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临沂的神话故事和临沂历史故事,要多一点,要交给老师。
《诸葛亮撵猪》
在白沙端口镇的诸葛城,李官附近
诸葛亮“撵猪”
东汉年间,诸葛亮南伐,路过中丘城,看到田地荒芜,庄稼欠收,就寻访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原来这里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洪水泛滥,淹没了田地庄稼,民不聊生。此情此景,诸葛亮非常难过,他决定就地屯兵驻扎,疏水治洪,为民造福。
一天,他坐着木车,来到北山上(现在的茶山),看到整个山上石块乱滚,他便坐在一块大石块上,两眼双闭,念动咒语,顿时石块在山上像轻轻的皮球离开了地面,,变成了一群猪,并齐刷刷地往前跑诸葛亮紧紧地跟在后面。路上的行人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惊奇的说:“这位道士在哪里撵来了这么些猪,要去干什么?”他一路上高高兴兴,边走边唱,不知不觉来到鸿福寺北钓鱼台。
这时诸葛亮看到一位妇人在河边洗衣服,便又得意地唱起来,“奇怪奇怪真奇怪,北山上的石头变猪来,为民造福福来到,挡住洪水润良田。”这位洗衣的妇人说:“你这道士赶来一群石头有何用?”顷刻间这一大群猪变成了石头,北至钓鱼台,南至东安静,排列的整整齐齐,足有五里长,石头自然成堤,挡住了河水,沂河再不泛滥,两岸人们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诸葛亮“撵猪”的故事流传至今,现在当你站在沂河两岸,从钓鱼台沿河南望时,一排排白色的大石块,身上长出了斑斑苔藓,正卧伏在岸边,恪尽职守;静心聆听,河风中还挟载着轻轻的呼吸声……
龙王庙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泾河老龙因触犯了天条,被唐朝魏征梦斩于市野后,它阴魂不散,总想找机会报仇雪恨。
这一天,它旋着阴魂,四处飘荡,忽见一条大河流向东方。心想,魏征把我无端地腰斩,害得我不能腾云布雨,成为无家冤鬼,我何不占据此河,逼两岸人家祭贡牲畜果品,供我受用。于是,它阴魂一晃,钻入水中,抓住一条大水蛇,来了个借尸还阳,变成了一条粗大的蛇龙,在沂河里作起妖使起法来,经常闹的水漫堤开,民不聊生。
有一天,蛇龙驾着黑风,驱着洪水来到人们面前,凶狠地说:“这条河归我所有,你们要想活命,每月必须送些酒肉和一对童男童女来。”
当时,人们为了活命,只好忍痛按月送一对可怜的孩子给蛇龙。
沂河西村有个叫高大的小伙子,眼见乡亲们被蛇龙糟蹋的活不下去了,心里像刀绞般难受,决心要除掉这条蛇龙。他问村里的长辈,“你们能想法救大伙吗?”长辈们说:“孩子,要想降服这条蛇龙,只有去请教蒙山山神啊!”
于是高大辞别了亲人,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找到了蒙山山神。
山神启开慧眼,打量着高大说:“要除掉这个祸害,必须心诚胆大有勇气,你小小年纪不害怕吗?”高大倔强地说:“看我小吗?秤砣虽小压千斤,我一定豁出性命除掉这条祸害。”
蒙山神听罢,满意地点点头,回身从石匣里取出一柄神剑说:“这柄神剑劈山山开,斩妖妖死,你用它对准蛇龙,连刺七七四十九剑,就能治服它。不过每刺九剑蛇龙就会对你降一次灾难,刺到四十九剑时,你就会变一条龙,再也不能成人了。年轻人,你不后悔吗?”
