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虎头桥有什么故事

虎头桥有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25 15:33:37

⑴ 汉中历史

汉中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汉中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剑南道),北宋汉中曾为利州路的治所兴元府所在地(宋设路、州、县三级制,路为宋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成都府路)。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逐渐撤消了汉中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治所的地位,并入以关中地区为治所的行政单位,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在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案例中,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即使现在看来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综述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古汉台望江楼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三国大将魏延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先秦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于年代久远,均无法查证。《尚书·禹贡》中所谓“梁州”、《史记》中“褒国”皆被认为是汉中地区在史料和传说中的体现。南郑之名,可上溯至公元前771年。《水经注》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但此说史家存疑。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秦厉公26年(前451年),左庶长修筑南郑城。
秦汉
秦朝时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南郑县附近。为秦36郡之一,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中国大地,鸿门宴之后,刘邦向项羽称臣,项羽封其为汉王,《史记》中记载,刘邦颇为失落,谋士萧何劝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采用张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拜韩信为大将,后突袭拿下三秦地区,和项羽一争高低,史称“楚汉之争”。
刘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汉中,称汉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央统一封建王朝后,称汉朝,刘邦亦称作汉高祖”。今日中国“汉族”即得名于汉朝,汉中乃中华汉人称号的古发源地,并留下大量汉朝时期文物古迹,如拜将坛(刘邦拜韩信处)、古汉台、栈道等。西汉武帝时期,城固人张骞出使西域,成为丝绸之路兴起的标志事件。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巴郡少数民族起事,攻入汉中、三蜀。中平元年,五斗米道张修起义,响应黄巾起义,攻巴郡、入汉中,兵败归附刘焉。熹平年间(172-178年)五斗米道在汉中传播。后来张鲁除掉张修,在此建立持续达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后投降曹操。由于其入蜀门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在刘备入蜀后很快成为曹操和刘备激烈争夺的地区。后来刘备取胜,称汉中王,蜀国即占据此地,现今仍遗留有大量三国古迹,如武侯墓(诸葛亮墓地)、武侯祠、马超庙、定军山、虎头桥(魏延斩首之处)等。
诸葛亮去世后,汉中复被魏夺得,设梁州。后魏灭,西晋政权建立。随着政局变动,汉中的归属也开始在政权更替中反复变更。先后归属西晋、东晋、宋、齐、北魏、梁、西魏、北周政权。
东汉以后
东汉以后,汉中郡曾先后称为汉宁郡、梁州、汉川郡、山南西道、兴元府、汉中府、汉中道,而南郑之称,除在西魏废帝三年至隋大业年间(554年-605年)一度改为光义县外,南郑之名一直为历代朝廷沿用。 西晋政权动荡后,归于成汉。桓温平定蜀地后,复设汉中郡,属梁州。下辖八县:南郑、蒲池、褒中、沔阳、城固、西乡、黄金、兴道。没过多久,被前秦征服。南北朝时为汉中郡,领南郑、汉阳、城固三县。后周改汉中为汉川郡。
隋初,郡废州存。大业初年,州废,改为汉(中)川郡,统领八县:南郑、西、褒城、城固、兴势、西乡、黄金和难江。隋大业八年,移县理郡西城南,临汉水,宋嘉定十二年重筑。
唐宋元
唐初,改汉川郡曰梁州,开元中因梁、凉声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宝初年,又改为汉中郡。唐德宗于兴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乱汉中,六月,叛乱平定后返长安,并以其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领五县:南郑、褒城、城固、西、三泉,余地为金、洋、凤、兴四州。五代时期,先后成为前蜀、后唐、后蜀政权的领地。
北宋平后蜀,仍为兴元府,领南郑、城固、褒城、西四县。北宋时汉中商税收入仅次于开封、成都等地,居全国前列。南宋时成为边陲重镇,增设廉水一县。余地为沔、金、凤三州。
元代为兴元路。
明清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领两州:金、宁羌,统辖十四县:南郑、城固、洋、西乡、褒城、凤、沔、略阳、石泉、汉阴、平利、洵阳、紫阳、白河,其中南郑为附郭。知府费震在宋城基础上对汉中城进行重修,基本奠定了今天汉中城的格局。洪武四年,府治西设汉中御守千户所,十三年改为汉中卫,领左、右、中、前、后五所,隶属陕西都司。
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受封瑞王藩于此地,并在城内建明瑞王府。经过二十多年修建,瑞王府规模宏大,院落相连,楼台相望,亭阁错列。东连莲花池,南至西大街,西接北教场粮库,北抵城墙基,并将北城墙向北移二十步。面积约占当时汉中城三分之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由湖北、河南进攻陕西,张献忠也配合夹击。起义军占领西安后,朱常浩南逃四川避难。留在汉中的豪华王府,被当地人拆除,一抢而空。清康熙年间,王士祯《瑞王故宫曲》这样写道:“往日朱门帝子家,柴车一去即天涯。平台宾客今何处,零落小山丛桂花。”昔日瑞王府,今日留下莲花池及琉璃照壁 ,还有铸“飞天”、天龙”等图案古铜钟,现存古汉台,花园旁太古石,存于汉中市图书馆。
