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战国出了多少名人多少故事

战国出了多少名人多少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25 17:05:03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的故事(20字以内)

1、尊王攘夷: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问鼎中原:楚庄王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表明夺权决心。
3、退避三舍:宋楚之战晋国支持宋国,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胜。
4、一鸣惊人:楚庄王自比鸟儿,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形成大治局面。
5、老马识途:管仲跟随齐桓公回国途中入迷谷受困,建议用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6、负荆请罪:廉颇挑衅,蔺相如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背着荆条负荆请罪。
7、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受吴王另训练宫女,三令五申野塌,终显成效。
8、围魏救赵:赵军京城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围魏国都城迫使魏军回兵自救并击溃魏军。
9、胡服骑射:战国赵国武灵王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10、图穷匕见:荆轲假称向秦王献上地图,打开地图拿毕带出匕首刺杀秦王嬴政。
11、卧薪尝胆:勾践立志报仇手脊芦复国,每天睡柴火上饭前尝苦胆,终于灭掉吴国。

B.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名事

春秋四大名人:老子、孔子、孙子、左丘明
老子,李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 苦县(今鹿邑县)人。老子遗留下来的着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祖父田书公元前523年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并把乐安(即今山东惠民县)封为采邑之地,于是全家徙至封地定居下来。

其他:

孟尝君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碰雹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 ,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 ,逃回齐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笑雀帆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与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吴起(BC440~BC381):
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年轻时曾在孔子徒弟曾参门下学习。初为鲁将,BC412年,齐军攻鲁,吴起率鲁军到达前线(为取得这个立功名的机会,他杀死了齐国籍的妻子,此即“杀妻求将”),没有立即同齐军开仗,表示愿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使者示弱,以老弱之卒驻守中军,以麻痹齐军将士,然后出其不意地以精壮之军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大败。战后鲁国国君受谗言影响,对他甚为猜忌,吴起就入魏为将,被一代英主魏文侯魏斯任命为西河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BC409年,吴起先在河西少梁筑城,作为前进基地,然后率军岁辩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筑洛阴、合阳,尽占秦之河西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76场,全胜64场,其余不分胜负,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BC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激励士卒,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支,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勇士以明法。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魏斯死后,吴起遭丞相公叔痤和大夫王错设计陷害,被迫于BC383年投奔楚国。先任宛守,一年后升令尹,掌军政大权,主持变法。吴起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裁减冗员冗费,用于选练军队,以求富国强兵。仅一年,贫弱的楚国开始强盛,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并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秦国,兵威四方。BC381年,楚悼王熊疑死,反对改革的旧贵族追杀吴起,他无处可逃,于是趴在楚王的尸体上,被贵族们乱箭射死,尸体又被车裂。而在新王即位后追究冒犯先王尸体的罪行时,参与此事的贵族有七十余家被满门抄斩(报自己的大仇于死前,吴起之智可称匪夷所思)。着有《吴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录《吴起》48篇),但已散佚,现存的版本据考证应是汉朝人所写。又有人根据《左传》描写战争的真实程度、有倾向性地对魏、楚历代先王赞美和对楚国贵族的鄙视提出《左传》也是吴起的作品,若果真如此,他就是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三合一了。 赞曰:尉缭称吴起“提七万之众,天下莫能当之”,实非过誉。后人言名将,必以“孙吴”比之。吴起每到一国,只要国君能用之,必然能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在魏建立的制度,使得魏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超级大国;入楚后又能以变法在短时间内使楚国重新强大起来,政治才华毫不逊于军事才华,不应但以军事家视之。后世儒生常以他的个人品德对他大加非议,又以他的结局作为不能变法的依据。这些儒生固然品德高尚(也仅限于理论上),可是国家有事时,他们除了可耻的投降和毫无意义的自杀又能干些什么呢?