高大毫无惧色地说:“只要杀死蛇龙,解除两岸人们的痛苦,死也不怕。”
高大辞别了山神,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找到蛇龙蜇伏的穴洞,他潜入水中和蛇龙大战起来。
好个高大,挥神剑连向蛇龙猛刺七剑,顿时浊浪滔天,飞沙铺头盖脸地向他袭来。蛇龙张开巨口,喷出一股乌黑冷水,顿时寒冷彻骨,眼看就要把高大冻僵了,可他憋住气,坚持挥剑猛刺。一直刺了二十一剑时,蛇龙口吐金光,高大忽见眼前出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这美女千娇百媚地搂着他说:“年轻人,你何必自找苦吃,干这种傻事,跟我走,过一辈子和和美美的日子吧!”高大凝神镇定了一下自己,一咬牙推开这叫人心荡神迷的美女,又和蛇龙大战起来。你来我档,蛇龙身上被刺了四十七个血洞时,从四面八方钻出无数的水蛇,没头没脑地缠咬着高大,令他昏迷,但他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向蛇龙刺去致命的两剑,霎时血如喷泉,河水变红,蛇龙那巨大的尸体浮出水面。高大也慢慢地倒在水里,变成了一条龙。
从此以后,沂河再不泛滥,两岸稻花飘香,人们又过上安心舒适的日子。
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高大,在鸿福寺东旁,修建了一座金壁辉煌的龙王庙,祈保平安。
时过境迁,如今龙王庙早已荡然无存,但庙前两棵数搂粗的松柏树,还在见证着这美丽的传说。
㈡ 求临沂神话传说
龟蒙顶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这地方有一座无名的大山,山的顶上有一个老龙潭,潭水深通东海。每逢大旱,潭水就会雾气腾腾的升起来,行云布雨,浇灌花木庄稼。因此这里山清水秀,花果累累,黎民百姓都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老龙潭里却出现了一只碾盘大的乌龟。这山上缮写再也来不了云雾和雨水了。从此,草木枯萎,百花凋零,鸟飞兽散。只有不知羞耻的蝙蝠充当了无辜的马前卒。桃花开的时候,由成群的蝙蝠开路,乌龟便拖云带雾地下了山。它渴了要喝骡马血,饿了要吃黄牛肝,一次祸害牛马各一百头,才回到龙潭里晒晾肚皮。到了菊花开的时候,又同蝙蝠们拖云带雾地下了山,这季节它不再祸害牛马,而是渴了要喝童男血,饿了要吃童女肝,一次祸害男童女童各一百名,才又回到老龙潭里龟缩起身子来。这样一来,大山周围数百里以内,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剩下的人都是些老弱病残。他们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大山下有个村庄叫白马关,村里住着白莲、白原姐弟俩。在他们还不懂事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父亲临去世前,把小姐弟俩叫到跟前告诉他们:山里下来的老和尚说过,要是有一位心灵手巧的童真少女,绣出百只苍鹰,一齐放出去,就能啄瞎龟的眼,吃光龟的肉,除此一害。白莲、白原牢牢记在心中,从小立下大志,一心为民除害。他们在乌龟下山的时候,严严实实的躲到山洞里。乌龟回山后便一心一意的种蚕、养蚕,抽丝,织绢。一有空闲,白莲就学习刺绣。当他们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抽够了五彩丝,织足了白锦绢,白莲试绣了一只金翅鸟,金翅鸟扑棱棱飞上了天。于是弟弟手执长矛监视着乌龟的动静,白莲就在屋里绣着鹰。她起五更睡半夜,废寝忘食,每天都有一只雄姿勃勃,眼珠咕噜转的苍鹰出现在雪白的绢子上。每绣一只,白莲便把它锁在柜子里,恐怕他飞跑了。她一连九十九天绣出了九十九只苍鹰,眼看再绣一只,小姐弟的愿望就能实现,山上又会花果累累,人们又能安居乐业了。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蝙蝠窥探到了消息,悄悄飞去报告了乌龟。天蒙蒙亮,白原正睡着觉,那乌龟拖云带雾来到村前,对准白莲的绣房,喷出三口妖风,刮开了房门,刮开了花窗。