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建立后,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七事变”后,前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在西安合校重组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2月,迁至汉中、城固等地,校本部设城固考院小学,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8月原北平师范大学独立设置,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5年后迁至兰州,而国立西北大学则迁回西安复校。抗日战争期间,汉中属于第五战区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汉中尚属国民党当局控制中。1949年12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兵团中路部队进入区内,至1950年,新政府全面控制区内管辖权。此后,交通建设、政权巩固措施开始实行。
“三线建设”开始后,汉中成为重点建设地区。1965年2月20日,国防工办主任罗瑞卿向毛泽东、中共中央常委汇报了三线建设布局,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汉中地区处于战略纵深带,山川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力资源充足,是国防工业建设的良好基地”。布局方案中明确指出: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工业骨干项目。同年3月21日,报告获得通过。此后,从1965年到1969年,对汉中进行了多次选厂布点和筹建工作,1964年10月28日,〇一二基地正式成立。同时机械工业部下属核工业405厂在区内开始建设,后属核工业部,今属中核集团。1966年开始,机械工业部所属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汉江工具厂、汉江铸锻件厂开始在区内建设。1969年11月,中央决定将汉中作为运输机生产基地,并列为“四五计划”的重点项目。
文革时期大量古迹遭破坏,汉中古城墙遭到拆毁、汉中钟楼在武斗中被彻底摧毁,古汉台等遗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和人为破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汉中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编辑本段]汉中名人
以下列出的历史名人包括汉中本地人以及在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当代人物仅列出1949年以后出生的汉中籍名人。
历史名人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汉中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名人,生卒年不详。有“倾城倾国”“一笑失天下”的典故事实上,但事实上,周幽王和褒姒也只起到了加速亡国的作用。
刘邦(前256—前195):汉高祖,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前207年12月,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前202年2月28日,在定陶城边的汜水北岸称帝,7月建都长安。登基后,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张骞:着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出生在汉中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李固:(公元96年-147年),南郑(今城固)人,东汉时以忠正耿直着称于世,有“北斗喉舌”之称。历任荆州刺史、泰山太守,政绩天下第一。东汉时北海郎对李固推崇备至,曾上书皇帝说:“好是正直,卓冠古今,当世莫及”。其名言“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至今为人吟咏和称道。他主张“权去外戚、政归国家”,被梁冀诬陷死中。
蔡伦:东汉和帝时,中常侍尚方令,他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朝廷推广,惠泽学林。邓太后以为蔡伦供职朝廷,年久有功,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封地在汉中城以东的洋县龙亭镇。今有墓、祠供人凭吊。
刘备(161—223):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时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于是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公元223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称刘备为先主。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在汉中生活征战多年。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杨王孙: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临终,嘱其子:“吾死,裸葬,以复吾真。”并对劝告的亲友说:“厚葬无益死者也。”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着名人物。
郑子真:真名郑朴,祖居褒谷。甘恬秉默,教人则勉以敬天、事人之道。虽名振京师,然隐居不仕。常垂钓于褒谷口,世号“谷口先生”。清人有诗赞曰:“汉代名流重子真,洁身却聘隐垂伦,风高不让严陵濑,褒谷鱼台似富春”。
文同: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画竹。宋神宗熙宁六年春至十年冬(1073一1077年)知兴元府及洋州时,屡游褒谷石门,观“玉盆”刻石,曾以汉中山川景物为题作诗30首寄苏轼,苏亦以诗唱和。时洋州筼筜谷翠竹修篁,文同在谷中筑“披锦亭”,公余即赴谷中精研画竹技法,总结出画竹“必得先成竹胸中”的画理。成语“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即源于此。