孙膑(约前380~前320)
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齐国阿鄄之间人。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研读过孙武及晋将荀息、孙轸的兵书。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才能,骗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由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任为军师。前353年围魏救赵,取得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捷。前341年攻魏救韩,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破魏军,俘太子申,庞涓自杀。主张"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着作有《孙膑兵法》。

田忌
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着名的战役。
一次是桂陵之战。齐威王四年(前353年),魏惠王围攻赵国的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认为魏在邯郸城下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已筋疲力竭,出兵时机成熟,便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赵。田忌原拟直接进攻魏主力,后采纳孙膑“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作战方针,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攻赵的魏军“释赵而自救”,待魏军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结果,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败魏军。
再一次是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齐威王十五年),魏将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集大臣谋议“早救还是晚救?”邹忌认为“不如不救。”田忌认为“应该早救。”孙膑则认为应等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这样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又可有战胜魏兵的把握。齐王采纳孙膑的意见,暗中答应救韩,韩国因为仗恃有齐国的救援,坚决抗魏。五战不胜,又向齐求救,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的时机,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十万兵力救韩。齐军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这次是救韩)”战法,直奔魏都大梁。庞涓闻齐进军国都,遂撤消对韩的包围而回师,欲击破齐军于大梁。魏惠王也大肆兴兵遣将,以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军十万迎击齐师,企图与齐军进行决战。孙膑根据魏军骄傲轻敌,急于求战必将轻兵冒进的情况分析,提出用逐日减灶以引诱魏军追击的策略。田忌乃使齐军退却时为十万灶,第二天减到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追行三日大喜,认为齐军怯懦,三天士卒逃亡者过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轻骑锐卒,兼程追赶。孙膑计算魏军的行程,判断将于日落进入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乃于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处设下埋伏。庞涓的追兵,果然在预计的时刻进入齐军设的埋伏圈,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齐军全面出击,大败魏军,擒魏太子申,庞涓愤愧自杀。
这一仗,魏国遭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则逐渐强盛起来。
田忌因与齐相邹忌不和,于马陵战后的第二年逃奔楚国,封于江南。齐宣王即位后,又受召回国复职。

廉颇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着名的鄗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公元前515年因避齐乱奔吴,至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经其好友伍子胥推荐将其所着《孙子兵法》二三篇献给吴王,并在吴宫教战,实践了兵法之妙,被拜为将军,辅佐吴王,经军治国,联合唐、蔡二国于公元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伯喜否一起,率兵三万,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消灭楚军20余万,首创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史称:“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伏越人,名显诸侯。”而后因吴王夫差荒淫无度,辞官隐居而殁。
【左丘明】 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 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相传《左传》为其所着,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C. 战国时期的名人有哪些

1、屈原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颤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2、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3、荀子

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着的贡献。

4、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弯洞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埋洞枯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着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D. 春秋战国名人有哪些这篇文章全部给你盘点出来了!

说到名人其实大家也知道每个时期其实都是有没个时期的名人的,真的挺多的,那么春秋战国事情又有哪些名人呢?因为这个时期比较的混乱了,所以有的时候分不太清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盘点盘点,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跟随我一起来揭秘学习看看吧!

春秋的名人

鲁庄公,鲁闵公,鲁桓公,鲁隐公,鲁隐公,柳下惠,颜回,吴起,师文,高渠弥,郑昭公,祭仲,郑庄公,郑庄公,郑武公,子产,陈灵公,季孙行父,左丘明,曹刿,鲁班,伍子胥,孙武,吴王夫差,吴王姬僚,吴王阖闾,吴王寿梦,齐国商人范蠡,西施,范蠡,鹿郢,勾践,允常,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赵衰,晋襄公,子产,叔向,赵鞅,李悝,李冰,商鞅,晏婴,吴王僚,专诸,赵衰,百里奚,蹇叔,鲍叔牙,狐偃,介之推,管仲,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周桓王,齐桓公,宋襄公,周平王,秦襄公,郑庄公,孙膑,庞涓,孔子,鬼谷子,昌平君,吴起,伯禽,微子,墨子等。

战国名人

屈原 即屈平

靳尚 战国时楚国大臣。宋玉 战国时文学家。楚国人。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有“负荆请罪”事。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有“完璧归赵”事。