白莲一阵头晕目眩,停止了手中的针线,倒在了地上。被风声惊醒的白原见势不妙,背起姐姐进了山洞,待白莲清醒以后,一双美丽的眼睛失明了,最后的一只苍鹰没有绣完,小姐弟相抱痛哭了一场,但他们并没有气馁。白原跑遍了四外八乡,为姐姐求医治眼。这天又除外求医,路上遇到了一百岁农夫告诉他: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上有一种雪葡萄,聋子吃了听得见,瞎子吃了看的着,没有治不好的病。白原把这喜讯告诉姐姐后,立即就要启程去采雪葡萄。姐姐流着泪说:“别的难处先不讲,光是走路就得三年,有苦就让姐姐自己吃吧,你小小的年纪哪里受得了那么多的磨难!”白原不听姐姐的劝说,执意要去。他把姐姐托付给百岁农夫,便打点好行李辞别了家园。
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天又一天。侧着身子进山林,披着白原登高山。攀着石缝过悬崖,抓住葛藤下深涧。衣裳划得蓑衣样,头发蓬乱如草团。野果野菜充饥肠,山泉冰雪润心田。白云就这样艰难的前进着。
这一天,他正过怪石岗,忽然听到一声吼叫,他登上怪石抬头一看,近前一只二目闪着寒光的猛虎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身下怪石张口说道:“白原白原回去吧,小小年纪别遭难,要是猛虎看到你,姐弟从此难再见!”白原没有胆怯,依然攀爬牵拉的往前走。当他正过墨松林,一阵狂风摇天撼地。他侧身躲进树洞里一看,百斤重的大雕抓住一头野羊,呼啸着飞了过去。老松树张口对他说:“白原白原回去吧,小小年纪别遭难,百斤大雕看见你,从此难再回家园!”白原没有胆怯,照旧攀爬牵拉往前走。。。。。。
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天又一天,白原终于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在哪白皑皑的雪山顶上,他看到了青藤绿叶,找到了水灵灵的雪葡萄。他迎着寒风,踏着冰雪,抽藤编筐,把筐里装满了雪葡萄。他不顾劳累,背起筐来往回走。一路上,聋、瞎、跛、痨等所有的病人,吃了他赠送的雪葡萄都恢复了健康。不久,他回到了家乡,让姐姐吃了雪葡萄,眼睛立时亮了。白莲顾不得亲一亲受了千辛万苦的弟弟,一心扑在了白绢上,飞针走线,不过半日就绣完了第一百只苍鹰。
白莲、白原每人怀抱五十只苍鹰,走上村后的山梁,兴高采烈地齐声说道:“去吧,去吧,飞去吧,去把乌龟的眼啄瞎,去把乌龟的肉吃光!”说罢,向着老龙潭方向,一撒手,百只苍鹰展开翅膀,一起呼叫着飞向了老龙潭。正在潭边得意洋洋的晒盖的乌龟,来不及躲闪,就被上下翻飞、嗷嗷啸叫的苍鹰啄瞎了眼,吃光了肉。剩下的骨架又被群鹰拉拉扯扯拖到龙潭上,化作了乌龟一样的巨石,严严地蒙盖在潭水之上。那些为乌龟通风报信做开路先锋的蝙蝠,大多数都充当了苍鹰的食料,剩下的钻进了鼠洞,只有黑夜里才能爬出来瞎飞。从此,这山上山下又花果累累,山清水秀,黎民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后来人们在那巨大的乌龟石上,为白莲、白原姐弟修了庙,塑了像,树了碑。碑文刻写的就是这个故事,最后的几句是:
“龟妖化巨石,蒙住老龙潭,顶上建庙宇,光辉留人间。”
人们从中取了三个字,作为山峰的名字-----------“龟蒙顶”。
八大崮
在沂水县泉庄与王庄两区交界处,并排屹立着险峻而壮观的八大崮------墩子崮、云头崮、枕头崮、歪头崮、锥子崮、剪子崮、掖刀崮和珠连崮。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八大崮,八崮东面散布着零星的村庄,西面的高山深涧里伏居着一个大蟒精。大蟒精穷凶极恶,时常变成人形到村子里骚扰。
驿站村有一户姓王的老汉,两天光景,老伴和女儿都被蟒蛇精背走了。老汉撕心裂肺般的难受。从此,他无心做庄稼活,更无心修建家园。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王老汉只好以打渔来消磨时间,他觉得这样可以消愁解闷。