陆游: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着名爱国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来到汉中,襄赞军务。在汉中期间,他瞻仰汉中古迹,赴散关前沿阵地,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更坚定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信念。诗人认为,是汉中的金戈铁马战斗生活,使他“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奠定了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吴玠、吴璘:抗金名将,先后于1130年10月、1132年冬、1133年11月与金军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大战三次,击败金军。吴氏三代扼守汉中80多年,保卫了南宋半壁河山。
方孝儒:被称为“读书种子”、“明之学祖”的方孝儒,在明朝开国名臣宋濂精心雕琢和陶冶下,“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在他任明建文帝“托孤”大臣之前,曾任汉中府学教授达七年之久。其间,他粗衣粝食,兢兢业业地教授诸生,“由是山南皆知向学”。对汉中的教育事业卓有贡献。因朝廷政治风云突变,方孝儒惨遭杀害,诛及十族。后人在汉中修建“方正学祠”,以作纪念。
王世镗:近代书法大家,原籍天津。中年客居汉中市莲花池畔。1924年,集韵语而成《稿诀集字》。汉中道尹阮贞豫邀汉上名流为之注释,刻石嵌于宝峰寺,遂有拓本流传。1932年,于右任见拓本,曾诧为古人书,爱不释手。后致电邀王赴南京,于先生尽出其所藏,世镗融会笔端,书作名动金陵,慕名者络绎不绝,于右任先生誉其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
张鲁: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之时,在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活动,设义舍、建政权长达24年,使汉中成为乱世之中安定和富庶的地方。
何挺颖(1905~1929):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参加了“五卅”运动。后转入上海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率部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进军,转移途经吉潭村时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杨育才(1926年~1999):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奇袭白虎团,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1953年10月13日,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江隆基(1905年~1966年) :陕西省西乡县人,着名教育家,兰州大学前任校长。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三届甘肃省委委员。
石门研究学者:石门研究学者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北魏郦道元、宋代欧阳修、赵明诚、洪适,明代杨慎,清代吴大征、王昶、阮元、毕沅、杨守敬、康有为、罗秀书等均有着录。近代出入汉中的书法家于右任、王世镗、高道天、文伯子等人,多次攀萝扪葛,赴石门瞻仰摩崖风采。自汉唐以来,出入于汉中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王远、沈锉期、岑参、元稹、李商隐、孙樵、晏袤、宋琬、王渔洋等等。
当代名人
哈辉:女,陕西省汉中市人,回族。2000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国学形象大使,新雅乐创始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心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吟诵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江亦曼:女,汉族,陕西省西乡县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杨怀保:男,汉族,80后,中共党员。生于汉中市勉县定军山镇。现为团中央委员,孝基金理事长,湘潭大学商学院07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当选为“陕西省十大孝子”,并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湖南省大学生品学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7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首届中国大学生十大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
吴向飞:男,陕西汉中人,音乐创作人、制作人、歌手。由EMI百代音乐版权公司版权代理。曾获得第十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填词人大奖、中国原创总评榜年度最佳填词人大奖、2008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港台最佳填词人”(迄今内地唯一获此奖项的填词人)。
胡蝶:1983年2月16日生于陕西汉中,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为北京电视台主播,2007年12月30日晚,在“白象杯”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总决赛中获冠军,成为7年来唯一一位获冠军的女选手。进入央视后主持《今日亚洲》。2009年7月27日起,开始主持《朝闻天下》。
广龙,汉中市宁强县人,现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导演。曾参与执导了《奥运会开幕式》、《国庆大阅兵》、《5.12汶川行》、《影像中最美的城市》等大型纪录片,并独立执导了电影《我的父老乡亲》、电视剧《拯救之非常地带》等影视片。