触龙 战国时赵国大臣。一作触詟。

赵胜(?-前251) 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赵相。“战国四君”之一。

平原君 即赵胜。

赵奢 战国时赵国将领。曾大破秦军,以功封马服君。

赵括(?-前260) 战国时赵国将领。赵奢之子,人称马服子。只知纸上谈兵。统兵败于秦军白起,四十万人被坑杀。

鲁仲连 战国时齐国人。一称鲁连。常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

毛遂 战国时人,平原君门下食客。曾自荐随平原君赴楚,说服唯链巧楚王同意赵楚合纵。

虞卿 战国时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赵为上卿,后辞赵至魏。

公孙龙(约前320-前240) 战国后期名辩思想家。字子秉,赵国人。“白马非马”即其观点。

尹文 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

邹衍(约前305-前240) 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国人。学究天人,雄于辩口。

魏无忌(?-前243) 战指键国时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战国四君”之一。

信陵君 即魏无忌。

侯嬴(?-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以重诺守信名传后世。

朱亥(?-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有勇力。曾刺杀魏将晋鄙,解邯郸之围。

黄歇(?-前238) 战国时楚国大臣。“战国四君”之一。

春申君 即楚国黄歇。

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认识论上,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

荀子 即荀况。

姬延(?-前256) 东周末代国王。慎靓王之子。前314-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 即姬延。

吕不韦(?-前235) 战国末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人。所着《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唤正》),为杂家代表作。

甘罗 战国时秦国大臣。甘茂之孙。十二岁时因功而任秦国上卿。

嫪毐(lǎo aǐ)(?-前238) 战国时秦国人。由吕不韦推荐为宦,受太后宠幸,受封为长信侯。

郑国 战国末水利家。韩国人。所筑郑国渠为我国古代着名水利工程。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着有《韩子》(《韩非子》)五十五篇。

尉缭 战国末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人。入秦为国尉,因称尉缭。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李牧(?-前228) 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王翦 战国末秦国将领。频阳人。长于用兵,以功封武成侯。

燕太子丹(?-前226) 战国末燕王喜太子。曾派荆轲刺秦王不遂,被燕王喜斩首。

荆轲(?-前227) 战国末卫国人。先世为齐人。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游历至燕后,被称为“荆卿”(或“荆叔”)。刺秦王未遂被杀。

高渐离 战国末燕国人。擅长击筑。曾于筑内暗放铅丸,扑击秦始皇未中被杀。

樊于期(?-前227) 战国末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后自刎献头于荆轲,以刺秦王。

项燕(?-前233) 战国末楚国将领。下相人。勇而有谋。

田光(?-前227) 战国末燕国人。以“节侠”自许。荐荆轲于太子丹,并自刎以壮其志。

猗顿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以经营河东盐池起家,而成巨富。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赵国邯郸人。以经营铁冶成业致富。

卓氏 战国末大工商业者。赵国人。以铁冶致富。

E.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都出现了哪些名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名人有“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名相管仲、蔺相如伍敏,名将白起、田忌等人。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身为齐国公子的公子小白在其兄长齐襄公即位之后因国内朝局日渐混乱而出逃至莒国。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而公孙无知则在自立为君的第二年也遭遇杀害。之后齐国开始商讨重立君主一事,而事先得到通知的小白则开始急忙回国。回国途中,小白虽因遭遇另一齐国公子纠核扮的堵截而受伤,但是最后还是先一步赶回了齐国。之后小白如愿即位,是为“齐桓公”。

田忌——田忌赛马

田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将,出生于齐国贵族的他因赏识孙膑而将其收为门客。之后腔氏枝有一天,喜爱与人赛马的田忌又一次参加赛马比赛。一同参与的孙膑发现双方参赛的三匹马的脚力都相差不大,于是便主动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保证会赢。之后孙膑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以及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式顺利赢得比赛,他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而田忌后来则在孙膑的辅佐之下先后于“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战事中取得胜利,其声望也因此日渐高涨。

F.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

一、战国概览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重要诸侯战国七雄、战国总结合纵VS连横。

箸名事件:

三家分晋:时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商鞅变法:时长254年,历史同期诸子百家。

合纵连横:重要诸侯7个,创立人周元王。

着名人物:屈原、孙膑、韩非子、孟子。

二、战国概览

前476年战国开始,东周后期,周王室日渐衰弱,春秋时期原本上百个诸侯在不断的纷争和兼并下只剩下7个左右的大诸侯,战国的名称来源于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具体开始时间有多个说法,公元前476年是由司马迁根据《秦记》而得出,也是周元王元年;而下面2件事情发生,标志着战国开始进入新的争霸阶段。