有一天,老汉照旧来到河边打鱼。第一网竟打出个红光光、软绵绵的怪物,打开一看,啊!原来是个女子。这女子长的眉清目秀,花朵一样美。王老汉满心欢喜,他把这女子当成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疼爱。他自己去地里做庄稼活,让女儿在家里绣花描云。
晌午十分,王老汉正在地里锄草,忽然发现西边深洞里烟雾弥漫,一霎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山岳为之颤动,看势头,定是蟒蛇精出动了。他撒腿就往家里跑,跑到家门口,见女儿正坐在家门前的墩子上绣花,便催女儿赶快进屋。可是女儿呢,无论父亲怎么催促,还是认认真真地绣完了最后一针,才冲父亲一笑,站起来整理绣花样子。
这当儿,妖风已刮进村了。门前那棵大柳树的枝条被狂风撕扯着,扭动着,抽打着地皮“啪啪”作响。突然,“咔”的一声,柳树林被拦腰折断了。王老汉吓出了一身冷汗,见女儿还在慢腾腾的收拾花样,他一气之下,夺取了女儿手里的针线筐抛了出去,只听得咔嚓嚓一阵巨响,针线筐里的剪子、锥子、掖刀和刚刚绣成的枕头,彩云花朵,一齐飞向天空,顿时化作几座大山自天而降,把蟒精牢牢的压住了。
王老汉一下子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吓呆了, 而女儿却哈哈大笑起来,一高兴竟把坐着绣花的墩子一脚踢了出去,接着把手脖上戴的一串珠链撸下来抛向天空,又是一阵雷鸣般的响声,珠链牢牢缠住了蟒精的脖子,绣花墩径直飞去压住了蟒尾,蟒精动弹不得,就死去了。
王老汉镇静下来,回头看女儿,女儿早已无影无踪了。猛抬头,只见一仙女正驾着祥云向东南方向飞去。王老汉恍然大悟,才知道这是仙女下凡来整治人间妖蟒、为民除害的。一阵山风吹来,妖雾退去。
王老汉放眼四望,只见八个仙崮出现在人间,自南向北并排而立,形成了一道南至马脖山,北至黄草山长达数十里,蜿蜒崎岖的山脉。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和八个山崮的形状分别起了以上的名字。
鬼谷子洞的传说
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在那个时候的山东境内有个强大称雄的齐国。齐国有一名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名叫孙膑。孙膑曾从师鬼谷子学艺。鬼谷子大号叫王禅,他出生的山洞在蒙山之上,叫“鬼谷子洞”。这名、这号、这洞的来历,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时候,在那峻拔秀丽的蒙山脚下,有一家姓王的富户,家中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小姐名叫王胜仙。这位小姐从小就聪明伶俐,但她不学穿针引线,描龙绣凤,喜欢的是咬文嚼字,攻读诗篇。到了十七岁那年,她已经通晓天文地理,满腹诗文了。
胜仙常常抱怨自己是个女子,一肚子才艺没地方使。因此,她整天闷闷不乐,常常面对诗书独自**,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个孤独的脾气。
这年中秋佳节,月明星稀,天清气爽,胜仙独自在后花园里赏月散步,看花解闷。但是转了一圈儿,也没找到一朵称心如意的花儿。当她走到菊花池旁,一眼看到菊花下孤零零地长着一株高高的谷子,谷穗黄澄澄、沉甸甸,大得出奇。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秀气的谷穗,不由得又惊又喜,一伸手掐下谷穗放到了嘴里。没想到,谷穗一入口,“唰”地一下子钻到了她的肚子里。
原来,这棵谷子是天上一位神仙变的。因为他在天宫冒犯了天条,被玉帝贬到人间,来到蒙山水帘洞落了脚。这天,时值中秋夜晚,心事重重,怨恨玉帝,走出水帘洞,来到了王胜仙的后花园,借赏花消愁 。不巧正碰上了王胜仙,一急之下,便变成了一棵谷子隐在菊花下面。没想到偏偏叫王小姐看见了,更万万想不到王小姐会掐下来。本来他想立即现出原形逃走,又一想,王小姐是个闺阁千金 ,要是她手中的谷穗变成个人飞走,还不把她吓个半死啊!他心里只盼着王小姐能把他扔到一边,等小姐一走远,就赶快现出原形溜走。谁知王小姐爱不释手,玩弄一会又把他“吞”肚子里去了!