⑵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作文怎么写

我记过一段旅游词判高蠢如下。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江和嘉陵江滋养的富饶盆地。这里山富灵气、水蕴诗意,是大熊猫繁育的乐园、朱鹮守望的净土,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
天汉大地史册煌煌胜迹历历,汉高祖刘邦屯兵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三秦而定天下念纳。三国时期这块 “栈阁北来连拢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这里孕育了开拓丝绸之路的张骞,长眠着造纸术的鼻祖蔡伦,留下了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的壮丽诗篇。

以汉中的历史文化为重点写,汉朝,汉族,汉字都从这里发源,萧何月下最韩信,张良功成身退隐居留坝紫柏山等。三国时期汉中发生的的事就更多了,三国演义里的黄忠定军山力劈夏侯渊,马岱在当今汉台区中心广场那叫虎头桥的地方斩魏延。曹操攻打汉中,留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成语。 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鞠躬尽瘁,遗命归葬定军山下。 接下来文化方面,书法方面。古汉台里的汉魏十三品摩崖石刻《衮雪》(这有个关于曹操的故事你可以自行网络)《石门颂》都是汉隶中的瑰宝。
然后可以提一下,汉中的生态掘陪环境。最后展望下未来,应该就可以了。

⑶ 三国与汉中

楼主你好,我是土生土长的汉中人,首先感谢你对汉中的关注,我很荣幸向你介绍一下我们汉中在三国时期的辉煌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一部名着《三国演义》,约有半部在讲述与汉中有关的事件。公元一世纪末至公元二世纪前半叶,作为战略要地的汉中,再一次茄掘成为中国历史的亮点。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同时,张鲁也在汉中称过王,创建五斗米教,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政权。魏蜀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模渗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尤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墓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后由皇帝下诏修建的颤码核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位于汉中西部的定军山,似乎至今还震荡着隆隆的战鼓声;而在古战场耕种的农民,不经意地会翻捡到一枚枚生锈的扎马钉,翻捡到一段段依然鲜活的三国故事。
如今,三国旅游到汉中,你可以游览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古战场、天荡山古战场、古阳平关、马超墓祠、刘备立汉中王设坛处、诸葛亮读书台、张鲁城遗迹、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等久负盛名的观光景点,尽情领略三国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⑷ 中洲岛以前是刑场

中洲岛位于中国广东省广漏掘州市的珠江口,是一个曾经被用作刑场的小岛。据历史记载,自唐朝开始,中洲岛就被作为执行死刑和流放罪犯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洲岛的刑场规模逐渐扩大,被用作酷刑、火刑、斩首等极其残忍的刑罚。据说,这些刑罚的执行曾经引起了岛上恶劣气氛和不断流传的诡异传说。
到了清朝,中洲岛的刑场规模更加壮大,成为南国重要的刑场之一。由于广东省地处海滨,海盗、私船等非法行为频繁,中洲岛成为当时镇压海盗、渔民等的重要场所。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洲岛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扒数杀,引起了当时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感和声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洲岛的刑场逐渐废弃。如今,这个曾经饱经血腥和惨烈的小岛已经成为广州市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返此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

⑸ 千古奇冤!魏延才是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却死于杨仪的夺权阴谋!

-1-

魏延和杨仪,这一文一武是蜀国中期的两大栋梁,诸葛亮生前,在军务方面最倚重的便是此二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似乎都觉得魏延天生反骨仔,所以诸葛亮很不喜欢他,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对魏延的倚重程度丝毫不比对杨仪少。

可惜魏延和杨仪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势同水火。文武不和,国家不宁。诸葛亮生前对这种局面一筹莫展,他非常器重这两人的才华,可是文武不和,只能尽力调和矛盾,小心翼翼地施展平衡术。

这种平衡在诸葛亮死后却立刻被打破。因为诸葛亮临死前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非但断送了魏延的性命,还把这员悍将牢牢钉在了“反骨仔”的耻辱柱上。

-2-

那是公元234年10月,五丈原。第五次北伐依然毫无进展,诸葛亮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临死之前,诸葛亮特地招来了包括魏延在内的军中要员,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北伐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魏延,同时叮咛道:“我死之后,千万不要发丧,大军要如同我生前一样,缓缓退入汉中。”