战国和春秋,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因受礼制约束,对周王室还存有一丝尊敬,之间的纷争大都以点到为止,而到了战国,礼崩乐坏已是定局,各大诸侯先后称王,诸侯之间的摩擦也变成了残酷的兼并和统一。

前403年三家分晋,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晋国,由于卿大夫引起内乱,最后晋国分裂成韩、赵、魏3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由此进入秦、楚、齐、赵、魏、燕、韩,七国争霸阶段,史称战国七雄。

前386年田氏代齐,齐国原先是西周时期姜子牙的封地,世代齐王都姓姜,齐国也被称为姜齐,但到战国时,因为王室权力衰弱,最后被卿大夫田氏篡夺,虽然国号没有变化,但实际上变为田氏齐国。

三、战国概览

前476年李悝变法-魏国崛起,在魏文侯的推动下,任命李悝为相,开始实施变法,主要如下:

推行法治-制定《法经》,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制定了如何用严刑峻法来惩治不当行为,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

奖励耕战-大力发展农业,实行授田制和平籴法,积芦世极指导农户生产,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并稳定粮食物价。

废除世袭制-李悝废除了那些没有功劳但却享受世袭带来荣华富贵的贵族,转而把财富和地位分给那些对国家有贡献之人除了李悝制定内政之外,在军事上吴起帮助魏国训练出战无不胜的魏武卒,在李悝、吴起等一众贤臣的帮助下,魏国成为在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岖起的诸侯,但好景不长,在魏文侯和李悝相继去世,吴起远走楚国之后,魏国开始逐渐走下坡。

前403年吴起变法-一楚国崛起,在魏文侯去世后,吴起因得不到重用来到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沿用魏国思想开始对楚国变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因吴起变法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受到了陪哗肢旧贵族的报复,最后吴起遇难,楚国变法中止,但因打下了基础,楚国实力在战国前期依然在线。

四、战国概览

前356年商鞅变法-一秦国崛起,在李悝变法60多年之后,商鞅带着《法经》入秦,开启秦国变法,在李悝的基础上,商鞅加入了更加严苛的奖惩制度,严惩私斗和厚赏军功,让秦国在军事上快速崛起,成为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但商鞅最后的结局与楚国的吴起类似,因触犯秦国旧部权势的利益,最后在逃亡中遇难,但秦国在商鞅去世后依然把变法执行到底,打造了后来秦国统一的基石。

前334年苏秦合纵-六国抗秦,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快速崛起,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对其他六国造成巨大威胁。此时着名的外交家芦枣苏秦登场,通过游说六国,成功让六国达成合纵联盟一起对抗秦国,使得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合纵让秦国15年没有作为。

悬梁刺股的苏秦:

苏秦早年穷困,投入在鬼谷子门下勤奋学习,出师后一路坎坷,但有幸得到燕文公的赏识,开启游说之路,游说成功之后被任命为联盟长,担任六国国相。在联盟解散后,为了报答燕国对他的知遇之恩,苏秦投身到齐国,实则离间齐国,最后引发五国伐齐,帮助弱燕胜强齐。苏秦最后结局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壮行。

五、战国概览

前318年张仪连横-秦破联盟,张仪和苏秦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历史让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在苏秦用合纵联盟策略压制秦国时侯,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连横策路,以横破纵,因六国联盟内部本身就存在缝隙,张仪逐一离间击破,其中有名的故事即是张仪戏楚。

张仪戏楚,在公元前313年,秦国忌惮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合纵联盟,故派张仪游说楚怀王,张仪向楚怀王提议,如能和齐国断绝往来,则秦国愿意奉献给楚国六百里地,楚怀王欣然答应,故与齐国断绝往来。但当楚怀王向张仪索要六百里地时,张仪却说,楚怀王听错了,其实是六里地,楚怀王一气之下发兵秦国,最后导致楚国大败。