说来也怪,王胜仙自从吃了这穗谷子,就怀了“谷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知道这是“谷子”坏了她的清白,自个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她不敢向家里人谁,只是怨自己嘴馋,恼那可恨的谷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快十个月了,王胜仙在家里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躲进蒙山上的一个山洞里。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白生生、胖乎乎的儿子。她看着怀里的孩子,想着那恼人的谷子,就给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鬼谷子。鬼谷子没有父姓,就随了自家姓王,又恨自个嘴馋惹的祸种,就又给孩子起了个大号叫“王馋”。王馋就是后来修道成仙的王禅,王胜仙生王禅的洞,后人就称“鬼谷子洞”。
㈢ 山东临沂兰山区的神话传说
兰山区-风土人情
境内旧俗,男婚女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主要程序示是:
提亲--媒人提亲也叫“说媒”。提亲后父母双方相互了解,若中意则请人查男女“生辰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若不相克便选择吉日“下聘传柬”,订下终身。男女不见面,全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只好“听天由命”,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嫁给当官的是官娘子,跟着杀猪的是
捋肠子”之说。
定亲--送书子 也叫“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备好“定亲礼(衣料、首饰、现金等)”馈赠女方。书子上要写明男女年龄、家长和媒人姓名,双方交换,作为联姻依据。又称“传柬”、“过红子”。送日子根据男女双方的命相,查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称“送日子”。将新娘的冠笄、坐帐及上下轿的面向、男女送客的属相等事宜皆书其上。双方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便以钱物为礼品相赠,男方称“送礼”,女方称“送填箱”。
结婚--也叫“娶媳妇”。结婚前几天选择吉日,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些新娘嫁衣、鱼、肉、鸡等物名曰“送催妆”,以示结婚日期将到,要按时发嫁。男方热闹非凡,布置新房,张贴对联和“双喜”,请厨师办酒菜。新娘发嫁有尽早之俗,一般有两个男大客,又称“送客”;陪嫁女客一名,又称“看轿的”或“称车的”,多是新娘的嫂子或姐妹。新娘穿嫁衣,戴花冠,头脸盖着“蒙头红”,下轿后,被两名架媳妇的妇女扶着,男前女后系红绸子,名曰“领红”,踏红毡或红席入门庭,拜天地,入洞房。撒栗子枣,寓意为“早立子”。撒栗子和大枣者边撒边说:“先撒栗子后撒枣,大的领着小的跑。”意多生儿女。新郎踩床后,要大口吃鸡蛋,旁白:“大口咬着黄,日子过的强。”夜间新郎、新娘同吃“宽心面”,喝“合婚酒”。邻里男女不分老少入洞房“闹房”。洞房内通宵达旦不熄灯,谓之“长明(命)灯”。新郎新娘合房前,由男方的弟弟到洞房送“尿盆”,边送边说:“我为哥嫂送尿盆,嫂子为我早生侄。”新郎新娘入睡后,还有人在房外偷听里边的动静,谓之“听房”
寡妇改嫁--丧夫之妇称“寡妇”。旧时寡妇不嫁称“守节”。有“嫁夫随夫,丧夫随子”之伦,即寡妇不允许再过第二道门槛。如若再嫁,公婆视为不孝,邻里斥为“不守贞节”。社会舆论则认为死后一劈为二,两个男人各得一半。改嫁者娘家反对,公婆阻拦,只好深夜孤身逃走。离走之后亡夫家在身后用谷秸“火”烧,意为烧走“丧门星”。
境内居民自古以来以农为主,崇尚勤劳细作,勤俭持家之风。历来以“人生天地间,庄户最为先”为信条,有“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之说。对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看成是“安分守己”,男耕作女理家世代相传。
旧时,农民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春节过后,便“开冻先出粪,备好镢和锨”,开始劳动。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春天开始,忙于倒粪、送粪,备足土肥,为一年丰收打下基础。素有“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和“庄稼(是)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接着整地,适时下种,即“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随后便是以锄草、灭虫为主的田间管理,使其苗全苗旺,“通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夏天因多风雨冰雹,故收麦有抢收抢打的习惯一般是“八分熟十分收”,“忙不忙先打场”。麦收后抢墑下种,争日争时,俗话说:“五月田,早一宿高一拳”。如墑情好,下种忌深,素有“五月豆,半边露”之说。夏天锄过地便来到了立秋季节,杂草生长开始缓慢,“立了秋的草棒打倒”,于是出现了“立了秋挂锄钩”之俗。秋收秋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这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早、午两餐都在地头吃,边收边耕边种,不敢怠慢。种麦宜早不宜晚,有“白露两边看早麦”和“早种麦强起晚施粪”之说。“人勤地不懒”,庄稼长不好皆以“懒”论之。
过去,农业生产力底下,农民常说,“有饭天给吃”。庄稼长得好,称“神长”,打粮多谓之“神收”,有天旱“祈雨”和久旱逢雨而“敬天”的迷信习俗!