也就是说,在大军退入汉中之前,对外依然宣称诸葛亮统帅全军,魏延的临时统帅身份不能公开。

正是甚至算不上错误的这个错误安排,送掉了魏延全家的性命。

接到命令后魏延立刻接管了整个北伐军团,并且严格遵循诸葛亮的遗嘱,名义上所有军令依然来自于诸葛丞相,而魏延则成了“影子统帅”,只有杨仪、姜维、王平、费祎等少数高级将领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即使在司马懿追来后魏延也没有露面,而是像往常一样由姜维和杨仪二人出面指挥大军。

杨议对此恨地牙痒痒,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眼睁睁看着讨厌的家伙踩到自己卜陪头上更加让人难以忍受了,最可恨的是,杨仪一直相信自己将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没想到搞了半天诸葛亮居然钦定了魏延这个老匹夫!

当然,诸葛亮其实并没有打算把衣钵都传给魏延,他只是把军权暂时交给了魏延,而行政权的继承人诸葛亮另有人选——很遗憾,那个人依然不是杨仪。

失望与愤怒交织在一起,杨仪的眼中已经能喷出火来,如果有机会,杨仪恨不得亲手摘下魏延的脑袋。

像杨仪这么聪明的人,如果想做一件事永远不愁找不到机会——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北伐大军走出秦岭栈道,退入斜谷道口的时候,魏军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魏延决定立即就地发丧,并且在发丧期间向三军公开宣布诸葛亮生前对自己的任命。

这是魏延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

事实上,这也只能说是一个不是错误的错误,魏延的安排从军事上讲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和杨仪陷入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

这个安排正好给了杨仪千载难逢的机会。

-3-

杨仪立刻纠集了自己的党羽:王平和马岱,三人经过连夜的密商,决定使用最野蛮型弊则最粗暴的方式夺权:突袭魏延本部军马,诛杀魏延。

杨仪在军中威望很高是顶级智囊,王平统帅的无当飞军和马岱统帅的西凉骑兵都是蜀国最精锐的部队,不管从人数还是战斗力上都比魏延本部兵马高出许多。

其次,全军在开阔地褒口为诸葛亮发丧时,必然聚集一处,各营驻地相距不会远,地形条件极易实施军事突袭,就算魏延用兵如神也来不及应对。

最妙不可言的地方在于:根据诸葛亮的遗命,魏延一直担任大军的“影子统帅”,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魏延已经被诸葛亮钦定为北伐军团的接班人了!

杨仪对时机的把握真是精准到令人不得不佩服的境界。

当魏延还在为诸葛亮的丧事忙碌,打算忙完这些就公开自己的统帅身份,但他不知道死神已经偷偷降临。在一个毫无预兆的午后,王平的无当飞军暴起发难,像魏延大营发起了突然进攻,同时还齐声高喊“魏延要领军叛国投敌。奉丞相遗命可得而诛之!”

魏延的兵将们果然措手不及,立刻发生了大溃败——没有谁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尤其是对方还宣称魏延是叛国贼,军心瞬间就散了。

魏延带着还忠于自己的士兵且战且退,由于他是前锋部队,在部署上更接近北方,所以魏延的撤退方向也是朝向北方魏国本土的。

这是魏延犯得第二个不是错误的错误,杨仪迅速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看吧,魏延打算投敌!

但魏延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用最快的速度拟好一封奏折,派最可靠的亲兵快马发往成都,将今日之事上奏给后主刘禅,与卜棚此同时,杨仪的奏折也已经上路,内容恰好跟魏延的奏折相反。

在无当飞军的迅猛攻势面前,魏延很快就撑不住了,部队彻底被打散,魏延终于撑不住了,于是,他选择了抛下部属,跟几个儿子骑上快马向汉中方向逃亡。

这时候就该马岱出场了,马岱精锐的西凉骑兵撒开大网,展开地毯式搜捕,终于在汉中的虎头桥旁追到了魏延。

此时的魏延,迷惑,愤怒而绝望。他始终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会遭到突然袭击,为什么王平马岱会对自己反戈相向,为什么他们宣称自己要投敌叛国?