前307年胡服骑射-赵国崛起,赵国在赵武灵王继位之前属于国势衰弱的国家,而当赵武灵王继位后为了壮大实力,决定变革,向旁边的胡人学习,他们的胡服简单干练,非常方便,作战时主打骑兵,擅长骑马射箭,机动迅速。

赵国在向胡人学习之后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后期为数不多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后来也就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负荆请罪等脍炙人口的典故。

六、战国概览

前284年五国伐齐-齐国衰弱,苏秦为报燕国知遇之恩,决定帮助燕国消灭齐国,对齐国使出离间计,鼓动齐国灭掉中间的宋国,从而引起其他各国不满,最后在燕国首领乐毅带领下,泰、赵、韩、魏、燕五国联军伐齐,让齐国一度濒临灭国境地,虽然在齐襄王继位后齐国绝地反击,但此役之后齐国元气大伤,无力再抗击秦国。

前266年远交近攻-秦国出击,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即是结交较远的齐国,稳住中间的楚国和魏国,而对临近的韩国和赵国重拳出击,一步步扩大秦国领地,此举一出奠定秦国兼并策略。

前260年长平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发生于秦国和赵国之间,这是一场战国时期最着名也是最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中,泰国和赵国都是倾全国之力,本身秦国占据优势,赵国将领廉颠守城3年不出。秦国使出反间计散步廉颠投降谣言,让赵王用赵括取代廉颠,赵括因纸上谈兵最后大败秦国,至此其余六国再无力量抵抗秦国。

七、战国概览

前247年赢政继位-拉开序幕,秦庄襄王去世后,13年的嬴政(即之后的秦始皇)继位,但当时嬴政还年幼,秦国主要由吕不韦把持,赢政直到22岁时才正式亲政。先后平定了螺毐之乱,赶走了吕不韦,开始独揽秦国政权,并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正式开启了统一大业。

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统一,嬴政在准备7年之后,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正式开启统一步伐,花费10年时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年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影响后世深远。

荆轲刺秦王:

秦国在公元前230年灭了韩国、在公元前228年灭了赵国,此时燕国感觉到巨大威胁,燕国太子丹故派出荆轲,计划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失败,燕国最后的希望也被扑灭。泰国在公元前225年水淹魏国,在公元前223年用计拖垮楚国,在公元前222年回过头来消灭燕国,最后在221年消灭最后的齐国,由此春秋战国正式结束。

八、战国人物

孟子: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被尊称为“亚圣”,一生宣传仁政,着名典故有“孟母三迁”。

在魏国时对梁惠王提出“五十步笑百步”,讽刺惠王宣扬自己仁义但实则与邻国类似,没有真正做到仁政;在齐国对齐王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暴十寒),提醒齐王做事要持之以恒。另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

屈原:

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造者,着名作品有《离骚》等。屈原不仅是杰出的诗人,也是明辨是非的明臣,在秦国派造张仪游说楚怀王时,屈原就曾进谏楚怀王不要听信张仪,应该坚决抗秦,只可惜楚怀王并未听信屈原,最后还把屈原贬官。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投身汨罗江,后世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以此纪念屈原。

九、战国人物

孙膑:

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着有《孙脘兵法》,早年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庞涓率先出师来到魏国,后把孙膑也引荐至魏国,但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故设计残害孙膑。孙膑在使者帮助下来到齐国,辅佐齐国大将田忌,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战胜庞涓率领的魏国,着名典故包括“围蔬救赵”“田忌赛马”等。

蔺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重要谋士,面对强大的秦国有勇有谋、不卑不亢。在秦国提出用十五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时,上演着名的“完璧归赵”,在泰国与赵国相约在“渑池之会”之时,勇敢地保护赵国尊严。后来官至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生嫉妒,但蔺相如凭借宽广胸怀感化廉颜,最后廉颜上演“负荆请罪”,最后联手廉颇,一起托抗秦国。

十、战国人物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战国末期,秦国越发强大,显示出吞并六国的野心。各个诸侯国的贵族为了抵御秦国的侵犯,网罗人才、礼贤下士,其中最具代表的即是战国四公子,其中着名的典故包括: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故事。

扁鹊:

战国时期的名医,医术高超,被尊为医祖,游行于各国,造福百姓。在治病过程中,总结了后世中医常见的四大诊法望色、听声、询问、切脉,俗称望间问切,奠定了中医基础;在着名《扁鹊见蔡恒公》典故中提到,扁鹊观其面色,多次提醒蔡恒公有病在身,可蔡恒公最后并未采纳造成悲剧。扁鹄不仅精通全科,而且也十分重视预防。

十一、战国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派孙脘和田忌出兵,正当田忌想直接前往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孙膑则提出,若我们现在直接攻击魏国,那么庞涓一定会撤军回来,我们可以在回军途中设下埋伏。

不仅可以解决赵国燃眉之急,也可以打魏国措手不及,最后田忌依技而行,在桂陵之战中战胜魏军。围魏救赵被写入到三十六计中,表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事情的相反方向去考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毛遂自荐:

此故事也有赵国有关,当秦国强大时,变成了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呼叫救援,平原君本想选择二十个人一同前往,但最后只选了十九人,此时一位叫毛遂的人站出来,希望可以一同前往。

而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像把锥子放入袋子很快就会锋芒毕露,但我在三年时间内都没有听到你的名字,感觉你不是很适合,而毛遂则回复道:我现在自我推荐,正式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你早一点把我放进去,或许早就可以显露才能了。

平原君听后觉得有道理就答应毛遂一同前去!在与楚国的会面中,毛遂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极力说服楚王,赵国和楚国属于唇亡齿寒关系,应该一同抗秦,最后毛遂也帮助平原君完成任务!

十二、战国贡献

工业和商业:

在战国时间,治铁行业成为新兴治铸业,治铁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在战国出土的墓葬中铁制品以农具和手工工具最多,这也提升了当时的生产效率。

而治铜在当时仍占据重要地位,除了礼器和乐器之外,钱币也离不开铜的制造。各大诸侯都会发行自己的钱币,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开始有独立的商人;右图是战国齐国的货币,有着独立的刀币体。

农业:

在战国,随着铁器逐渐推广使用,推动了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农民也学会根据不同地理和环境种植不同粮食,加上各国变法中都极大重视农业发展,此时农业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提升,为后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文化:

在战国,随着各大诸侯剧烈变革,以及有识之士纷纷崛起,许多学派逐渐形成、交相辉映,形成盛况空前的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名、兵、农、阴阳等),他们在推动学术变革的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三、诸子百家

儒家:

创始人是孔子,后续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苟子、董仲舒、朱燕等,主张仁义礼智信、后被称为五常,成为中华价值中最核心的要素。

道家:

创始人是老子,后续代表人物有庄子等,人们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也是杰出科学家,墨子早年师从儒家,后创立墨家,主张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

法家成型很早,最早可追述到夏商时期的理官,后来经由管仲、李悝、吴起、商鞅、乐毅等不断壮大,最后经韩非加以总结集成。

名家:

名家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等,他们以严谨的逻辑思想而闻名,与墨家和数术家等并列为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足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官办高等学府,创建于战国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潘(今山东省潘博市),在那里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地点,汇集了儒、法、道、法等诸多学派,学术家门在那里授徒讲学、互相论,促进文化繁荣。

十四、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馆内藏品有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等等,在那里收藏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竹简,有效揭示战国时期孙膑之谜,还有众多的青铜器和陶器等,生动展现古时候手工匠人们的巧夺天工。

G. 春秋战国历史名人

历史是一门兼具知识性、文化性与传承性的学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每一段文化传承都是通过历史故事为载体而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课程知识的重要补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历史名人,欢迎阅读与借鉴!