㈣ 临沂有什麽民间传说
临沂的得名 来源于 沂河。
有金雀山 和银雀山。
在银雀山 同时挖掘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从而结束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是否同一个人的争论。
临沂的风俗习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蒙阴人民,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方言和习俗,非常有地方特色和民间特性。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有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渐被世人忘却……为了使大家能有一个交流、怀旧的窗口,也为了使我们都能回想起儿时的记忆,请朋友们把你脑海里曾有的场景展现在这里,供大家回味……
传柬(尖儿),意喻:男女在正式定婚前,女方的亲友(多是女方的大娘、婶子、姐妹或叔、舅等)到男方家走访、取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和商议定婚的具体事宜。
送祝美(送粥米):给刚刚生了孩子的妇女送贺礼(送月子);一般是送些鸡蛋、小米、挂面、红糖等。近些年演变成除了上述东西外,还送些数额不等的现金以及婴儿服饰、用品等。
请家堂、送家堂:大年三十这一天,把自家的已故列祖列宗的亡灵“请”回家过年叫请家堂;一般在年初一的下午(也有的在年初三以前),家族成员再举行一个小仪式,鸣放鞭炮、燃香焚纸将其送走叫送家堂。
供仰:在堂屋靠北墙当中,摆上桌子,放上自家的已故列祖列宗的亡灵的牌位,桌子上摆上鸡、鱼、肉、菜等供品以示纪念。
过年时,农村有些人家在大门口内横放一根木棍,意喻拦截其它游魂野鬼不得进入家门;现代还有一层意思,意喻告知准备串门的来客,本家有祭祖的“供仰”桌,提醒客人有心理准备,进门后是否给该家的祖宗磕头。
叫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因为受惊吓或因为疾病,致使神不守舍时,家族里有威望的长者为该人祈祷、还愿……
回门:新婚后三天,小两口回女方娘家叩拜双亲并小住一至三天。
看意(日)子:老百姓家庭每逢有儿娶女嫁、门市开业、打墙盖屋、上梁安门、出地槽(也就是挖坚决)、修坟等等活动时,请懂“天干地支”的明白银(人),也称先生,帮忙挑选的日期。
出门(门儿):一般是指带上礼品等走亲戚。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含义,即:走出家乡到较远的地方打工或者其它活动。
看风水:选宅基、墓地等活动时,也是请懂“天干地支”的明白银(人),也称先生,帮忙查看吉凶。
泼汤:家有老人故去,老人的儿子、女儿、儿媳、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先在灵前守灵哭灵(有的地方同辈的弟、妹也要守灵送汤);汤:是上好的小米熬好的粥。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在主事人(司仪)的带领下,把老人的灵牌放在大街上,全体叩拜,将小米粥撒在灵位前,好让老人的亡灵吃饱喝足后,在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上不挨饿。
泼汤的意思:老人故去后,晚辈们给老人敬上的从阳间到阴间的送行饭。
泼汤一般是三次,也有地方泼五次或七次。泼汤的间隔时间,主事人是根据来吊仪(吊唁)客人来的时间随时定,但整个泼汤时间一般不低于三至五小时。
敬天:比如,过了麦收季节,全村凑些钱,宰猪杀羊,各家各户送上贡品、卷纸、香、黄表等,一同磕头“敬天”,感谢苍天今年给的好光景,祈求来年更好地收成。
就像我们的土话和方言一样,我们平时几乎不说、不用,反自是旮旯糊器里几乎都想不起来咧……我暂时想到的就这些……
还有一些习俗,虽然有一定的具体做法,但没有给这种形式起一个名称,比如:有很多人得病后将煎完的中药渣倒在大街或路口上,意思是让过往行人将病灶和晦气带走以及将病根造(踩)死。
农历五月十三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传说是黄帝诞辰日,山东民间又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鄄城传说,这天还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因为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梁山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磨刀斩小妖”的日子;临沂传说,这一天一般都雷声隆隆,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淄川、博山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
仓山的风俗习惯:嫁娶
说亲、相亲、看家、见面礼、下柬子、过红、下福子、下聘礼、送日子、迎亲,填箱(封礼)、四色礼(男方送女方礼物,一般为肉、鱼、粉条、点心);拜天地、入洞房、闹房(闹新媳妇)、过对九(回门,又称长、短趟子)等。大客(kei)、小客(kei),结婚后要瞧客(kei)。
丧礼
死人,少年叫夭、没,成年人叫走、老。老人死后仪式比较复杂,有守棂、跪棚、泼汤、上香、三跪九叩、辞棂、行路祭、出棺、圆坟、五七、百日坟、周年等。(行礼、孝衣(帽),因亲近长幼而有别,里面大有学问)
喜庆
生孩子——出红子(男女有别,男箭、女弓)、送米糖、红鸡蛋(大小红之分)、过百日、抓周、祝寿等。
迁居——“温锅”等。
称谓