己奇丑的男人随关索私奔,于是关索一人有了三个妻子。
民间传说中的关索是个侠义勇为的复杂人物。在封建社会里,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侠义勇为必然要对抗朝廷,带有“贼”名,跟关羽挂上号就有损关羽英名。所以罗贯中《三国演义》原着中未将关索写进去,清初毛宗岗父子加工修改的《三国演义》也只是在南征时点了一下,关索形象给人不深。
毛本《三国演义》未写关索荆州认父,还因为关索荆州认父涉及关羽的身世以及 “亡命奔涿郡”前的一些传说,这也是史书中所没有的,而且有些说法明显不合情理。说关羽在老家因为杀死欺压乡亲的霸豪逃难江湖,还是一种侠义行为,可显出关羽年轻时就有一副侠肝义胆,无损关羽形象,但说关羽在老家已生有关索及其哥哥,则近乎荒诞。因为关羽离家时年纪并不大。按清代《关公年谱》等载,关羽生于公元160年,他逃难江湖是在十九岁的时候。史书中对关羽“亡命奔涿郡”既未交代原由,也没记明在哪一年,他跟刘备、张飞在涿州聚首起事的时间则是很明白的,那就是黄巾大起义那一年,即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那时关羽也只25岁,逃难江湖已有数年。说关羽在十九岁时就有了三个儿子?而且第三子关索已有三、四岁,即便在封建时代也是不可能的。
关羽的后代,在蜀亡时曾被庞德儿子庞会杀尽,事见《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裴松之引注的《蜀记》。庞会当时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为报其父之仇,“尽灭关氏家。”在荆州,则有关羽后代一脉代代相传。据清光绪年间的《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载:关平随父镇守荆州时,娶赵云之女为妻,生有一子叫关木越。吴兵袭取荆州时,关平妻子抱着才八岁的儿子逃出荆州城,易姓改名,避居乡下,到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时,才回荆州城,恢复关姓,世代相居荆州,以守陵冢为家。清代雍正年间,关木越嫡系奉祀当阳关陵,干隆年间奉祀荆州关庙,特准世袭五经博士,并免除一切杂派差徭。这一记载虽未见于史书,但据荆州关姓祖上相传,他们确是关羽的后裔。荆州应是关羽后代唯一之乡。
关索简介:
关索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也曾登场于小说《三国演义》。在《演义》中,他是关羽第三子,荆州失陷后逃难到鲍家庄养病,伤愈后听说东吴仇人已死,乃回归蜀国,并随同诸葛亮南征。
关索的出身见于《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其中提及关索为关羽因杀人而逃难在外之时出生,后刘备占据荆州后,关索前来荆州投奔父亲;此后刘备攻下益州,关索带兵镇守云南一带。至今云南一带仍流传以关索为主角的"关索戏"。
关索的出身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为了去牵挂,绝“回心”,分头杀了对方的家小。张飞见关羽之妻胡氏身怀有孕,就领走关平,放其逃生。胡氏回到娘家,生一子。其子七岁时,观灯走失,为索员外拾得。九岁时,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其间,“先教黄公三略法,后学吕望六韬文,学取十八般武艺双全”。十八岁时思念父母,回到索家,问明出身,遂以三家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之后,和母亲一起去西川认父。途中,收拾两伙强人,并打败鲍家庄和卢塘寨的兵马,娶了鲍三娘和王桃、王悦姐妹为妻。
关索荆州认父
张飞随带轻骑前到荆州,见云长曰:“哥哥令吾特来替守荆州,欲兄建功。”云长大喜,设宴叙情。忽有小校报曰:“门外有一小,姓名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他要进见,特来报知。”关公曰:“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与索。索谓母曰:“母亲与妇暂且在此片刻,儿先入见爹爹。”索入见关公,双膝跪下,垂泪曰:“儿三四岁时,见父不在家,常问于母。母道父亲自杀本处霸豪,逃难江湖,雁杳鱼沉,不知何所。又值家贫,只依外公胡员外家抚养长成,指教说父昔日在桃园结义,今闻在荆州,特来寻见。”关公迟疑不信。索曰:“父不认儿,儿无所倚。”哭昏在地。张飞扶起,谓云长曰:“吾看此子,必不妄认。兄出外日久,家中事恐忘怀了。可仔细思想,逃难之时,嫂嫂有怀孕否?”关公沉吟半晌,曰:“吾逃难时,妻小果有怀胎三个月。但此子既是吾儿,宜姓关。何姓花,名关索?吾故不肯遽认。”索答曰:“七岁时,元宵观灯,迷失道路,被索员外拾去,养至九岁,送与班石洞花月先生学习武艺。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关公听毕,掩面哭曰:“吾儿若不来,怎知你子母艰辛。”随问曰:“今母何在?”索曰:“就在门外。”关公曰:“快请进相见。”
荆州认父考证
关索荆州认父,宋、元以来流传很广,讲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由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老家辗转到荆州寻父,跟关羽父子相认的故事。其基本情节是这样的: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一天,忽有小校前来报告,说是门外有个小,叫做花关索,身长七尺,面似桃花,要求进见。关羽说:“唤他入来见吾。”小校传令给关索,关索叫随同前来的母亲和妻子在门外稍等,自己先去见父。关索进府后,跪在关羽面前,流泪诉说父子多年分散原由,说自己三四岁时见父亲不在家,常问母亲,母亲说父亲自从杀了本地一个霸豪,逃难江湖,一直没有音讯,不知在哪里。当时家中贫困,哥哥由外公胡员外抚养成长,才知父亲原先在桃园结义,现今在荆州,故而特来寻见。关羽听了关索这番话,迟疑不信。关索哭昏于地。后经张飞详细询问关索,关羽与妻子胡氏叙情,才知关索叫花关索的由来,于是释疑相认,一家人在荆州团聚。***以上这段情节,在《三国演义》最早的刊本***明嘉靖壬午即152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没有,但在《三国演义》有的刊本中有此记载。如明代金陵人周曰的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第九卷中写及此事。《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也有,写关索从荆州认父到随孔明南征,镇守今云南,参加了不少军事行动,写得较详细。在现今《三国演义》通行本,即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定本中,则去掉了关索荆州认父这一情节,只在孔明南征时提到关索。***
《三国演义》第87回写孔明南征***七擒孟获***出发之初有这样一段文字:
“忽有关公第三子关索,入军来见孔明曰:‘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听得东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孔明闻之,嗟呀不已;一面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
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只有两个儿子,一是长子关平,随关羽守荆州,失荆州后与关羽一起被吴将擒获遇害;再是关兴,承袭父爵,史载其少年时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二十岁时就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不幸去世。其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后主刘禅之女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无子,去世后由关兴庶出之子关彝延续爵位。历史上,关羽就关平、关兴两个儿子。《三国演义》提到的关羽儿子除了关平、关兴外,还有关索。这是小说家的创造。可能是作者显示关羽虽遭不幸,但其后代人丁兴旺,“武圣”家门香火不绝。关索其人虽然史无所载,但在宋代已广为人们知晓。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杨雄,绰号为“病关索”,宋代还传说有绰号为“小关索”、“赛关索”等绿林好汉或江洋大盗之类人物。先前的民间传说还讲关索仪容俊美,是个年少的美男子,他一人原有两个妻子。鲍家庄的鲍三娘也看上了他,杀死自己奇丑的男人随关索私奔,于是关索一人有了三个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