春秋战国历史名人篇一:孟尝君鸡鸣狗盗

孟尝君姓田,名文。他的父亲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因为孟尝君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按照当时的习俗,说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得跟门框一样高了,对他的父母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父亲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亲舍不得,坚持着把他养大了。

长大后,他问父亲为什么不要自己,父亲不耐烦地说出缘由。不曾想,孟尝君的一番话令父亲大吃一惊。孟尝君说:“人生究竟是受制于天呢,还是门框?如果受制于天,那你再忧虑也是侍掘仿没有用的,如果受制于门框,那就把门框抬高就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尝君的才能越来越显现出来,父亲也抛弃了偏见,让他主持家政。父亲去世后,他接替了父亲的爵位及封地。

孟尝君的门下有三千多门客,他们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到了孟尝君这里,都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听说了孟尝君的名气,就邀请他到咸阳去,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的门客们知道后,都极力反对,可是,孟尝君犹豫一番,最终还是到秦国去了。秦昭公亲自欢迎他,孟尝君则把一件纯白的银狐皮衣送给秦昭公作见面礼,秦昭公十分高兴,命人把它藏在内府的库里。

秦昭公本来真心打算拜孟尝君为丞相,可是,他的大臣说:“这个人是齐国的贵族,手下又有那么多的门客,他当了丞相,一定事事先替齐国着想,哪里还会想着我们秦国呢?”

秦昭公一听,有些后怕,马上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后悔没有听取门客们的意见,冒险到秦国来。到了这时,只得想方设法地逃出去。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受宠的妃子,便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救你们并不难,不过我也希望能有一件银狐皮衣。”

皮衣只有一件,已经献给秦昭公了,哪里还能要回来这时,有一个门客站起来,说:“您放心吧,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位门客便潜入王宫的内府库里,把那件银狐皮衣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皮衣送给了那位妃子,妃子果然在秦昭公耳边大说好话,并一再为孟尝君求情,秦昭公真的释放了孟尝君,并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国。

孟尝君一刻不敢停留,急急忙忙往函谷关赶去。他怕秦昭公反悔,半路上更改了通行证,连自己的姓名也换了。半夜里,他们来到函谷关,只见关门紧闭,根本无法出去。依照秦国的规矩,关口要在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关放人,可现在离鸡叫的时候还早,如何才能过关呢?

正在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鸡叫,他一声接一声地叫着,竟把关里的公鸡引逗得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兵士以为天要亮了,便开了关门,放孟尝君他们出去了。

孟尝君他们出关不长时间,秦国的追兵就赶到了。原来,秦昭公真的后悔了,他要杀掉孟尝君,可惜追兵晚到了一步,孟尝君已经跑远了。

其实,这两个立下大功的门客初到孟尝君门下时,许多人还瞧不起他们,自从有了这次经历,大家都很老纤佩服他们。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手下的门客就更多了。

一天,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听说孟尝君善待门客,就穿着草鞋来见他。孟尝君把他安顿在门客们居散坦住的传舍里,让传舍的舍长善待他。谁知,这个冯谖每天吃饭的时候,都用手指弹自己的佩剑,一边弹,一边唱:“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听了,觉得很有趣,就对舍长说:“给他鱼吃。”

冯谖吃到鱼了,可是,他依然弹剑唱歌:“长剑回去吧,出入没有车。”

于是,孟尝君给他备了马车。

这个冯谖“得寸进尺”,又弹剑唱道:“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家。”

孟尝君一打听,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马上派人送去许多吃的和穿的。如此一来,冯谖不再唱歌了。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他的封地薛城去收账,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回来的时候需要买点什么?”

孟尝君说:“你看着办吧,家里缺什么,你就捎点什么回来。”

冯谖到薛城之后,收回了十万利息钱,他用这些钱置酒宰牛,把所有借债的人召集在一起,大家开怀畅饮。酒至半酣,他让众人把债券拿出来一一核对,有能力付出利息的,重新约定期限;没有能力付出利息的,就把他们的债券一把火给烧了。

冯谖对大家说:“孟尝君放债,是为了让贫穷的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之所以收利息,是为了养活那些门客。现在,已经富足的百姓与我约定了付利息的期限,还很贫穷的百姓,孟尝君已经免除了他的债务这是多好的主人啊,我们可不能辜负他呀!”

众人一听,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十分生气地问他:“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的三千人吃什么?喝什么?”