马岱没有功夫跟魏延解释,他指挥着骑术精湛的骑兵将魏延紧紧包围,然后将弓拉满,瞄准了魏延……

魏延到死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

-4-

当马岱把魏延的头颅送到杨仪面前时,杨仪居然神经质一般地爆发了,他一把抢过头颅狠狠摔在地上,又在上面使劲踩踏了一番,一边踩一边骂:“贱货,你还敢跟我过去吗!”(庸奴!复能作恶不?)发泄完之后,杨仪依然觉得不解恨,又派人到汉中,将魏延三族全部夷灭,斩草除根。

可怜魏延一代名将,征战一生,却死的如此不明不白!而杨仪此举,也打破了蜀汉权力场上只斗争不杀戮的先例。

几天之后,杨仪和魏延的奏折同时送到了成都,面对两位重臣两封截然相反的奏折,刘禅陷入了罗生门式的震惊中,立刻派蒋琬去前线调查情况,可是蒋琬还没走多远,前线再一次传来消息:魏延已经死了,杨仪正率领军队向汉中方向撤退。

魏延死了,所有话语权都在杨议的手中了,更何况杨议也的确把大军安然无恙地带回来了,所以成都方面再也没有追究这件事情,等于坐实了魏延谋反的大罪。

所谓成王败寇,便是如此。

直到几年之后,随着杨仪失势,事情的真相逐步被揭露出来,但这时候,已经不可能替魏延平反了,因为这个冤案涉及到太多蜀国高层,一旦推翻之前的定论,抽的不是杨仪的耳光,而是整个朝廷的耳光。

于是,在蜀国的史书上,故事变成了这样:诸葛亮临死前与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密谋让魏延断后,并且下令如果魏延不从命,大军便不管他自己走。而魏延听说自己被诸葛亮排除在核心团队之外后怒不可遏,竟然甩下大军自己南归了,还烧毁了栈道,杨仪率领大军走小路,夜以继日行军,终于在斜谷道口追上了魏延,想不到魏延竟然发难攻打杨仪,幸亏王平大喊了一生: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难道想造反吗!于是魏延大军鸟兽散,而魏延本人也在逃跑过程中被诛杀。

在这个记载中已经放弃了杨仪对于魏延投敌叛国的指控,但依然保留了魏延的罪人身份。更不幸的是,这个故事经过加工后又被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

从此,蜀汉最后的名将被死死钉在了耻辱柱上。

-5-

幸好,在裴松之引注的魏国史书《魏略》中,记载了另一个故事,一个更接近真相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埋藏在正传之外,也被排斥在《三国演义》之外,所以,魏延,这位蜀国中期唯一的名将,诸葛亮钦定的北伐军团接班人,比姜维更有资历接管蜀国军权的重臣,就这样憋屈的死了。

只能在历史和民间留下了一串骂名。

⑹ 高分悬赏!古代灰常强大的三国传说这个文章出自哪还有下文么

这芹闭个是最早发布的 http://www.pixelgame.net/bbs/viewthread.php?tid=111596&extra=&page=13 家乡关于三国的神散槐话传说大合集 ,作者下雨也打伞,他说要在2016年之前更新完这部小说,话说自冲首友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都木有更新,但应该是他的原创

阅读全文

与虎头桥有什么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被尘封的故事奇迹石是什么 浏览:908
古代儿童早慧故事有哪些 浏览:386
如何理解爱情生活 浏览:109
关于革命事业的领袖人物有哪些 浏览:860
去哪里找胶州第一美女 浏览:686
美国经济霸主多少年 浏览:408
美女怎么这么不爱笑 浏览:856
老挝美女嫁到中国办证需多少钱 浏览:664
有哪些英雄以及故事让你难忘 浏览:244
幸福置业哪里最好 浏览:157
蛇跟羊女婚姻如何 浏览:200
使命召唤战区故事模式怎么搞 浏览:864
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工有哪些等级考试 浏览:9
你幸福吗拼音怎么写 浏览:545
美女用什么眼妆好看 浏览:586
经济学有哪些选修课 浏览:842
小孩子体脂率多少才算健康 浏览:750
有什么由囍转悲的故事 浏览:78
王者荣耀如何出健康系统 浏览:143
醴陵市疾控中心办健康证要多久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