冯谖说:“我临走的时候曾问您需要买点什么,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些回来。我觉得您这里什么也不缺,就是缺少对老百姓的‘情义’,所以,就为您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齐王听信谣言,罢了孟尝君的官,他的三千门客一哄而散,只有冯谖一个人陪着他。他们回薛城的时候,百姓出城百里迎接,场面之大,让孟尝君十分感动。

孟尝君对冯谖不停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春秋战国历史名人篇二:毛遂自荐

平原君的名字叫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王派他前往楚国求援,想与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是从手下三千门客里左挑右选,最后只选出了十九位,还差一位无论如何也选不出来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门客站起身,自我推荐道:“您把我作为备用人员带上吧。”

平原君十分惊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有几年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您的门下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仔细打量他一番,摇摇头说:“我听说有才能的贤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锥尖很快就会冒出来。可你已经来我门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从未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声说:“从前我并未被放在布袋里,所以,您看不到锥尖。您要是早点把我放到布袋里,锥尖早就戳出来了!”

其他的门客都以为他在说大话,互相眉来眼去,用轻蔑的话讥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气,就决定由他凑齐这二十个人的数,辞别赵王,前往楚国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议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站在台阶下等着。这场谈判从早晨起,一直谈到正午,任平原君说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纵抗秦的事。

这时,有一个门客走到毛遂身边,对他说:“请你上去说一说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里握着宝剑,高声道:“合纵与否,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果呢?”

楚王一愣,问平原君:“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非常不高兴,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说话,哪里轮到你来插嘴,赶快下去吧!”

谁知,毛遂不但没有下去,反而握着剑柄,又向前迈了一步。

毛遂说:“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是,我现在距大王只有十步之遥,大王的命可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楚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胆怯了。他马上换了一种口气说:“那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听听。”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里大地,一百万兵士,曾经也称霸于诸侯。可是,自从秦国强大起来,楚国就连吃败仗,连自己的国君都成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死在秦国。想一想,这都是楚国的耻辱啊!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子,带着几万人马,就夺取了楚国的都城,这等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为大王感到羞愧!今天,我们来和大王谈合纵的事,这不单单是为了赵国,更主要的也是为了楚国,难道大王就不想报仇雪恨吗?”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脸红心跳。

他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

毛遂追问:“这么说,合纵的事可以决定了。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马上叫楚王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他手捧盛有动物血的铜盘,跪在地上,说:“按照规矩,请大王先歃血!”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歃了血。

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我从前以为,凭我的眼力,是不会漏下天下的贤士的,可楚国之行,我知道我错了。”

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尊为上客,凡事都征求他的意见。

春秋战国历史名人篇三: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H. 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些名人及其作品或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着名思想家
老子:是春秋晚期着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唤和影响,代表作《道德经》。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的奴隶社会里,他提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
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重民”思想
荀子: 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论;鄙视富贵利禄。
韩非子: 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 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慎租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和孝盯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荆柯刺秦王

I.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名事

春秋四大名人:老子、孔子、孙子、左丘明 老子,李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 苦县(今鹿邑县答裂)人。老子遗留下来的着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毕返,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孙子,姓孙名武,字清数闭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祖父田书公元前523年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并把乐安(即今山东惠民县)封为采邑之地,于是全家徙至封地定居下来。 其他: 孟尝君 中国战

J. 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的故事(20字以内)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有: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齐桓公等等胡缓昌。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3、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哪游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着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裤扒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阅读全文

与战国出了多少名人多少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被尘封的故事奇迹石是什么 浏览:908
古代儿童早慧故事有哪些 浏览:386
如何理解爱情生活 浏览:109
关于革命事业的领袖人物有哪些 浏览:860
去哪里找胶州第一美女 浏览:686
美国经济霸主多少年 浏览:408
美女怎么这么不爱笑 浏览:856
老挝美女嫁到中国办证需多少钱 浏览:664
有哪些英雄以及故事让你难忘 浏览:244
幸福置业哪里最好 浏览:157
蛇跟羊女婚姻如何 浏览:200
使命召唤战区故事模式怎么搞 浏览:864
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工有哪些等级考试 浏览:9
你幸福吗拼音怎么写 浏览:545
美女用什么眼妆好看 浏览:586
经济学有哪些选修课 浏览:842
小孩子体脂率多少才算健康 浏览:750
有什么由囍转悲的故事 浏览:78
王者荣耀如何出健康系统 浏览:143
醴陵市疾控中心办健康证要多久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